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积薄发出诗篇

 江平文字 2023-10-21 发布于浙江

       他是诗人,但他的身边却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会写诗;他是公职人员,但工作之外他却与文墨为舞,醉情于山水。他的书法师古而不泥于古,洒脱飘逸。

       他的才情似泉水涌溢,他的诗情如秀玉晶纯。于是我们走近他,走进他的心灵,走进他的诗境,去感受诗人博大而又多姿多彩的情怀。

 厚积薄发出诗篇

——解读金日勋的诗意人生

          文:江平

    2005年的8月,对于牡丹江的诗词界来说,绝对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位名叫金日勋的人,在牡丹江诗词界放了一颗“卫星”,而且这颗卫星所产生的冲击波绵延不绝,隽永致远;他还给牡丹江诗词界平添了一抹浓浓的绿色,而这抹重彩的执笔,既不是来自文人墨客拥集的文化界,也不是来自人才济济的艺术领域,而是来自政府系统中一位平凡的岗位上承担着不平凡职责的人。

    他的首部诗集《雪草集》,如“一股激情方涌出,群山侧耳听雷声”一般,在天空中炸响。犹如空谷传唱的优美赞歌,“那一簇倔强的雪草”,“用诗连接生命的脚印”,让我们感动之余,凭添万千感慨。

     付出辛苦始得金

      1957年,金日勋出生在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三道河子林场。那是一个群山连绵、苍林叠翠、湖波荡漾的地方。在大山林的深处,金日勋伴着清贫、伴着艰辛、也伴着青山绿水和清风明月度过了人生的18个春秋。金日勋对文学的热爱始于母亲和表姐的故事,那时,每天晚上临睡前,他总是缠着母亲讲故事,哪怕天天重复也听不厌。大他7岁的表姐每年假期来到金日勋的家里,于是依偎在表姐的臂弯,听表姐讲动人的故事。那美丽的月亮姑娘或许是最能拨动金日勋幼小心弦的故事,他会为月亮姑娘多舛的命运所扼腕,他会月亮姑娘得到纯真的爱所开怀;那狼外婆的狡猾阴毒,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刻下了对丑恶的辨识和嫉恨。那一刻,一个诗人所具有的多情和真纯已显露无异,或许就是那一刻诗人发自内心的才情,像一首孕育已久的诗,随着诗人成长的足迹缓缓走来,漫漫地生长。

    于是在金日勋5岁时,别的孩子还玩着“石头剪子步”时,他已经步入学堂,成了林区年龄最小的学生。原因只有一个——金日勋爱学习。但学校的老师们,不相信小不点的金日勋会一门心思坐在教室里不动,会去学习。然而半学期的学年第一名,让所有老师开始刮目相看,金日勋的才情和对学习的热爱,渐渐地让人们领略了他的刻苦和努力。其实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对于金日勋来说也是一样,在他上初中时,就左邻右舍地借书来读,就开始咀嚼在同龄孩子视如天书的《桃花扇》、《牡丹亭》……借着字典的帮助,他如饥似渴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耕牛,辛勤地劳作。初中没毕业,他已成了林区的小博士,出口成章,诗情涌溢。

    金日勋第一次接触诗,是上小学时在邻居家看到的一本已很破旧和残缺不全的唐诗选,那优美的诗篇,如琼浆玉液,让金日勋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瞬间他呆了。世间还有如此美妙的文字,原来文字的排列组合还能出现如此神奇的效果,他折服了,心灵受到了洗礼。从此对诗歌的热爱,如同喷发的岩浆,在金日勋的心田再也抑制不住。从“鸡鸣催人起”的生命觉醒,到“学成建业立峰巅”的少年壮志,本色诗人金日勋逐渐地让人领略了他作为诗人的品质和潜质。

    但真正让诗人挥洒才情,走向诗人道路的,则是诗人18岁离开林区,来到牡丹江林业学校的时候。那时教金日勋中文的,是林校仅有的中文教授裴万运老先生。老教授才情洋溢的讲课,让对文学已有一定基础的金日勋受益匪浅,裴运万教授是金日勋人生路上遇到的第一个让他佩服的老师,他渴望与教授接触,他期盼能得到教授的指教。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打开。一次学校组织征文比赛,金日勋写的一首自由体诗,吸引了裴教授的注意,于是爱才的老教授,把金日勋叫到了教研室,刚开始或许教授不相信这么有见地的诗,会是出自一个18岁的青年之手,到后来,两个人竟越唠越近,成了忘年交的朋友。于是老教授把自己珍藏的一本《唐诗三百首》借给金日勋,并告诉他,不准给别人看,因为那时毕竟不像现在,老教授也怕一本书会给自己惹来麻烦。于是那一段时间金日勋在被窝里和无人的教室里,废寝忘食的看着抄着,金日勋这个对诗歌情有独钟的青年,好似黑暗中找到了曙光,从此他找到了最大的乐趣,就是到裴教授的小屋里,师生俩一唠就是半宿,那种感觉,大有当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味道。金日勋也在老教授诲人不倦的指导下,文学造诣和诗歌水准有了质的变化。于是一首首流淌着诗人真情实感激情豪迈的诗,在这一时期像泉水泊泊涌出。不论是“迎着西天不忍落下的弯月”的凄楚美感,还是那“有一片葱翠的常青藤”的柔情似水;不论是“我还是默默地拾起飘落的花瓣”的默默情怀,还是那“冲破浪花/扬起风帆/驶向那海角天涯”的激越情怀和乐观主义精神。金日勋这个从大山里走出的孩子,正以大山的博大胸怀拥抱生活拥抱世界,与文学为舞,与诗歌结伴,踏着晨曦,走向日升的地方。

    金日勋感念裴运万教授的培养,感念裴运万教授的器重,他说如果没有裴教授的赐教,自己至少要在文学的殿堂里多摸索十几年,对诗的灵性的运用也会大打折扣。在金日勋的诗集里,没有一首描写老教授的诗,用金日勋的话说,不是自己不想写,而是情到极至,语亦难出,语言这一刻便显得黯然失色。记者理解了诗人金日勋铁骨柔肠中,那一丝不易被人发现的痛。原来诗人竟是这般有情有义,让人感动。正是有了这一份纯纯的感情,注定他必成大家。

    用心珍藏如烟往事

    人生最美好的记忆或许就是初恋,当我们打开诗人尘封的记忆,追怀他少年时光那一份钟情时,记者忽然感到金日勋是那么柔情百结。一句“多想重温那一天的感觉”,说得让人好心酸。于是记者带着小心,带着好奇,轻轻地、轻轻地触摸诗人心底柔柔的那一缕伤怀,渐次地打开诗人不愿启及的伤痛。当记忆的脚步把我们带进那逝去的岁月时,我们的眼前不觉被一层水雾笼住。

    17岁,多么美妙、多么令人神往的年龄,他不但有激扬的文字,昂扬的斗志,而且有少年维特的情怀。“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于是那一少男,那一少女,在一场看似偶然的机会里,相遇在并不偶然的地方。虽然他们代表的是不同的林场,但情怀相碰的瞬间,眼神交接的须臾,他们知道,今生今世,他们能跑得了接触,跑得了相处,但永远跑不了的是感情对接处的浪花,那凝固永恒的浪花。她爱听他悠扬的笛音,和伴着那个时代烙印的《扬鞭催马运粮忙》;他爱听她动听的歌曲,以及绽放在她脸上纯美的微笑。

    于是两个怀春的少男少女在不被注意的一瞬,把各自的感情传递,最是那一抹温柔,栽在两个人的心底,恰似春天的青草,铺天盖地地疯长。

    金日勋说最难熬的是夜夜失眠,那无法枕眠的感觉,让他多少次走到院子里,听着父亲熟悉的鼾声,对着午夜寂静的星空,叫着一个他早已稔熟心底的名字。就是在那样的氛围下,诗人第一首载着灵动和纯情的诗,如镜泊湖的瀑布一样喷涌和挥洒出来。

    你是雨后的彩虹 

    绚丽着我的双眼

    你是山中的芍药

    芬芳着我的心田

    你是陈年的老酒

    燃烧着我的爱恋

    你是圣洁的天使

    牵动着我的思念

    呵

    那不曾相识的相逢

    那没有话语的初面

    那人群中偷偷地顾盼

    腼腼腆腆

    流流连连

    惊惊喜喜

    依依恋恋

    也许

    这就是天意

    也许

    这就是情缘

    从那一天起

    我相信了命运中的偶然

    从那一刻起

    我就把这永恒凝固在心间

    或许诗人的笔触还没那么圆润,诗的技巧还没那么娴熟,但诗人的爱恋却是那么纯真,诗人的情怀却是那么激荡。这首被诗人命名为《初面》的诗,一直以来,诗人认为它是自己的的发轫之作,是发于情,还是发于爱?或许这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诗人心目中的弥足珍贵,这就足够了。

    于是再也掖不住的情,让金日勋发出了人生第一封情信。邮还是不邮,他心如撞鹿,徘徊于邮箱前,直到风儿吹去天边最后一抹晚霞时,金日勋才把已经在手里捂出汗水的信投入信箱。于是一颗心儿飞翔,期盼着“她”的回音。那份心焦,那份煎熬,那份渴望,让诗人几次梦中醒来,辗转反恻,直到天明。

    一个月后,金日勋终于等来了那载着期冀的书信。但当书信真切的摆在自己面前时,金日勋却久久不敢打开,他怕一打开会出现他所不愿看到的一幕。于是手捧书信,金日勋心跳如鼓,躲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小心地打开饰着彩边的信封。诗人的一首《来信》,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当时的心境。

    风也匆匆

    云也匆匆

    远方来信

    彩色的封

    心儿

    别跳得这样快

    脸儿

    别涨得这样红

    她的信

    该是多少次飞到手中

    从此两个有情人开始频繁通信,爱情的火种也在两个青年心中越烧越旺,但直到1976年5月1日东京城林业局搞文艺汇演时,两个人才见上面。但话未出口,两个人的脸就一下子红了。那场纯洁和美丽的初恋也从此在两个人心间扎根萌芽,开始生长。虽然诗人的初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那一首首流淌着诗人真情实感的诗,却在诗人一生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金日勋说:“情乃人性之本,无情则无人性;情乃诗词之灵魂,无情则无以成诗词。”在诗人三十年里创作的诗词中,情诗占了绝大部分,诗人不但有儿女情长的小我之爱,也有对父亲对母亲对兄弟对战友的真情外露;诗人不但有胸襟万里的大我之情,也有对事业对生活对名利对金钱的哲理思辩。不论是写给父亲的“慈父六八竟早逝,为儿泣血哭至亲”的深情感怀,还是写给母亲的“我想献给您的很多很多/可我总觉得很少很少”内心歉疚;不论是写给早逝弟弟的“音容常入梦,执手话离悲”的大悲无泪的凄凉,还是言出大志的“粉身碎骨何曾惧,永往直前不回还”的借景言志,都让人感到诗人意志的坚毅和胸怀的远大。

    究其根源都是真情使然。金日勋诗思飞扬,灵珠在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研读金日勋诗集的人,都为诗人袒露于篇什之中那颗忧国忧民的拳拳赤子之心和胸罗四海、气吞万象的襟抱,以及洋溢于字里行间的凛然正气,还有纯贞透明、缠绵悱恻的儿女情怀所深深感动。“未妨余事做诗人”。三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诗情不舍。多少疏星淡月的夜晚,多少社会活动和工作的间隙,甚至是多少次风雪须眉未净时,金日勋一头扑进诗的海洋,便畅游起来。山山水水,草草木木,一点一滴,万事万物,金日勋入于耳、留于目、铭于心、刻于骨。然后,或心连广宇,浮想联翩;或眼望星汉,思接万类。所谓“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金日勋触景生情,情动于衷,借事寄慨,行诸歌吟……金日勋的大量诗词,不以风月为雅,不以花艳为媒。望月,而思征途之遥;观花,而感花溅之泪;临水,而怀贫瘠之忧;登山,而生家国之思。行之,思之,言之,咏之,无不关联他的信仰与追求。

尾声:不惧风催秀林木,勇承重望慰民心。

    金日勋是一个率真的诗人,但他更是一个承担着牡丹江市理财重责的人。诗人情怀是他不轻易流露的人生侧面,他的精力和身心主要倾注在为民理财和发展牡丹江的经济上。这些年来,牡丹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财政矛盾十分突出。他带领财政干部,牢记宗旨,忠诚敬业,艰苦拼搏,创造了卓著的业绩。在前进的路上,他也遇到了一些不理解的指责和非议。面对指责和非议,他极坦然、坦荡。他说:干事业,哪有一帆风顺的?哪有没犯过错误的?哪有没被人非议过的?不能怕,怕就什么事也别做。他又给我们读了一篇自己写的题为《因为光明,才有背影》的短文。哲理深刻,言简意赅。“因为光明,才有背影。我拥有了光明,还会怕背影吗?我向往着光明,还会在乎背影相随吗?走进黑暗,不会有背影。但却永远也见不到光明。我宁愿留下很长、很长的背影,也不会走进黑暗,那会让我痛不欲生,生不如死!一个向往光明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人,永远不会害怕自己的背影,也永远不会被自己的背影所累!”

    是啊,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对事业和人极富责任感的人,一个胸怀博大,坦荡真诚的人,就应当这样面对人生,面对一切。我们期盼金日勋的事业蒸蒸,我们祝福他平安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