分享

古代威尼斯有多美?海亲节、总督府、大运河,卡纳莱托的故事

 灯下悦读 2023-10-20 发布于广东


△《圣马可广场》卡纳莱托

1797年5月12日,威尼斯共和国国会厅内庄严肃穆,人人心情沉重但鉴于长年的惯性,依旧井然有序的为最后一件事投票——自己国家的灭亡。四周,金碧辉煌的画作记录下本国的一个个光荣场面,可如今只剩下了一片哀鸿。最终,伴随着拿破仑的隆隆炮声,512票赞成和平,20票反对,5票弃权,绵延千年的威尼斯共和国最终宣告灭亡。

然而在圣马可广场前,一声自由万岁像回声般,吸引了无数个圣马可万岁、共和国万岁,这声音如同威尼斯脚下的海浪般涌向城市的各个角落,又追随着国旗上的圣马可金狮流向四面八方。远处,曾无数次迎接威尼斯舰队凯旋归来的码头上,水手们向一千多年来生死与共的共和国鸣放了最后的礼炮,这些平民们用自己的方式向祖国致意、告别。


而在今天,阳关灿烂的威尼斯海天一色,如织的游人沐浴在亚得里亚海的熏风中,很容易就忽略掉这座城市长达千年的辉煌。

长久以来,这位优雅的地中海女王以自己的惊人的智慧与勇气,克服了人口与土地上的劣势,在舞台上与拜占庭、神圣罗马帝国、教皇和奥斯曼土耳其等强权周璇,直至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她无力与无敌舰队、海上马车夫和日不落帝国相竞争。中央集权大国的量,最终压倒了城邦国的质。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世界地图上一个渺小的存在。


但遍布全城的艺术品,依旧为我们记录下她最辉煌的时代。

18世纪的欧洲,虽然威尼斯共和国已经日薄西山无力与大国竞争,得益于得天独厚的位置,这里依旧是地中海商业的核心城市,因而,全世界的特色商品都在这里汇集,乃至漂洋过海而来的中国茶叶、瓷器与丝绸。


△《大运河》

圣马可广场中,一位画家却专注的用画笔记录下海天一色的浪漫威尼斯。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几乎可以找到威尼斯每一处风景,这些精美而细致的景观画,将起到现代明信片一样的作用,一艘艘驶出港口扬帆起航的船舶中,十有八九也都会装有这类威尼斯风景画,在漂洋过海在此汇集的商人们和旅行者眼中,这将是这趟艰苦旅程中独具特色的纪念品。


这些画作,在后世被艺术史学者称为实景画,其中最著名的画家,人们称呼他为卡纳莱托,也是我们今天所讲述的主角。


1697年,卡纳莱托出生于威尼斯,他的父亲也是位画家,但专精于对舞台布景的描绘,因而卡纳莱托从小就得舞台之上透视法的使用非常敏感,在完成父亲的绘画启蒙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学徒之旅。1719年,卡纳莱托前往罗马游学,看到画家帕尼尼以建筑、古罗马废墟为题材的作品深受启发,在他的画面里,建筑在透视学上科学而严谨,但却始终与画中人交相辉映,并不使画面成为单调的建筑图纸。在回到家乡后,卡纳莱托即以景观画为题材创作终身。而威尼斯城独特的经济体系,也是他这一选择最坚实的基础。


对绝大多数威尼斯人而言,航海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扬起风帆后,大海既是屏障、又带来创造财富的机遇,可同样的,阴晴不定的波涛也随时会摧毁船只,带来四周的强敌。鉴于威尼斯城整个就建立在这种不确定之上,众多安抚大海,求得神明庇护的宗教仪式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中,最为特别,也是威尼斯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叫做海亲节,在复活节之后的第40天举办,因而也可以被称为耶稣升天日庆典。威尼斯方言里,大海的性别为阴性,这一天,在人山人海的簇拥下,由威尼斯总督乘坐专门定制的华丽礼舟扬帆驶向大海。祈祷过后,总督将会把一枚神圣的戒指投入大海,代表威尼斯共和国与海“成婚”,互为一体。这一热闹的节日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和商人前来参加。

所以,与此相关的标志性的画面也时常出现在画家笔下。


△《海亲节礼舟返航》卡纳莱托

海亲节这一仪式始于公元一千年左右,总督乘坐的礼舟前后大致共有四艘,其中最为宏伟的一艘专门制作于1729年,长度大约35米,高度超过8米,其上由黄金和红色天鹅绒装饰而成,堪称是一个双层浮动的宫殿。


△总督礼舟船首像模型

身为威尼斯海权的象征,船头装有一个代表正义的女神,前后需要168名桨手推进,另有40名船员操纵。所有的船员都经过精心的挑选。这一万舟争渡的宏大场面也被后世无数文人墨客所描绘.可惜的是,1798年伴随着法兰西帝国的隆隆炮声,被拿破仑下令摧毁,以代表他对威尼斯的征服。法国士兵将雕刻的木制部分和船上的金色装饰分成小块,然后放火烧它们以收回金币。这艘船燃烧了三天,法国士兵用400多头骡子带走了它的黄金。所幸的是,我们现代人还能从卡纳莱托的画中一睹它的风采。


△《总督礼舟》

但这位画遍了故乡大街小巷的画家,却被迫在壮年前往英国,画了几十年英国的风景。威尼斯固然能为他们提供景观画所需的市场,可一旦这一市场出现风吹草动,受到损失的自然是这些与其他投靠王公贵族的同行相比,更加深入自由市场的画家们。


△《穿过维斯特敏斯特桥的景色》

1740年,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绝男嗣,欧陆强国为了争夺奥地利王位开始了血腥的王位继承战争,受此影响,威尼斯游客锐减,卡纳莱托的绘画市场被彻底打乱。鉴于长久以来,英国画家对他作品的偏爱,在英国商人和收藏夹的帮助下,1746年卡纳莱托搬到了伦敦,以便更专心于他的受众。


△《艾维克城堡》


△《华威城堡》


△《西敏寺桥》

直至1755年,他一直留在英格兰,观看并描绘阴雨蒙蒙的伦敦,和苍茫寂寥的英格兰大地。因而,也为我们留下那个时代对英国的宝贵图像纪录。

可失去了威尼斯的水光一色,失去了对家乡大街小巷的熟知与深情,卡纳莱托这一时期的画作开始变得机械化,再也不见以往景色与人交融的画面。以至于当地的英国评论家认为以现在以卡纳莱托为名的人是一位冒名顶替者。

这段经历为卡纳莱托的声名带来巨大的打击,他在英国的处境变的尴尬起来。因而,晚年,卡纳莱托落叶归根,在1763年成为威尼斯学院的院长,直至1768年去世。


晚年作品


《伦敦诺森伯兰公寓》


《西敏寺骑士团游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