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缠论的有效性

 易学缠论 2023-10-20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前言:“万丈高楼平地起”博主将持续分享一些缠论基础逻辑交易心得。希望能够给到参考意义,结合交易经验形成一套属于你自己的交易策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当然也有给0基础的缠友们提供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及价值信息(此交易逻辑适用于各类股指期货,虚拟货币等!)

  

因为世面上很多缠论的注释,都是不完整的——这里特指在具体买卖点和波段操作方面的指导——至少没有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解决背离又背离。

背离又背离的问题其实就涉及到买卖点:

第一,在买入时无法解决底背离的识别,会导致买入错误;

第二,在卖出时无法解决顶背离问题,会导致错失后面一大段收益问题。

于是很长时间,包括我自己都认为缠论是不适合做交易体系的,因为买卖点模糊,这是模型化交易的最大的障碍。

但实际在缠论的原文中,给出了答案——只不过这里面掺杂了笔、线段、级别、中枢等等各种问题,又没有集中一处,而是在讲不同概念时候写了写,所以比较难去发现并把他总结成规律。

我想李彪不把这个东西写明白,本身就是留个哑谜让所有读者去猜的,这里我也不想直接给答案。因为如果你都没读过或者理解缠论,我说出来的东西你也不能理解,也不会相信。

这可能就是我想写写这个文章的原因。感谢缠论的创造者,传播一下缠论。


见相非相

很多人相信基本面,逻辑去判断股票板块。这本身就是投资选择标的的一种方式,VC、PE和二级市场投资中的机构投资者,大多依赖这些。衡量市场容量、竞争、价格,测算出企业的收益未来现金流,做出合理的估值判断。

但这些对于普通散户交易者来说太难了,即便今天获得调研资料的成本和难度已经降到非常低了。除了专业知识存在的短板,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信息,即便通过一些调研资料可以适当的弥补,但这与实地去企业,与实际控制人交流,行业横向验证,差别太多。更何况还有很多抽屉下的信息,或者是因为机构合作关系中的信息美化处理,都让信息差成为普通交易者基本面预测的巨大障碍。

但基本面,也只是诸相之一而已。

技术面的最大好处就是大家信息一致的,就是股票价格、成交量的变化。这其实也是一相。只是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应用而已。

缠论给出了一个结构化的方法,股票只有两种形式:上涨或下跌。而我更倾向于禅师在最初那章给出的定义,更为简洁容易理解(自己去看吧,李彪写了两章,意思一样)。

进而他又基于这个基本现象给出了一个定义,走势必完美——上涨结束后必然是下跌,下跌结束后必然接着是上涨。

这看似是一句废话,但确实缠论整体的公理假设。如果你认为这句话是不证自明的废话,那么后续的所有理论才有成立的基础。

基于这个假设,整个缠论就在解决两个核心问题:

1.什么情况出现可以判断下跌结束了(同样上涨结束了)——买卖点问题。

2.如何基于之前上涨和下跌,来预测下一个反转波段的力度——择股问题。

缠论中所有关于中枢、笔、线段、线段的破坏、背离都在为这些东西服务。


缠论的有效性就是基于走势必完美

走势必完美是缠论可以称为理论的基石,也是证明有效地前提。

当然,社会科学不适用于自然科学的AB法则(不懂的去看《科学发现的逻辑》或者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而更适用于统计学的研究——后者本身就是逻辑的一种,在大概率情况下为真,就可以判定为有效。

当你真正理解什么是中枢,什么是背离,什么是线段的破坏,也就会明白为什么缠论可以解决买卖点问题和择股问题。

但这确实需要花一些时间和一些案例去解释。就比如中枢这个事情,结构简单的图大家都能明白,但一旦很复杂,加上一堆上下影线,很多人就懵逼了,就找不到中枢在哪,也不知道之前一段的下跌是什么时候开始,和哪一段进行比较了。

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斟酌风险进行决策!已入社区群的朋友留意群内个股关注及实时操作建议!

一一一一一如果本文对你有所收获,请分享以示鼓励,谢谢!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