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无须论废兴, 江山今已属人民。 老树自有春风护, 百花均沾雨露恩。 不忘初心持晚节, 余热仍可放光明。 国有疑难民有责, 逢敌敢于亮剑锋。 这是城子镇中学老校长邓见霞,四十多年后与喻春圃老师相逢时即兴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既描写了城子镇杏园里桃李芬芳的师生情,也真实赞美了喻老师在工作中敢于吃苦,勇于担责的进取精神。 ![]() 1976年上半年,喻老师随丈夫杨复兴老师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来到城子镇,刚来时,城子镇中学连住处都没有,只有寄宿在大屋陈舒天德老师家。那时候,我正在城子镇完小读六年级,舒老师的妻子在学校厨房里烧火。白天,杨老师在学校上课,喻老师在学校和田靛青老师负责宣传队工作,不满周岁的小儿子杨涛,只好让舒老师隔壁婆婆帮忙照顾。 我疑惑地问,当年,你们为什么要跑到这么远来工作? 喻老师说,杨老师和我一样,也是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的,当年,他分到南昌市七中教书,后来,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到广大农村去,杨老师被分派到九江马廻岭杨柳中学工作了六年,之后,来到城子镇,日子虽然清苦,但得到人们十分尊重。
我说,你一个湖南姑娘,是怎么和杨老师认识的? 喻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小时候,她的成绩非常不错,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她的成绩一直是班里前三名,可是那时由于阶级成分论,她只有选择上山下乡那条路。 当初,她想成为一名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可是一连两次,成绩十分优秀的她,只因为走白专路线无须有的罪名,让她与大学的梦想擦肩而过,如今没想到也成了一位人民教师,并且在1997年获得中教高级教师职称。 刚回城时,因没有文凭,喻老师想教毕业班从来没有她的份。然而,连续两个轮回的初一、初二教学后,她所带的班级成绩一直处于全校同科前列,这不得不让学校所有领导和教师对她刮目相看。后来,通过两年在南昌市教育学院进修,喻老师顺利获得大学文凭,并从1979年直至2007年退休在南昌市二十六中,每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所带的班级还荣获过南昌市优秀班集体称号,教学成绩一直保持在校同级学科领先位置。 ![]() 1979年应该大部分知青都已回城,你们怎么还在城子镇? 当我问到这点时,喻老师眼泪差点流了下来,她说,期间,南昌市教委,关于杨老师的调令早已发出,并且多次发过,可是他们一直没有收到,后来,是杨老师亲自拿回,交给九江县教育局才回城的。 城子镇是个偏僻的地方,加之,城子镇中学建校不久,当时,师资力量不足,学校连她差点也没有放行。 由此,我想到1979年下半年喻老师教了我们一个月后,突然离开的真正原因。当初,我还以为她真的是因为我们不守纪律生气离开了。通过电话采访,才得知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喻老师和杨老师天没亮就离开了城子镇,来不及和我们打招呼。那时,只有送他们的学生王才华、何国春两人知道。 ![]() 时隔四十四年,喻老师年近八旬,再次回到了城子镇,声音依然那么洪亮,迎接她的学生是非常的热情。我想,一位曾经在城子镇中学工作仅仅三年的喻春圃老师为什么能赢得许多学生的尊重? 这一切完全与喻老师热心教育、真诚待人的品质分不开。那时,在城子镇中学,喻老师不仅喜欢每位学生,而且与每位教师关系也十分融洽,特别是对每位年轻教师,她都像兄弟姐妹一样,至今,在我的面前,依然能一字不差地叫出当年一位位教师的名字。她说,在城子镇最大收获是快乐。2007年,杨老师中风卧床八年,吃喝拉撒都是她一人料理,没有给子女增添任何负担,这样一位慈母般的人民教师怎么不令人敬佩呢? ![]() 俗话说,德位相配,方得始终。如今喻老师三个孩子也都成了社会中坚力量,这一切不能不说跟他们夫妻的言传身教分不开。衷心祝愿喻老师有生之年,能再回城子镇重拾当年的记忆,重温今日的桃李芬芳。最后,还是以老校长邓见霞赠给喻春圃老师的一首诗结束该文。 挥手风送滕王阁, 再会浪涌扬子江。 促膝谈心情依旧, 指点江山鬓已斑。 复兴为人多质朴, 春圃处世有义方。 一身汗水育桃李, 十年树木成栋梁。 盛世不忘公仆责, 登高更是恋夕阳。 相见时难别也苦, 对酒当歌祝平安。 (朱承星/文,图片来自喻春圃老师个人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