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材料)关于“新时代乡土文学”

 阅读美丽星空 2023-10-20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土文学的发展关联着乡村社会的变迁。文学是一种社会文化,它很难对现实社会变革产生直接作用,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百年来,乡土文学对乡村变革的影响也是这样。
启蒙是乡土文学影响乡村的最主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作家们书写乡村的主要方式是展示乡村的黑暗和愚昧,进而呼唤和激发其觉醒。这当中并非不包含作家们对乡村的关注和同情,但毫无疑问批判是最基本的主题,且这种批判的重心不是在现实,而是在深层的乡村伦理文化。思想启蒙之外,政治启蒙也是极为重要的。20世纪30年代,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乡村破产和丰收成灾等现象。茅盾等左翼作家希望以之为契机,以文学的方式来唤醒农民,呼应现实的革命潮流。这一时期,作家们在创作中更多展示乡村的现实艰难和疾苦,积极书写那些具有反抗意识的农民,将躁动”“变革作为书写的核心。
思想启蒙文学与政治启蒙文学存在一定差别。如前者的重心在文化,而后者的重心在于现实;前者对乡村社会基本上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后者对乡村社会的批判是选择性的,其中也包含部分的肯定——对于已经初步觉醒的农民,主要是青年农民,以积极而正面的态度书写其精神和行为。如茅盾的《春蚕》以及叶紫的《丰收》,前者的叙述基调较为沉重压抑,后者则表现出激情和鼓动的色彩。
启蒙乡土文学之外,另一种影响乡村社会较深的是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其主要特点是直接书写乡村现实运动,并试图以文学的方式影响和促进这一运动。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直接深入乡村内部,全面细致地描写乡村现实运动,也较广阔地展现了乡村生活场景;叙述的主要基调不是批判,而是肯定和赞颂;以农民为潜在读者,在文学形式上更为贴近农民的阅读习惯,生活气息相当浓郁。
虽然乡土文学存在启蒙和现实介入的不同方式,但它们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往往是相互杂糅乃至相互交融的。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作家们的创作目的、创作方法都更为丰富,很少呈现单一方向。一方面,作家们往往对乡村生活有很直接的体验,对农民的欲求有深刻的感受,因此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介入意识,试图传达出农民改变贫穷现实的愿望。比如,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现实意识非常明确。另一方面,这些作品在创作立场和艺术倾向上表现出对启蒙文学传统的高度继承,其在乡村边缘逡巡,既有乡村内部的关怀,又有对乡村的俯视式批判。朴素的乡村文化气息和知识分子的文学特征往往同时体现在同一部作品之中。
(摘编自贺仲明《乡土文学与乡村现代变迁》)
材料二:
新时代以来,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中华大地上正发生着山乡巨变,为乡土文学提供了空前丰厚的土壤,也为乡土文学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了新经验新内容。
乡土是文学的重要母题与意象,是一代代作家不断诠释和艺术化演绎的对象。近年来,文学书写乡土经验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现实视角下的新农村变化,它们注重新时代农村现实尤其是新人新事的记述,注重以事件为节点,记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实践过程,展现它们给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带来的巨大变化。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乡村青年返乡创业、城镇化建设、乡村治理网络化、乡村互联网经济等等,被引入文学叙述,塑造了乡村现代化的文学景观。此类写作在突出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现代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的同时,也写到农民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从自然景观、社会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立体展现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风貌。
还有一类作品书写的是历史文化视域下的乡土传统。如阿来《云中记》、胡学文《有生》等作品,侧重从乡村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意蕴出发,书写乡土传统的传承转化和生生不息。他们笔下的乡村既有自然大地的浑厚之美,也有精神家园、文化根脉的深刻内涵。作品将生命、自然、历史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个个充满丰盈生命感受的乡土世界。这样的乡土世界寄托着当代人的乡愁乡恋,也在对历史的回望和对现实的思索中传递赓续向前的文化精神。
无论聚焦新农村变化还是挖掘乡土传统,新时代乡土文学都在现实与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双重变奏中,不断丰富内容构成,增强主题的厚重感。文学通过对广袤乡土的观照,打开了自身视野和格局,超越感性的个体经验,将家园、家国、责任、理想与现实人生联系到一起,体现出命运相牵、甘苦与共的担当。当下乡土关联着历史,又向未来敞开;乡土作为理解中国的重要视角,更是在向世界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乡土文学在今天蕴含着丰富的故事资源和思想能量。
(摘编自吴义勤《新时代乡土文学——展现山乡巨变,彰显奋斗创造》)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主要内容虽然不同,但都谈到了时代与乡土文学之间联系的紧密,体现了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B. 材料一分析了思想启蒙文学与政治启蒙文学的差别,即两者的创作重心与流露出的创作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C. 材料一认为要实现乡土文学启蒙和现实介入的完美统一,其作品既要有肯定式的鼓动,又要有俯视式的批判。
D. 材料二认为,阿来《云中记》等能够得到肯定,是因为其从乡村历史与文化出发,书写了乡村的浑厚之美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也为展现中国形象提供了新经验、新内容。
B. 关注新农村变化的优秀作品,往往能展现农民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以及自然景观、社会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新风貌。
C. 一部乡土文学如果不能回望历史,就难以展现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进而使作品的艺术价值减弱。
D. 乡土文学要扎根乡土又不局限于个体的乡土经验,应触及家园、家国、责任、理想等众多因素。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论述了启蒙乡土文学和现实介入乡土文学的特点,并辩证分析了二者的关系。
B. 材料二论述了反映新农村变化的乡土文学,引入了“精准扶贫”等词汇,有很强的时代性。
C. 材料一根据乡土文学不同的时代特征进行分类,阐述了乡土文学与乡村变革的内在关联。
D. 材料二用严谨饱满的语言肯定了新时代乡土文学的价值,肯定了其在讲述中国故事中的作用。
4.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一系列的乡土文学作品,请任选两篇为例,来谈谈启蒙乡土文学与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的差异。

5.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现在的社会处于大转型时期,中国在走城市化道路,城乡距离拉大,乡土文学消失要有一个过程。至于以后的文学是个什么样子,年轻作家说了算。”你认为乡土文学会不会消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 A解析B.“两者的创作重心与流露出的创作态度是截然不同的”错。材料一第三段“思想启蒙文学与政治启蒙文学存在一定差别。如前者的重心在文化,而后者的重心在于现实;前者对乡村社会基本上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后者对乡村社会的批判是选择性的,其中也包含部分的肯定——对于已经初步觉醒的农民,主要是青年农民,以积极而正面的态度书写其精神和行为”,由此看出,前者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后者批判是选择性的,也包含部分的肯定,并非截然不同。 C.“作品既要有肯定式的鼓动,又要有俯视式的批判”错。材料一第五段“这些作品在创作立场和艺术倾向上表现出对启蒙文学传统的高度继承,其在乡村边缘逡巡,既有乡村内部的关怀,又有对乡村的俯视式批判”,由此看出是既有乡村内部的关怀,又有对乡村的俯视式批判。D.“是因为其从乡村历史与文化出发,书写了乡村的浑厚之美”原因不全面。材料二第三段“他们笔下的乡村既有自然大地的浑厚之美,也有精神家园、文化根脉的深刻内涵”,由此看出不仅有乡村的浑厚之美,还有深刻内涵。

2. C解析C.“一部乡土文学如果不能回望历史,就难以展现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错。材料二末段“新时代乡土文学都在现实与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双重变奏中,不断丰富内容构成,增强主题的厚重感”“当下乡土关联着历史,又向未来敞开;乡土作为理解中国的重要视角,更是在向世界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乡土文学在今天蕴含着丰富的故事资源和思想能量”,由此看出,乡土文学和历史、现实、未来都相关。

3. C解析“根据乡土文学不同的时代特征进行分类”错。材料一第二段“启蒙是乡土文学影响乡村的最主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第三段“启蒙乡土文学之外,另一种影响乡村社会较深的是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其主要特点是直接书写乡村现实运动,并试图以文学的方式影响和促进这一运动”,第四段“虽然乡土文学存在启蒙和现实介入的不同方式,但它们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往往是相互杂糅乃至相互交融的”,由此看出,并非根据时代特征进行分类,是根据影响方式来论述。

4. ①启蒙乡土文学,如鲁迅的《祝福》,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展示鲁镇的黑暗和人们的愚昧,批判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摧残,进而呼唤和激发中国劳动妇女的觉醒。②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全面细致地描写乡村现实运动,通过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同时肯定和赞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    

解析启蒙乡土文学与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的差异:

①材料一第二段“启蒙是乡土文学影响乡村的最主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作家们书写乡村的主要方式是展示乡村的黑暗和愚昧,进而呼唤和激发其觉醒”,政治启蒙方面,“作家们在创作中更多展示乡村的现实艰难和疾苦,积极书写那些具有反抗意识的农民,将'躁动’'变革’作为书写的核心”。据此分析出,启蒙乡土文学,如鲁迅的《祝福》,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展示鲁镇的黑暗和人们的愚昧,批判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摧残,进而呼唤和激发中国劳动妇女的觉醒。

②材料一第三段“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直接深入乡村内部,全面细致地描写乡村现实运动,也较广阔地展现了乡村生活场景;叙述的主要基调不是批判,而是肯定和赞颂;以农民为潜在读者,在文学形式上更为贴近农民的阅读习惯,生活气息相当浓郁”。据此分析出,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全面细致地描写乡村现实运动,通过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同时肯定和赞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

5. 不会消亡。①乡土文学虽以乡村生活为主要的创作情境,但其创作可以是对乡村民众思想的启蒙、政治的启蒙或通过现实介入产生影响,不局限于外在的地城限制。

②乡土文学的选材,可以将新时代的乡村变化作为创作母题,塑造乡村现代化的文学景观。③乡土文学的创作,可以转向对历史文化视域下的乡土传统的挖掘。

解析观点:不会消亡。

①材料一第二段“启蒙是乡土文学影响乡村的最主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作家们书写乡村的主要方式是展示乡村的黑暗和愚昧,进而呼唤和激发其觉醒。这当中并非不包含作家们对乡村的关注和同情,但毫无疑问批判是最基本的主题,且这种批判的重心不是在现实,而是在深层的乡村伦理文化”,第三段“思想启蒙文学与政治启蒙文学存在一定差别。如前者的重心在文化,而后者的重心在于现实;前者对乡村社会基本上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后者对乡村社会的批判是选择性的,其中也包含部分的肯定”,第四段“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直接深入乡村内部,全面细致地描写乡村现实运动,也较广阔地展现了乡村生活场景;叙述的主要基调不是批判,而是肯定和赞颂;以农民为潜在读者,在文学形式上更为贴近农民的阅读习惯,生活气息相当浓郁”。据此分析出,乡土文学虽以乡村生活为主要的创作情境,但其创作可以是对乡村民众思想的启蒙、政治的启蒙或通过现实介入产生影响,不局限于外在的地域限制。

②材料二第二段“乡土是文学的重要母题与意象,是一代代作家不断诠释和艺术化演绎的对象。近年来,文学书写乡土经验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现实视角下的新农村变化,它们注重新时代农村现实尤其是新人新事的记述,注重以事件为节点,记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实践过程,展现它们给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带来的巨大变化”“此类写作在突出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现代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的同时,也写到农民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从自然景观、社会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立体展现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风貌”。据此分析出,乡土文学的选材,可以将新时代的乡村变化作为创作母题,塑造乡村现代化的文学景观。

③材料二第三段“还有一类作品书写的是历史文化视域下的乡土传统。……侧重从乡村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意蕴出发,书写乡土传统的传承转化和生生不息”。据此分析出,乡土文学的创作,可以转向对历史文化视域下的乡土传统的挖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