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笔录第九十九篇

 感悟_johnson 2023-10-21 发布于福建

-------------------------------------------------------------

第七十二篇刺法论

图片

第一节四季之刺法、肝心过盛之预防之道

原文: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盛蠲余,令除斯苦。

帝曰:愿卒闻之。

最后一篇就是刺法论,这一篇我们把它翻译出来。翻译出来的话,诸位看看,有很好的地方,好几个好的重点,这是素问的遗篇。
刺法呢,第一句话黄帝就问,这个是遗篇,第七十二。回头七十二。六十六篇到七十四篇是散失掉了,这一篇找回来。我个人看了以后,其他篇我们不作解释,我会把原文给你们看,你们自己去看,你就知道我为什么不去解释它,因为到现在大家都要怀疑那个不是原篇,但这一篇值得我们去探讨一下这篇很逼真,非常的真,而且效果不错,我们也用,我也用
黄帝问,阴阳升降这是正常人,阴升阳降,阳升引降,这是一直周天循环,永远不歇息的,常人是这样子。如果说阴阳升降失控,控制不住了,这个时候气血交流会发生变化啦,造成人家突然死掉。我们如何可以预防可以救百姓的命,不要让人家死呢?当然岐伯先拍他马屁啦,哇,讲了一段很伟大的话。我们讲后面。这个针刺,针灸的刺法,那才是重点嘛,讲重点。

原文: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甚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荥。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岐伯说升之不前,即有甚凶也。你如果,比如说阴气阳气,我们也讲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一直按照这个顺序在循环,走到一个地方产生阻碍了,产生阻碍的时候,病人会有变异的现象出现。比如说白天不该睡他就突然睡着了,或者是突然一发病,他白天突然昏倒下去了,过了那个时辰又自己醒过来了,到晚上本来睡得好好的突然就醒过来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醒过来,然后大眼瞪小眼看着天花板,对不对?看到旁边老鼠这阴物也跑出来了,你也是阴物在那边看着,大眼瞪小眼,过了那个时间又睡过去了,这些都是人的征兆,代表受阻。受到阻碍的时候,我们如何去调理他?而且是用针灸去调理他?这就是符合《黄帝内经》的意思,因为《黄帝内经》里面呢绝大多数98%99都是讲针刺的手法,好不容易出几个方子,对不对?比如说生铁落、比如说鸡屎醴,对不对?鸡大便,乌贼骨,血枯,解酒,苍术,泽泻,对不对?加点茜草。大部分是针刺的手法,这个就讲的是针刺,如何用针刺的手法来调节它?
那现在就看了,肝木,肝脏的木如果太过了,树木,树木如果长得太茂密了,这个树会死掉啦。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有时候藤类的东西跑到树上面把树包住,那树过一段时间就死掉了,为什么?因为那个藤类把它包住,它没有办法呼吸了,所以木不可以郁,就是太密集不好,木要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有金来克木,为什么金克木?金是斧头,木头太密了它就把它打一打,把它砍掉,让它疏通一下。所以一定要有东西来制它,没有制它,肝脏就会乱,肝气就乱。那如果说木,肝木太郁结,肝气郁结在这里的时候,那我们如何要让它升发,把郁闷的气能够让它散掉呢?这要等时间,第一个要待制时机,这个就是初病,不是那个死掉了出殡,就是刚开始有病的时候,不是严重的时候,刚开始初病,我们发现肝气有郁结的时候,我们等,等到时机呢,冬至以后小寒大寒,我们要这个时候水在压,水在生木,这个时候如果是冬天天气太冷的时候,肝木还没有升,是水,这个时候你去下手不是时机,要等到肝气升起来你再下手。所以说如果你要把肝木,肝气郁结的症状我们要用针灸帮他去掉的时候,我们等到立春的时候再开始动。立春的时候肝经本气了,本气的时候春季的节气本来就属于肝,它是肝木又属于肝气,气在起来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下肝经的井穴大敦。所以诸位从这里可以学到,你每年你管他有没有郁,对不对?扎大针放两滴血你少块肉啊?立春的时候到,大敦放几滴血,偷偷教你,我保证你没有病
夏天呢心脏,心脏这个是本来易升发,现在郁结,郁闷到,那火气太大闷在里面出不来,这个什么时候呢?立夏以后,小满,芒种,这个按照节气走了哈,这个时候呢,对不起,春分以后到清明的时节,我们取他的荥穴,心包络的荥穴,劳宫穴我们可以把包络这种劳宫穴,包络之荣,劳宫穴可以把心火散开来
然后土欲升而天冲抑之,遏制它,就是脾土应该是升发,地气往上升的。我们要让脾土如果不升发郁结在那边,湿很盛,藏在身体里面,湿气很盛,整个肚子胀,湿,我们怎么去?当然我们后面有处方,但是针刺的手法最简单了,这个时候我们要等到立夏,就是这个季节的转换的时候,扎脾经的什么?太白穴腧穴。所以井穴、荥穴井荥俞经合,有没有?配合五脏,配合春夏秋冬,这就是为什么春夏的时候我们取井荥,秋冬的时候取经合,长夏的时候取腧穴,这个可以疏臓气。每一个人都有臓气有郁闷的时候,这个脏气会遇到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情志,有的时候我很大怒,有的时候太爽了,看到笑的能满地打滚,太高兴的笑,有时候呢太忧了、太悲了、太恐了都会造成这样,那你每年给他戳一下,自己戳一下。
那肺经本来要升发,结果肺经气不足,不能够升发,被郁到,就是压抑到了。这个时候呢我们要让肺气能够舒畅顺畅的时候,我们在肺经的经渠穴上下针,这就是我们在针灸里面学的时候,井荥俞经合配合春夏长夏秋冬,它的目的在这里面。
所以冬天的时候如果肾气受抑制,肾气本来是往上上升,肾气往上升才会进入督脉、进入骨髓、进入脑部,我们才能有智慧、才能有记忆、耳朵才能够听到东西,头发才会黑嘛。肾气如果不上去受到阻碍的时候,我们在冬天的时候下针在肾经的合穴上面阴谷穴上
前面的刺法都是先刺左边再刺右边。为什么先刺左边?黄帝前面不是讲了吗?人的气由左到右,血是由右到左。所以就是因为这一篇里面内容,跟前面《黄帝内经》是吻合的,所以我说这篇可能是真的,应该是真的,我就把它放到这边。临床上我们也是在用,因为跟针灸大师是合到的,不是自己编出来的。其他另外几篇你们去看看,很奇怪的。我不予置评,古人的东西都好嘛,你看看也无所谓。

原文: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预备。愿闻其降,可以先防。

岐伯曰:既明其升,必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木欲降而地皛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所出,刺手少阳所入也。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土,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足阳明之所入。

581页,黄帝说刚才你跟我教了方法,如果升发不顺畅,这个臓气该升的不升你可以用刺法,那如果过盛呢?发太多呢?刚刚是不及,现在是太过盛,有没有事先预防的方法让他臓气怎么不要太过盛?让他脏气怎么不过盛?岐伯就说了,我们了解了如何让它升发,升发不上去我们让它升发上去;同样我们可以知道泄盛,太盛,臓气太盛的时候我们如何把它泄掉?这都是病气哈,过和不及,不及大部分都是虚症,过就是实症,里面有问题了,脏里面长东西会有问题
如果太过盛的时候,我们泄的方法如何?而且我们可以事先预防,这是预防医学。
先讲肝,你看肝,肝气本来应该要下降的,结果肝木生火了,生火就火就烧掉就好了,正常。所以肝是provide,肝脏提供血到心脏。现在提供的血心脏不收啊,我不收了。那你货都送到了它不收,这个肝气会过盛。诸位记不记得我们讲子能令母实?就是肝木子不收,子会让母实。这个时候肝脏会过盛,过盛的时候我们要让它发散掉,不能就停在里面,会产生危险。要让肝脏气散掉,我们要用金来克木。这都非常合黄帝内经的治症。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当我们肝木,我们发现肝气过盛,像肝阴实啊,结实症状在里面的时候,我们可以下肺经的井穴少商,再刺他的合穴去实,都是以井穴还有合穴来调理。这个时候我们把经气一泄掉,经气一泄掉的话,这个肝气跟着就散掉了,这是针灸的治症法则。所以肝郁之气我们可以从这里散掉。

同样呢,心火欲降脾土不受,这个火降呢,降而不入,心火反逆,上焦燥热啊,舌头都干掉了,这个时候后我们要把心火发散掉。比如说心火太热的话,心脉一定很大,我们要散掉心火。火的话是水来克火,对不对?我们就用水脏,水脏的话,水的阳脏是膀胱经,阴脏呢肾经,那我们在阴脏上的井穴下针,膀胱经的合穴上面下针,这样子上焦过热的心火可以下降。所以我们常常看到这个人上焦太热了,我们知道心火下不来,下面都是寒的,这个病人上热下寒,我们针灸可不可以做?可以做,就在这地方。那一定要取阴经的相克的脏,比如心我们要取水克火,我们要找肾脏的井穴,然后阳经的合穴,这两个施治的话可以把心火泻下来,因为水克火。我们休息一下。病人如果出现上热下寒的时候,心气过剩的时候,脉跳得很快,非常的数,老师这个人心脏跳得那么快,上面非常的燥热怎么办?你可以用针,像这种我们泻热的手法气过盛的泻的手法都不留针的,针扎进去以后就起针,让他气泻出来就可以了。

如果脾土的气欲降肺金不受,土应该生金就是金不收,导致中焦湿热过剩,我们可以下,因为是木克土,所以我们在肝经上面下手。用相克的方式在肝经的井穴大针上面大敦上面,再回来刺胆经的合穴就是他的阳陵泉,我们可以把脾的湿热,太盛的湿热,我们可以用这两个穴道把它泄掉
那肺的经气应该生水,肺金应该生水,结果金生水的时候水不受,经气过盛,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扎,火来克金,心包经的井穴中冲,我们再刺三焦经的合穴,天井穴。这就是可以让过盛的经气可以肃降。大家知道肺的经如果没有办法速降到肾,水就会出现问题,病人会短气很多症状。

原文:帝曰:五运之至,有前后与升降往来,有所承抑之,可得闻刺法乎?

岐伯曰:当取其化源也。是故太过取之,不及资之。太过取之,次抑其郁,取其运之化源,令折郁气,不及扶资,以扶运气,以避虚邪也。资取之法,令出《密语》。

黄帝就问,阴阳五行的五运之至啊,其互相生克制化,互有所长,有抑制的方式,有相生有相克,这个刺的方法呢?
岐伯说,要取它生化之源,它的源头。太过的时候我们要立即折散,不及的时候我们必滋养其源,如此才能扶正。这个使它五行生化正常。过和不及出现的时候,诸位在脉症上面,脉上面、症上面都可以看到的。

第二节疫病产生和天干地支

这个阴阳五行升降的刺法,我们刚刚有讲过。后面这段讲的是疫病。

原文:黄帝问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愿闻司天未得迁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万化之或其皆妄。然与民为病,可得先除。欲济羣生,愿闻其说。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言其至理。圣念慈悯,欲济群生,臣乃尽陈斯道,可申洞微。太阳复布,即厥阴不迁正,不迁正气塞于上,当泻足厥阴之所流。厥阴复布,少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塞于上,当刺心包络脉之所流。少阴复布,太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留于上,当刺足太阴之所流。太阴复布,少阳不迁正,不迁正则气塞未通,当刺手少阳之所流。少阳复布,则阳明不迁正,不迁正则气未通上,当刺手太阴之所流。阳明复布,太阳不迁正,不迁正则复塞其气,当刺足少阴之所流。

所谓疫病就是,如果说我们刺,这段刺法要领里面,后面我会谈到瘟疫,鼠疫啊一些东西,流行疫病,我们如何自保?当医生如何进入疫区?我们要怎么做?进入疫区之前有很多保护自己的方法,还有呢,天行时令,天气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预知,比如三年以后,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疫病会产生。后面讲的是这些东西。
如果说,大家注意看,前面的关系到病、病情的,大家按照书上看。
585页,如果是太阳复布,厥阴不迁正,不迁正,气塞于止,当泻足厥阴之所流。就是,比如说本来是冬天,现在不是冬天,大概还是很热,这个太阳复布。节气,这个阳热过长或者是阴过长都不好,都不对。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我们泻足厥阴,它气之所流,我们行间穴,足的另一个穴道。足厥阴肝经的一个穴道,行间穴。
所以说四季的节气,春天该春天,夏天该夏天,秋天该秋天,冬天该冬天。那人体也是一样,你如果说本来是肝经的脉,应该是寒凉的脉,那个冬天了,应该是入肾、入肝,阳不够。现在出现太阳证,阳症出现,就好像冬天的话会有夏天的过热的现象。那如果说阴寒之气,586页,寒气如果过长,阴寒之气一直存在在那边的时候,会让气,心气堵于胸中。我们那个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个五个气是不断地循环,不可以有一个气过长。那按照节气春夏长夏秋冬这样走,一个节气过长的时候,那个臓气过长,我们要想办法抑制它。一般来说我们会去找它的荣穴,可以让他气发泻掉,不让他它堵塞在胸腔里面。所以如果气塞于胸的时候,我们刺心包络的劳宫,如果气塞在太阴,这个时候我们刺太阴的大都穴,依此类推下去。这个讲的就是如果是气过长。
这个气过长的时候很好玩,我举一个例子给你听。有的时候你看这个人的冬实际上是夏天,不,我们现在冬天来说,现在大家脸色稍微要带一点暗色在里面,带一点藏在里面。这是正常的。结果呢,到了立春开始,到了春天这个人气还停在那边,就是这个意思,那气开始过长了。所以冬天应该有冬天的气,夏天要有夏天的气,春天要有春天的气,不可以延伸,延伸就是太过。这个气很好玩,当你气盛的时候,就算气过了,这个病还是在脏里面,它不会跨过臓,还是在这个脏里面。
所以说这种疫病,比如说瘟疫或者是禽流感,都是节气过长导致的。所以如果说今年的春夏秋冬看得很清楚,春夏秋冬,明年看得很清楚,不会有疫病,如果节气过长才会生疫病

原文:帝曰:迁正不前,以通其要。愿闻不退,欲折其余,无令过失,可得明乎?

 岐伯曰:气过有余,复作布正,是名不退位也。使地气不得后化,新司天未可迁正,故复布化令如故也。巳亥之岁,天数有余,故厥阴不退位也。风行于上,木化布天,当刺足厥阴之所入。子午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阴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余化布天,当刺手厥阴之所入。丑未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阴不退位也。湿行于上,雨化布天,当刺足太阴之所入。寅申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阳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化布天,当刺手少阳之所入。卯酉之岁,天数有余,故阳明不退位也。金行于上,燥化布天,当刺手太阴之所入。辰戌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阳不退位也。寒行于上,凛水化布天,当刺足少阴之所入。故天地气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预可平疴。

588页,我们呢如果说五运,木火土金水,五运的气,当它不正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针灸,用针的方式让它通畅。这个岐伯就回答了,这里讲得最好的几句,气过有余,我们复作布正。我们可以用针灸,但是要有一个大原则,名不过位。就是你如果秋天,名字是秋天,秋天的秋气还在那边,跑到冬天的时候还在行秋令,额,今年冬天不是很冷啊,怎么还跟秋天一样,就是冬天还在行秋令,节气过长。那名不过位,即使还是秋天,但它不会跨越到冬天,病气太盛,只是这样子而已,还是在秋。
下面就做解释了。
如果遇到了巳亥之岁,天数有余,就是春行冬令。春天的时候呢有余,冬天的时候,这个春天还是走冬天的节气,本来春天应该春暖花开了,结果呢还是很冷,冬天一直延伸到这边来,这厥阴不退位,名不过位,我们只能说病还是在肝经上面,但是气在延长而已。这个时候呢肝气有余,这时候我们刺入肝经的曲泉穴。
那如果说是子午之岁,天数有余,这是讲的是冬行春令,冬天的时候本来应该很寒冷,怎么气温回温,冬天的时候怎么热起来了。这是天数之有余,热行于上,火余化布天,当刺手厥阴之所入,刺他的合穴。节气有过的时候,我们都用合穴来做。
丑未之岁,梅雨的季节,那天数太过,就是湿太过于盛,湿行于上,雨化布天,当刺足太阴之所入,阴陵泉穴,它的合穴,阴陵泉。所以,如果遇到太过了的臓气的时候,我们要折损它过于的气,要如何消解它,太多了我们要消解它,不足我们要补上去。好,这是太过了的藏气。
寅申之岁,就牛年跑到寅申年的时候,这是天数有余,一般来说遇到寅申年的时候,就会春行夏令,就是春天的时候,本来应该是春暖花开,结果非常的燥热,大部分都发生在寅申之岁,那这个时候呢,刺少阳,我们就找少阳经的合穴。
卯酉,所以说这边呢就谈到了干支,年的干支,所以我们常常要天文,这是天文的部分,这是干支的部分,讲年。
如果是卯酉,卯酉是天数有余,就是秋行夏令,秋天的时候还是很热,像夏天一样,这时候我们扎肺经的尺泽穴。
辰戌,这个流年遇到辰戌的年,冬行秋令。
这些诸位以后对照,如果看到这个己亥年、子午年、丑未年、寅申年、卯酉年出现的时候,这种是就会有这种节气太过的现象出现。那辰戌年呢,冬行秋令,冬天的时候不冷。
这种呢,这是因为遇到这种地支的年,节气呢它不会很正,它有偏失的现象,它有偏失的现象呢,我们用合穴,让他太过的地方把它制止掉,这都是法则

原文:黄帝问曰: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乎?

岐伯曰:深乎哉问!明其奥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

假令甲子,刚柔失守,刚未正,柔孤而有亏,时序不令,即音律非从,如此三年,变大疫也。详其微甚,察其浅深,欲至而可刺,刺之。当先补肾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阴之所注。又有下位己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次三年作土疠,其法补泻,一如甲子同法也。其刺以毕,又不须夜行及远行,令七日洁,清净斋戒,所有自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假令丙寅,刚柔失守,上刚干失守,下柔不可独主之,中水运非太过,不可执法而定之,布天有余,而失守上正,天地不合,即律吕音异,如此即天运失序,后三年变疫。详其微甚,差有大小,徐至即后三年,至甚即首三年,当先补心俞,次五日,可刺肾之所入。又有下位地甲子辛巳柔不附刚,亦名失守,即地运皆虚,后三年变水疠,即刺法皆如此矣。其刺如毕,慎其大喜欲情于中,如不忌,即其气复散也,令静七日,心欲实,令少思。

那黄帝讲,591页。黄帝说,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这一段问的就是天时地利,就是这种疫病起源和预防。我们可不可以预防疫病,它又起源于哪里?
岐伯就讲了,在这里继续下去之前,诸位很多人没有研究过命理的,没有关系。你要有一个观念。我们呢,干有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我们用这十干支,这样上下写的时候,上面这一个我们称为阳干,都是干,下面称为阴干,阳干比较刚,阴的干比较柔,一个是阳一个是阴,两个都属于天干地支里的天干。

图片

那岐伯就说,我们按照天干来算,怎么算呢?刚刚是地支,现在是天干。天干来算的时候。593页,如果是假令丙寅,这个丙本来就是天干,那寅刚好碰到前面的地支,丙寅年,你遇到辛月,我们每年我们都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月,这是地支,地支你去看黄历的时候上面都是天干,所以我们讲八字,年有干支,月有干支,日有干支,时有干支。所以任何一个东西我们中国过去的历法都是用干支来计算的,六十刚好一个循环。月呢也有干支,如果你遇到的月的干,天干的部分是辛月,丙寅年遇到辛月,年干是丙寅,你碰到辛月,丙和辛碰到一起的时候,合化为水。这是水的月。如果在这个月的时候,这个遇到水月的时候,应该水是,那个月呢下雨最多,所以如果说你是丙寅年遇到辛月的时候,丙辛合化水,就是天上云在上面,然后下水下来,那个月下雨应该很多。这是正常。那如果说遇到辛月,你遇到丙寅年又是辛月。结果呢,那个辛月的时候,乌云密布,天上云很多,就是不下雨,造成干燥。那这个节气就丧失掉了,这种干支还有月搭配在一起来算,年的干支还有月的干支搭配在一起来计算的时候,这个三年以后,从今天开始算第三年就发生疫病,不管是鸡瘟啦猪瘟啦,会有疫病会产生。这是从年的干支,那依此类推下去,书上都有解释。

-------------------------------------------------------------

中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承载着先祖们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