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微湖渔夫 2023-10-20 发布于山东

江南雨·江南梦

作者:李玲  朗读:李慧      

        多年前,看到吴冠中的油画作品《鲁迅故乡》,被唯美的江南情绪所感染,有了一个逐梦的心愿。

        吴冠中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多次前往绍兴山水间采风。他创作的《鲁迅故乡》画面典雅、宁静、沉稳,灰色的底子间以黛瓦粉墙,色彩素净、淡然、古朴,鱼鳞瓦的黛和屋墙的粉之间点染的翠绿、翠绿中点染的花的淡粉,调和着冷与暖、明与黯,似淋着细雨,又像笼着薄雾。而尖的屋顶和翘檐,使画面又多了一丝灵动。我感受到不尽的眷恋和思念的忧伤。

        鲁迅故乡绍兴,又称“山阴”“会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华名城,《会稽典录卷》称誉会稽“珍宝所聚,海岳精液,善生俊异,而远于京夏,厥美弗彰”。这座经历了2500年历史风雨、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江南名镇,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会稽山是绍兴文脉之源,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大禹,一生行迹皆聚于此山,会稽足下还有王羲之墓。不远处有风景宜人的天姥山,山下引出一条曹娥江,旧称“剡溪”,是绍兴的母亲河,绍兴密集的水域里还有一汪鉴湖。

        这里的名山大川吸引了历代文人骚客的眼球,唐代450多位诗人用深深浅浅的足迹和平平仄仄的韵律,谱成一条浪漫而飘逸的唐诗之路。这条山水人文之路,从会稽山起始,在绍兴城内绵延近200公里,是一条洋溢着诗文芬芳的文化古道。李白游览越中时留下千古之作《送友人寻越中山水》,会稽山的奇美,越王台的巍然,八百里镜湖的明澈浩淼,天台山的仙境意趣,在一首排律里铺展开来。

        然而,江南不是唐诗,她没有唐诗的严整;江南应该是一首宋词,她有宋词韵律的和谐,有长短句的错落和生动,也有宋词的豪放和婉约。

        我和闺蜜一行四人,穿过四十年的时光,从一条大河的彼岸走来,带着一段绵绵的执念,一起去赴一个心灵之约、圆梦之旅。 “你好,江南!”当我把这深情的问候说出口,心头已被热流洇染,情之切,犹如守望了一辈子的恋人,本以为终不会一见,可今日竟走到她的跟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抑扬之声从久远的江南风情里传来,送到烟雨蒙蒙的水畔,送到我的耳畔。我似从梦中惊醒。睁开眼,眼眸亮了,眨巴一下,眼眶湿了。

        绍兴到底有多美,《世说新语》里记述,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在顾恺之眼里,山阴美得足以引人入诗,引人入画;蔡元培为第一版《鲁迅全集》撰写的总序中,以王献之“行山阴道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令人应接不暇”开篇,寥寥数语,不只表现了会稽的山水之美,还蕴含着他们故乡的人文之美。鲁迅正是在这“千岩万壑”中生长起来的大家,蔡元培以此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对先生的称扬。

        这座江南水城水网密布,有几万条有名无名的小河,处处河窄窄,水静静。绍兴的清秀的水,是宋词里的小令,浸泡着碧螺春的持久的嫩香,是酿了十八年的女儿红所深藏的微醺。桥与水环拥着黛瓦粉墙,窄窄静静的小河铺展出跳动的音符。天地之间流淌着翠绿,那是刚刚从紧凑的芽里爆发出来的簇新。

        精致小巧的拱形石桥,处处流淌的小河,古色古香的枕河人家,河岸桥边旁逸斜出、支支棱棱秀着姿态的春树,满足了我对江南的向往。桥是水的韵脚,在青青绿绿的诗行里押着轻柔的江南韵。踏在小桥的青石板上,漫步在古老静谧的街道上,足音轻轻,心事浩荡,身在其中,情在其中,梦亦在其中。

        满满四日,童话般的百草园,宁静宽阔的鉴湖,淡雅的兰亭,贮满陆游和唐琬深情的沈园,一一走近,由此我们便走进江南山水孕育的风骨与柔情里。

        书法圣地兰亭,在绍兴东南兰渚山下,作为书圣的故乡人,对兰亭山水风物倍感亲切。 想起一千多年前的三月三那场兰亭盛事,浓浓的墨香便氤氲在心头。“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曾经的风景都在,只是来早了,没赶上“三月三”,也没逢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明媚春光。我们在细雨中,走近鹅池、墨池,走进右军祠,走进碑亭、流觞亭。抚摸着古朴的亭与廊,看着一幅幅墨迹,我似嗅到了从那个雅集飘来的馨香。这里有山有水有文气,全是我梦中的模样。

        东湖,是一个大的人工湖,它背靠刀削般的峭壁。此处原是一座青石山,叫箬篑山,“箬篑”即竹筐,说是秦始皇曾于此供刍草(喂牲口的草)饮马。绍兴建城,在此取石为材,被挖空的部分形成峭壁,山脚下便成巧夺天工的箬篑东湖。

        从远处看,湖岸是竖向纹路清晰的峭岩,像一幅古朴的壁画,又像是一挂挂从天而降的瀑布,“瀑布”上还点缀着一丛丛一簇簇的绿。峭壁下,湖岸边,高高的水杉直耸入云,树干布满厚厚的青苔,不是湿湿润润的江南,哪有如此厚重的绿意?

        有水便有桥。绍兴是著名的水乡,也是著名的桥乡。绍兴的桥大大小小多达一万多座,建造于不同年代,多数历史久远,各色石桥体现了这座城的古意,而以石拱桥最为有名。在匆匆走过的众多石桥中,我记住了东湖上和毗邻东湖的古运河之上形态各异的三座桥:揽月桥,秦桥,霞川桥。

        揽月桥在东湖入口处,是座拱形桥,形如半月,比起其他小桥,揽月桥算是“大个”,显得气派,一边有三十多级青石台阶。不宽的浙东古运河东西横贯,穿桥而过。霞川桥横铺在东湖上,是墩坂桥,没有栏杆,轻灵简洁,俩桥墩分出仨洞,说是霞光映照之时,“川”字便显于碧水上,东湖诗意便尽在其中了。秦桥,名起于秦始皇于此停车喂马的典故,它的形态更别致,两边各有平桥,中间是形似满月的拱桥,平桥与拱桥,就如古诗的平与仄,美得让人想忘都忘不掉。

        桥,石板生硬,石面粗糙冰冷,但它联系了此岸与彼岸,牵系了时光,牵系着世界。桥与水相依相偎,凝聚了桥对水的柔情,散发着天地间的融融暖意。我想起“我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我”,那个看风景的人看到了什么呢?哦,也许是她目光里的依恋,也许是你痴痴守望的深情?

        鉴湖上有条最长最独特的“桥”,便是被誉为“白玉长堤”的古纤道。“鉴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鉴湖因绍兴女儿“鉴湖女侠”秋瑾,多了一份柔情,也多了一份风骨。

        鉴湖古称“镜湖”,鉴即镜,相传黄帝在此铸镜。镜湖是汉顺帝时开挖,湖面开阔,水势浩淼,据说有五个西湖那般大呢。

        我们到达柯岩景区,坐上乌篷船游览鉴湖。此时雨最细密,春潮带雨,碧水连天,眼见春水汩汩而涨,不禁联想到“越中山色镜中看”的纯净意境。

        蒙蒙细雨,丝丝缕缕,似春天的情思。撑着伞坐在乌篷船上,看到一条“长龙”卧于水波之上,到达彼岸,才看清它的模样,原来那是一条古纤道。

        浙东运河上的古纤道,始建于唐元和十年,是水路运输发展的见证。据说绍兴境内古纤道绵延七十五公里,到目前,古纤道遗迹只剩下三段,包括镜湖这段。古时纤道于河面上飞架,迎流而建,用于行舟背纤。窄窄而又绵延的纤道,犹如长虹卧波,又如飘带舒放延展。纤道用大的青条石或青石板铺成,虽有“白玉长堤”的美称,但历经岁月,纤道已现幽灰黯淡,显不出白玉的色彩。三块条石并列或交叉排放,宽一点五米,离水面半米,感觉一人独行宽敞,二人同行富裕。

        我们撑着伞、迈着轻巧的细步走在纤道上,尽享人在水中行的雅趣。两边静静的水面像水磨的镜子,虽有微雨,小雨点跳入水面,掀不起大的波澜。我想,霏霏烟雨,掩住了春的繁华,但掩不住春色柔美,掩不住我对这水的钟情。

        我这个老迈的北方客,袅袅婷婷地走在江南的水墨画里。青山碧水,脉脉含情,我不敢触碰任何一个小小景致,怕不小心触到,景就碎了,梦就破了。我想把这儿美的一切收拢到我的双眸里,珍藏于心,封锁在记忆的长河。

        雨渐渐小了,渐渐停了,天色也渐渐明了。 我们奔赴绍兴古城,去感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气息。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毛泽东以此七绝,高度评价了绍兴这座文化名城的盎然文气和浩然正气。

        绍兴有“一部文化史,半部在越中”的美誉,是自然天成、文风凝聚之地。会稽钟灵毓秀,名人辈出,不仅有大禹、勾践这样的君王,还有范蠡、孟尝、王充、赵晔、董黯、沈勋、徐弘、王羲之、陆游、徐渭、王阳明、黄宗羲等政治、思想、文化、军事诸领域的大家;近代还有秋瑾、徐锡麟、蔡元培、鲁迅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绍兴古城被大树荫庇,询问司机师傅,确定它叫香樟了,心里又多了份对这座城的爱意和敬意。

        香樟,这弥漫着熏香的树名,本以为作为名贵树种,难得一见,没想到整个绍兴城都被香樟覆盖,放眼望去,枝繁叶茂,像一朵朵硕大的翠绿的云朵,走近了还能看到绿中点缀着的酒红。师傅说,香樟一年四季叶满枝头,新叶旧叶随时更替,红叶就是衰败的叶,春天新叶疯长,红叶就渐渐陨落了。

        香樟掩映下的绍兴古城,有一片片古建筑群,即所谓台门,是一个个大家族兴衰的见证。台门,犹如山西大院,北京的“大宅门”,上海的“石库门”,通俗一点都叫“大院落”,这个“大”不只指空间占地,还是名门望族之谓。台门,讲究的是纵深的层次,“进”越多,“家”就越大。在绍兴的著名台门里,有鲁迅故居,蔡元培故居,秋瑾故居,周恩来故居等。这些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一首首凝固的音乐,演绎着古越历史风韵。

        来江南不能不看古镇,古镇演绎着历史的沧桑。安昌古镇,是绍兴四大古镇之一,没有台门群落大家闺秀的气质,更如小家碧玉般,充满烟火气。一条窄河东西贯通,隔开了南北两岸的喧闹和宁静,烟火和古韵。“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道出了古街和拱桥的特色。我想象这样这幅画面:古镇的月圆之夜,一切都安静下来,满月升起,映进河水里,月光洒在廊桥的青瓦上、河边的树上和乌篷船静谧的乌篷上,这该是怎样诗意景象?也不知由绍兴走出去的万千师爷,是不是都是沐着月色、坐着乌篷船从安昌古镇启程的。

        在春雨嘀嗒的声韵里,在乌篷船桨划开的微澜里,我不饮自醉,短短几天行程,处处浸透着江南诗意。

        我知道,绍兴还有好多风景我没有到达,羲之故里、蔡元培故里,八字桥、题扇桥,会稽山、曹娥江……还错过了樱花谷,错过了油菜花盛开的千年梯田,也没能邂逅一场越剧,但我并未错过江南醉美的春意。

那个横着舟楫的渡口还在,安静冷寂,没有送别的歌声,没有踏歌而行的汪伦,唯有旷远的蓝天、浩淼的春水,静而不语。

        本希望走时不似来时,不再润湿眼眸,可我没做到,我还是把深情留在了江南,留在了烟雨蒙蒙的经年旧梦里。

       作者:李玲,山东临沂第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朗诵艺术协会会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从教三十余年,笔耕不辍,坚信“淡淡的日子集起来,就是浓浓的岁月'。

        李慧,播名嘉禾,主任播音员,从事播音主持编导工作20余年,专业纯熟精良,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奖项。现任临沂有线电视台高管,高校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坚守“学会倾听,秉持操守,忠于良知,择善而从”。  

壹点号红槭树

壹点号红槭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