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鸦片战争30:战争第二阶段:吴淞之战

 金色年华554 2023-10-20 发布于江西

第三十章 战争第二阶段:吴淞之战

一、战前情况

为了深入长江作战,侵略者进行了增兵行动,此战不同于之前沿海作战,要深入被侵略者数百公里内河,展开最后的侵略冲刺,给被侵略者致命一击,必须加大侵略投入,两三千人马是不够用了,必须进行更充分的准备。从5月份开始,八千多人马与大批战船和运输船从印度、新加坡和英国本土陆续到来,最终兵力增加到2万人(其中陆军1.2万人)、一百余艘、合计载炮七百多门的庞大规模。至于下一步作战计划,我们之前已经多次提到了,就是攻破吴淞口,深入长江,占领镇江,切断大运河,进逼南京城,迫使清王朝签订城下之盟。此时侵略者从供职清廷的传教士那里得知,相对天津和浙江这两个方向,清廷明显忽视长江防务,兵力相对空虚,而气候正值盛夏,汛期到来,江面水涨,侵略者大舰巨炮完全有可能深入长江航道。好了,天时地利都有了,至于人和嘛,本来属于被侵略者的,但是被侵略者的屡战屡败、腐败无能已经把这个优势拱手让给了侵略者。

鸦片战争之初,江苏当局就把加强吴淞口海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增兵力,筑炮台,加火炮,构建各种海防工事。裕谦殉国后,牛鉴接任两江总督,继续加强吴淞海防。他走马上任就充满信心,宣称吴淞海防吸取闽浙教训,在御敌方面有新措施,在海岸一线构筑新的防御工事(名曰“土塘”“土牛”),利用海岸浅滩较多,敌人战船难于靠近,只能远距离射击的地利优势,可以有效抵挡敌人炮火威力,有效发挥我方炮火优势;待敌登陆,我则积极行动,“或邀其前,或尾其后,先用虎蹲炮迎击,破其洋枪火箭,次用抬炮、鸟枪连环夹攻,自无不胜之理。且逆夷用杉板船渡其黑鬼登岸,不过数十百人而止,我军以数千精锐接仗,亦何难聚而歼之”;而在浅近后方还部署有机动兵力,一当敌人登陆,立刻前出,支援一线部队;而上面提到的虎尊炮,也是清军仿明制研发出了的新式火炮,专门对付敌登陆行动。

好了,牛鉴想法不错,激情澎拜,在清军屡战屡败之时,还能有如此信心满满真属罕见。而后来的事实表明,牛鉴完全是颜伯焘翻版,清王朝的高官们只要没有和敌人坚船利炮接触,一律保持信心满满的姿态,而一和其接触,就信心一落千丈,牛鉴继续着这个表演。他的盲目自信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顽固地认为英军坚船利炮不可能深入长江,长江口至镇江之间“下有礁石,地段绵长,约有数百余里,处处并有沙线,非长潮不能遽入……该逆断不敢乘舟深入”,于是拒绝一切要求加强长江防务的合理建议。长江防务特别是长江与运河交汇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统治者内部对敌人入侵长江的警觉性也是有的,各种建议也常常被提出。但是只要信心满满的牛鉴坐镇长江防务,一切免谈。他笃定守住吴淞口万事大吉,在吴淞口后面加强防御都是多余的。二是他对皇帝增兵江苏兴趣不大,认为凭现有兵力就可守住江苏。奕经刚到浙江时,皇帝要求他给江苏派一部人马过去,而牛鉴主动表示,此时天寒水浅,敌人不可能入侵江苏,无需增兵。后来,敌人入侵乍浦,威胁苏南,皇帝又要给他增兵,他认为敌人不会从陆路进攻,再次主动谦让,表示优先满足浙江方面的要求。他的“谦让”真是世间少有,他真是盲目自信的典范之作。

不过他给出的理由倒是耐人寻味。他说加强后方防御和从后方增兵,都有可能打扰百姓的安宁生活。百姓一看到这种情况,必会认为前方吃紧,情况不妙,于是就会紧张起来,就会后方不宁,人心不稳,还是让老百姓保持宁静,不要打扰他们,不要惊醒他们,不要让社会太紧张了。他真是抓住腐朽王朝的精神实质:拒绝惊扰,拒绝紧张,拒绝振作。

吴淞口要塞主要围绕黄浦江口而建,黄浦江口两岸有东西两炮台对峙而立,南面蕴藻浜岸边则有新月堰炮台,它们互为犄角,组成吴淞口炮台群。西炮台由江南提督陈化成亲自守卫,有1300名部队和134门大炮,东炮台有1000余守军和21门大炮,新月堰炮台约有数百守军和10门大炮,三炮台合计三千多守军和165门炮。西炮台北面为宝山县城,开战前牛鉴率2800余名兵勇驻扎于此,以为应援。宝山县城西北面的小沙背有徐州镇总兵王志元率700名清军驻守。整个吴淞口守军六千多人。

武松之战

从6月8日起,英舰陆续驶至吴淞口外,首先派出部分舰艇阻断交通,进行侦察。13日,英舰全部开到黄浦江口。14日,敌酋巴加、郭富亲自侦察了黄浦江防御工事,寻找登陆点,为进攻做着最后的准备。对于敌人的到来,清军自是第一时间就发现了,照例也严阵以待。

在敌人到来前的6月2日,道光帝感到敌人退出乍浦后,在江浙海面游弋不定,心里不放心,决定调河南、湖北、山西兵加强江苏,同时授权牛鉴一旦江苏有事,可一面奏闻,一面就近调兵。牛鉴收到上谕时,敌人已经聚集于吴淞海面,而他照例信心满满,给出的答复是现在江浙海面“固于金汤”“安如磐石”,“此时似可毋庸于本省邻省再行征调”。他宣称自己已赶往吴淞口,亲自督战,以壮声威,敌人若敢来,必策励将士,踊跃进攻,克敌制胜,以慰宸廑。他说现在吴淞口兵民一心,同仇敌忾,踊跃欲试,他则督饬所部,不动声色,加倍防守,相机抵御。奏折上的一切都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胜利在望。不过,他还是稍微降低了一点自信的调子,决定从浙江方面调兵一千,以防万一。不过援兵没来,敌人进犯已经到来。

二、作战过程

6月16日,在海潮、天气有利的情况下,英军对吴淞口的进犯开始了。清晨6时,英舰兵分三路冲向三个炮台,可能是江底沙线纵横,暗滩不断,战船由蒸汽船拖曳前进,行驶缓慢,困难重重地占领有利位置。于是,清军首先开炮,一次次击中行进中的敌船。侵略者承认,这时“中国人的士气非常旺盛”,“炮火很厉害,打得也甚准确,我方两条船舰都遭到炮击”。“第一炮的一颗炮弹,把巡洋舰'布郎底’号上的一位军官和几名水手打死了;另一颗炮弹,把轮船'弗莱吉森’号外轮盖间的一位水深测量手的两腿打断了”。“摩底士底”号和“复仇神”号在向新月堰炮台逼近途中,该炮台“所发来的炮弹特别厉害,……两只船都受到不少损伤”,船上英军吓得四处躲藏,不敢接战。“西索斯梯斯”号也被东炮台守军炮火击中十一次之多。看来,吴淞守军确实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不过清军炮弹威力不足,虽给敌人造成一定损伤,但未击沉一艘敌船。

驻扎宝山城的牛鉴,眼见敌人的大舰巨炮汹汹而来,高大威猛,胜利的信心开始跌落,顿生向敌人妥协之意,不过遭到提督陈化成的严词拒绝。而接下来前线将士表现还不错,敌大舰巨炮似乎占据下风。于是,他又信心恢复,得意起来,决定摆出隆重的仪仗,要出城观战,抖抖总督的威风。然而他的总督仪仗太过显眼,英舰远远就瞅见这支队伍,立刻架炮桅杆上,展开轰击。仪仗队伍顿时大乱,牛鉴魂飞魄散,马上丢下自己的仪仗队伍,乘乱逃跑,并且直接放弃宝山城,向省城(苏州)方向狂奔而去。他的两千多人的人马自然也是未战先溃,一哄而散。其余官员也随之逃跑,宝山顿成空城。这样守吴淞口的六千多部队还未正儿八经开战就逃掉一半,陈化成和他的前方将士立刻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败局已提前锁定。

早上7时左右,各艘英舰终于到达预定位置,马上向各炮台展开火力倾泻。东炮台力战了几下即告失守,为敌所占。新月堰炮台守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由于炮位不能升降自如,无法施行有效的射击,很快敌人火炮就占了上风。随后敌军在炮火掩护下从蕴藻浜登陆,守军给敌人一定杀伤后,被迫撤往西炮台。下面就轮到了防御最坚固的西炮台了,它现在彻底孤立无援。陈化成率领守军展开了最顽强的抵抗,敌人也把最猛烈的炮火倾泻于此,销烟笼罩,火海一片。陈化成坚定指挥,发扬勇气,时而“亲装点火药,连开数十门”,时而指挥抬枪、鸟枪队迎击上岸之敌,击退敌人多次冲锋,坚守炮台岿然不动。而同守炮台的苏松镇总兵周世荣眼见两个炮台接连失守,敌人四面八方扑来,失去信心,丧失斗志,不顾陈化成的怒斥,带领部分清军丢下阵地,逃之夭夭,使抵御力量大大削弱。陈化成与留下的将士们一往无前地进行了最后的殊死战斗,他们操着残破的火炮,拿着窳劣的武器,无惧生死地对抗着纷如雨下的炮弹,对抗着武装到牙齿的敌寇:“时药无布袋,炮无米囊,燃必跃子,心空炮耳折,架窳不可再用。公(陈化成)掬药纳子,炮震伤手,血流至胫,旋有巨炮冲陷土牛,击公仆地,细子中股,纷如雨点”,直至“药子已竭,炮热炙手”,无法开炮。侵略者最终冲上了炮台,勇士们展开了肉搏拼杀,坚守炮台到底:“吴淞把总龚增龄迎战,刃数夷,群夷围而禽之,入船胁降,不屈,钉手足于板,掷诸海”;陈化成“拔佩刀接仗,枪亦洞腹”,伤痕累累,战至生命最后一刻。

接下来战斗就没有悬念了,清军一溃千里,侵略者如入无人之境四处扩大侵略成果,一部兵力兵不血刃攻占宝山城,准备深入长江作战;一部兵力,深入黄埔江,不费吹灰之力攻占上海城,并越过上海,沿黄浦江继续南下,又折而向西,冲向松江城,做出侵犯省城苏州的姿态。此时此刻,伴随着腐败军队的一泻千里,江南地区也展开了新一轮的大逃亡,官绅士民携家带资,丢弃自己的土地和官位,四处逃命。敌人还没来,上海城的道台、知县们纷纷逃跑,把百姓丢给了侵略者,以至于百姓愤恨至极,捣毁了腐朽的官衙。敌人来到富裕的上海城,照例烧杀抢掠一番,祸害了一下百姓,并且把这里储存的大批军用物资劫掠销毁。最终,侵略者向绅民勒索了50万元后,撤出上海城,并退出黄浦江,集中精力于深入长江作战。

早已跑到昆山的牛鉴时而宣称搜集残兵,重振旗鼓;时而截留浙江部队前往苏州,应对敌人威胁;时而坚称敌人不会深入长江作战,我们舍水战而备陆战,必能置敌死命;时而又误报军情,宣称敌人已撤出吴淞口,长江无虞,无需派兵前来。逃跑将军不忘在奏折上让自己忙得不亦乐乎。

道光帝照例览奏愤懑至极,照例一片痛心,照例慨叹“无可奈何花落去”。看来还得靠两条腿走路呀,得赶快把耆英、伊里布两位三寸不烂之舌君请来,抵挡两下,看能不能有奇效发生。两位人物自是响应召唤,赶快把自己的投降妥协阵地从浙江转移到江苏,你来我往的照会又开始了,拉近感情的温言慰语又来了;而侵略者那里的答复始终如一:拿不出实际的东西,一切免谈;而这方面道光帝依旧是吝啬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