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天记录丨无题

 m175 2023-10-20 发布于黑龙江

本篇内容来源:聊天记录

时间:2023年5月16日 晚

场景:全脑升级学习群

想我注尔: 

    大家好,

    引一个话题,各位老师若有时间的话,可以尝试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图片

    关于“王”与“田”这两个字,结合上周六晚上讲的那堂公开课中的“地水师”卦(尤其“田有禽”中的“禽”字)

    或者通过“阴阳”“三才”“周流”等,解答“王”与“田”这两个字。

    追加一个点:人的“德行”,到底包含了哪些点?

    我们平常多复习,才不会遗忘。自己理解了记住了,才不会误会别人,自己的脑子也会更清醒,更能指导自己以及身边人。

【“王”字】

上一横:天 君 长辈

中一横:人 臣 自己

下一横:地 民 后辈

中一竖:一以贯之

这是初级理解,基础不好,就从基础学起。

【“田”字】

    四方正,四周连通,即“周流”之意。

    “田”字通过“王”字连通“左阳右阴”(左边连通天地,右边连通天地),即是“三才周流”之意。因此,无论“田”这个字怎么转,都还是那个“田”字。

若以“天地人”来看:则是要治理好“天地人”的事。

若以“君臣民”来看:则是要治理好“江山社稷”的事。

若以“长辈、自己、后辈”来看:则是要治理好“以自己为中心”的身边的人事物关系。

    若“田有禽”了,有危险了,我们应该“利执言”。也就是要敢于把危险“上报”,要敢于讲出实情,不能“谎报军情”,要真正的“上传”,上面的才能“下达”,这样子做大家才能没有灾祸。

    “禽”,指的就是“危险的凶兽”“危害”“危险”。也就是指影响“天地人”安定的存在,影响“家国天下”安定的存在,影响“家庭、朋友”以及社会关系的存在。

    而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在面对这些事情所做的决定,只有两种结果:

    一、长子帅师,贞

    二、弟子舆尸,凶

    其中:

    第一种代表着:你有“德行”,所以结局是完美的;

    第二种代表着:“德行”尚浅,所以结局不太完美。

    因此,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来了。我们在上周六讲的公开课上提到的“德行”是指哪些?

    德行,包括“智慧、威信、仁爱、勇猛、严明”。五种德行,缺一不可。

【只有智慧】(偏向聪明)

没有威信:你再厉害的思想,没有人会听;

没有仁爱:别人看不到你的善,不会信;

不够勇猛:别人看不到你的担当,不会服;

不够严明:是非不分,公私不分,必然有瑕疵,别人会抓着你的把柄不放。

    其它几个,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德行高的人,没有那么容易做到。

    这五个德行,就像我们的手指一样,大多是“不齐”的。但是,人们却总是会陷入个体眼中看到的“缺点”,并且抓着不放,从而就会“互相指责、谩骂”这样的乱象。

    这样一来,全部集体都成了一个“阴爻”处在了第一个阳位上。

    因此,能明白现在的社会现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了吗?

    不能说是因为缺德,我们在讲话的时候不能讲得那么难听了。而是因为“德有损”,德行还没有修全,还有成长的空间,得“活到老,学到老”。

    

    因为德行有损了,所以集体陷入彼此的纷争之中,不断地“运化”,不断地“沉淀”,直到跌入谷底。

    这个谷底,就相当于今天大家共同的现状——全民负债。

    人+责=债。

    责任没有做到位,所以这个“责”就跟着“人”了,从而形成了“债”,我们就称之为“债务”了。

    而“务”这个字又指“公务”。什么叫“公务”呢?公众意识,公众责任,社会责任感。我们整体缺乏了这个东西,所以才会有“债务”。

    

    有了“债务”,是提醒我们问题在哪儿了。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又出现了一些退缩的人,或者暴力的人,或者“黑化”了的人,这个叫“阴中之阴”。

    当然,在背负“债务”这种痛苦的经历之后,也会出现一些有担当有认识炼出了悟性的人,这个叫“阴中之阳”。

    阴中之阴,五行是什么?

    阴中之阳,五行是什么?

    所以,少阳之人,有什么特性?

    《黄帝内经》上的阴阳25人,大家可以去自己学了。

    因此,就像我们的社会现状一样,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接听“陌生电话”?这是为什么?

    因此:阴,就不再是阴了。变成了“阴中之阳”或者“阴中之阴”了。

    举个例子:

    有的人接到电话,会很礼貌拒绝,然后很理智挂电话,这叫“阴中之阳”。总算明白点事理了,还知道积极向上。

    但有的人接到电话,会很烦躁,或者生气,或者怎么怎么样,这叫“阴中之阴”。还没有明白事理,成天颓废、沮丧、懒惰、堕落,破罐子破摔,只知道耍所谓的“小性子”,其实就是不懂事,整天就只会“摆烂”。

    所以,我们的“善德”该如何找回?什么是善人?什么是善心?

    擅长做人,叫“善人”

    现在大多有善心的人,只能叫“有善心”

    善人,一定有善心;

    而只有善心,却未必能当一个善人。

    下面继续学习:

    我们从小学的知识是什么?要诚实,要守信。可是慢慢长大以后,为什么这些品质会消失?

    学的是好东西,这叫阳爻

    身在大环境中,大环境肮脏,这叫阴位

    阳爻居阴位的结果,也有两种:

    一个是:阳中之阴

    一个是:阳中之阳

    它们对应的五行,又分别是什么?

    心火,肺金

    所以:

    什么样的人可以当“君”?

    经得起“肮脏大环境”考验的人,能够坚守初心的人

    他们不会选择同流合污。自己学的善知识、好品质,能够长时间不为外境所动容。虽然身处在糟糕的环境中会“被排斥”,会感到很难受,倍受煎熬。而且在那些人的眼中,这样的人也只会是“异类”,每天都可能会活在他们的“干扰”中。

    但是,这不正是“考验”吗?

    那么,什么样的人又只能当“臣”?

    虽然学的是善知识、好品质,但初心动摇,摇摆不定。没有担当,缺乏勇气,缺乏智慧,缺乏纪律,缺乏仁爱,缺乏勇猛精进的心。

    因此,为什么“肺为心君之华盖”?为什么肺这个臣需要君王来驱动?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里面有个专家讲:“对动物有爱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在小区内喂养,你一喂,其它狗就来了,会扰民。”

    因此,这个专家说人家是“伪善”,这是为什么?

    喂狗的人虽然有“善心”,但“考虑不周”,也是德行不全。

老师A:

    执行君王授予的权力

回老师A:

    肺之位是阳位,毕竟学的是善知识。虽然在心态上是懦弱了点,但他出发点的位毕竟还是“阳位”。相比之下还算是当位的。虽然懦弱了点,但不会有什么错。因此,我们的肺脏比较“娇嫩”,需要“心君”去带动一下,还是有救的。

    但是,为什么这个专家又要说人家是“伪善”呢?

    因为他站的位不一样,应该讲这个话,所以他也没有错。

    那么问题来了:

    两个人,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其实都是没有错的。可是,为什么会有一个“彼此伤害”的现象呢?

老师B:

    肺居高位,能行水,也就是能上传下达。

回老师B:

    虽然能够行水,但需要心君发令才行。

老师A:

    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不同的树生长在同样的环境,吸收是一样,状态却是不同的,自然就是这样,我们人到底应该如何呢?

回老师A:

    为什么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呢?即使是同一片天空下,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呢?又想能够如何呢?

老师A:

    那我们又如何更好的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感受自己,确实是个大工程

回老师A:

    人与人,别无二致。但需要面临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都在同一个地方成长,那也不一定有那个地方的“德行”。所以,我们成年人骂孩子会骂一句“没有习起好德性”。

老师C:

    专家和喂食者都是徒有善心,做事说话都有欠缺。

回老师C:

    但是,从他们自己的角度上来看,各自都没有错啊。

老师D:

    感觉没有对和错~站的角度不一样~修为境界更高的人~可以用理解大爱去化解

回老师D:

    修为境界高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去理解,一定要用大爱去化解呢?

老师D:

    因为不执着于相

回老师D:

    对,所以我以后可以不回你消息了。

老师B:

    非左即右,就容易有争执

回老师B:

    那么,如果你是掌权人,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想我注尔:

    该怎么解决?能体会我们总是指责的国家的难题了吗?能体会那些真正在解决问题之人的难题了吗?

老师D:

    我也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知见的过程咯~之前如有做的不妥~请见谅

回老师D:

    那你回答我:别人为什么要去理解、用你口中所谓的“爱”去化解?

想我注尔:

所以,人,只有反思己过,而不是责于人。因为没有规矩,缺乏道德,所以才制定法来约束人。

老师B:

    深刻认识多元文化的影响力,尽可能避免过分强调一家一思想,保持开放的态度,展现包容性,并且对每一种文化每一种思想给予足够的尊重。

想我注尔:

    我们的文化,一直具备很强大的包容性。是自己自以为是,所以才老是拿这个说那个,拿那个说这个,这就是《一人之下》中老天师讲的:搅屎棍,唯恐天下不乱!还要继续讲下去吗?

    如果都理解了,那今晚就到这里。

    场景:有老师继续发问。

    回:上一个问题没有答案,就没有后续。

    有老师回:可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地势坤。天道酬勤。

    回:

    所以,我们不用再讲课了,以后都随缘吧,都是自强不息,都能厚德载物。反正这水浑浊与否,迟早都会沉静下来。经历中去成长。

    就像听够了父母话的孩子,终于有一天能够有勇气去抵抗父母了,你就可以当那个九二的阳刚之人了。然后一直就在九二位置上,上面的不用管了,下面的也不用管了。一直处在“坎”中。

    都可以随缘随性随喜随忧了,反正念字也不用费力。

老师C:

    坚守初心,鞠躬尽粹 ,死而后已。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继续讲:

    国家公职人员为什么要为百姓做事,而且他们的正工资并不高?

    周六晚上讲的“韩宣子”,他身为一国之正卿,可为什么还会苦于不能与“士大夫”们“礼尚往来”?

    什么叫“工资”?什么是“工”?为什么以前的书都是写“工夫”而不是“功夫”?

    我们总是喜欢在“开心”中成长“开心”中学习,然后“乐不思蜀”,死于“温水”。

众老师回答

:太上贵德,大道颓废,其次务施恩

:并非追求钱财,有其他追求

:反躬自省:德行配位否?向外看转为内省

:俸禄太低

...


继续提问:

    那么,那些“真正的权贵”“真正为大家服务的”人,为什么要去“谋”?

    像今天我们在网上可以看到的“陈行甲”这样的人,他为什么要为了“不认识”的老百姓们去担那么多的“风险”呢?他是傻了吗?不知道“打酱油”“上班摸鱼”吗?

    我们虽然身为老百姓,但又为他做了什么呢?他的个人安全,谁又来保障呢?我们又凭什么享受他的“福利”呢?当官的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呢?难道是他们欠我们的吗?

    某老师答:

    工有规矩的意思

    回答:

    讲“王”字的时候讲了,要自己学会领悟才行。

    我们的学习,并不是“题海战术”,要学会“举一反三”。不然的话,只能在原地踏步。虽然看似学了很多知识,知道了很多东西,但是都学“死”了,是不灵活的。

    

    “工”:上一横指“天”,下一横指“地”,中一竖指“连接、贯通”。这是自然或天地的造化之工。

    我们古人说“一盏茶的工夫”,是指“自然规律”。古人把“一盏茶的变化”归功于“自然界”或“天道”的自然变化,是不敢“居功”的,这叫“敬天法祖”,对天地有敬畏之心。

    “功”:大道废退了,但自然界还是有仁爱之心的,所以“王道”就为“霸道”让路,退居于左边的“仁道”位。

    而右边为武道,是要用力量的,这叫“霸道”,以“霸道制合”。所以,我们文字才写为“武功”,崇尚的是“武力”。

    在这种大道废退的环境中,要“文武双全”。

    而我们历来讲究的是什么?

    一般动文不动武,文不行了,才动武。

    我们历史上的打仗,都是要有“使臣议合”的。这就是兵法上“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多么崇尚武力,而是实在没有那个“德行”解决问题了,是次次次等的办法。

    因此,我们的文化才有了“先礼后兵”的属性。

    就像我们在课程上讲过的丘真人,他为什么能够“一言止杀”?

    就像叔向一样,他为什么能够出使楚国会盟,能够消除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军事战争?

   因为他们在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下的“德行”够高。

    由此可见,我们的文字是非常妙的。

    “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这个话,不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好吧,今晚我们就聊到这里,咱们周六见。 

    感恩每一位老师,祝大家好梦图片

本文结束,感谢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