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唐诗》里的苏州刺史群

 苏迷 2023-10-20 发布于上海
《姑苏晚报》2023年10月20日 B06版

  简雄

  《唐诗里的苏州》(9月8日本报“吴地”版)一文中已提及,《全唐诗》里的苏州刺史诗人远不止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三位。本文在茫茫诗海中另检出19位。他们留世的诗当然远不及大诗人,大多仅存一二首,相加才百首,但唐诗耀眼的星空不能缺少他们。而且,他们在执政能力方面各有所长,如有朝廷公认的“制册”即制定政府法规的高手,也有一路升迁位至“正国级”而耽误了吟诗者。因《全唐诗》小传太简,而方志存录不全又有误植,现用诗史比对法讲一讲那些背影。

  初唐南方政局未稳,多有宗室子弟兼令地方,苏州先后有燕王、江王、滕王、曹王等任刺史。盛唐以降,刺史调动频繁,开始有文化人牧苏州。中唐苏州成为全国经济“大藩”,人文底蕴渐为中原知晓,有文化的刺史相对集中在这一时期。

  梁知微,两《唐书》无传,《全唐诗》小传有17字:“嗣圣初登进士第,尝守潭州,与张说相赠答。”嗣圣(684)是唐中宗接位时年号,仅用两月就被武则天废了。潭州即今湖南长沙。知微留存唯一一首诗《入朝别张燕公》提供了大致宦迹。张燕公即张说,开元五年(717)在岳州(今湖南岳阳)刺史任上。检《全唐诗》张说有《岳州别梁六入朝》,首联“远莅长沙渚,欣逢贾谊才”,则知两人别于岳州,知微将赴潭州。《吴郡志·牧守》仅存名。又开元六、七年(718—719)张廷珪牧苏州,十七年(729)李无言任苏州刺史。故能知梁知微任苏州刺史时间在开元八年(720)至十六年(728)之间。

  张均,洛阳人,燕国公张说长子。《新唐书》附传和《唐才子传》记,张均开元四年(716)进士,能文,“亦以诗鸣”。一直在中央部门任职,曾官至“正部级”(刑部尚书),世袭燕国公。自认为有宰相之才,卷入朝廷争斗。因事贬饶州、苏州刺史。又《旧唐书》记,张均贬饶州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又《〔洪武〕苏州府志》载,二十八年(740),苏州刺史吴从众“割太湖洞庭三乡与吴兴交换”。则张均牧苏州应在开元二十七年(739)。存诗七首。

  赵居贞,鼓城(今属河北石家庄)人,《新唐书》记进士及第,但《唐代进士录》未见。《全唐诗》小传记,任苏州刺史兼江南东道采访使,属干部高配。检《唐刺史考》,任职苏州的时间在天宝九年(750)二月至十年(751)。存诗仅一首。

  韦元甫,《旧唐书》有传,说他“少修谨,敏于学行”。还是基层干部时办事就很有方法,加之擅长公文,被本道(相当于省)领导看中。元甫做事有器局,政声不错。出任苏州刺史、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等使。又被时任宰相杜鸿渐推荐到中央工作。正好淮南节度使开缺,元甫又转任扬州三年,官兼御史大夫。大历六年(771)八月,病逝任上。元甫上任苏州的时间,《唐刺史考》为永泰元年(765)。又《旧唐书·代宗本纪》载,元甫调任中央的时间是大历三年(768)正月。则韦元甫牧苏州三年。存诗仅一首。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今河北邯郸一带)人,天宝七年(748)进士。儿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皆拜相,《新唐书》本传很长,终官至御史大夫,卷入激烈内斗,“忧愤而卒,年五十八”。任苏州刺史时间史载清晰,为大历三年(768)二月至六年(771)八月,三年半。存诗仅二首。

  韩滉,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太子少师韩休之子。因位至卿相,两《唐书》本传都较长。这里只略说相关一二。韩滉书法张旭,兼工丹青,还弹得一手好琴。但他认为比起做官,这些“非急务”,仅是个人爱好,所以都没有流传下来。据此可见他对吟诗的态度。存诗仅二首。韩滉牧苏州时间正史记载十分清晰:从建中元年(780)春正月至建中二年(781)五月,一年又四月。

  于頔,字允元,河南人。两《唐书》皆有传,说他是后周朝太师于谨七世孙。荫袭入官,能领兵打仗,曾官至“副国级”(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吴郡志》单引《唐书》记于頔在苏州刺史任上功绩:“罢淫祠,浚沟浍,端路衢”。但严厉批评他对待下属作风粗暴。上述史料均无苏州任职时间。《〔洪武〕苏州府志》记“贞元八年(792)”,误,因于頔此时刚上任湖州。《唐刺史考》为贞元十年(794)至贞元十二年(796)。存诗仅二首。

  韦夏卿,字云客,京兆万年(一说杜陵,今均属西安市)人。两《唐书》皆有传,大体讲了几层意思:一是从小“苦学”,很有文才。二是“知人”,善于和文化人打交道并发现人才。存诗三首,都是与苏州文化人顾况、丘丹等交往唱酬。三是做人很有修养,“喜愠不形于色”,抚养遗孤,育儿成才,有口皆碑。官至太子少保。韦夏卿上任苏州的时间,《姑苏志》记为贞元十年(794),误。因十一年(795)八月六日,还有时任苏州刺史于頔奏疏留世。当年九月九日,韦夏卿在常州刺史任上亦有《东山记》留世。按干部任职惯例,于、韦交接应在贞元十一年末或十二年(796)初。离任时间《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五记载清晰,为贞元十六年(800)五月。在苏州任上近五年,是所有刺史中任期较长的一位。

  裴澄,闻喜(今属山西运城)人,两《唐书》无传,《全唐诗》小传有11字:“德宗朝登第,官至苏州刺史”,但《唐代进士录》未见,牧苏州时间方志也无更多有用信息,似应在贞元末期,待考。存诗仅一首。

  范传正,字西老,邓州顺阳(今属河南南阳)人,贞元十年(794)进士。两《唐书》本传都比较简单,讲其在苏州等多个州郡任职后,官至宣歙观察使、光禄卿。正史还评价说,晚年追求奢侈,房产众多,遭宪宗皇帝鄙薄,中风去世。任苏州刺史时间史料记载清晰,为元和六年(811)二月廿一日至七年(812)八月,正好一年半。《吴郡志》记“在刘禹锡后”,大误。存诗三首。

  崔恭,《全唐诗》小传汇总史料有限信息,说他官至太原节度副使、检校右散骑常侍、汾州刺史。《唐刺史考》通过前后任宦迹比对,考证他牧苏州时间在元和十二年(817)与十三年(818)之间。因十三年王仲舒接任史有可据。存诗仅一首。

  王仲舒,字弘中,并州(今太原)人。两《唐书》皆有传,《新唐书》称他为有唐一代著名“制册”高手。王仲舒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年少时客居江南。做官后特别关心民间疾苦。苏州刺史任上,将吴淞江堤岸修筑成路,为防火灾将民居草屋改成瓦顶,上交税赋与百姓约定日期后自主申办。正史评价说,他还根据民意自己动手制定规章制度。开始大家觉得繁琐,“久皆称其便”。官至江南西道观察使。长庆三年(823)冬,62岁在任上去世。《新唐书》虽未直记时间,但可推算出王仲舒上任苏州在元和十三年(818)。郁贤皓先生又借后任刺史李应宦迹考定离任时间在元和十五年(820),在任上两年多。存诗仅一首。

  李应,赵郡(今河北邯郸)人,贞元十一年(795)进士。由湖州刺史调任苏州刺史,据《唐刺史考》为元和十五年(820)。存诗仅一首。

  李谅,字复言,两《唐书》无传。检《唐代进士录》,贞元十六年(800)和白居易同科进士。与白居易、元稹互有唱酬,存世唯一一首诗《苏州郡斋元日感怀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自注作于长庆四年(824),白居易回赠《苏州李中丞以元日郡斋感怀诗寄微之及予》。白居易还有多首与李谅唱和诗,可以梳理一些线索。如《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乐天杭州上任在长庆二年(822)七月,李苏州即李谅已在苏州。宝历元年(825)春,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就是接的李谅。又长庆元年(821),苏州刺史韦顗在任,则确知,李谅牧苏州在长庆二年(822)至宝历元年(825)春,约三年。又《旧唐书·文宗本纪》载,李谅历任大理寺卿、京兆尹,大和七年(833)三月病逝于岭南节度使任上。

  杨汉公,字用乂,虢州弘农(今属河南三门峡)人,两《唐书》皆有传。中进士年份史载不同,《旧唐书》记为大和八年(834),《唐摭言》卷八记为元和八年(813),相差二十一年,陶绍清先生《唐摭言校证》竟引而未证。另检《唐代进士录》所引《墓志铭》,确认《旧唐书》误。杨汉公曾连续在湖州、亳州、苏州任刺史,后历任户部侍郎、工部尚书,终官至宣武、天平两节度使。杨汉公牧苏州时间,《唐刺史考》为会昌四、五年间(844—845)。存诗仅二首。

  杨发,字至之,冯翊(今属陕西渭南)人,大和四年(830)进士。两《唐书》皆有传。杨家是书香门第,杨发和弟弟杨收随父亲移居姑苏,从小在苏州长大。《吴郡志》综合正史对杨发任苏州刺史的政绩归纳了两句话:恭长慈幼,以能政闻。不过随着职务升迁,尤其在岭南节度使任上,杨发一改“宽弛”转而“刚严”,引发骚乱,军队将他囚于驿舍。被贬为婺州(今属浙江金华)刺史,病逝于任所。杨发牧苏州时间在大中年间,具体待考。《〔洪武〕苏州府志》和《姑苏志》记为大中三年(849),误,因这年刺史曹琼在职。《唐才子传》评论杨发的诗“亦当时声韵之伟者”。存诗十三首,遗憾无一首咏苏州。

  裴夷直,字礼卿,吴(一说河东)人,元和十年(815)进士。《新唐书》本传很简略,其中记了一件事讲唐武宗涉嫌叔占侄位,夷直拒绝在文件上签字。当时他任御史中丞,唐朝属监察官员,明代则类似皇帝机要秘书。武宗上台,他被先外放再贬职。直到换了皇帝,官至尚书左司员外郎、散骑常侍。夷直出任苏州刺史时间正史记载清晰:大中十年(856)六月至十一年(857)十月,共一年四个月。《唐才子传》评价他“工诗,有盛名”。存诗一卷五十余首,占19人中一半。

  崔璞,清河(今属河北邢台)人,《全唐诗》小传仅两句话还有差错:“苏州刺史。咸通初,历右散骑常侍。”检《旧唐书·僖宗本纪》,崔璞任散骑常侍应在乾符元年(874)四月。《吴郡志》记载,咸通中,崔璞调任苏州,文采风流,与苏州文人诗词唱酬。和陆龟蒙、皮日休交游。皮日休《松陵集序》记下了崔璞来苏州时间,为咸通十年(869)。《〔洪武〕苏州府志》:“十一月(注:应为年,870),得替罢郡,在任十二月。”存诗仅二首。

  冯衮,东阳(今属浙江金华)人。年少时随父亲冯定投奔苏州刺史于頔而寓居吴门。两《唐书》仅在他伯父冯宿的本传后记了一句,讲冯衮有兄弟四人皆中进士,但《唐代进士录》未见。咸通年间(860—874)在各州郡任职。他是接任崔璞的苏州刺史。《〔洪武〕苏州府志》对冯衮牧苏州的表现用了九个字:为政优游,以饮博为乐。存诗仅二首,一吟掷骰子,一戏酒妓。

  《全唐诗》中出现的诗人还有李乂、张义方、李绅等人疑曾任职苏州,但比对史料,与方志所录时间皆不符,似应为同名。李德裕出任过浙西道(省领导),方志误植。

  篇幅所限,刺史们的诗另文再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