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微湖渔夫 2023-10-20 发布于山东

作者:孙志华

 “清晨醒起,以喜扬的心来致谢这爱的又一日;

日中静息,默念爱的浓欢;

晚潮退时,感谢地回家;

然后在睡时祈祷,因为有被爱者在你的心中,有赞美之歌在你的唇上。”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清明时。清明是节日又是节气,清生命之惑,明生命之礼。习惯了用文字记录一些生命的瞬间,来对冲消亡,延续回忆,在爱的人和事物里蜕变成长。

婆婆早早盘算着回娘家的事了,电话里喊着我先生的乳名:“伟,明天有空吗?我想回娘家,给你姥姥姥爷上坟。”先生说“这么大年纪了,您和我舅说说不用年年回去上坟了。”我拽了先生一把,说“娘能动的了,能回了娘家是件多开心的事,七八十的老姐弟俩说说话痨个嗑,多好!我们去送吧!”

隔天一早,我和先生开车送婆婆回她的娘家——王家庄。

婆婆八十多岁了,腿脚灵便,生活自理,能回娘家给父母上坟,是一件多幸福的事呀。其实,清明节婆婆还存着另外一个小心思,就是回娘家见见那些健在的旧时耍伴,清明节婆婆就显得特别充实快乐。

婆婆大包小包给娘家兄弟和孙女带着礼品,还有她为过世的父母准备的香纸、亲手叠的元宝、手提包等等,世间有的婆婆都能亲手叠的出。如果有灵,故去的亲人定会是富足的。

我的婆婆是要干净整洁的人,六间老房子,一个人住着,家里目之所及,里里外外皆规整得整整齐齐;桌椅、门窗、玻璃擦拭得锃明瓦亮;东西摆放得一板一眼。婆婆热心于习以为常的事物和应尽的义务,日日重复地做着,从不厌倦地守护着那个老宅子。公公去世多年,她常年如日,认真地过着,一天三顿饭,精心准备,包子、饺子、油饼、菜饼变着花样做,爱惜每一粒米,不敷衍日子,不敷衍自己。婆婆记得每一个大小节日,自己和每个孩子的生日都要有仪式的过,即便孩子们不顾得回家,婆婆都不曾落下一个。婆婆喜欢在院子里种花种菜,每次回去看她,看到屋里屋外干净整齐,院子里有花有菜有果,便心生安定!婆婆会喊着“孙,你拿着这个,孙,你拿着那个……”

婆婆的日子井井有条,平淡充实,在那个小院子里伴着旧瓦房的袅袅炊烟,我内心感到快活,我欣赏这样的生活态度。

公公去世后,清明于我是一场深刻的生命教育。家乡对故去之人的祭奠叫上坟,是对故去亲人的一种缅怀,活着的与死去的对话。我一年年在这场景里感悟生的意义,了解先生祖上的家族历史,人事的纠葛,追溯渊源,祭奠缅怀逝者,一步步地融入,除了用心地活着哪有什么更好的哀思呢?我的外公外婆奶奶都是寿终正寝,该是欣慰,而我们依旧用哭声送别和哀思。而我公公的逝去,给予我生命深深的疼痛和遗憾,至今无法释怀。公公执教一生,辛苦劳碌,家里学校不分昼夜的忙碌,少言寡语,身体笔挺着,有些魁梧,看上去一直是很健康的。2003年的“五一节”,我和孩子回家看公公,神奇的第六感告诉我,公公身体散发出种异样的气息,一种力不从心的热情,而我说不出哪里不对。回家后我告诉先生,抽时间和公公去查一下身体吧!一个放学的傍晚,先生下班顺道回去,看到公公在院子外抱着小姑子家的孩子,回来告诉我没事,好好的。可两周后公公忽然就发烧不退了,突然就病倒了,就如惊天之雷,全家上下乱了阵脚,看着那样健康的人,怎么会?我家先生撕心裂肺的大哭,刺得我心生疼,我不曾见过一个男人的大哭,只能用哭来回应他,我用力抱着他,放声号啕,一夜未眠。这对教师父子我不曾见生活中他们交流过,此刻,这父子之情的爆发,令我震撼!

黎明时分,我们决定带公公去济南或上海,最后因为公公的堂哥在济南,便选了济南。在省肿瘤医院检查后,主治大夫建议做手术,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把握。因为大夫说以前的病例中并未见过这样一个瘤,占位这么大的,想积累一下经验和资料,而于我们家人,公公才68岁,觉得死该是件很遥远的事,有一线希望,也不愿那样等着,同意手术。手术后一个多月公公依旧离开了我们。

我的儿子那时九岁,我让他跟我们一同经历了这场疼痛,他一声不出地看着一切,公公倒下不起的那天,他在院子里拿着一把小斧子砍着地,砍啊砍,砍啊砍,没有说话,没有哭泣。后来我在他四年级的日记里读到他写的《我的爷爷》,我又一次号啕大哭,儿子对失去爷爷的刻骨的疼融进了文字,那些日常的儿孙相处的细节,那幼小的心里藏满爷爷的音容,爷爷的慈爱,爷爷的高大,那是他最爱的爷爷啊!我忽略了一个幼小孩子的心伤和承受!

公公教书育人,美术刻工,弹拉胡器,样样拿得出手,做了大半辈子农村小学校长,退了休,清闲了七年,就突然因病去世了。我总觉得公公并未捞着享什么福,逢论家庭成分的年代,因祖上是开药铺的,置办了些田地,到公公记事时早已败落,年少的贫困中又多了一份尴尬,事业与婚姻隐着些遗憾。青春大好的年华,一身才艺,无缘大学深造,美术之梦落空。公公的真正释然应该一是他在入党时,组织上调查家庭关系,他知道了自己的祖父竟是一名地下共产党员。二是邻村的人被推荐去中央美院,当初是来求了公公的画带去面试的,公公似乎获得了一份间接地安慰,他的画是被认可的。生病期间,公公又提起此人,说那个人起初逢年过节回老家都会来家里坐坐,后来就断了音信,我顾念着公公想知道他的发展状况,也想见识一下他的画业水平,想有一幅他的画,就四处托人打听,终于知道,那人毕业去了青州学院,因为专业并不突出,做了行政工作,我想这画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了,艺术是需要一些天赋的,也就放弃过去见那个人。我和公公交流了意见,公公心里也不再纠结人家的淡忘,没有什么造诣,人家自己也会尴尬的。

公公看上去干练儒雅,而事实上他是耿直倔强脾气,面对不公不平就有些暴躁,只是在我面前没有露出过,事事想着厚待我,我隐隐觉得他内心隐着很深的苦。记得我结婚当日的晚饭后,公公和我的谈话,说“咱是教书的,凡事不要和你娘一般见识,她就一农村妇女,一辈子听好不听糙。”我答应着,但那时,我并未理解他的用意。一个锅里摸勺子,锅碗难免相碰,我不理解婆婆怎么那么爱使气,话不说透,三日两头的不开心,闹别扭。现在想来,婆婆小事事多,那时又正处在更年期,我深深后悔曾经年轻的自己不迁就,让公公在我和婆婆之间左右为难的尴尬。年轻的我,那时并不会过多地替他们想,总是觉得他们应该为我们想,我们孩子小,又要工作。

婆婆过日子精细是出名的,各种不舍得,日常的饮食也以自己的喜好为主,她不喜欢大油水,公公就常年难得吃点鱼和肉,但公公从不抱怨,无条件地包容她,迁就她。老婆婆躺下不起的一年多,也都是公公姊妹仨轮流伺候,她绝不伸手,似乎在报着仇出着气,她毕竟是受着婆婆气过来的人。而她全然没想到她如今也是婆婆的身份了,眼前是她的儿媳,她护这个家,却不曾真正为自己的男人想过,我深感婆婆的可怜。家该怎样去传承,女人至关重要。大公公每年都会从外地赶回老家省亲,我常带儿子去大公公家里玩,从大公公的言谈里我了解着这个家族的旧事,从家里过年才打开壁橱取出的包了一层又一层的老相片里辨识着祖辈的面貌。原来先生的祖上是大户,是富足敦厚的人家。我渐渐懂得了家的意义和方向——融入、引领、包容、开心、和谐和温暖。

公公,一个行之将逝之人,把我喊到跟前“你娘喜欢喝白蛤蜊咸汤,我就整春整夏跟着她喝蛤蜊汤,那都是些发物,而我不能说,她会不乐意的。你做的塔米鱼真好吃。我走了,你要替我善待你的婆婆,她也不容易。”我的泪哗哗的流,心如刀割似的疼。弥留之际放不下的是老伴,还有心里的一点委屈。塔米鱼,在我的娘家不是稀罕物,靠海,周边很多赶海人,常常吃。婆家条件不差,我不解,为什么要这样省俭着过日子,就有点恨恨地说,想吃你和我说,再说你自己挣工资,想吃就买,而公公哭了。“我花钱你婆婆不乐意,以前过紧日子怕了,有钱了我也不舍得买啊!”唉!过过苦日子的人,心里有坎呀!

人是多面的,很难一个好与不好定义的。我知道婆婆是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的那种。我的老婆婆是我进门不久离世的。婆婆终于当家做了主,而她全然不接受时代又变了。我知道公公做不了主,我理解公公夹在中间的难,现在生了病心里委屈,才守着我哭出来啊!我进了婆家的门,生孩子,买房我不曾用过婆婆一分钱,她也不曾为我花过一分钱。记的我坐月子时,因为我护月子吃不进东西去,每天基本就是小米红糖粥,有时加点菜叶粥,吃不下煮鸡蛋。我先生下班回家晚,公公添了孙子特别高兴,就常常做饭,他煮了一大碗鸡蛋剥好,我说吃不下,你们吃吧。他们在客厅里吃,我听到公公调侃着和婆婆说“这回你可别再降着我,这辈子没捞着整顿吃鸡蛋了啊!”我记得我搬家买房公公把钱拿出来想帮我们一下,婆婆立马否了。儿子吃奶期间,婆婆给我看天孩子,她会想方设法地为难我,嫌我不把工资交给她管理,你越上班急着走她越不接孩子,她不是不喜欢孩子,她就是要个当家做主的婆婆样。其实闺女家的孩子都是她看大的。她和我的母亲截然相反,母亲只给儿媳看孩子,不给闺女看,似乎天经地义,不同时代的人都有各自的烙印。人都生活在一个个不同时限里,而此时不是彼时的心境,隔阂,冷漠,摩擦,记恨都在所难免,锅碗瓢盆的交响伴随着一代一代,历史并不完美,每个人都带有各种缺憾,成长需要不断回望自省,化解和包容,从而蜕变成长。

生命之美,轻抚风,轻抚水。年年清明祭祀,面对生与死,我懂得了生命该是以爱告别,以爱相处。

我是一个有些特立独行的人,不喜欢家长里短的琐碎,凡事自己拿主意。在娘家不曾受过委屈,父母姐姐呵护,就是嫂子亦和我亲如姐妹,结婚后嫂子依旧为我买衣服,各种的关心爱护。我要经营这个家,我要工作,更要带好孩子,我不想把生命消耗在无谓的你的我的各种算计之中,我终于忍不了婆婆的各种为难,为避免各种不愉快,我决定所有的事都不再麻烦婆婆。我搬到了学校去住,两位姐姐轮流倒班为我看孩子,而我依然尽着儿媳所有的责任。我有时真的怀疑,公公是怎么和婆婆相处的,我真的佩服公公的隐忍。时间让人成长,随着岁月我也渐渐理解了婆婆当初行为。家是包容,家人讲爱,不讲对错。我谨记公公的嘱咐,善待我的婆婆,不和婆婆计较,陪婆婆聊天,婆婆所有的事情都跑前跑后,柴米油盐,吃穿用度,腰疼按摩,看病就医,吃药打针,尽其所能的伺前跑后,照顾满足,不让她觉得孤苦。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这样说过“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你要讲道理,有逻辑,你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是自私和动机不良的,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其实,我的婆婆是一位心灵手巧的人,会做各种手工针线,常常为小时候的儿子做鞋子衣服。她还会做各种冥间所用之物,摇钱树、聚宝盆、箱柜、小轿车、手机、冥衣、纸元宝等等,左邻右舍的白事她扎的摇钱树远比专营店里的厚实精致,摇钱树上她捏上双花,一棵摇钱树上能挂上一千多个小元宝,得多密的心意啊!婆婆是热心和勤劳的,家里和家外只要有去世的人,我的婆婆都会用心一日一日地剪啊,做啊,全然是一份公益的事业了。我的婆婆善待故去的每一位亲人。每一个祭奠的节日,她都是那样地虔诚准备着一切物品,奢侈精致。不管活着时有多少矛盾和怨恨,人一死,那一声哭丧里,一切怨恨,一切矛盾也就烟消云散了。你看,我婆婆给她的婆婆扎的挂满元宝的摇钱树、聚宝盆、那应有尽有的穿戴、日用百货,除了希望哪还有什么怨恨呢?唉,人生大事无非生死,而生该是怎样的呢?

死是生命的结束还是重生呢?我一直疑惑人死后灵魂去了哪里?死要给活着的以什么警示?我们笑着迎接生命诞生的那声啼哭,随着那声啼哭,我们会生出无限的梦想希望,开启一场生命的旅程,风雨兼程,生命在缠绕和牵绊中,直至弥留之际,寂然无声地在一片哭声中被送走,死似乎解决了一生的困惑,在泥土里又生出一些新的希望。

我们的传统里是只谈生不谈死的规矩,自我记事家里就不准说这个字,逢年过节更是忌讳。言好话,做好事成了我的一种信仰。无论什么让我生气发怒的事,所有骂人的话还有这个“死”字,是不会从我嘴里说出来的,即便是咆哮也是逻辑清晰地讲理。每每听到小伙伴骂人,就觉得是大逆不道的。不说“死。”而生命的尽头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呢?我们没有死亡教育,一旦来临多是慌乱、恐惧和迷茫。即便是救死扶伤的医生,面对一个弥留之际的生命,也多是医术探讨,我们该怎样去安抚那份恐惧不安呢?亲情手足该怎样做,怎样表达那份爱?爱可以超越死亡,面对死亡该是温情相送,以爱告别,让对方安详、心安地离开吧!

近来,国内渐渐有了关于死亡主题的文学作品,比如余华的《活着》《兄弟》和《第七天》,文学的要义是要人更好的活着吧!电视剧《妈妈的花样年华》,当妈妈被告知得了癌症时,就着手布置死亡的过程,梳理自己与四个子女的关系,化解孩子成长中留下的矛盾隔阂,解决孩子们的后顾之忧,看望当年互帮互助的街坊邻居,表达谢意,最后把自己最美的样子最想说的话以视频的形式留给了子女,死该是坦然的解脱,是一场寂静的欢喜吧!

伯格曼的电影《野草莓》,伊萨克教授的一天照应了他的一生,用三个梦境映照他一生的心里路程。他与生俱来的冷漠理智的性格,造成家人之间的冰冷,导致婚姻的失败,妻子的背叛,使得儿子不愿意再生小孩,和儿媳关系决裂。他在外人眼里是是神父,是优秀医生,是救世主,在家人心里是威严,居高临下,他似一堵墙,是揣着冰般的冷漠。尽管他一生事业辉煌,获得了光荣的学位荣誉,一生却活在爱的缺失和迷失中而不自知,他内心深处是孤独的、冰冷的。终于在黄昏的晚年,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他通过一场旅行领奖,反复用梦境与现实比照,认识自己,在生命将尽之际完成了心灵救赎之旅,他寻回了温暖的家,寻回了父母、妻子、佣人和儿子,找到了人类伟大的福音爱,达到自我审判和忏悔,从而宽容别人和被别人宽容。

公公去世十五年了,而我记起公公的话,还是会心疼,我宁愿公公不曾对我说过。每一个清明我都会等济南的堂兄们回来,一起为过世的祖辈和公公上坟。为故去的祖辈进香烧纸磕头,一年一年的清明节中,加深着我与这个家族的缘分,一步步地融入。我走进这个家门,见过在世的祖母和三位叔祖母,她们都是端庄贤淑的,她们都出身富裕家庭,骨子里透着大家的风气,我感到幸运。祖母当年出嫁之场面曾轰动昌邑的北半城,三十六台下演坊,据说娘家还陪送了两个丫头。我结婚那年,她就已经躺下一年多了,而被褥和身体一尘不染,我想她是硬撑着等来自己的孙媳妇的,我过门后的七日,她便去世了。我作为唯一的孙媳,我敬重她,我年年都会为她上坟,为我所属的家族里每一位故去的亲人上坟。

送下婆婆,我们打算到周围的果园转转,这一片村子的周围有各种果园,梨树,桃树,杏树,山楂树等等,而它们的花期又可以错开,春天一来,几乎天天有花看,而我最喜欢梨园,它花开如雪,衬着绿色的底盘,淡雅大气,枝干又灵巧着旁逸斜出之美,又透着岁月的沧桑。

这里有新梨园和老梨园,新梨园的梨树有近几年的,或二三十年的,枝干颜色淡,花瓣单薄一些,开得早,老梨园大都是五六十年的,枝干粗壮了许多,大都呈古铜色,大都打着苞,偶尔有开了的。

有的果园里零星的还留有几棵上百年的梨树,高大苍老,疏于修剪,根底部伸出的枝条贴着地面,从底到顶,一树花开,是难得的景观。今天看到一棵被锯掉的大桃树桩子,从根旁发出了一枝小指粗的新枝条,一样灿烂着,人只有走近自然,方觉自身之渺小和脆弱,有时竟不如一棵小草,一棵小花……又怎敢不心怀敬畏和感恩之心呢?

繁花似锦寻安宁。一年一次,黄辛和王家庄,果树之村,来了我便一处不拉的跟这些果树说说话,花的浓情蜜意,引诱着无法离开,单那些苍虬灵动的枝干也能勾住你的魂魄,何况那一树一树的花呢?真是天公斗巧,花似潮,惹人流连忘返。

先生在专心的看,偶尔我喊他给我拍个照,他便随意应付我一下,我说你隔远点拍,免得看到皱纹,他说,没有皱纹还是你?我说,你说的对,你说的经典。

太阳晒着泥土的芬芳,散在次第开放的每一朵花里,明媚了每一寸光阴,春来人不闲,耕耘者和赏花人都在忙着一场花事,耕耘者期待着一场收成,赏花人收获着开落的成长。

农人说,这片梨树有五六十年了,似乎是与我同龄的,穹劲的枝干和树纹透着岁月的雕刻之美,我用手机记录每一个美的瞬间,年轮和树纹,给了梨树别样的美,我又何惧岁月之痕呢?岁月在万物上作着画,我们便有了独一无二的面孔,又何须美颜与去皱呢?

一年一度春,春野花似锦,老树与新树,小草与野花都有烂漫的春天,明媚着时光,柔软着心田,温润着眼神,花与人互相映照着年轮,也是我所经历的岁月流年,皱纹是每个人酸甜苦辣凝结出的岁月之花!

下午去叫婆婆,又绕道带婆婆去了潍河大堤,绕湿地公园转了一圈,满眼的花树与绿意中,给婆婆和她的弟弟,弟媳一起拍了照片,潍河贯通整个昌邑南北,这条河见证着家乡的变化,两岸绿树如茵,群鸟栖居,各色的花在阳光里熠熠生辉,婆婆感叹着“你看看好的,你看看好的”。毕竟上了年纪,走不了多远,转了一会,就送她们各自回家了。婆婆开心地说:“今晚又会睡一个好觉了”。其实我一直佩服和羡慕婆婆的睡眠,不曾失过眠。能睡是福,老来能出门是福……

清明,繁华里总透着悲凉,百花盛开与荒原的逝者,人无论智愚高低,高贵与卑贱,最后都是蓬蒿一丘,而人生的意义不同。祭奠告慰逝者,接受生与死的洗礼,让我一年一年更好地活着。人生无常,有些东西是转瞬即逝的,每一个当下都是最好的未来,珍惜当下,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爱自己,爱他人,生命的福音在一个“爱”里……

尽管人生苦多甘少,不尽圆满,用那二三分的乐调和那七八分的苦,是生活的艺术,是爱的艺术,是人生的意义。不管怎么样,活,该是快乐的……

作者:孙志华,笔名玮莲,就职于山东潍坊市工业学校,高级讲师,全国先进实验教师,曾获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级省级教学论文一等奖并刊发。业余喜欢写写随笔、散文和诗,集有作品三十多万字,愿把岁月堆成文字,传播一种美好!

地址:山东省昌邑市院校街329 号 电话:15866154886邮箱1207852446@qq.com

壹点号玮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