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能读到李白的文字,是大幸运|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49)

 走读生日记 2023-10-20 发布于浙江
这几天时常想到王小波那句流传很广的扎心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在我看来,这句话里面已经隐含了“对他人的能力太强的愤怒”。总之,是仅仅以愤怒为发泄方式的一种表达。说白了,就是“你敢打我,我就敢骂你”。按说,这也并不是绝对的懦弱,但胆怯和缺乏足够的勇气是真的。
太多时候,愤怒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问题变得更糟。尤其在一个黑白不分善恶混淆的环境里,愤怒往往只能给自己造成内伤。
这样一想,我多少也就理解了如今那些无孔不入的键盘侠、杠精、各种婊和喷子们,他们无疑是太过于痛苦了,所以每时每刻都处在愤怒之中。
愤怒,既消耗精神,又耗费时间,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一种情绪宣泄。
王小波要表达的,或许并不是“痛苦”这种行为本身,他也许是在说“痛苦”是有门槛的,是需要资本的。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继续分享阅读郁贤皓先生《李太白全集校注》的随手记。
在判断这首《独坐敬亭山(其二)》是不是伪作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李白原创那一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再看这首被郁贤皓先生也“疑是后人伪作”的同题诗,恐怕稍微有一点点鉴别力的人,都会做出孰优孰劣的判断。
如果说李白原创的《独坐敬亭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山珍海味,这首伪劣的《独坐敬亭山(其二)》就是一盆连猪狗都难以下咽的酸泔水。
李白的千古绝唱,几乎无一例外都属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神来之笔,这种风格是学习不来,也更是模仿不来的。
说到这里,那首争论千年依然未有定论的《菩萨蛮》,我倒是更倾向于它就是李白的原创。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首诗与李白原创的《独坐敬亭山》来对照阅读,是不是感觉气韵相当,风格一脉?尤其“众鸟高飞尽”与“宿鸟归飞急”的表达手法,简直就是如出一辙。
除了李白,很难找到另一个人能够借助“鸟”来把诗人内心隐藏的情绪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且又震撼人心。
再读这首伪劣诗作,我分明看到一个资质平庸低劣的写作者,一边用尽全身力气默读着同样伪托为李白诗作的《题峰顶寺》,一边绞尽脑汁堆砌出这样20个汉字。捉襟见肘,狼狈不堪。
李阳冰为李白文字结集而写的这篇《草堂集序》,是了解李白必读文本,不论是研究还是单纯因为兴趣而阅读,谁都绕不过去。在这里,既可以简单了解李白的身世与出生,更可以了解李白的生平。最重要的,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一个让人非常遗憾的事实。
那就是,如今我们能够读到的李白文章,不论是诗歌还是别的文体,都只不过是李白一生所有文字中的不足十分之一而已。
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李阳冰记述这件事的发生时间是762年,就是李白去世那一年。按照这篇序的文字来推断,应该是李白把文稿交给李阳冰不久,李白就去世了。
在762年,李白去世的时候,他的著述就已经“十丧其九”了。
到如今,已经又是1261年过去。在这个漫长的时间段里,李白留存的诗文又丧失了多少,我们根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李白最终留存下来的诗文肯定会少于762年李阳冰估算的这个数量。
魏颢写的《李翰林集序》中,魏颢这样记述:经乱离,白章句荡尽。
意思是,经过安史之乱这段颠沛流离的时光之后,李白的文字几乎丧失殆尽。这远比李阳冰的记述更加严重。
所以,现在还能读到李白的诗文,尤其还能读到他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诗歌,我们何其幸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