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59)附阳

 奇奇中医堂 2023-10-20 发布于北京

(59)附阳

【名词释义】

跗即足背,阳为阴之对,上为阳,此穴在小腿侧足背上方,故名跗阳

跗,有足背之义。《庄子秋水》:“蹶泥则没足灭跗。”《龙龛手鉴》云:“足上也。”通附,从属、靠近之意。阳,背为阳,上亦为阳。因足太阳之络(飞扬)别走足少阴肾经阳气将尽,从此阳经已络于阴经,实有附属阳气之意,位于足阳明足少阳之后,相与附丽而行,故在飞扬络穴之下,设此穴为跗阳。别名:付阳外阳阳蹻

【定位】外踝上三寸,太阳前,少阳后,筋骨之间。阳跷脉郄穴

标准定位:跗阳穴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小腿后外侧处取穴

快速取穴:平足外踝向上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跗阳穴。

  

  

  

【功效】清头风、疏筋络。

1跗阳穴具有舒筋活络退热散风的功效。

2跗阳穴为阳跷脉郄穴阳跷脉主运动,凡运动功能障碍、行走困难、屈伸不利等下肢病,在此均可治疗。

跗阳穴有舒筋利节之功。以上数穴,俱有关于筋,以其俱近于腨肠也,此肌名曰腨肠,则其既关于踹,又关于肠,其治疗可知有关于筋也。

【主治】主霍乱转筋,腰痛不能久立,坐不能起,髀枢股胻痛,痿厥,风痹不仁,头重雜痛,时有寒热,四肢不举。

1跗阳穴主治头、腰、膝、踝等疾患:如头重如石,头痛目眩,腰骶髋股后外侧痛,膝胫酸重,霍乱转筋寒湿脚气外踝红肿,两足生疮,癫痫,下肢不遂,头痛头重腰腿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下肢瘫痪脚气,现代又多用跗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急性腰扭伤腓肠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2跗阳穴主治头痛头重腰腿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3跗阳穴主治头重头痛外踝红肿,脚气腰腿痛,下肢痿痹等。

4、现代又多用跗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腰扭伤,下肢瘫痪腓肠肌痉挛;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头痛等。

刺灸法】《铜人》针五分,灸三壮,留七呼。《素注》针六分,留七呼,灸三壮。《明堂》灸五壮。

刺法:一般直刺1.0~1.5寸。

灸法:可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特效按摩

拇指指节,刮按跗阳穴1~3分钟,对外踝肿痛、脚麻痹等病症具有明显疗效。

【穴位配伍

1跗阳环跳委中,有舒筋活血通络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2跗阳大椎风池百会,治头痛

3跗阳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治下肢外侧疼痛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痿厥头重、頞痛、枢股腨外廉骨痛瘛疭、痹不仁振寒、时有热、四肢不举跗阳主之。

2、《针灸大成》:主霍乱转筋腰痛不能久立,坐不能起,髀枢股胻痛,痿厥风痹不仁头重䪼痛,时有寒热四肢不举

3、《太平圣惠方》:腰痛不能久立,腿膝胫酸重,筋急屈伸难,坐不能起。

4、《循经考穴编》:瘫痪痿痹,腰尻髀枢股胻痛,外踝红肿,寒湿脚气,两足生疮。

【附注】跗阳足太阳膀胱经阳蹻脉交会穴,是阳蹻脉郄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