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片清光动人心 | 明末画坛宗师董其昌《泉光云影图轴》赏

 蘅滋雅集 2023-10-20 发布于安徽

《泉光云影图轴》

纸本墨笔,纵127.8cm,横63.9cm

作于1632年(崇祯五年)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泉光云影图》是明末画坛宗师董其昌的作品。画中题云:“泉光云影,翠绿空蒙,是无声诗,岂怀杜翁。”

此图景物居中,以湿墨画烟林湿幛,略以干墨点醒,笔法精熟,墨色浓淡枯湿亦控制得宜。画中以淡墨画光影变化,给人一种空明幽深的感觉,似乎有光从画作的背后透出来。

这幅《泉光云影图轴》画得干净通透,画中天光浮动的境界,给人一种“振衣千仞岗,濯足万古流”的感觉。清代画家王原祁在评价董其昌的画时,曾说:“一片清光,奕然动人,仙矣”。真是与我心戚戚焉。

我赏此画,不由得想起吕碧城的词中所写:“待看取、晦霾消尽,晞发向阳阿”。阴云散去,阳光复照,一片光明灿烂,让人好不畅快!

董其昌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追求一种光明感。他提出“放光”的思想。他说作画就是“作明”,是“放一大光明”,强调绘画作品要能照亮人的心灵一隅。一光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消万年愚。他曾《画禅室随笔》中说“如来说法,必先放光。非是无以摄迷而入悟也。”

董其昌一生之中,有不少字号、斋号,皆与光有光。如:“思白”,取自庄子《人间世》中“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意。他又号“香光”,佛教中以“香光”比喻佛法,香光庄严,照彻无边法界。他的书斋名为“戏鸿堂”,其意取自西汉文学家扬雄的“鸿飞冥冥,弋人何慕(比喻为隐者跃入光明之中)”

董其昌的文人画传递了一种生命价值,一种人文关怀,于几无色相的水墨中追求光明,于山水中获得性灵伸展的天地,通过山水墨色来耕耘生命之田,播下光明的种子,安顿人们困顿艰难的心灵,也包括他自己的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