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宫体诗人国士风——南朝徐陵传奇

 风云际会2009 2013-07-29
  • 沈天諭

     南朝宫体诗,软媚、冶艳、轻浮,依照“文如其人”的心理定势,我们常不由自主地将那些宫体诗人想象成一批整日惜香怜玉、游手好闲、“玩物丧志、玩人丧德”之徒,即便没这么严重,至少也是些外无事功可表、内乏气节可陈的“缺钙”之流,然而事情也有出乎意料者,徐陵便是很典型的一例。
  提起徐陵的父亲徐摛,恐怕略有文学史知识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他以才华出众被推荐为晋安王萧纲的陪读,与萧纲共倡“宫体”诗风,从而名闻四方,他不仅诗篇缘情而绮靡,颇受推崇,而且通五经、贯百家,尤精释教,可谓一位博识之士。徐陵则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关于徐陵的降生,史家曾留下传奇式的记载:其母臧氏生他前片刻,曾梦有五色云化而为凤,落在她左肩上。待徐陵长至数岁时,当时道行超异的高僧宝志一见之下大为赏叹,充满爱意地手摩其顶,赞道:“天上石麒麟也。”徐陵八岁,已能属文;十二岁,通老庄;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一双清澈深邃的大眼顾盼神飞,常给人留下难以泯灭的印象。
  梁大通三年(529),晋安王萧纲立为皇太子,东宫招选学士,徐陵中选,其后历任尚书度支郎、南平王府行参军、通直散骑侍郎、镇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等职,他的机敏才干也日渐显露出来。
  太清二年(548),徐陵以通直散骑常侍之职出使东魏,魏人置馆款待,碰巧那天天气酷热,其主客魏收借机调侃道:“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因徐陵来自南方,故魏收说是他将炎热带到了北地,言外之意是说徐陵此来不受人欢迎。哪知徐陵素有捷辩,应声对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说得魏收尴尬难当。
  第二年,侯景作乱,侵扰京师(台城),梁魏断交,徐陵遭到羁留,后来东魏为北齐所取代,梁元帝于江陵登基,与北齐通使,徐陵多次请求放还归国,却均被以各种理由拒绝,徐陵激愤之余,写下了文采斐然、动人心弦的《在北齐与杨仆射书》,对阻挠他的八条理由一一加以驳斥,说理透彻深刻,抒情哀切沉痛:
  ……岁月如流,人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江淮;昏望牵牛,情驰扬越,朝千悲而下泣,夕万绪以回肠,不自知其为生,不自知其为死也……若一理存焉,犹希矜眷,何必期令我等必死齐都,足赵魏之黄尘,加幽并之片骨,遂使东平拱树,长怀向汉之悲;西洛孤坟,恒表思乡之梦。干祈以屡,哽恸增深。
  绍泰元年(555),徐陵始得回国。陈代梁后,官职累迁,直至五兵尚书、御史中丞之职,宦海风涛,瞬息万变,徐陵阅历已多,可贵的是,他并不因此而变得圆滑世故,相反,却始终坚守着那份他独有的刚正与清肃。安成王陈顼(即日后的宣帝)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作威作福,而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词讼,众大臣皆缄口不言,独徐陵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引奏案直接面见皇帝。皇帝见徐陵衣冠端严,正气凛然,不禁为之敛容正坐。徐陵当着安成王之面宣读奏版,安成王羞愧得汗流失色。徐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其侍中、中书监之职,自此朝廷上下法度肃然。
  天康元年(566),徐陵官任吏部尚书,他眼见梁末以来,官吏之选早已乱了章法,于是着手整顿吏治,授官务求名实相符、德才兼备,针对当时冒进求官、躁竞不已之徒尚众的情况,他为书宣示曰:“自古吏部尚书者,品藻人伦,简其才能,寻其门胄,逐其大小,量其官爵。”明确地把品行才能的考核放在门第血统之前。他对府库空虚、官吏接踵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深深的忧虑,指出“所见君,多逾本分,犹言大屈,未喻高怀”,提醒这些人不要继续汲汲于高官厚禄,而应反思自身的德才水准。由于徐陵的大力倡导与严加督责,吏治一时为之清明,时人不约而同地将徐陵比作三国时的毛玠。自古以来,正人者必先正己,身教良于言传,面对高官厚禄,徐陵始终守着一份淡泊与清醒。比如宣帝时,授尚书左仆射,徐陵坚辞,上书推周弘正、王励等人,帝召之内殿,细问缘由,他说:“弘正旧蕃长史,王励太平中相府长史,张种帝乡贤戚,若选贤旧,臣宜居后。”
由于徐陵一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更由于他杰出的才能和丰富的阅历,加之“器局深远,仪表非凡”,故在朝廷内外建立了崇高的威望,这使得他在国家存亡攸关的时刻,能够独抒己见,力排众议。比如朝议北伐,宣帝命举元帅,众臣皆推淳于量,唯有徐陵说:“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无过者。”一连争论数日,只有都官尚书裴忌赞同徐陵,徐陵不避嫌疑,即举裴忌为副帅,宣帝最终准许了徐陵的请求。吴、裴二人不辱使命,一举攻克淮南数十州,宣帝因置酒,举杯对他说:“赏卿知人。”徐陵谦逊地答道:“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
  徐陵在生活上非常俭朴,从未想到为自己及儿孙们积聚什么财富,他的俸禄总是与亲族共同享用。太建年间,食建昌邑,邑户送来稻米,徐陵便通知他那些贫困的亲戚来取,几天之内即颗粒无剩,以致徐陵自己家中无米可炊。府僚大惑不解,问他为何要这样做,他回答说:“我有车牛衣裳可卖,余家有可卖不?”照一般人的想象,梁陈乃腐化享乐之世,建康为温柔富贵之乡,身为宫体诗人的徐陵一定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哪知他会把自己陷于变卖车牛衣裳的境地。关于徐陵的情感生活,史无所载,《玉台新咏》中收录有何曼才的一首诗:《为徐陵伤妾诗一首》:
  迟迟衫掩泪,悯悯恨萦胸。
  无复专房日,犹望下山逢。
  从诗中所描绘的徐陵在爱妾逝去后那种难以自拔的哀痛情状来看,他一定不是那种醉卧花丛的浮浪之人。
  儒、道、释三教合流是盛唐之世的事,然而徐陵却早已将它们融汇于自己的胸中。虽然史家对儒道两教对徐陵的影响少有提及,然而从其为人处事的风格不难看出,他将道家出世的心态与儒家济世的理想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不猛不怯,温良而又庄严;不骄不媚,人世而又超然。而他在佛教方面的造诣则是有口皆碑的,据载,他“少而崇信释教,经论多所精解”。陈后主在东宫,命徐陵讲《大品经》,文学名僧,自远云集,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令四座叹服。不难看出,释家那种渡己渡人的善念与不为物欲所累的超然早已深深地植根在了徐陵的内心。
  古人常以“道德文章”来品评人物,如果说徐陵在“道德”方面堪称持坚守白、不磷不碯的话,那么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就更加非常人所能企及(至少在他那个时代)。自陈开国以后,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都出自徐陵一人。身为一代文宗,却并不恃才傲物,而是谦和平易,接引后学,令人如坐春风。他的文章,“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有新作出炉,天下竞相传诵。可惜国逢丧乱,徐陵的作品留传下来的不多,有《徐孝穆集》六卷,及其所编《玉台新咏》十卷,从《玉台新咏序》一文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那声色兼具的感性主义风采:
  清文满箧,非惟芍药之花;新制连篇,宁止葡萄之树。九日登高,时有缘情之作;万年公主,非无累德之辞。其佳丽也如彼,其才情也如此……三星未夕,不事怀衾;五日犹赊,谁能理曲。优游少托,寂寞多闲,厌长乐之疏钟,劳中宫之缓箭……无怡神于暇景,惟属意于新诗。
  徐陵的诗,流传不多,但却展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情趣,像“片月窥花簟,轻寒人帔巾”(《走笔戏书应令》),用清月轻寒来衬托女主人公的落寞凄苦,很有新意;而“良人在何处,惟见月光还”(《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则依稀可以感受汉魏时人的高古;像“镜久自逾明,人久情逾歇”(《为羊兖州家人答饷镜》),则富有人生哲理意味;而“绣帐罗帷隐灯烛,一夜千年犹不足。惟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乌栖曲》其二),则泼辣率真,富有民歌风味。另外,他还写过一些具有北方边塞情调的诗篇,如《出自蓟北门行》,其中“天云如地阵,汉月带胡秋”,境界壮阔,风调悲凉,是难得的佳句。再有《天山月》,写北方客子想像身处南国的思妇深夜不眠的情景,对唐诗宋词都有一定的启发。从这些诗篇,我们可以想见,徐陵在创作宫体诗的同时,也有意对其他题材及创作风格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徐陵的一生,畅达于仕途,斐声于文坛,虽然未能力挽狂澜、扶危朝于既倒,并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但像他那样生逢风雨飘摇之世,身遇昏聩淫君,却依然能持坚守白、尽其所能、对社稷民生有所补益,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古籍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