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外经》丨卷六:九章全解

 m175 2023-10-20 发布于黑龙江
第1章、诊原篇

雷公问岐伯:“五脏六腑,各有各的原穴,通过诊察五脏六腑的原穴是可以知道病情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原穴是什么呢?相当于发源地。比如今天的儒家文化遍布全世界,但只有曲阜称为它的源,这个曲阜就是它的原穴。

岐伯回答:“诊脉,不如诊原穴。”

雷公问:“这是什么意思?”

岐伯回答:“原穴,是指脉气注入的地方,通过诊原穴来看病情是比较直观简约易懂的。相比之下,切脉之法就比较复杂了,一般人是难以搞懂的。”

雷公一听,还有这么好的方法吗?那就请天师讲一讲这个“切腧之法”呢?(原穴,腧穴)

岐伯回答:“切腧之法,不外乎阴阳。察探的时候,如果感觉来的是清气,那就是阳;如果来的是浊气,那就是阴。如果这个气偏浮,就是阳;气偏沉,就是阴。如果是浮气且它的后续没什么力量,那么说明阳气将尽了;如果气是沉的且后续缺乏力量,那么阴气也是将尽了。浮而清的,说明阳气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来源;沉而清的,说明阴气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来源。浮而浊的,说明有阴血在生化之中;浮而清的,说明阳血在生化生长。通过这样的腧穴诊断方式,那么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生死福祸了。”

陈士铎看完本文后表示:诊断原穴的方法,已经很久没有人传了。天师之言,确实是相当重要的核心要点啊。(一方面是陈士铎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是我们后辈要好好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医术传承。)

本文比较短,下面扩展讲一下:

在本文中提到了“切腧之法”,结合上下文一起来看,就是指的“诊原穴”的方法。其中,提到了切腧时的“浮沉”问题。

浮,就是手指轻轻搭上去;沉,就是手指搭上去之后稍微要用点力往下按。然后,通过手指去感受有什么样的感觉。

那么清浊该怎么判断呢?

就像用清洗干净后的猪大肠,然后给他通水,你用手指搭在猪大肠上感受到的感受,就是清;如果是通的黄河那种浊水,你感受到的就是浊。

此外,我们今天用的十二原穴,其实有两个说法。

一个是:肺之太渊、心包之大陵、脾之太白、肾之太溪、肝之太冲、膏之鸠尾、肓之脖胦(气海)。出于《黄帝内经·灵枢·第一章:九针十二原》。

另一个是:肺之太渊,大肠之合谷,胃之冲阳,脾之太白,心之神门,小肠之腕骨,膀胱之京骨,肾之太溪,心包之大陵,三焦之阳池,胆之丘墟,肝之太冲。《黄帝内经·灵枢·第二章:本腧》

这两种说法,各有道理。如果非要我选一个十二原穴,我会选第一种。 

第2章、精气引血篇

力牧问岐伯:“为什么九窍会出血会流血呢?”

岐伯回答:“那是因为血不归经的原因。”

力牧再问:“那这个病可以治疗吗?”

岐伯回答:“这个病是不难治的,只要把血引回相应的经上,那么病就会好。

力牧则表示:“九窍都出血了,说明人体脏腑之血也出来了啊。这应该是一个比较难治的病,为什么天师却说好治呢?”

岐伯回答:“如果血只是失于一经,那么病情会比较重,因为这表示伤到了脏腑;而如果血是失于很多条经,那么病情会相对轻一些,因为这表示只伤到了经脉。”

力牧表示:“血都出来了,该怎么引血归经呢?”

岐伯回答:“补气,补精,都可以。”

力牧回答:“气虚的人,血是难以固摄住的,这个(补气)我知道。至于'补精引血’,我还不太了解,还请天师说道说道呢?”

岐伯回答:“人体的血为什么会乱跑?是因为肾火乱动。肾火乱动,那么说明是肾水过于衰了。

血需要的是什么?肾火能让血有所归,肾水能让血有所济。所以肾水与肾火不能失衡。肾水旺了,那么肾火自然就安定,体内的血也就不会乱跑了。

这个就像妇女在家一样,妇女打扮得漂漂亮亮,那么夫君是不会乱跑的,阴阳相合,夫君不乱跑,那么家庭的阴阳就和睦了所以,补精也能够引血。”

力牧又问:“那这种情况是兼治好还是单治好呢?”

岐伯回答:“先补气,后补精。因为,如果气虚了,那么气是摄不了血的,只有能够摄住血了精才能够生。精虚了,也藏不了血,血能够藏了气才能够旺。因此,既要补气也要补精。”

力牧表示:“好吧。虽然人体的血妄行,好像是肾火不安定的原因。但,如果不清火而去补气,难道这个气不会生助肾火吗?”

岐伯回答:“血从九窍出来,说明是因火而外泄了,然后热就变为寒了,又怎么可以再泄火呢?如果清火的话,那么从九窍出来的血会更多的。

本篇内容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一个点。

一般来说,火过旺了,才会有血流出来。因此,我们就断定此人邪火过旺,对吧?但是,它已经流出来了,代表着火已经泄了。因此,这个时候还认为对方是邪火过旺,用泻的办法去治疗,那便是搞错了方向。

第3章、天人一气篇(运气)

大挠问岐伯:“天气是有阴阳的转移和变化的,可为什么人也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呢?”(这句话延展一下:天气可以代表人的心情,人的心情也会随天气变化而变化。)

岐伯回答:“天气的转移变化,本质是阴阳气的运动。人气,本质也是阴阳二气啊,所以又怎么可能不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呢?”

大挠又问:“天之气,分为'春夏秋冬’,人之气也能像天之气一样分为四时之序吗?天之气,还可以配上日月干支等,人之气也能配上日月两曜和一旬十二时等等吗?”

岐伯就说:“挠公啊,不要拘泥于六十甲子来看天道。天与人一样,都是不可测而能测。

你看啊,天有春夏秋冬,人有喜怒哀乐,也是有四序的。你说天有日月两曜,人也有水火二曜啊。天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人也有'阳跷、阴跷、带脉、冲脉、任脉、督脉、阳维脉、阴维脉、命门、胞络’。

天有'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人之气也有'心肝脾肺肾 心包 胆 胃 膀胱 三焦 大肠 小肠’。(子午流注)

天有的气,人也有相应的气来对应着。所以,天与人,有什么区别吗?”

大挠又问:“不对。这个天之气,万古不变,但人的这个气为什么却是如此的多变呢?”

岐伯回答:“人气的变化,既有人的原因,也有天的原因。

春天,应该是温和的,但却变寒了,这就是春行冬令;

春天,应该是温和的,但却变热了,这就是春行夏令;

春天,应该是温和的,但却变凉了,这就是春行秋令;

夏天,应该是炎热的,但却变温了,这就是夏行春令;

夏天,应该是炎热的,但却变凉了,这就是夏行秋令;

夏天,应该是炎热的,但却变寒了,这就是夏行冬令;

秋天,应该是凉性的,但却变热了,这就是秋行夏令;

秋天,应该是凉性的,但却变温了,这就是秋行春令;

秋天,应该是凉性的,但却变寒了,这就是秋行冬令;

冬天,应该是寒冷的,但却变温了,这就是冬行春令;

冬天,应该是寒冷的,但却变热了,这就是冬行夏令;

冬天,应该是寒冷的,但却变凉了,这就是冬行秋令。

这就是倒行逆施啊。在天道上,既然已经有了有如此变动,那么想要人的脏腑不随天之气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肯定就得不了天之气的阴阳变化之数啊。这就对不上了。”

大挠又问:“天气变化,那么人气就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这应该是路人皆知的道理啊。可为什么有的人会变,而有的人又不变呢?

岐伯回答:“人之气,随天之气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常道(一般人的道理);而人之气不随天之气的变化而变化,那就是非常之理。(不是一般的普通人)”

大挠又问:“人之气不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中正的人守得常道。可为什么天师您却说是非常呢?老朽愚昧,不得要领,还请天师指点一二。”

岐伯就回答:“该变而不变,这就是常。而我所讲的非常,是因为它异于常人。如果平时能够固守元阳之气,那就不会丧失掉体内的真阴。而如果阴阳不调,不中正,那么就会随天气的阴阳变化而变化。这是我们每个人单独的个体内天地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行的是自己内天地的阴阳之气的相应变化。这样来看,又怎么能说是没有变化呢?”

天师的这段话有点绕,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我们自己的身体好,足够中正,那么外天地的阴阳二气虽然有变化,但对我们影响不大。如果我们的身体差,阴阳不够平衡,那么外天地如果有变化,那么我们也是会受到相应影响的。

也就是说,如果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人心中正,看得清是非善恶,就不会陷入是非善恶的执着当中。

就跟我们日常生活差不多,就跟疫情差不多。如果我们有充足的财物,那么即使是疫情三年四年,那么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影响也不大。而如果我们没有充足的财物,即使没有这场疫情,我们平日的生活也会是颠沛流离。

大挠又问:“那么如果身体有变化,又该如何调整呢?”

岐伯回答:“有多的气,就泻掉;不足的,就补上;有郁气,那就疏通一下,使其通达;如果是热气太重,那就寒其热;如果是寒气太重,那就温其气。终归到底,就是平衡好阴阳,仅此而已。” 

第4章、地气合人篇(运气)

大挠问:“天人同气,天之气与人之气同理。可是,我还不知道地之气是不是也与人之气相同呢?”

岐伯回答:“地气合于人的道理,已经在《素问》《灵枢》中详细讲过了,你怎么又来问呢?”

大挠就说:“《内经》上讲,地气统天气,是合在一块儿讲的,没有分开讲。”

岐伯回答:“三才是并立的,天气合于地气,地气也合于人气啊,本来就是不用分开谈的。”

大挠又问:“地气有单独合于人气的时候,还请您讲一下为什么能合呢?”

岐伯回答:“(只要真的懂这里面的道理)想说它合它就合,想说它分它就分。”

大挠又追问:“请说一下人之气,是怎么合于地气的。”

岐伯回答:“地有九州,而人有九窍,这是人与地相合的特点。”

大挠表示:“这个,好像在《内经》上是有讲过的。”

岐伯回答:“虽然《内经》上是有讲过,但没有详细地讲。”

大挠又问:“那您老人家详细说一下'分’呢。”

岐伯说:“左眼对应冀州;右眼对应雍州;鼻对应着豫州;左耳对应扬州;右耳对应兖州;嘴对应徐州;脐对应荆州;前阴对应营州;后阴对应幽州。”

大挠又问:“那是什么样的病与九州一一对应的呢?”

岐伯回答:“

冀州的地气逆了,那么人的左眼会病;

雍州的地气逆了,那么人的右眼会病;

豫州的地气逆了,那么人的鼻就会病;

扬州的地气逆了,那么人的左耳会病;

兖州的地气逆了,那么人的右耳会病;

徐州的地气逆了,那么人的嘴就会病;

荆州的地气逆了,那么人的脐就会病;

营州的地气逆了,那么人的前阴会病;

幽州的地气逆了,那么人的后阴就会病;

这就是地气与人疾病的关系。”

大挠又问:“有些是可以真实查验实证的,但有的却不行,这是为什么呢?

所以岐伯回答:“之所以能够准确,那是因为人的身体差,气不行,淅淅沥沥的,不稳固。而不准确的呢,那是因为人的气稳固啊,可以不受影响啊。所以啊,气稳固的多,淅淅沥沥的少,那么准确率也就小了。这样来看,就好像地气与人气不相合,但事实上它是合于其中道理的。只是,个体上存在区别。

大挠又问:“既然有一些是'不准确’的,那可能就不是一个定理了呀。”

岐伯对于这样的问题,是怎么回答的呢?

他说:“医,是统管天地人三才来说的存在,又怎么会残缺不全呢?宁可只说地气,你看它是否能验证是否准确,那就行了。”

第5章、三才并论篇(运气)

鬼臾区问:“五运的交会,可以司管六气。六气的变化,又可能会伤害五脏。所以,这个五运阴阳,就是万物必须遵守的纲纪,是变化的源头,是万物生死的根本。岐天师,您该怎么教我这样的学问呢?”

岐伯回答:“鬼臾区,你说得很对啊。就像你写的《天元纪大论》来慢慢讲述五运六气的道理一样。”

但接下来,岐伯又问了一个比较刺激的问题,他说:“臾区啊,你所讲的话(指《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很浩大啊,但是不是还是有点放肆了呢?虽然拿你的言论来效行,大概也是可以治疗五脏之病的,但也是得了一个一而矣啊。”

鬼臾区听后就问:“天师何出此言?”

岐伯就回答:“五运,就是五行,谈五运,也就是阐讲五行。然而五运只有五,五运又变成六气,明了(明了运气)的人看这个六也是像看五一样的而愚昧的人则会执着于六,所以他所看到的就是千变万化的存在了。

鬼臾区一听,心中暗惊,然后就问了一句:“难道我讲的不对吗?”

岐伯回答:“你所讲的《天元纪大论》没有错。”

鬼臾区又说:“我当时是那样讲的,但今天您却又讲了这个道理。所以能不能将我过往写的内容焚毁了呢?”(他不想自己的学说贻害了后人)

岐伯就说:“医道,是非常大的,能够有你那样广大的话讲出来,大道才能显出来了啊。只不过,医道又是非常微妙的,如果那些愚昧的人执着于你所讲的五运六气,那么大道又会隐了,所以我才有了后言啊。虽然我讲的是后话,但也正是我这后话才显出了你的前言的浩瀚博大啊。

鬼臾区听到这里,就问:“还请天师,详细说说。”

岐伯就讲:“五运是依阴阳变化而有迁动移位的,五脏也是因为阴阳二气的变化而有的变化。可是,如果只是执着于五运六气的变化道理来治病,那么未必就是准的。而如果不用五运六气的变化之道来治病,未必就不对。但如果不把这五运六气留传于世,那么医家道理又会有所残缺。所以,我们将五运六气的话讲出来,是立医道的论述,这样一来,医家道理就全了。所以,我才说你讲的话是广大而放肆啊。”

鬼臾区听后,就请教道:“还请天师说一下残缺的道理。”

岐伯就回答:“阴阳之气,有盈有虚。男女的形体,也有强有弱。盈满,是亏虚的征兆;亏虚,也是盈满的气机。强,是通往弱的媒介;而弱,也是通往强的福机。所以盈亏强弱,就如同祸福一样,是相倚相存的。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合乎于天地人三才之道来治理邪气不能够只是执着于五运六气的道理来治邪病。合于天地人三才之道,才可以扶正气;如果只是强行合于五运六气,执着于五运六气来扶正气来治病,那是不可取的。”

鬼臾区听后就问:“医道合于天地人三才之道,难道医道一开始就没有残缺吗?”

岐伯回答道:“人的阴阳变化,与天的阴阳变化是合得上的。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道理都是相通的,都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很多人都认为,人体的病,是阴重于阳了而已。阴有群阴,阳无二阳。可谁又知道阳是有二阳的呢?”

岐天师讲的这个道理一点都不假。我们现在人,总是说阴气的过错。这个阴那个阴的,但在说阳的时候,却大多只说一个,真是验证了岐天师之言啊。什么是阴?不平衡,不中正,就是阴不论阳气多还是阴气多,所以,统称为“邪”。

岐伯又接着讲:“有阳之阳,也有阴之阳。少阴君火就是阳之阳,少阳相火就是阴之阳。我们人体,有少阴君火,有少阳相火,天地也有,所以才成为了天,成为了地。假若天地都没有君火司政,那么天地万物靠谁来唤醒呢?假如天地都没有相火,那么天地万物又凭什么可以动起来呢?

天地的君火,就是自然界的这个明空高照的太阳之气。天地的相火,就是雷动之气。雷动于地而轰鸣于天,太阳临挂于天却照射于地。这,就是上下相合。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合于天地人三才之道来治病,那么其中道理就全然兼备了;而如果只是执着于五运六气来治病,肯定就残缺了啊。”

鬼臾区听后,恭敬地稽首,且大叹道:“这个道理太大了,太完美了。圣人之言啊,我是绝对没资格测晓天师的。”

第6章、五运六气离合篇(运气)

鬼臾区问:“我将这个五运和六气放在一起讲,但其它人却以为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该怎么办呢?”

岐伯回答:“五运没有六气,那么阴阳难以化变;六气没有五运,那么疾病也不会生成。五运与六气,本来就是彼此不相分离的。六气,就是'寒暑湿燥风火’;五运呢,就是指'金木水火土’。

六气分为六个,五运分为五个,可又怎么知道只有六气才可以细分,而五运却不可以呢?病是生成于'寒暑湿燥风火’六气,但也生于五运,只是这个五运不能够直接单说是'金木水火土’。

为什么呢?

因为金病必定兼并着水,水病必定兼并着火,火病必定兼并着土,土病必定兼并着金。肺有问题,那么肝也有问题;肝有问题,那么脾也会有问题;脾有问题,那么肾也有问题;肾有问题,那么心也会有情况。

所以六气,又可以分门论症;

而五运,却是难以将一年来分门来论的。

六气,是依五运而转移,五脏又是因六气而有变动,这就是可以分五运而又不可分的原因。”

鬼臾区又问:“那么,我们该拿什么来治六淫气的病呢?”

岐伯回答:“五运的盛衰,是随着五脏盛衰变化而显出的强弱变化。如果我们人体的五脏强盛,那么六气自然也就不衰,对人的影响也就不大了。比如司天气在泉气为寒、暑、湿、燥、风、火的年份,有的人会病,有的人却不会病,什么原因呢?不正是因为不病的那些人的五脏正气强吗?所以,如果我们的五脏强盛,又怎么会怕运气的侵入呢?

第7章、六气分门篇(运气)

雷公问岐伯:“五运六气交相和合不相背离,可以归纳。可为什么鬼臾区分开讲,而且讲的内容量还那么多呢?”

岐伯答:“五运不可分,而六气也不可合。”

雷公就问:“为什么六气不可以合呢?”

岐伯回答:“六气之中,有暑有火,这是不一样的。”

雷公又问:“暑是火,火也是火,为什么要分呢?”

岐伯答:“这两种火,是不一样的。暑,是指外火;火,则是指内火。

雷公又问:“火与火可相合而相应,为什么要不同区别地看呢?”

岐伯回答:“内里的火若要动起来,那么需要有外火来引。如果有外火的侵扰牵引,那么内火也会受到相应的感召。(心与外环境的道理)看似可以合,好像可以以此立论,但终究是不能合的。因此要分开看,内火与外火是不一样的。(真懂此道,也可以不分内外。)

外火,就是少阴君火;

内火,则是少阳相火。

君火,就是六气中的'暑’;

相火,就是六气中的'火’。

相火,是阴火。火性不一样,又怎么能够不区别呢?

六气分阴阳,也就是三阴三阳。

三阴: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

三阳: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阳寒水;

其中的火有两种,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关于这两种火,在五行概念上都称为火,没有君相之分。但在六气上,则要分成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来看,并且它们所对应的干支是不同的。比如子午,对应少阴君火;寅申,对应少阳相火。这两个火一旦在六气的区分明确了下来,那么暑(少阴君火)与火(少阳相火)就是各司其职的了。

综上所述,君火与相火虽五行同为火,但在六气上的司职不同,所以我们要分开来看。因此,并不是鬼臾区拿自己的一家之言来讲,他是听了我所讲的内容后才这样推广流传出来的。”

雷公听后说:“对不起,是我愚昧无知了,还请天师将君相二火的论述传达出来,让世人都能明白。”

第8章、六气独胜篇(运气)

雍父问:“天地间的所有气,可以用阴阳完全概括吗?”

岐伯回答:“当然完全可以。但是呢,在阴阳这个道理之中,阴阳的变化非常复杂,很难用言语讲清楚。”

雍父就说:“那天师,您讲一讲这个变化呗。”

岐伯回答:“六气,就完全可以将这个阴阳变化表达完整。”

雍父表示,您是讲过六气的道理了,但还有一些没有讲的,所以想请岐伯讲一下没有讲出来的那些知识点。

岐伯回答:“在六气之中,有余的,也有不足的,有胜气复气的去留问题。这些知识呢,鬼臾区是讲过的。但是呢,其中有一个点是没有讲明白的——遇到司天在泉的年份,是不随天地之气转移的,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不可不提啊。”

雍父一听,来精神了。于是说道:“嗯,请岐天师好好讲一讲。”

岐伯就讲:“

辰戌之年,司天气为太阳寒水气,寒水为水,天柱为金,所以天柱是不会抑制它的,因此就是肝气(木)之胜了;

巳亥之年,司天气为厥阴风木气,风木为木,天蓬为水,所以天蓬是不会抑制它的,因此就是心气之胜了。

丑未之年,司天气为太阴湿土气,湿土为土,天蓬为水,所以天蓬是不会抑制它的,因此就是心包相火之胜了。

子午之年,司天气为少阴君火气,君火为火,天冲为木,所以天冲是不会抑制它的,因此就是脾气之胜了。

寅申之年,司天气是少阳相火气,相火为火,天英为火,所以天英是不会抑制它的,因此就是肺气之胜了。

卯酉之年,司天气是阳明燥金气,燥金为金,天内为土,所以天内是不会抑制它的,因此就是肾气之胜了。”

雍父听后就说:“司天之胜的道理,我已经明白了。那么再请您讲一讲在泉之胜的道理呢?”

岐伯回答:“

丑未之年,太阳寒水气在泉,寒水为水,地晶室为金,所以地晶室不能抑制它,因此就是肝与胆(木)气之胜了。

寅申之年,厥阴风木气在泉,风木为木,地玄(地元)室为水,所以地元室不能抑制它,因此就是心与小肠气之胜了。

辰戌之年,太阴湿土气在泉,湿土为土,地元室为水,所以地元室不能抑制它,因此就是心包络与三焦气之胜了。

卯酉之年,少阴君火气在泉,君火为火,地苍室为木,所以地苍室不能抑制它,因此就是脾胃之气胜了。

己亥之年,少阳相火气在泉,相火为火,地彤室为火,所以地彤室不能抑制它,因此就是肺与大肠之气胜了。

子午之年,阳明燥金气在泉,燥金为金,地阜室为土,所以地阜室不能抑制它,因此就是肾与膀胱之气胜了。”

雍父听后则回答到:“天师啊,您也听过'顺天则昌,逆天则亡’,可为什么今天却提到了不为天地所抑制呢?这不是逆天吗?没有天,还能够独立存在,这是什么道理啊?”

岐伯表示:“顺之者昌,说的是顺应天地的正气;逆之者亡,说的是逆天地的邪气。顺的是天之正气,逆的是天地邪气。如果是邪气,你还顺它作甚????”(顺可逆而逆可顺乎?)

什么意思?太过不及之气,皆为邪。顺此邪,可乎?

雍父又问:“大家都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却能胜呢?”

岐伯回答:“虽然都同为人,但有的人健康有的不健康啊,纵欲的人和节欲的人,肯定不一样。

第9章、三合篇(运气)

雷公问:“寒暑燥湿风火,这是六气,可这天地运气在运化上,又是怎么合于人体而导致人生病的呢?”

岐伯说:“这就是五行的生化问题。”

雷公又问:“人的五脏,分为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身体体质都不一样,所以有人病,要说,这也应该是自身身体脏腑出了问题,怎么又关六气的事呢?”

岐伯回答:“脏腑的五行,其实也是天地的五行。天地人三合,所以才生化出了咱们这些人啊。”

雷公一听,诶?这又有新东西来了,于是打起精神,恭敬地问:“麻烦天师讲一讲这个天地人三合生化的道理呢。”

岐伯回答:“(下面的都比较简单,以前也讲过,这里就不过多讲了)

东方生风,风为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其性为瞚(容易变化),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青苍,其化为荣,五虫为毛虫,其政主散,其令为宣发,其变为如风之摧拉,其眚shěng(眼珠周围)为陨落,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这些,就是天地之气合于人体的肝。

...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炎,在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燥,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火+瞒-目),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此天地之合人体的心也。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克,在脏为脾,其性静坚,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此天地之合人脾也。

西方生燥,燥主金,金生卒,辛生肺,肺生皮毛,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此天地之合人肺也。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藏,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为寒,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此天地之合人肾也。

如此,五脏就合于金木水火土了,这就是化生之象。天地之内,无出于五行,又怎么有不合的呢?”

雷公又问:“五行只有五个,与六气这个六应该是不合的呀。

岐伯正色道:“六气,就是五行。

雷公说:“五行就五个,而六气有六个,何以相合啊?

岐伯回答:“如果用五行只停留在五个行上,那么五行就不灵不奇了。五行得六气,五行的变化才会无穷无尽。正是因为我传授了六气的道理,而鬼臾区才放肆大胆地去传播啊。”

雷公又问:“六气之中,各配五行,唯独火有两个,这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回答:“火有君相之分,人这个身体中,火比水多,五脏之中,没有哪一脏没有火,因此天地间的火是多于金木水土的,这也正显出了天地之气合于人。”

雷公曰:“大哉盲乎,释蒙解惑,非天师之谓欤。请载登六气之篇。”

陈士铎曰:“五行不外五脏,五脏即六气之论也。因五行止有五,惟火为二,故六气合二火而论之,其实合五脏而言之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