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阿毛杂货铺

 千夫子 2023-10-20 发布于辽宁

初来乍到,又带点之乎者也,使读自己文章的人,借用一个成语,可说是门可罗雀。

此成语,出处于《史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虽是猜,也八九不离十,“阿毛杂货铺”一直相伴着我。这,算知音吧!高山流水,下里巴人,无所谓了。

《女儿陪我散步》,我最先读的、他的一篇短文。路灯下,爸爸的“小棉袄”,雀儿般走向便利店。口香糖,此刻远重于“散步”。偶一回头,稚气笑脸,漾出人见人爱的童心!

我在想,一个写作者,童心不泯,才会有大爱作品,被大众认可而点赞。

阿毛杂货铺,还真不徒有虚名,有文章,有诗歌,有小说。这,很了不得!一个成功写作者,必笔耕于散文,积累生活点滴;必着墨于诗赋,求得马良神笔。进而,创作的小说,才不致于成懒婆娘的裹脚布。

他的文学之路,脚印清晰。《想学填词,结果发现……》写道:“词与诗不同,借长长短短的字词,可以表现出无限意境与柔美,不仅有诗歌的韵味,更有音乐的律动。”从中,透出诗赋的功底。

对散文,也有独到见解。《读〈散文2020精选集〉偶感》写道:“我没见散文大家朱自清天天在自己文章里写别人的书名,也没见梁实秋逢写必用他人的书名。亦不见,钱钟书在自己的文章中大引特引各式古怪的书名。”敢质疑“精选”者,散文的功底,会差吗?

有人说:咱会写小说,不会作诗,也写不好散文。这说得通吗?他的《散文家(小小说)》,就是答案。

小说,文学皇冠。可要知道,散文的笔触,诗歌的情怀,揉入柴米油盐酱醋茶,小说才会放出七彩阳光,照耀人生。

不信?沈从文《边城》,一句结束语:“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以此玩味,足矣。

这个人,是谁?傩送。傩,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一旦领悟沈老创作意图,自然明白,“摊送”寓意所指——红军!

1933年,日军进攻华北,国人共愤“攘外必先安内”。到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撤离苏区。沈老说,“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特注明“一九三三年冬至一九三四年春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