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抠门又精明,此人只用一招,轻松骗走齐白石4个月的画

 老生常谈妙笔生花 2023-10-20 发布于上海

“以我老眼昏花的技艺,不足为报。”
“怎能凭我的一技之能就酬答了。”
彼时的齐白石虽年近古稀,但是面对着他人赏识仍旧十分欣喜,他感激地慨叹着对方的知遇之恩,觉得自己凭借画技根本没法完全报答对方。
此时二人的交情甚好,可谁知道后面这段知己难寻却遇知己的佳话,会因为金钱闹翻,甚至到了死生不复见的地步。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齐白石早年家境并不十分富庶,再加上家中兄弟姐妹众多,作为家中长子齐白石自然是担上了照扶家人的重任。
这也导致即使齐白石晚年发迹也仍旧节俭,甚至一度节俭到了抠门的地步。
按理说正常会客泡茶是基本的,还要备上茶点、水果之类的东西招待,如果双方都有意还会留下来吃顿便饭。
但是一向以抠门著称的齐白石却并不,而且他有他自己的规矩。

有宾客曾随友人一同上门拜访齐白石,并且一行人中有拜访过齐白石的人事先就在路上跟同行人打好了招呼,让他见了齐白石不要惊讶。
就为齐白石的待客之道,还得提前打个预防针,不然到时候做了什么冲撞了人家可不好收场。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至于为什么要打预防针,那就是齐白石太抠了。
宾客到了齐白石家中,等待他们的并不是事先摆好的瓜果点心,而是拿着小钥匙的齐白石。
齐白石要把柜子的锁打开,拿出一碟月饼,一碟花生,而碟子里的月饼残存3/4,里面还生了虫,花生也结上了蜘蛛网。
而齐白石的待客规矩是不要吃他摆上桌用来招待的食物,听起来十分古怪。

齐白石不仅抠门,为人还非常精明。
早年来到北京的齐白石因为崇拜吴昌硕,托人请吴昌硕给自己写“润格”。
为此齐白石还特意写了一首诗带给吴昌硕,诗的意思大致是将吴昌硕比作徐渭、八大山人这些名家,然后说自己甘愿追随。
吴昌硕一看,也就答应了。

当年的齐白石籍籍无名,但风格又独树一帜因此在画坛被人排挤,吴昌硕这“润格”一出,齐白石算是受到了认可,随即摆脱了生活窘境。
不过后来有流言传出吴昌硕说有人只学了吴昌硕的皮毛却成了名家,虽然没有证据,也并没有点名道姓,但是这也让生活刚有些起色的齐白石备受诟病。
齐白石并没有出面反驳什么,只是说了一句“老夫也在皮毛类”用来自嘲,并把这句话刻在了章上,还印在了自己的画作。
齐白石面对流言的这份坦然也使得这流言慢慢就消散了。
那么,这样抠门又精明的齐白石又是怎样被人骗的呢?

骗走齐白石画作的人叫王缵绪,此人为了得到齐白石的画可谓是不择手段,而这事情还要从一个叫曾默躬的人开始说起。
曾默躬当时的技法和齐白石有些相似,尤其篆刻印章单刀直冲、舍圆求方,这样的技艺在当时的艺术界并非主流。
俗话文人相轻,自然被人嘲讽打压,不过当时驻守重庆任师长的王缵绪却很欣赏曾默躬的风格。

1930年,曾默躬开始给王缵绪整理一些齐白石的作品,王缵绪看后十分喜欢,继而开始有意结交齐白石。
齐白石的作品在川蜀地区得到了肯定,曾默躬也跟着高兴。
毕竟二人风格类似,大肆宣扬齐白石也显得他自己的追求并不是形单影只。
1931年,王缵绪托人传信希望齐白石给他做题记,齐白石面对有人如此赏识自然欣喜。

不仅如此,王缵绪还实打实掏出真金白银馈赠齐白石,齐白石自然高兴,还夸王缵绪热爱收藏十分敬爱古人,并且对今人也不薄。
齐白石还特意借由王缵绪的关系,授意王给自己的外孙安排工作,王缵绪也都给办了,甚至王缵绪还借着齐白石苦于磨墨的由头,送了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过去,说是要给齐白石当磨墨的婢女。
齐白石的侧室胡宝珠不乐意了,于是在胡宝珠的排挤和打压下,小婢女在第二年逃走,不过这自然是不会影响齐白石和王缵绪二人的交情。
王缵绪还多次邀请齐白石赴川,不过齐白石皆有各种原因未能前往,王缵绪依旧给予关照。

1932年,齐白石花了四个月绘制《山水十二屏》以此来表达对王缵绪照顾的感谢。
就这样,只是利用职务之便送了个小婢,顺便给齐家人安排了工作,便得到了齐白石呕心沥血四个月的巨制。
当时齐白石已经多年未作大型画作,一向精明的他却被这段看似知己却实则糖衣炮弹的恭维哄得执笔数月,将画作白送了出去。

1933年,因多次邀约均未能前往的齐白石特意派儿子齐子如代替前往,还将自己珍藏的印谱,还有自己绘制的《秋菊图》交由儿子一并带上,作为分别赠予王缵绪和曾默躬的礼物。
齐白石还在印谱上题写,表示这份印谱是自己和妻子手拓而成,本来并不想送人,儿子要去蜀地,自己没什么可送的,就把这份珍藏赠予王缵绪。
他甚至还在《秋菊图》上题写,表示曾默躬是自己的知己。
然而齐白石并不知道,此时他推心置腹的好友王缵绪,已经尝到甜头,眼下心里只想着如何用糖衣炮弹得到齐白石更多的作品。

期间齐白石一直和王缵绪、曾默躬有书信往来,齐白石也曾多次表示二人是他的知己,更是把王缵绪比作当初慧眼识珠发现李白的韩荆州。
王、曾二人也多次劝说齐白石前来蜀地。
1936年,齐白石终于在给王缵绪处工作的门人姚石倩致信中表示话说三次惹人嫌,自己和王缵绪约定多次前来蜀地都未能赴约,如今决定前往,但要等待自己的大儿子前来北京代替自己照顾家小才能放心。
这也才算真正开始了齐白石入川的准备。
只是这次川蜀之行,终于让蒙在鼓里的齐白石看清王缵绪的本来面目。

齐白石在回到北京后在日记中入川游历的一段补写道:
自己惭愧前往四川这一趟,来四川无画也无诗留下,都害怕后人知道了笑话自己,还说如果有后人熟知的,肯定会明白是遇到了令自己不悦的事才会毫无兴致赋诗作画。

王缵绪在早期和齐白石的通信上向齐白石许诺来四川卖画会获得丰厚的报酬,返回北京的齐白石也坚持表示是王缵绪答应此次入川赠予他三千元作为润格。
不过从王缵绪用钱财和礼物表示对齐白石的欣赏开始,齐白石并没有一口就应承下来,也多次在信中表示推辞与感谢。
这也是齐白石绘制《山水十二屏》赠予王缵绪的原因,就是不想白拿王缵绪的东西。

王缵绪也曾向齐白石馈赠四百元的路费,以此表明诚意邀约齐白石前往,不过以齐白石当时的名气,四百块的润格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上齐白石在四川居住期间并未发生什么不快,甚至还参加了王缵绪小儿子的满月宴席。
第二天又是王缵绪的五十大寿,齐白石也一并出席。
唯一让齐白石不快的是其离开四川时并未得到王缵绪事先应允的报酬。

齐白石早年做学徒时拜在王湘绮门下,曾经有人十分恭敬齐白石,言语间无不赞叹佩服,就为了齐白石能够给他画张画。
当时还是学徒的齐白石一听有人喜欢自己的画,还这么欣赏自己,那必然答应下来。
王湘绮看着齐白石如此心情欢愉,便提点到“以三寸舌做润笔写汝,何喜,非出钱不足为知己也”。
大概意思就是说人家凭着几句好话就给你当做润笔费了,你有什么可高兴的,如果一个人连花钱买你的作品都不愿意又怎么能算作知己。

齐白石一直谨遵老师的教诲,家中也曾写有告示表示“卖画不论交情”,交情再好也得掏润笔费。
君子有羞耻心,得按润格出钱,要画不给钱的,砍价的,赊账、退换、交换他以后都不会再接待,这对齐白石来说是对他画作艺术的一种贬低。

此番四川之行王缵绪原本答应好的润金也并未支付,对齐白石来说无疑是坏了规矩。
加上曾经为了以最少的付出到齐白石的画作,王缵绪假意结交齐白石,几番恭维。
如今言而无信,邀请齐白石前往川蜀也只是让他前去宴会撑场面,除了之前的四百元再无其他表示,这才引得回到北京后的齐白石大动肝火。
并且明显地表现在了日记中,还在家中张贴了新的布告表示最近有人少给润金,还有帮别人向他求画,不尊重他,少给润金自然暗指王缵绪。

齐白石还在《蜀游杂纪》中写到有人企图用四百元买去他半年光阴,直指王缵绪仅给予齐白石四百元路费却并未支付之前答应好的三千元。
并且还在给姚石倩的信中说起此事,指名道姓说王缵绪小人行径。

齐白石不仅多次在作品信件中控诉王缵绪发泄怨气,还将《蜀游杂纪》中所有提及王缵绪名字处均进行了涂改。
1941年还在日记中补提“在成都时有一门客,日久忘其名”。
曾经被齐白石多次感谢,并耗费四个月绘出《山水十二屏》以做感谢的王缵绪,被齐白石称为知己,屡次夸赞。
齐白石甚至因为王缵绪等人的交情而对川蜀地区充满好感,川蜀一行后却变得连王缵绪的名字都想忘记。

就这样,一向抠门又精明的齐白石,因为王缵绪等人的恭维接近这一招便被骗走了多个作品。
以为自己好不容易得了知己,却没承想到头来还是为了他的画。
1936年10月,因与齐白石交恶,加上齐白石多次提及,事情闹大,王缵绪才不得不将齐白石之前所赠画作全部退回,包括齐白石画了四个月的《山水十二屏》。
到了手的礼物还要还回去,齐白石还把事情闹成这样,王缵绪自觉面子挂不住,对外说因为齐白石篆刻印章不合六书,自己将齐白石所赠印章尽数磨平毁掉。

齐白石虽风格不同,但是六书规矩还是合的,这不过是王缵绪的借口罢了。
至于究竟是为了泄愤而磨去,还是为了悄悄私藏不予退回才放出这等消息就不得而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