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笔录第一百篇

 感悟_johnson 2023-10-21 发布于福建

-------------------------------------------------------------

第三节肾久病练气法

图片

592页,中间那一段。岐伯说的这段,倒数第三行下面,你看哈。

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ěr舌下津令无数。这个是一个练气的方式,突然在这里出现。肾脏不好的人寅时可以起来,寅时早上起来面朝南开始练气。净神不乱思,精神要集中,闭气不息,就是嘴巴鼻子不要呼吸,那七次不呼吸,大概是七次,你实在憋不住要呼吸啊,不要憋得人缺氧、晕倒,那也太用功了。闭到气,意思就是嘴巴鼻子不呼吸,光是把脖子伸出来咽气,把气吞到肚子里面去,实在上没有气,嘴巴当时里面有气,直接吞下去。脖子伸长,吞气。一直往下吞,好像有东西哽到一样,你一直往下吞,直接吞到丹田里面,七遍以后呢,你就会感觉到舌下生津,吞七次,至少要闭气,就是你要闭气不要呼吸,七次。你说呼到第五次你受不了,要呼吸一下,没关系。不要那么死,不要非七次不可。练到后来你会可以做七下。当你舌下津液出来的时候,你肾阳恢复。既然舌头下面不断冒津液,像泉水一样冒出来了,不要吐掉。好不容易才练出来的,你还要吐掉。这个时候津液分成三口,我们过去道家、佛教修炼都这样,津液上来我们分成三口,不要一次吞下去,三口吞下去才能完全精化为气化,气化为神。那津液生出来以后,直接吞三分之一,心里想一吞这个津液就到了丹田,然后再吞第二下,再第三下,把它分三次,吞到丹田去,然后再重复地练。这是我们养气,练气,练气功的,壮肾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后面这些呢,你按照我的方法来推论,就是我前面讲过了,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五门十变里面,实际上一直在运用,这个五门十变的原则,甲己合化土,那个批八字算命也会用到,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它,不单单是我们讲这个经络上面的穴道。那这里一次一个。

第四节实脾实肺的方法

原文:假令庚辰,刚柔失守,上位失守,下位无合,乙庚金运,故非相招,布天未退,中运胜来,上下相错,谓之失守,姑洗林钟,商音不应也。如此则天运化易,三年变大疫。详其天数,差有微甚,微即微,三年至;甚即甚,三年至。当先补肝俞,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刺毕,可静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真气却散之。又或在下地甲子乙未失守者,即乙柔干,即上庚独治之,亦名失守者,即天运孤主之,三年变疠,名曰金疠,其至待时也。详其地数之等差,亦推其微甚,可知迟速耳。诸位乙庚失守,刺法同,肝欲平,即勿怒。

假令壬午,刚柔失守,上壬未迁正,下丁独然,即虽阳年,亏及不同,上下失守,相招其有期,差之微甚,各有其数也。律吕二角,失而不和,同音有日,微甚如见,三年大疫。当刺脾之俞,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刺毕,静神七日,勿大醉歌乐,其气复散,又勿饱食,勿食生物。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又或地下甲子丁酉失守其位,未得中司,即气不当位,下不与壬奉合者,亦名失守,非名合德,故柔不附刚,即地运不合,三年变疠,其刺法一如木疫之法。

假令戊申,刚柔失守,戊癸虽火运,阳年不太过也,上失其刚,柔地独主,其气不正,故有邪干,迭移其位,差有浅深,欲至将合,音律先同,如此天运失时,三年之中,火疫至矣。当刺肺之俞。刺毕,静神七日,勿大悲伤也,悲伤即肺动,而其气复散也。人欲实肺者,要在息气也。又或地下甲子癸亥失守者,即柔失守位也,即上失其刚也,即亦名戊癸不相合德者也,即运与地虚,后三年变疠,即名火疠。

是故立地五年,以明失守,以穷法刺,于是疫之与疠,即是上下刚柔之名也,穷归一体也,即刺疫法,只有五法,是总其诸位失守,故只归五行而统之也。

还有一个呢,594页,第一段第四行中间下面。这个地方呢,我们要让脾脏实,所以我们肝有病,我们要去实脾。那实脾除了药以外,这是实脾的方法,平常你不要吃太饱,勿饱食,勿食生物,生冷的要少吃,不要吃。要令脾气实而没有阻滞的时候,饱无久坐,你吃饱以后不要坐在那边,要马上站起来走走,不要跑,跑会受不了,两条腿是走路的嘛。吃饱东西以后,不要吃太饱,然后吃完饭以后出来走动一下。好,那吃东西呢,不要吃太过于酸的,木会克土。无食一切生物,什么叫生物?不是说都要吃素,而是说生冷的食物不要吃,你如果要实脾的时候。
所以我们知道肝有病我们要先实脾,实脾的方法是什么,这就是实脾的方法。当然我们还有药物。
那适合宜甘宜淡。吃东西呢,带点甘味,带点淡味,这都是实脾的东西。那中药里面也有很多甘味、淡味,都是实脾的。所以你看有点甜甜的,淡淡的,这都是实脾的药物。
那这个594页,中间其他地方有解释的,三年之内有火疫,中间有解释。
最后一行,594页最后一行最下面,人欲实肺者,要在息气也。所以我们如果要让肺强壮,最好的办法就是怎么样?呼吸,呼吸法最好
中间我花了很多时间翻译,诸位看一下翻译的。

第五节疫病预防法

原文: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

598页,黄帝问了,有木火土金水五种疫病,五疫之至,皆会相传,会互相传染,不论大小病呢或病是否相似,如果我们今天不用针,完全不用针灸的方式,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疫病这种不相传染,下面解释这个东西。
第一个,一般来说不会受到传染的人,那个人正气很盛,他身体、体力很好啊,他不会受到感染。要避其毒气,因为你不是身体很好,我们平常还是要尽量避开来,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一般来说,如果你得到,这种刚开始觉得身体不对,进到疫区的时候觉得身体不对,我们用艾绒,艾水,艾草,生的艾叶,采一点艾草回来,用热水煮到泡一泡,流点汗出来,就这样,汗出来就会好。如果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就是你要进入疫区的时候,你看气出于脑,这是最早中医的,我们可以文献找到就是,中医认为说,脑是,鼻子和脑是相通的,所以认为由鼻子,是呼吸系统传染到疫病,中医早就有讲到了。所以你到疫区去呼吸空气里面传染,这中医早就说了,不像西洋说的,中医早就说了。《黄帝内经》就有。
但如果说你要进入疫区的时候,有一种特殊的练气法,你要把五脏臓气保住,这就是后面,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左边往东走,化作林木,肝木青气化成林木,再想白气从肺而出啊这种,五个气想完以后,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这个时候头上有北斗七星,煌煌然,就是额头会发光,这是正气,五脏脏气呢非常的强盛的一种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

原文:又一法,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煅之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下一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

所以你如果没有带药,你没有带这些时令的药,我们后面有一些药物进入疫区的时候,还有一些针,他什么都没有,你用观想法都可以保护自己。这样的话你可以入于疫室。
后面呢还有一些,如果是你不晓得这种练气的方法,又一法,有没有?如何教你提炼药啊,让你如何吃啊,如何喝啊,如何吃这个药。你看599页,最后下面你看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下一丸,早上喝冰水冷水是最好,这里也提到了。

第六节精神病治法

原文:黄帝问曰: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何以全真?愿闻刺法。 

  岐伯稽首再拜曰:昭乎哉问!谓神移失守,虽在其体,然不致死,或有邪干,故令夭寿。只如厥阴失守,天以虚,人气肝虚,感天重虚,即魂游于上,邪干厥大气,身温犹可刺之,刺其足少阳之所过,复刺肝之俞。人病心虚,又遇君相二火司天失守,感而三虚,遇火不及,黑尸鬼犯之,令人暴亡,可刺手少阳之所过,复刺心俞。人脾病,又遇太阴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土不及,青尸鬼邪犯之于人,令人暴亡,可刺足阳明之所过,复刺脾之俞。人肺病,遇阳明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金不及,有赤尸鬼干人,令人暴亡,可刺手阳明之所过,复刺肺俞。人肾病,又遇太阳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水运不及之年,有黄尸鬼干犯人正气,吸人神魂,致暴亡,可刺足太阳之所过,复刺肾俞。

601页,这一段后面讲的是我们针灸里面提到的,精神病的治法。这是针刺的方法。
黄帝问,人虚,人一旦虚掉,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如何治疗它呢?岐伯就说,如果厥阴失守,天以虚,人气肝虚,感天重虚,即魂游于上。如果这个人呢,心虚的时候,君相二火司天失守,感而三虚,遇火不及,黑尸鬼出现。所以我们如何区分呢?当你这个人魂不守舍,就是讲话胡言乱语,精神病院里面就是胡言乱语,魂不守舍。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肝经上面,刺肝的腧穴,背部肝的腧穴。足少阳之所过,丘墟,足少阳之所过,指的就是丘墟穴,这是肝。如果你遇到一个人,跟你抱怨说,我每天晚上看到一个鬼影黑黑的,老是像鸦怎么样的,那个精神病患,他常常看黑鬼什么样的,我们知道这个人是心虚。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刺,因为火运衰嘛,你心火不足的时候,水的气会跑到心臓来,就看到黑色,那这个时候我们针手少阳,我们知道是心,针手少阳,阳池穴,再刺他的心俞穴,背后的心俞穴。
如果脾脏有病的时候,你看到的是青尸鬼,青色的,青面獠牙的鬼,那病人跟你讲青面獠牙的时候,你知道是木克土,因为脾脏虚了,所以肝气会进来。这个时候刺在足阳明之所过,冲阳穴,再刺脾俞。
这是我们治疗遇到病人跟你陈述不同样子的鬼神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不同样的针刺的手法。
如果是肺,我们知道肺虚掉的话,火会克金,火邪会过来,看到赤尸鬼,脸全身都是红的,这个时候我们知道病是在,你可以扎他的合谷,再扎他的肺俞。
那肾生病的时候,如果是肾脏虚造成的精神问题,一天到晚看到有黄色的鬼来犯,这个时候我们知道病在肾,水虚嘛。这时候我们就在足太阳,京骨穴,肾经的肾腧穴。这个时候就可以让他的神归位,可以治疗精神病患。这段讲的是精神病患。

第七节 十二脏腑之神

原文:黄帝问曰:十二脏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圆,恐邪干犯,治之可刺,愿闻其要。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至理道真宗,此非圣帝,焉究斯源,是谓气神合道,契符上天。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阴之源。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可刺手太阴之源。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可刺足厥阴之源。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可刺足少阳之源。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可刺心包络所流。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可刺脾之源。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源。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可刺大肠之源。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肠之源。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刺其肾之源。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刺三焦之源。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刺膀胱之源。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

603页黄帝问,十二臓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圆,恐邪干犯,如何治他呢?
这个就是,十二脏腑都有它的精,都有它的神在存在。如果神亡了,神没有了,这个时候呢,一定会精气不利,这个时候病人容易得到犯邪。
这个神为什么会亡?很简单,如果受到惊吓,或者是过度地悲伤。我们讲神就是情志,中医也认为外来的病,比如说风寒水湿燥热,还有时疫,意外的伤害,还有内发的病,精神的,精神受损都会造成神失其位。神失其位的时候,精气一定不守。讲了那么多,很简单,就是原穴。阳经呢,我们阳经有独立的原穴,阴经没有原穴,所以阴经的腧穴取代原穴,所以遇到阴经的时候我们扎他的腧穴,遇到阳经的时候我们扎他本来的原穴所在。所以呢,岐伯就回答了如何刺他。如果神失守了,气和神,我们如何让它相合。这个气神合到的方法是什么呢?我们前面讲几个案例,后面就有翻译。
如果是心,心神不守,心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扎手少阴心经的神门,扎他的俞穴就好了。肺呢,相傅之官,都是相传,相傅之官,治节出焉。那肺的神如果不守,这个时候手太阴的太渊,我们就扎他的腧穴来代表它的原穴。所以原穴我们可以让人的神能够留于脏里面,不会往外失神。你一失神,精气一定会往外泄,所以人一定要有神。我们常常说不要过喜、过怒啊,什么样,就是怕神伤。同时呢,你不要过忧,比如说你小孩子犯了法,或者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你忧没错,但是你太过忧就神会伤到,你神一伤,气也会跟着伤到。所以我们常常说劳神伤财,劳神耗神对身体都不好。那如何让它神归位,就是用针灸刺法的话,就以原穴为主。看他什么神失掉了。每一个脏的神都不一样。但是我们都用原穴来治
这个605页,后面讲的呢,第一行讲的是,我们从604页最后一段最后一行最下方,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我们让他神能够存,就用原穴。
修炼身体,我们道家佛教修炼身体,修身之道,也有让神归位。我们打座啊,让心神能够内敛,并不是主要去治,治他的疾病,而是让他的神守。如果是精气神都守在身体里面的话,这个人是没有病的状态。所以我们在谈精啊气啊神这种东西。所以我们常人平常要修养和神,要让情绪变得非常好,要变得平稳,要常常练。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
我们神守最后一段,第三行最后面一段。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黄帝内经》解释的,什么叫做万元归宗?万元归宗呢,简单讲,按照中医的理论,现在看得很清楚,按照中医的理论就是,我们随时随地,今天来这边我不管搭捷运来还是坐飞机来或者坐火车来,或者你要回去坐什么,随时随地保持胎息,用肚子呼吸,呼吸用振动丹田,一般来讲,我们讲关元。如果你平常24小时你随时都是用腹式呼吸,就是胎息。胎息是最长寿健康的人才有办法。所以诸位没事就要练习胎息,你刚开始比较不习惯,后来到一段时间,你自然而然就习惯了。如果你家有小孩子呢小于14岁的,你就摸他的肚子和胸腔,他呼吸的时候用肚子呼吸,天生的。小孩子阳气很足,气由下往上,那你要想办法回到那个状况,回到本元,这就是归宗。
所以说,我们不管诸位在什么环境下,随时都要用肚子来呼吸,一定要改变掉。那你走路也是用肚子呼吸,坐车也用肚子呼吸。以后呢,习惯成自然,晚上睡觉还是用肚子呼吸,自然天成,所以你就归宗。
所以讲了半天,如果我们能够让精气神统统守在下焦,丹田关元里面的时候,一个人基本上就长寿了。当他不能守的时候,神不守,我们如何扎原穴,看他哪个地方不守?这个神如果不守的话,我们气就会散掉,精也会失守。所以人的精神上面和肉体上面,还有嫩我们饮食起居上面我们统统要注意,才能成为一个常人。
整本《黄帝内经》,你看从头到尾都是讲到什么?就是如何保养你自己?如何发生病的时候,如何调整让他阴阳平衡?平常要吃什么食物?重视五味,怎么样调整他?
那真正的要了解到五味的更深入,我们再讲《神农本草经》的时候,会再跟诸位讲得很详细,因为《黄帝内经》只是一个理论,它里面包含预防医学,包括了治疗的医学,包括了诊断,包括了生理病理学,统统在里面。所以说真地讨论到形色气味还有我们的象和数,这都列入了我们《神农本草经》的时候会深入讨论,到底是形色气味代表什么意义,代表他的数,也就是说三七,三、七嘛,数,八角、五香都有数在里面。这个数的原因是什么,这个象,那个药长的象,那个人参长得就像人,对不对?我们讲它的象。那人参开五个叶子,五个数,那诸如此类的。好,这个都列入《神农本草经》再去细讲。

图片

第八节万源归宗

那在《黄帝内经》呢,它最主要讲的原则治症是这样,所以诸位在读《黄帝内经》的时候有没有必要很深入?不需要,就是大原则你掌握到就好,阴阳,最少你要了解阴阳。那你再配合针灸,针灸有针灸的基础,12经络做基础的话,你看《黄帝内经》就很轻松。等到看完《黄帝内经》,了解以后,我们进入《神农本草经》教诸位如何选取药物,如何炮制,如何生用。到了《伤寒论》《金匮》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天成,处方怎么来,自然就知道处方怎么来。这才是比较,我个人认为说比较修习中医,研习中医进入最正统的中医能力所在。
所以诸位如果出去遇到温病派,你问他读过《黄帝内经》没有?他如果读过《黄帝内经》,他不会再相信温病的东西,他一定有错误嘛哈。那如果治病的话你错误的话,会延误到病情。所以说大家学了以后,看了DVD以后,学了以后呢,一定出去把我们这个千年以来把这些寒温之争一定要终结掉。过去台湾很多、大陆很多温病派,绝大多数都是温病派,没有办法看好病。那我们要把整个想法、观念,还有研究中医的方式要改变掉。好,那谢谢大家,我们今天到此结束。大家很辛苦了,那我们拍摄的工作到此结束,后面呢,所有我们买DVD的人都有送一套书,那这个书是我刚才讲的原文的,诸位可以参考。好,谢谢大家!

-------------------------------------------------------------

中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承载着先祖们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