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梁陈时代,诗人和作品的数量愈来愈多,但是诗的内容却愈来愈空虚。这一时期的一些贵族文人创作,讲求音律对偶,雕琢词句,绮丽浮艳,追求形式的完美。尤其到了梁陈,走向了“宫体诗”的道路。 梁简文帝萧纲为东宫太子时,徐摛及其子徐陵,庾肩吾及其子庾信,四人皆出入东宫,深得萧纲宠信。他们写了不少奉和应制之作,内容轻艳浮靡,缺少真情实感,当时人称为“徐庾体”。当时宫中文人争相仿效徐庾体,发展为以描写情色为其主要内容,即所谓“宫体诗”。 唐代刘肃《大唐新语·方正》说:“先是,梁简文帝为太子,好作艳诗,境内化之,浸以成俗,谓之‘宫体’。”唐代人已把宫体诗等同于艳体诗。但是何谓“宫体诗”? 现代学者有不同的说法。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多写闺思和闺房生活,有时甚至直接描写酥体横陈的女人,或写女人所用的物品如绣领履袜以至枕席卧具等,以表现其贵族的奢靡生活。他们以对器物的审美观照来对待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宫体诗人也写过一些女子诗,有的描写妇女的体态,没有色情的成分,写得很美。但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就形式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曹道衡、沈玉成编著的《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241页)对宫体诗的特点的概括是:
并认为“凡是梁代普通以后的诗符合以上特点的,就可以归入宫体诗的范围”。这样的概括和认定是比较准确的。总之,宫体诗在创作倾向上是不值得提倡的,但它在形式和技巧上的追求,还是值得肯定的。 被目为宫体诗人的人,其所作诗也并非全是宫体诗。徐陵是著名的宫体诗人,但也有一些比较清新的写景之作,如《新亭送别应令》:
从秋景的描写中渲染送别的氛围,感情比较真挚。徐陵奉梁简文帝萧纲之命所编选的《玉台新咏》,是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全书十卷,选录自汉迄梁代的诗歌六百六十多首。此书所录之诗,大都是言情艳体之作,题材则主要是与对妇女的描写有关,讲究辞藻的华丽,风格以婉转绮靡缠绵悱恻为主。《玉台新咏》保留了一些有价值的民歌,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赖其得以保持下来。 梁陈之际还应提到的一位诗人是阴铿。 阴铿,仕梁陈两代,诗坛上常与何逊并称“阴何”。诗风与何逊相似。也是新体诗作家,工于雕琢字句。内容多为行旅、赠别、游览之类,写景亦颇为清新,如《晚泊五洲》:
和谢朓、何逊这些诗人一样,诗中常有佳句。“水随”“山带”二句,写水上薄暮景色,最为人所传诵。杜甫后来表白自己“颇学阴何苦用心”(《解闷十二首》之七),并说李白“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说明阴铿对后世的影响。 |
|
来自: 昵称329376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