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定进士王鸣盛

 风云际会2009 2023-10-21 发布于上海

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一字礼堂,号西庄,晚号西沚,清嘉定县人。

王鸣盛像

鸣盛祖父王焜,康熙间自昆山徙嘉定,先后授徒于黄渡镇及县城,后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中举人,官丹徒教谕。父王尔达,乾隆三十一年(1766)贡生,好博览,熟史事,诗宗陆游、陈师道,文有根底,书法浑厚中时露险劲,多闻旧事,常以先贤言行训导后辈。

鸣盛为尔达长子,幼随祖父王焜于丹徒学署,奇慧,四五岁日识数百字,县令冯咏视其为神童。稍长,即习《四书》,才气浩瀚,已有名家风度。乾隆三年(1736),中秀才,入嘉定县学深造,时年仅十七岁。十二年(1745),乡试告捷,成举人。十九年(1752),进士及第,为一甲第二名榜眼,也是嘉定科举史上唯一的一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二十四年(1757),充福建乡试正考官,事未竣,而朝廷欲擢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以滥支驿马遭劾,谪为光禄寺卿。二十八年(1763),丁母忧,去职还乡,遂不复出仕。移居苏州阊门外,专事著述三十余年,成就斐然,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王鸣盛殿试卷

鸣盛经史造诣渊深,为乾嘉学派吴派代表人物之一。于经义一道,问学于惠栋,师法汉儒,注重训诂,尤服膺郑玄之学说。著有《尚书后案》三十卷、《周礼军赋说》四卷。其《十七史商榷》一书,与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并成为清代三大考史著作。晚年,仿王应麟《困学纪闻》、顾炎武《日知录》作《蛾术编》,分说制、说地、说字、说录、说刻、说人、说集、说物、说通、说系十门,囊括经史,牢笼百家,积三十年之功始成,为其生平得意之作。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

早岁论诗,溯源汉魏六朝,宗仰盛唐;中年稍变化,出入白居易、苏轼之间;晚年独爱李商隐,称其为杜甫之后一人。前后吟咏甚富,手自删定,成《西沚居士集》二十四卷,另有诗十四卷、词一卷载于其诗文集《西庄始存稿》。其中《西沚居士集》一书,沈德潜为之作序,序曰:“凤喈能卓然于举世波靡之日,平心静气,磊落英多,而书味盎然,可希风于古君子之其言有物者,其亦中流之一壶已”。王昶论其诗曰:“以才辅学,以韵达情,粹然正始之音,非虚憍恃气者所及”(王昶《春融堂集》卷六十五《王鸣盛传》)。其文先后师法明代王慎中、归有光,熔铸古今,泉涌风发,堪称清代一大家。钱大昕称其文曰:“纡徐醇厚,用欧、曾之法,阐许、郑之学,一时推为巨手”(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四十八《西沚先生墓志铭》)。退居吴门后,由于其学者兼名宦的特殊身份,登门求文者络绎不绝,卒后,赵翼以诗相挽,中有句云:“皇甫三都求作序,李邕四裔乞书碑”(赵翼《瓯北集》卷三十九《王西庄光禄挽诗》),虽不无夸谀之嫌,但亦可从中窥知王氏生前文名之盛、创作之富。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嘉定王鸣盛全集》,基本囊括了其学术著作和绝大部分诗文,嘉惠学林,实为盛事。然而,其文章以各种形式散见于他处者仍不在少数,辑佚工作仍不可废辍。

鸣盛自童至叟,未尝一日不读书。六十八时,双目忽失明。子嗣获,悉心照护,遍访名医,后经吴兴闵雨峰施针治疗,得以复明。鸣盛《跋黄淳耀〈临干禄字书〉》云:“余不到故里已十三年矣,始因老懒,继乃目疾,遂至双瞽,闷坐三年,烈日中一无所见,自分已成废人,不料七十乃获重明”(王光乾《清王鸣盛佚文辑存》,载《练川古今谈》第六辑)。此数语再现了鸣盛的失明后的痛苦和无奈、复明后的喜悦和兴奋。复明后,王鸣盛愈发惜时如金,著书如昔。

鸣盛性俭素,不喜玩好之物,不爱声色之娱,宴坐一室,左图右书,如同寒士。致仕后,不主动与当地贵显相交往,亦不与朝中权贵通音问,唯好奖掖后进,一篇一句之工,奖赏不去口,或评选其佳者,刊而行之。弟子甚众,知名者有嘉定金曰追、汉阳萧芝等。

王鸣盛 行草七言联

嘉定博物馆藏

王鸣盛 小楷

卒后,葬于昆山县祖茔。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王昶《春融堂集》、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钱仪吉《清代碑传集》、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光绪嘉定县志》、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清史稿》、《清史列传》等史籍载有王鸣盛之传记资料。另,民国三十一年(1942)黄文相撰成《清王西庄先生年谱》,发表于1947年《辅仁学志》第十五卷第一二期合刊,搜罗宏富,考订精核,亦可兹研究之用。

作者:寄庐;配图:寄庐、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周易

嘉定博物馆

期待您的到来

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识别,更多精彩等着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