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相逢第6次递表港交所!主营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网约车租赁毛利降至19.9%

 数读网约车 2023-10-20 发布于四川

2023年4月17日,喜相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喜相逢”)再度向港交所递表。这是继其于2019年12月31日、2020年7月21日、2021年7月30日、2021年9月6日、2022年11月14日先后5次递表失效之后的再一次递表。

喜相逢集团是一家主营业务为通过零售汽车融资租赁及经营性租赁提供汽车融资解决方案的第三方零售汽车融资租赁公司

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第三方零售汽车融资租赁市场的前十大公司市场份额约为71.9%

据灼识咨询报告,就交易量计算,喜相逢于中国第三方汽车零售融资租赁公司中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19年,市场份额为1.8%;2020年,市场份额为1.0%,排名第8位;2021年,市场份额为0.6%,排名第19位

据披露,按交易量计,喜相逢占福州整体零售汽车融资租赁市场的份额由2016年约33.6%下跌至2020年约24.0%

融资租赁业务营收占比达6成

汽车融资租赁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喜相逢卖车的前提是需要先自己花钱买下汽车的使用权和占有权,再由客户选购车型,向喜相逢支付较低的首付获得汽车使用权,并分期支付租金,当租赁期满且客户结付所有未还款项后,汽车的拥有权由喜相逢转移至客户。

从招股书上看,喜相逢的资金来源以有息贷款为主,其他则为融资租赁安排、保理、ABS业务。其成本主要来自于购买中低端汽车。一般而言,公司通过从金融机构融资来向供货商采购汽车支付款项,另一方面,新汽车则以融资租赁方式出售,融资租赁一般为期2至4年

从收入结构上看,汽车零售及融资业务占喜相逢总营收的8成左右,是营收的基本盘,其中融资租赁项下汽车销售业务占比达到6成左右。

招股书显示,喜相逢的汽车零售及融资业务客户主要有两类,一是来自二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年龄介乎20至40岁寻求中至低端车型的个人客户,该类客户的信贷评级一般较低且通常难以获得银行系汽车制造商或汽车经销商系零售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的授信。另一类则是来自中国领先移动出行平台的网约车司机,此类用户主要物色可供购置的网约车。

网约车租赁业务毛利19.9%

2018年11月,喜相逢获得滴滴全资子公司增资,后经过几轮增资,滴滴出行持有喜相逢6.83%股份。

2018年底,喜相逢开始为个人网约车司机提供汽车租赁解决方案。这部分业务,被放在汽车相关服务下。

最新的招股书显示,2019、2020、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7月31日,汽车相关服务是喜相逢的第二收入来源,2019年-2021年,该项业务毛利率由53.3%下降至30%,再进一步下降至20.9%。截至2022年7月31日,汽车相关服务毛利率为19.9%

此前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四个月,喜相逢分别向滴滴出行的个人网约车司机直接融资租赁方式供应了43辆、1304辆、763辆及712辆网约车,以及经营性租赁方式供应61辆、2217辆、3658辆及3821辆网约车通过提供网约车汽车租赁解决方案获得的收益分别为419.5万元(2018年11月达成合作)、2.3亿元、1.28亿元、5027.6万元。

据招股书披露,“于2021年5月,经有关各方一致同意”,喜相逢与滴滴此前订立的网约车租赁业务合作协议已终止。

公司毛利率为34.8%

招股书显示,2019、2020、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7月31日,喜相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76亿、7.50亿、11.71亿和 6.08亿元人民币,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534.5万、1,025.3万、3,068.7万和4,613.7万元人民币,相应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6,022.5万、2,133.3万、4,897.3万和1,952.8万元人民币。

公司融资租赁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赚利差。公司融出资金除了少量资本金、滚存利润之外,均来自于银行贷款、汽车融资租赁安排和融资租赁应收账款的保理等。于业绩披露期各年,喜相逢的借款平均成本分别为8.6%、8%、8.6%及10%。而融资租赁应收款项平均回报率却在逐年下降,分别为27.8%、22.3%、20.4%和20.1%考虑资金周转等情况,公司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净利差可以达到19.2%、14.3%、11.8%,2022年前七月则为10.1%。

招股书显示,2019、2020、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7月31日,喜相逢的存货成本分别为5.91亿元、3.06亿元、6.33亿元及2.97亿元,分别占同期收益成本总额的83%、68.6%、78.2%及75%。于各报告期,喜相逢的毛利率分别约为33.9%、40.5%、30.9%及34.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