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曲的结构

 杏坛归客 2023-10-20 发布于山东

散曲的结构

(散曲基本教材之三)

散曲的结构是由曲调,曲牌,以及符合声韵要求的曲辞构成,曲辞还因不同的篇制由小令,重头,带过曲,及套数组成。篇制因另有专文讲述。本文仅就散曲的曲调,曲牌及声韵作些论述。

一,曲调

散曲的曲调常称为宫调,宫调主要是音乐理论问题。因古代音乐无音响资料流传下来。现代已无法根据文字资料进行研究和探索。从音乐上来说,宫调是由音响高低组成的调式。相当于西洋音乐的C,D,E,F,G等调。我国古代音乐有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它声为主的调式称为调,统称为宫调。元,周德清所著《中原音韵》说“今日所传者一十有二”即黄钟,正宫,大石调,小石调,仙吕,中吕,南吕,双调,越调,商调,商角调,般涉调。上述从音乐上解释宫调,带有纯理论色彩。由于缺少音响资料,对宫调的调高,调式的意义只能作大致的推测。

宫调的第二个意义,则是规定了调式和曲调的基本感情色彩。

宫调的作用,实际上限制了曲的腔调。即一个曲牌大致通行的某种唱腔。元曲的宫调理论,有“宫调声情说”,即将宫调作为某种声情的代号。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说:黄钟宫唱富贵缠绵,正宫唱惆怅雄壮,大石唱风流蕴藉,小石唱旖旎妩媚,仙吕调唱清新绵邈,中吕宫唱高下闪赚,南吕宫唱感叹悲伤,双调唱健捷激枭,越调唱陶冶冷笑,商调唱凄愴怨慕,商角唱悲伤婉转,般涉调唱拾掇(duo)坑堑(qian)。

从具体的填辞者和演唱者来说,宫调还有更为直接的作用。比如,宫调与韵的关系很密切。宫调限制了韵格在某宫调下所统摄的曲牌或单曲独用,或二曲相连,或数曲成段,必用一韵。而数曲连篇,凡另标“宫调”之曲牌必须换韵。这样宫调就成了显示情节,细节的相对完整与独立的标志。

二,曲牌

曲牌是指曲的名称。每一个曲牌都从属一定的宫调,都有一个专名。如《叨叨令》属【正宫】,《一枝花》属【南吕】,《折桂令》属【双调】。也有的曲牌同属几个不同的宫调,如《端正好》既属【正宫】又属【仙吕宫】,《水仙子》既属【黄钟宫】又属【双调】。但虽是同一调名,分属不同的宫调,其调子,唱法,乐曲的风格是不同的,字数,句法,平仄,用韵都有所变化。也有一个曲牌有几种不同名称的,如《折桂令》又名《天香引》,《蟾宫曲》,《步蟾宫》《秋风第一枝》等等。

之所以要给乐曲命名,大约出于两方面的需要:一是对乐工和艺人而言,有了一定的曲牌,便可以依据某种旋律来演唱。二是对文人而言,曲牌是创作不同形式歌辞的依据。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填辞演唱都要以此为准。

据元周德清收集整理,当时流行十二宫调共统属335支曲牌。当前曲坛所用的《北曲曲谱简篇》也是十二宫调共统属327支曲牌。基本是一致的。

三,声韵

所谓声韵,一是声,二是韵。曲之声韵特点,主要是“人派三声,平分阴阳”两点。“入派三声”是根据北方语音特点而形成的。北方语音中没有入声,入声自然就分派入其它三声中,即派入平,上,去三声中。但北方语音的平声是分为阴平和阳平两种,所以要平分阴阳。这与现代汉语有相似之处。

在曲辞的制作中,并不要求象诗词那样严格讲究平仄。因为在曲的演唱中,对声的限定不是很严。但是有时为了歌唱时能进一步与音乐配合,能注意平仄阴阳更好。可是曲的句末却严格的规定了平仄的要求。周德清说:“夫平仄者,平者平声,仄者上﹑去声也。上者必要上,去者必要去。上去者必要上去,去上者必要去上,仄仄者,上去、去上皆可。”他尤其反对句中单纯注重平仄而造成语句生硬,谓之“语涩”是不好的。

曲的用韵与诗、词的用韵有较大的区别。唐宋人写诗用平水韵,分106个韵部。近体诗押韵极严,押韵须分平仄,邻韵不能通押。现在我们用《诗韵新编》《中华新韵》已宽限很多了。

北曲用韵比词用韵宽,平,上,去皆可入韵。但是韵步密,每句都用韵,在同一首曲中可以出现相同的韵脚,这一点比词的规则有所放宽。

当今曲的用韵,曲坛共识为周德清所编《中原音韵》。共分为十九个韵部,即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共计1586组,5886个常用字。每一韵部均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部份。请详见《中原音韵》文本。

四,曲辞中的衬字

度曲与作诗、填词有一个极大的不同点必须要弄懂。曲辞在规定的正字之外,还可以加衬字。正字是曲的定式中必不可少的字。而衬字则是由作者自由加入的字。

例如周孝杰先生一曲【双调】水仙子

好个江山

一池清碧照青山,几处红楼环翠栏。芰荷瑟瑟秋光灿,(三两只)沙鸥游(戏)浅滩。(浩)渺烟波,点点云帆。(彩船儿)悠悠去,(绿杨下)垂钓竿。好个江山!

这是一首很优美的散曲。作者在括号内即另加的衬字。这在诗词中是不可以的,而在散曲中是可以又常见的。

曲为什么能加字呢?这与当时曲的音乐有关。明王世贞《曲藻》中说;“凡曲,北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北则辞情多而声情少,南则辞情少而声情多。北力在弦,南力在板,北宜和歌,南宜独奏。”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北曲字多调短,在声情上顾忌比较少,容易和歌而唱,节奏快慢变化少,且无固定的拍数和板数,宜用弦乐器(或弹拨乐)伴奏,作曲者自然可以根据各种需要而增加衬字了。衬字一般在歌唱时不占重拍,衬字位置在曲中也比较自由。安排在句首较多,也可安排在句子的停顿处,但不用于句末。

衬字的构成,常见的是副词,语助词等虚词,或者是虚词组成的复合词。服从口语的习惯,字数,平仄不受限制。这些衬字可以衔接转折,调节节奏,参差句式,加强语气,使曲子唱起来生动流畅,别有一番韵味。不必将内容削足适履去迁就固定的曲调。

曲中的衬字,在杂剧和长套曲中使用较多,在小令和短套曲中使用较少。在文字典雅的曲中使用少,在俗语,俚语入曲的作品中使用较多。

以上是作者对散曲结构的粗浅认识,还很不深刻,敬请曲友切磋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