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向一女孩表白遭拒,写下了一首酸酸的诗,流传至今已成名篇

 尚雅轩 2023-10-21 发布于湖北

一、前言

盛唐时期,有一位号称“诗仙”的人物,他就是李白。他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词,至今依然脍炙人口。说到李白,人们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莫过于他流传千古的浪漫诗篇《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这些 花间一壶酒的诗句展现了李白高逸飘逸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然而,李白的一生远不止这些。

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往事,那就是他曾在长安城里,邂逅一位窈窕淑女,一见钟情后向她表白却遭到拒绝,随后他辗转难眠,写就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相逢行》。这首充满了真挚情感的诗篇,成为李白作品中另类而让人难忘的一笔。这一段往事如今依旧令人唏嘘不已。

本文拟通过讲述这段佳话的来龙去脉,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诗仙”李白生平不为人知的这一面,也更深入地理解他千古流传的这首心碎的恋 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二、李白多次建功立业无门,直到30岁才被发现

李白于701年生于今之蜀地。据说他幼时聪慧过人,3岁能吟诗,5岁就显露出了惊人的文字天赋。他不仅文采飞扬,诗词激荡人心,还对剑术颇有造诣,甚得“飞剑”之称。这样的人才,本应大展宏图,一飞冲天。

然而当时的李白,不愿像普通读书人一样只 踏进科举的门路,而是想通过自己的才华,获得达官贵人的赏识和提拔。于是,20出头的李白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与奔波。起先,他隐居在湖北江陵一带,寻访先帝陵墓,希望能在先贤墓地获得灵感。

但数次下来一无所获,李白也渐感实在可惜,自己的才华无处施展。之后数年,李白东奔西走,多次投奔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想要找到可以建功立业的机会。只可惜虽然他博览群书,诗文脍炙人口,但依旧无人问津。直到那一年,也就是公元730年,30岁的李白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在这重要的一年里,李白结识了全真道士吴筠。吴筠是当时有名的道士,李白投奔到他门下,得到了他的指点。

吴筠一看便知李白非池中之物,看出他必将前途无量。于是他将李白引荐到了长安翰林院,李白很快便凭借过人的文采,获得唐玄宗的赏识,被任命为翰林供奉,开始了翰林生涯。

从此,李白终于得到了施展抱负的舞台。在长安期间,李白见识到了盛唐的繁华与昌明,也目睹了功利之下的种种黑暗。这为他后来崭露头角的浪漫诗风埋下了伏笔。而就在长安生活期间,李白还邂逅了一位令他终生难忘的女子。

三、长安知遇,李白邂逅佳人一见钟情

公元720年,时年20岁的李白已经在长安生活多年。他性情潇洒不羁,再加上翰林供奉的工作并不繁重,所以工作之余李白最喜欢一个人外出游玩。他常常骑着宝马,来到城外的田野间漫步。

李白独自一人走在郊外的小路上,看着路旁清新的景象,吹着自在的微风,心情也变得异常舒畅。就在一天,李白如往常一样独自外出游玩的时候,他看见前方驶过一辆华贵的马车,车窗内坐着一名衣着考究、举止高雅的年轻女子。李白一眼看见她,就像被她迷住了一般,顿时鬼使神差地驱马追了上去。

两人原本素昧平生,完全是陌路人。但李白在一瞬间就对这个姑娘产生了浓厚的好感和兴趣。也许是缘分使然,李白竟然大胆地向马车里的女子搭话,还询问她的名字。女子闻声回头,表情有些惊讶,但还是婉转开口:“吾名柳,汝何人?

”李白连忙报上自己的名姓,向她表示自己是翰林供奉,正好路过此地。柳一听李白高官的身份,态度明显变得热情起来。李白乘机邀请她一同前往郊外的小酒馆痛饮。柳听后竟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两人便一同前往了酒馆。

酒馆之中,李白与素未谋面的柳两人竟聊得投机起来,竟如老友重逢一般尽欢。或许是酒精的推波助澜,两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李白看着柳娇羞地用扇子遮面的可人儿模样,心想这定是天赐良缘。于是他鼓起勇气,试探性地询问柳是否愿意与自己幽会。柳闻言脸红,没有直接回应李白,只是含蓄地说“今日天色已晚,他日再会吧”,就匆匆离去了。李白这才知道,自己的邀请遭到了委婉的拒绝。他失落地骑马回家,一夜辗转难眠。

四、表白伊人遭拒,李白难眠写下千古名作

被心仪的柳姑娘拒绝,李白整夜难以入睡。他脑海里萦绕着白天邂逅柳的场景,还有柳离去时羞涩的笑靥。李白反复思量,不知自己哪一点做错了,竟被柳姑娘拒绝了表白。直到凌晨时分,李白终于再也躺不住,起身点起烛火,在案前提笔疾书。

他在纸上倾注着自己对这次邂逅的记忆和感受,很快写就了一首名为《相逢行》的诗。这首诗无比真挚动人地记录了他与柳的邂逅经过,以及自己对这段感情的留恋和不舍。“天上来相会,难得亲君语。

三青鸟传书信,何处相思语”,李白用简简单单的文字,道出了两厢情投却不能在一起的无奈和难过。即使被拒绝,他也没有在诗里贬低柳,而是继续赞美她“天上来”、“仙女般”。这种真挚和包容的情感,令这首诗熠熠生辉。李白一字一句写下自己的情感,也将这个偶遇的女子永远地留在了文章中。

也正因此,《相逢行》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一首千古绝唱。它记录了李白一生中难忘的际遇,也折射出他率真浪漫的情感世界。每每读到“相逢不得亲,不如不相见”,都令人唏嘘,对李白的遭遇深表同情。

历经沧桑,这首诗已经成为膾炙人口的名篇,也是李白一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向世人展示了李白的另一面:并非仅仅是那个飘逸高傲的“诗仙”,而是一个会为爱伤怀和流泪的普通人。

五、李白一生,只为寻觅诗和远方

长安知遇后的李白,又过起了浪迹天涯的生活。他四处游历,踏遍大江南北,只为觅得美景与灵感。据说李白一生足迹几乎遍及了当时的每一个地方,可以说是为诗而生,为诗而活。晚年因支持李璘谋反被贬,李白来到江南一带隐居。

虽然受到牵连,但李白丝毫未变自己浪迹的性情。他仍然持剑游历各地,寻找诗意,在美景面前吟诗作赋。

公元762年,李白在东南一带因病去世,终年61岁。一生下来,李白创作了3000多首诗歌, 他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当人们谈起李白,总会先想起他那些脍炙人口的绝句和传世名篇,这代表了他高逸飘逸的个性和对材的热爱。

但是很少有人知晓,李白一生也有过动情伤怀的时候,并因一个平凡女子而写就了千古绝唱。这段佳话虽已故去,但它的存在使李白这个符号不再那么神秘与遥远,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活生生的灵魂,近在咫尺。

六、结语

李白一生最著名的,无疑是他那些思想开阔、惊世骇俗的浪漫诗篇。然而他也曾有过一个平凡的恋爱故事,并因此写下了千古绝唱《相逢行》。这首诗折射出李白率真的情感世界,令他的人格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它向世人展示,李白不仅仅是高不可攀的“诗仙”,也是一个会为爱痴狂的普通人。

这段佳话虽已幻逝,但它的存在使李白这个符号不再那么神秘与遥远。读者能通过这首诗,感受到李白内心激烈悸动的情感。这也显示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面,一个会为爱难眠,会倾诉伤怀的本质。

这篇佳话让读者看到,李白是一个血肉的人,并非高高在上的“诗仙”。这种人性化的描写,拉近了他与世人的距离。今天我们读李白的诗,不仅是在品味诗句,也在缅怀一代诗仙背后的灵魂。这种细腻入微的理解,让文学作品焕发出更加立体丰富的生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