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孙中山卫士长,为抗日剖腹明志,临死遗书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说历史的女人 2023-10-20 发布于河南

传奇之时代,必然诞生传奇之人物。

远至春秋,近如民国。

民国时期,各路风云人物极多,此人算是一个。

一:日本侵华,坚决抗日,中山陵前剖腹明志。

在1893年,山西崞(guo)县西社村降生了一名男婴,家人给他取名续范亭。年龄渐长,便被送到学堂读书。那时,正值清朝末期,军阀动荡,时局混乱。高小毕业之后,续范亭像那时候的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早已放弃了科举考试改变人生命运的念头。

或者说,腐败软弱的清政府,已经让这些青年人看不到了希望。

再加上,那时候各种新思想、新学渐渐兴起。青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多种途径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续范亭虽然年纪轻轻,却是目光敏锐,见识独到,他选择了秘密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开始了自己的民主革命生涯。不久,担任孙中山的卫士长。

为了彻底改变中国人的历史命运,在1911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爆发。这是一次改天换地的历史大事件。续范亭在大革命事件中,被任命为革命军山西远征队的队长,率领先锋营急行军500里,占领雁北军事重镇大同。

清政府治下的清军在即将灭亡之际,垂死挣扎,做困兽之斗,疯狂反扑。尽管如此,续范亭带着少量的兵,坚守大同长达40天,令清军损失惨重。这一年,续范亭正值十八岁,勇敢少年一战成名,成了山西军界的少年翘楚。

但是,时局之变,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后,袁世凯竟然倒行逆施要称帝。这在当时,引起了诸多人的反对。续范亭正在反对之列,此外他还反对阎锡山在山西的“皇帝统治”。结果,过于刚直的续范亭遭到了这些势力的逼迫通缉,无奈之下,续范亭只能远走他乡。

但是,人虽在江湖,但是续范亭的报国之火却一直在燃烧、爱国之心依然炽热。

尤其令续范亭焦虑和痛苦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事件爆发后,续范亭四处呼吁抗日。时至1935年,在东北沦陷4年后。日本忘我之心愈加急切,要策动华北事变。

在此之时,全国上下,抗日之意志更加坚定,抗日热情如火燎原。因此,续范亭奔赴南京参加国民党的五大时,一再重申抗日救国大计。但是,他的呼号,并未改变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顽固思路。

续范亭眼见蒋介石如此这般,抗日救国大业不能实现,心中万分悲痛和绝望。在这样的情况下,续范亭来到中山陵。在孙中山的陵前,续范亭把一腔悲愤化为五首《绝命诗》。

其中写道:

“胳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一世何所求?

究恐民气摧残尽,愿将身躯易自由。”

另一首《哭陵》写道:

“谒陵我心悲,哭陵我无泪。

瞻拜总理陵,寸寸肝肠碎。

战死无将军,可耻此为最。

腼颜事仇敌,瓦全安足贵?”

续范亭之诗,可谓是字字尽显爱国之情,却又字字透露出抗日无门之绝望。

于是,回想总理,又想抗日无望,但是若不能表达抗日之志,便是无法多苟活一日。于是,续范亭便抽出利刃,他想剖腹明志,死谏抗日。在中山陵前,续范亭将利刃插入身体,顿时血流如注,他倒在了血泊之中······

二:从山西到延安,抗日之心不变,爱国之心如火。

幸好剖腹明志的续范亭被及时发现,送往医院救治。

但是续范亭此举,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虽然蒋介石非常恼火,严令媒体禁止发布续范亭中山陵前剖腹明志的事件。但是俗话说得好,没有不透风的墙。

续范亭如此壮举,岂能被掩盖得住?不久,上海一家民营报馆顶住压力,冒着生命危险,刊发了续范亭住院照,以及他的五首绝命诗原件。

这一下,全国舆论哗然。蒋介石立即陷进了不抵抗不抗日的漩涡。与此同时,全国的抗日热潮,则是一波高过一波。

对于日本的侵华行为,与续范亭同样持零容忍态度的杨虎城、于右任、冯玉祥等,以及国民党高层要员纷纷前往医院探视。尤其是杨虎城,专门派专人前往南京,协助医院全力救治续范亭。

至1936年2月下旬,续范亭终于过了危险期,便着手准备出院。

此时,张学良亲自前往医院探视,与其长谈。在临走的时候,说了一句话,颇为耐人寻味,张学良说:

“来他个三元和。”

当时人都不解其意,后来在采访续范亭的女儿续磊的时候,续磊说张学良的意思争取红军、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三方联合,共同抗日。

不管怎样,续范亭的剖腹明志,对他个人的人生走向也有极大影响。

续磊回忆说:

“父亲刺向自身的一刀,虽然未能拯救国难于万一,却宣布了他与蒋介石卖国政府的彻底决裂。”

决裂就决裂,对于续范亭而言,他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寻求能够全力、一心一意抗日的组织,而非投机弄权的组织。出院后的续范亭在杭州香山精舍第一次读到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革命书籍。

续范亭在杭州期间的题字

这些阅读,在他的心中种下了新的信仰之种子。

1936年10月18日,杨虎城亲至杭州看望养病的续范亭。

两人促膝长谈,尤其是杨虎城向续范亭谈了一件大事,即计划与张学良携手促成国共合作一事。至于促成之法,便是两人联手逼蒋抗日。续范亭听得心头大喜,坚决表示对他们此举的支持。

杨虎城向续范亭发出诚挚的邀请,请续范亭赴陕“共谋救国大计”。虽然续范亭身体并未彻底康复,但是为了抗日大业,他当即答应,并着手奔赴西北参加抗日战争的实际行动中去。

续范亭抵陕西没几天,西安事变爆发。

接着,延安方面周恩来率团抵达,商讨解决西安事变的问题。

在共产党员好友南汉宸的引见之下,续范亭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

续范亭早已听闻周恩来的大名,谈吐非凡、智慧过人、政治风度,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更为钦佩。而周恩来也早已听闻过续范亭的剖腹明志抗日救国的英雄事迹。

两人一见如故,畅聊了6个多小时。

后来,续范亭还给周恩来写了一首诗《赠周副主席》,录入下:

站正立场理不穷,樽俎折冲难重重。

奸雄满腹欺凌意,早在周郎一笑中。

在与周恩来交谈后,两人志同道合,于是,周恩来想请续范亭前往山西开展革命救国工作。续范亭接受了周恩来的建议,回到山西积极开展工作。1937年2月,续范亭依照周恩来的意见,以杨虎城代表的身份又回西安,不久被任命为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之后,续范亭在共产党派驻战动总会代表邓小平、程子华等人的协助下,全力开展以山西为中心的第二战区抗日工作。

时至1939年,阎锡山按照老蒋的命令,意图发动“十二月事变”、秘密杀害晋西北抗日力量。续范亭得知此情报后,亲自奔赴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报告情况。并且与八路军一起,积极组织和指挥反击战斗。

第二年,晋西北行政公署成立,续范亭被任命为行政公署主任。

第二年,即1940年冬天。侵华日军为了消灭抗日力量,大批日军来到晋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地毯式的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一时间,形势格外严峻。续范亭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同时和侵华日军进行战斗。他几乎是不分昼夜地工作,结果原本患有肺病的续范亭病倒了。

晋西北地区,物资缺乏,生活艰苦,续范亭的病情不断加重。但是续范亭却一直不给延安报告,还是后来延安知道续范亭的病情后,立即安排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设法把续范亭护送至延安。

续范亭虽然不愿离开战斗的岗位,但是身体病情日重,无奈之下,在1941年4月上旬,续范亭离开了晋西北,前往革命圣地延安。

在那里,他将开始另一段人生岁月,虽然那是最后的岁月,但绝对是最充实最美好的岁月。

三:病逝之前,给毛主席写一遗书,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续范亭被担架抬到延安杨家岭时,他感动落泪了。因为他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及身在延安的诸多中共领导人,都在迎候他。

因为病情严重,续范亭被送往医院医治。尤其是在和毛泽东的交往中,他发现毛泽东是一位无论从胆略、智慧,还是从气魄胸襟、人格魅力,都是一位千古罕见的人物。在1942年3月,续范亭忍不住写了一首《赠毛主席》的诗:

“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

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

毛主席看到续范亭的诗,很高兴,回复道:

“你的诗作了座右铭!”

续范亭在延安养病期间,也不忘抗日之业。比如在1944年夏天,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在经过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驻地的时候,阎锡山借题发挥,污蔑山西新军、八路军和共产党。毛主席看到中外记者的报道后,觉得有必要对此事进行批驳,以正视听。于是,便提议请山西新军的老领导人续范亭、薄一波等写文批驳。

续范亭按照毛主席的意见,忍受病痛,写下了一篇雄文,题目叫《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毛主席看了之后,说“这是一篇奇文”,又说“读了文章振奋人心”。

时至1947年,胡宗南兵犯延安。根据战略部署,部队撤离延安。

病魔缠身的续范亭跟随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机关分散撤离,行军途中,病情加剧,加之条件艰苦,医药有限,无法医治。9月12日,在山西临县,续范亭病逝。

不过在病逝之前,续范亭写了一封遗书,这遗书是给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在这封遗书中,续范亭提出了人生最后一个特殊的要求,那就是希望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

9月13日,中共中央致电晋绥解放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同意接受续范亭的遗书要求,追认续范亭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续范亭去世后,毛主席托谢觉哉代拟了一幅挽词,但是其中三句不满意,进行了修改和重写,重写后的完整挽联内容如下: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此挽联,可谓是续范亭一生的写照,为了抗日大业奋斗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