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运动药性列表!

 图书 馆员 2023-10-22 发布于内蒙古

看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为熟悉用药,对其中常用方剂及及用药原理列在下表。

性味

作用

备注

阿胶


养血平热、养血润木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薯蓣丸


白蔹


疏木气之滞

薯蓣丸


白术


燥中土之湿

理中丸 四逆汤 薯蓣丸 黄土汤


白糖


补中而不横滞

乌梅白糖汤


白头翁


清木热

白头翁汤


百合


清肺热

百合知母汤


半夏


降胃经之逆

小柴胡汤 温经汤


薄荷


破肺气实滞

枳实银菊散


贝母


清肺热

枳实银菊散


鳖甲


养血平热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柴胡


疏解木气

小柴胡汤 黄龙汤


赤芍


活血清热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川穹


温补肝阳、温升乙木

酸枣仁汤 薯蓣丸 温经汤


葱头


散卫气以治寒

葱豉汤


大黄

降上焦之火、攻下燥屎、下膀胱腑热

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 大承气汤 核桃承气汤




大枣


补中生津

麦门冬汤 小建中汤 桂枝汤 炙甘草汤 生姜泻心汤 黄芪五物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 甘麦大枣汤


丹皮


清热、去淤血

肾气丸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温经汤


淡豆豉


和木气以治温

葱豉汤 栀子豉汤


当归


温补肝血、温养木气、养血润木

当归生姜羊肉汤 乌梅丸 薯蓣丸 温经汤 赤小豆当归散


党参


补中气

炙甘草汤


地黄


润木气调疏泄保水气、养血润木

肾气丸 薯蓣丸 大黄蛰虫丸


豆黄卷


疏木气之滞

薯蓣丸


法半夏


降胃经之逆

生姜泻心汤


防风


疏木气之滞

薯蓣丸


防己


散水

防己黄芪汤


茯苓


去土湿

肾气丸 四逆汤 酸枣仁汤 薯蓣丸


附子

大热

温补肾阳

肾气丸


干姜


温中寒、除湿气、行中土之滞

理中丸 四逆汤 薯蓣丸 生姜泻心汤


葛根


升手阳明而降足阳明

奔豚汤



龟板


养血平热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桂枝


实表阳调荣卫、温养木气、温升乙木

桂枝汤 麻黄汤 乌梅丸 薯蓣丸 黄芪五物汤


红饭豆


泄湿调木

扁鹊三豆饮 赤小豆当归散

即 赤小豆

厚朴

开通滞气

大承气汤


黄柏


清火热、清湿热

乌梅丸


黄豆


养中养木养津液、降胆经

扁鹊三豆饮


黄连


降上焦之火、降心火、清湿热

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生姜泻心汤


黄芪


调卫

黄芪五物汤


黄芩


降上焦之火、降胆经、清血热

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 乌梅丸 生姜泻心汤 大黄蛰虫丸


金银花


清肺热

枳实银菊散


粳米


补中生津

麦门冬汤


桔梗


破肺气实滞、降肺经之滞

枳实银菊散 薯蓣丸


菊花


清肺热

枳实银菊散


橘皮


降肺气

橘皮汤 橘皮竹茹汤


李根白皮


大补木气

奔豚汤


麻黄


泄卫气

麻黄汤 越婢汤


麻仁


滋养津液

炙甘草汤


麦冬


润肺燥、滋养津液

麦门冬汤 枳实银菊散 炙甘草汤 薯蓣丸 温经汤




芒硝

攻下燥屎、下膀胱腑热

大承气汤 核桃承气汤


秦皮


清木热

白头翁汤


人参


补中土之虚

理中丸 麦门冬汤 四逆汤 生姜泻心汤


山药


补金气助收敛

薯蓣丸


芍药


收敛木气、降胆经

桂枝汤 四逆汤 大黄蛰虫丸


神曲


行中土之滞

薯蓣丸


生地


养血平热、滋养津液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炙甘草汤


生鸡子黄

补中气温肾阳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生姜


补中气、行寒滞、降胃经之逆

小建中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 桂枝汤 小柴胡汤 黄芪五物汤


石膏


清内热以止汗

越婢汤


蜀椒


温水寒

乌梅丸


薯蓣


补金气助收降生水气

肾气丸


酸枣仁


补胆经相火

酸枣仁汤


桃仁


下淤血

核桃承气汤


天花粉


清肺热

枳实银菊散


葶苈


下脓、泄水饮而降肺气

葶苈大枣泻肺汤


乌梅


生木液、补木气

乌梅丸


乌梅

降甲木安乙木、敛相火补木气

乌梅白糖汤


吴茱萸


痛寒滞

温经汤


细辛


温水寒

乌梅丸


小麦


生津清燥

甘麦大枣汤


杏仁


润肺、降肺金之滞

茯苓杏仁甘草汤 薯蓣丸


羊肉


温补肝阳、滋补木中

当归生姜羊肉汤


饴糖


养津液

小建中汤


薏苡仁


补土去湿

大黄牡丹汤


玉竹


清肺热

枳实银菊散


灶心土


补土去湿

黄土汤


泽泻


除湿

肾气丸


知母


清肺热、清虚热

枳实银菊散 酸枣仁汤


栀子


清虚热

栀子豉汤


枳实

开通滞气、破肺气实滞

大承气汤 枳实银菊散


炙甘草


补中土之虚、补中气

理中丸 麦门冬汤 桂枝汤 麻黄汤 炙甘草汤 等


茱萸


敛火

肾气丸


竹茹


降肺逆

橘皮竹茹汤


竹叶


破肺气实滞

枳实银菊散


紫参


理肺金之滞

紫参汤


圆运动的实战古方总结!(精简领悟版)

人身疾病,只分内伤病与外感病(温病应属广义伤寒范畴)。内伤病,属形质病,身体圆运动仍在,因形质的损灭必待经年累月,故内伤病皆可慢慢调治;外感病,属本气病,初则一气偶偏、继则一气独胜以至身体运动不圆之病,形质不易损灭,气则易于消散,若外感病一气独胜之时,救治犹要迅速。外感病以《伤寒论》为宗。

一、 内伤病:

人身分上下左右中五部,上部之气,由右下降,下部之气,由左上升,中气居中,以旋转升降,整个运动圆是为无病之人。内伤病按人身整个六行六气之病与治法,分出六大类,作为治内伤病之大法:
理中丸,中土不运之方
麦门冬汤,金气不降之方
小建中汤,胆经相火不降之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木气不升之方
肾气丸,水气不升之方
泻心汤,心火不降之方
1. 理中丸 (中气虚,土气湿寒) 
(人参 白术各二钱 干姜 炙甘草各一钱)
症状:上吐下泻,头痛,行动无力,不渴。
备注:认定上逆下陷,土气寒湿,中气大虚,理中汤便有着落
与四逆汤的比较:
理中汤与四逆汤均能治自利不渴,腹痛便溏,里寒,区别在于理中汤治久虚证,四逆汤治急虚症 ,四逆汤的附子承担回阳、破寒之重任。
2. 麦门冬汤(中气虚,肺气燥逆)
(麦门冬六钱 人参三钱 炙甘草三钱 粳米三钱 大枣三钱 半夏三钱)
症状: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无痰干嗽。
备注:治肺金之燥,只麦冬一味,半夏以降胃逆,其余各药皆是补中气之药。因土为金母,补土以生金,使其运动圆更速。
3. 小建中汤(中虚胆逆,土木两枯,相火外泄,滞寒荣卫)
(饴糖二两调服 炙草二钱 大枣六钱 桂枝钱半 生姜一钱 炒白芍三钱)
症状:虚劳,里急,腹痛,鼻衄,手足心烦热,咽干口燥,梦中失精四肢疼痛
备注:小建中汤与桂枝汤区别:两者组方甚似,但对治的症状却大不一样,小建中治虚劳里急、腹痛,梦中失精、四肢痛者,症状均在里,故重白芍轻桂枝,桂枝汤主治发热恶寒,重解表,故重桂枝。
4. 当归生姜羊肉汤(肝经寒)
(当归三钱 生姜三钱 羊肉半斤)
肝经阳气不足,因而生寒,此方升肝阳之法。
症状:寒疝,胁痛,里急,腹痛,产后腹痛。
寒疝:正睾丸胀痛偏坠,或连少腹作痛,为"疝气"证候之一。
备注:此方可作早春升肝阳助生发之食疗,但要注意服用其间无虚火风燥之病。
5. 肾气丸(肾气不升)
(干地黄八钱 山药四钱 山茱萸二钱 粉丹皮三钱 茯苓一钱 泽泻一钱 桂枝去皮一钱 附子二钱)
症状:虚劳消渴 小便过多或不畅 里急 小腹拘急
6. 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心经降气不足)
(大黄一钱 黄连一钱 黄芩一钱)
症状:衄血,吐血
备注:三黄乃大寒大泻之药,是否只见出血吐血+脉洪,重按不用就可用之(对脉法还没有理解,故此方也没能理解)
二、外感病分类:荣卫表病、脏腑里病、半表半里病
(一)荣卫表病
  主症:发热恶寒、项强身痛
  对治大法:发汗之法
1.荣郁发热、偏于疏泄,方用:桂枝汤
2.卫郁恶寒、偏于收敛,方用:麻黄汤
3.荣卫双郁、多日不解,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备注:微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多日不解如疟状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二)脏腑里病(分脏寒腑热,脏寒则虚,腑热则实,且皆忌发汗)
脏寒对治大法:温补之法
1.太阴湿土之气独胜,主症:自利、腹痛、腹满而吐、食不下,方用:四逆汤  
2.少阴寒水之气独胜,主症:身疼,骨节疼,四肢厥逆,方用:附子汤
3.厥阴风木一气独胜,主症:厥热,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蛔,烦静无常 方用:乌梅丸 
备注:
a.四逆汤治里寒;附子汤治表症(所以四逆汤用附子,附子汤用附片,我的理解是附片是白附片,且药力比附子稍逊,不知对否请指正?)
b.乌梅丸组成 :乌梅、细辛、干姜、当归、附片、蜀椒、肉桂、黄柏、黄连、党参。
该方为寒热错杂蛔虫内扰之证所设,故被后世奉为治蛔祖方。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将乌梅丸看成是治虫之专剂,这就大大局限了它的治疗范围和作用。由于它既能清上温下,辛开苦降;又能调和阴阳,扶正制蛔,故不仅是治疗蛔厥证的主方,同时也是治疗厥阴病阴阳失调,木火内炽,寒热错杂证的主方。(注:抄袭它处)
腑热对治大法:攻下之法
1.阳明燥金(胃热)一气独胜:方用:大承气汤
2.太阳腑热(膀胱热):方用:桃核承气汤
备注:
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治疗阳明腑实重症,燥屎与热邪互结明显,此方为寒下峻剂,非痞,满,燥,实不用。
(痞:指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有的仅有胀满的感觉)
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治疗有燥屎但热相不明显的阳明腑实证。(去芒硝,减少枳实,厚朴用量)
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治疗热像明显,燥屎初结之证
桃核承气汤:桃仁、桂枝、炙甘草、大黄、芒硝,效能:破血逐瘀,清热润燥。
主治 :热结膀皖,少腹胀满,大便黑,小便自利,谵语烦渴,发热如狂,及血瘀经或产后恶露不下,少腹胀满疼痛或蓄血痢疾症。
(三)半表半里病:(少阳胆经不降病)
对治大法:和解之法
主症: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胸满
机理分析:本证多由太阳经证不解,邪传半表半里的少阳部位而引起。胆经相火不降,三焦相火下陷不升
小柴胡汤:柴胡 黄芩 法厦 生姜 人参 炙草各三钱 大枣六钱
大柴胡汤:柴胡 黄芩 法半厦 大黄 枳实 生白芍各二钱 大枣六钱 生姜三钱
备注:
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大柴胡汤是太阳阳明同病,病机,小柴胡是邪在少阳胆府,大柴胡是入里化热兼小柴胡证,特点是,小柴胡是和解少阳驱邪为主,大柴胡是和解带清里热。大柴胡汤的药物主成是在小柴胡的基础上加上小承气汤主成。
问题:为何书上说少阳病无腑证、有经证?
经证表现如耳聋、目赤、头痛、胸胁疼痛;腑证表现如口苦、心烦、喜呕等
再回看,荣偏泄发热,卫偏敛恶寒,荣卫交,中气和
少阳胆之阳足能交厥阴,则肝脏不病寒
阳明胃之阳足能交脾土,则脾脏不病寒
太阳膀胱之阳足能交少阴,则肾脏不病寒
反之,
太阴脾土之阴足能交阳明,则胃腑不病热
少阴肾水之阴足能交太阳,则膀胱不病热
这些都是互为表里关系的,表里本是一气。

中医治病的精髓:气机升降与五行 导读:看过罗大伦博士的书《神医这样看病》,一直对里面的神医——黄元御怀着无限敬仰之心。黄元御治病思路:万病一个圆圈,心肝脾肺肾,升降浮沉一气周流,若气机升降失调,体内的圆圈不转了,则百病由生。本文结合病案详细讲述黄元御一气周流,值得细读。 气机升降与五行 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话说这人体里面,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中医认为,其功能也有方向,这些脏腑所引导的气机是处于动态中的。

图片

首先肾在最下面,属水脏。

中医说肾脏是水中含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我们就明白了,那一定是向上走的,它生什么啊?火生土,也就是说,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温暖,那么脾是负责什么的呢?是负责把胃吸收的营养(中医叫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的。这脾有个特性,它是向上走的,因为有一部分营养还要到肺脏,与吸入的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由肺协助向全身输布。
各位可记住了,中医认为,脾脏之气,是从左边向上升的。肾脏中的水呢,水生木,也就是说,在水的滋养下,木气也开始得到了营养,要发展了,它发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树一样,这个肝脏之气也是从左边往上升的。随着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就是说的这个。
好多人说,这中医的肝怎么在左边啊,解剖可是在右边,中医说的是肝气,是肝的功能,是一个功能系统,不单是那个脏器实质。
所以,左边身体有病,有时要考虑到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肝属木,四季配春季,象征着万物生发。
此时各位看到了,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是肺和心了。各位知道,木生火,这火配五脏是心,四季配夏天,心火的特点其实也是要向上的,但是,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肺是属金的,四季配秋天,主肃降,甭管夏天多热,遇到秋天,气机就开始往下降了。这心火本来是要上升的,但是因为有肺金在上面,所以就跟着往下降,直降到肾中,使得肾水不至于过寒,温暖肾水。而肾水随着肝木上承,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叫“水火既济”。
有的时候,这个往下降的过程被破坏了,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憋在上面,各位就会看到上面热,下面寒的局面。口渴,眼睛红,口舌生疮,可下面的腿还是凉的。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嘴里吃入的东西进入了胃,然后也是向下走的,所以胃气要下降。在中医里,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才对。
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就是我们说的“胆随胃降”。现在有好多的胃病,就是胃气上逆,胆汁反流,这就是气机逆行的结果。
各位同样要注意了,这个胃气和胆气的下降,是从右边下行的。所以,如果人体的右边有病,要考虑一下气机下行是否遇到了麻烦。
您现在再看看,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这就是黄元御的理论,他最后把一切病都归入到这个圆圈的运转失常,任何一个地方出问题了,把圆圈的运动给“咔嚓”一下挡在了那里,不能转动了,就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要使用药物,调畅气机,让它们恢复上下运行,这样人体自己就会恢复健康的。
这个圆圈我说得简单,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黄元御自己论述得还要仔细,术语比较多,各位可以参看他的书。
这个圆圈有道理吗?能治病吗?
我还跟您说了,黄元御的第五代传人麻瑞亭老中医,就是从黄元御的书里拿出了一个叫“下气汤”的方子(麻老的这个方子我后面会给大家讲的),稍微给加减了一下,变成了一个药性有升有降,调和脾胃的方子,这位老人家一辈子基本就用这一个方子治病,来个患者,他就给调调方子,稍微加减,把气机这么一调,患者就好了。您看他的医案,那就是一个升降,我的感觉,他就是用药在人家的身上拨了一下,把这个不大转动的圆圈给重新启动了,结果麻老一辈子“活人无算”,患者如云。尤其是有很多严重的血液病,还真都被他给治好了。
自从黄元御悟出这个人体气机的运行规律后,临床的疗效那是越来越好,于是就有很多人找上门来,这可就成全我们了,我们可以借机会多观摩一下黄老师都是怎么应用这个圆圈的。
各位,甭管您是不是学医的,这个气机升降的道理明白以后,有些情况自己就能解释了,否则一定有人特奇怪,为什么我的腿就特别的冷,可脸上却总起红色的包啊?这上下像是冰火一样悬殊,为什么啊?
看个例子
让我们再来看个例子吧,这位姓赵,叫赵彦威,他患的病叫“齁(读hōu)喘”,就是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哮喘。有的人可能见到过这种病,一犯病张口抬肩,上不来气,喉咙里发出非常刺耳的声音,著名歌星邓丽君就是这个病发作,来不及拿药去世的。我们这位赵同志的病发作还挺有特点,就是在秋天和冬天的时候特别容易犯,一犯起病来,先是开始打喷嚏,然后流出鼻涕,再接着就感觉喉咙发堵了,然后就开始喘。
这可太难受了,这喉咙堵的滋味估计各位没感受过,呼吸这在平常人是最正常的事情,在他们那里却简直是可望不可及的啊。
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愁坏了,这事儿要搁现在,还有好多方法,西药有很多喷雾的制剂,可以缓解喉部痉挛的,也有好多的激素类的药物,可以救急,但是容易产生依赖,这辈子总不能靠着激素活着啊?
那会儿可什么西药都没有,赵同志简直觉得生活要绝望了,这个时候,有人说昌邑的黄元御学问好,因为身体残疾,发誓攻读医学,现在那是颇有心得,不如我们把他请来吧。
于是,黄元御就来到了赵同志的家里。此时的黄元御,已经彻底地摆脱了伤残所带来的悲伤,他已经从救治别人的过程中,重新找到了自信。让我们来看看黄元御的诊病过程吧!
黄元御问患者:“你除了齁喘,还有什么症状呢?”赵同志说:“我总是觉得腹胀(这个很关键,我下面给各位解释),有时候还呕吐(这就更说明问题了),但是如果矢气后就好转了。”黄元御点点头,其实此刻他的心里就全明白了,但还是问了问:“这病是怎么得上的呢?”
赵同志和家里人对望了一下,说:“那是我在二十多岁时的一个秋天,傍晚吃饭,一只该死的黑猫,从房檐上掉下来,掉到我的后背,把我吓了一下,从此就作病了,打那儿以后,不敢吃晚饭。如果夜里被冷风吹到了,或者碰到了阴雨天,或者白天吃多了些,都要犯病,一发作就是两三天,有的时候还要八九天,二十几天才好,现在已经病了十二年了!”
黄元御一听,天啊,十二年,这个患者可真是够痛苦的啊,想到这儿,他顿起恻隐之心。于是,黄元御就又不怕麻烦地开始给患者和他的家属讲起了圆圈的故事。这个圆圈的故事太重要了,明白了它,其实好多病我们自己都可以分析了。
黄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大意如下:这个哮喘啊,是一个肺气上逆的病,就是肺气不降了,正常的我们体内是有一个圆圈的,这个肺处于圆圈的最顶端,那么肺为什么不降了呢?是因为胃气不降了,我们说过,这脾胃是这个圆圈中心的轴,胃气是从右边下降的,如果胃气不降,那么肺气就没有了下降的道路,被堵在那儿了,于是就上逆作病。
可这胃为什么不降呢?那是因为脾土被水湿给郁住了,不再上升,也不把胃接受的食物给吸收(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吸收,中医的脾的部分功能实际是肠道的功能),脾这里不吸收,那胃从嘴那儿接受的东西还不都堵在胃里了?结果就没法儿下降了。
您看这赵同志为什么腹胀啊?那就是脾胃都堵在那儿了。为什么呕吐啊?这是胃气不能下降,上逆的缘故啊。
您再看他患病的诱因吧,吃饭的时候被吓到了,本来这个圆圈运转的就要出问题了,被这么一吓,“咔嚓”一下,食物就停在胃里了,圆圈的转动就受到了阻碍,结果就病了,黄元御的说法是“平日湿旺而胃逆,相火之下蛰不秘,一遇非常之事,动其神志,胆木上拔而惊生,肾水下沦而恐作。己土侮于寒水,故脾气下陷;戊土贼于甲木,故胃气上逆”,他是从神志受惊这方面来论述的圆圈是怎么异常的,这是根本。
那为什么碰到阴雨天会发病呢?因为阴雨天湿气重,使本来就湿气重的脾气更加不升;吃饱饭发病,那是胃气本来就堵在那里了,您再给他增加负担,还不发病?
那怎么治疗呢?黄元御说:我把你的湿气给去掉,这样脾土之气就可以上升了,我再疏调肝气,那么脾土升得就更痛快了,这样,我再用点降胃气的药,那这个圆圈不就转动起来了吗?
方子是:茯苓、甘草、半夏、干姜、细辛、橘皮、桂枝、砂仁。
就是这么个小方子,我们看着都眼熟,其中茯苓是去湿气的,让脾土上升,甘草是坐镇中州,补脾胃的,半夏燥湿,药性下行,是让胃气下降的,这三味药我讲过了,是个典型的车轴的构思;干姜是暖脾肾的,因为湿气大,不用热药湿气不能去;细辛这味药我给各位说说,这个药是散风寒的,药性比较猛烈,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有“细辛不过钱”之说,不过那是指入散剂,如果是熬汤药,其实没有问题,但是现在药店绝对是三克以上不给抓药。细辛这味药的特点是可以动用肾中的真气,来把风寒给顶出去,所以对某些顽固的风寒头痛、咳喘等都有效果,但是有个问题,在用了细辛以后,肾气虚的人很可能需要补一下肾,因为动用了肾气了。我曾经开方子治疗顽固咳嗽,用了细辛以后,患者很快就好了,但是在舌头的中后部,舌苔出现了一个硬币大小的缺苔,就是这个地方舌苔没有了,这是肾气虚损的表现,我马上让患者服用了金匮肾气丸,结果几天后,这块舌苔就长上去了。
方中的橘皮是梳理肺经之气的,可以止咳降逆;桂枝黄元御的说法是暖肝升陷,使肝气上升的(这是黄元御的独特心得);砂仁这味药是行气调中的,可以醒脾开胃,如果这胃气被食物堵住了,用点儿砂仁,可以使得胃气立刻振奋起来。而且砂仁还暖肾燥湿,引气归肾,这是个一药多用的好东西。
就这么个方子,主要的思路就是把脾胃给疏导开,也没什么止咳的药物,顶多说橘皮能有点作用。估计有些同志都会问,这么简单的方子,还没有止咳的药物,能治疗哮喘吗?
让我们来看看赵同志服药后怎么样了吧?赵彦威同志,在服用药物十几服以后,这个病就痊愈了,后来一直没有发作过。那么黄老师的这套理论到底有什么道理呢?难道所有的疾病都这么画个圆圈就可以治愈了?
黄元御的这个“中土回环”的理论,其实说白了,就是说明:人体各个脏腑的机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出现了问题,会影响其他所有的脏腑的功能。我们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来调整,都可以促使人体向正常的方向运转,而黄元御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环是脾胃。

升降思维:脾胃、肝肺、心肾一气周流

(一)脾胃是升降的轴心
  吴达说:“脾为阴土而升于阳,胃为阳土而降于阴,土位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主乎升,右主乎降,五行之升降以气不以质,而升降的权衡又在中气,升则赖脾气之左旋,降则赖胃气之右转,故中气旺则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轮转,中气败则四象失其所行,因脾郁而胃逆也”。罗谦甫亦说:“人身心肺在上,行营卫而光泽于外,肝肾在下,养筋骨而强壮于内,又必赖脾胃在中,传化精微以溉四旁,若脾胃之气一伤,则四脏皆失其所”。可见脏腑升降的轴心在于脾胃,脾胃为人体精气的生化之源。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无不仰给脾胃输布精气以充养。虽然其枢转有赖肝肺之升降,而脾胃本身之升降才是主要的。前人之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土为万物之母”即从脏腑升降机制脾胃起着轴心作用论的。
   关于脾胃升降的病理机制,《金匮》记载:“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汤主之”这是脾胃失其升降之机,饮浊得以凝聚成形的例症,仲景治以枳实汤,调其升降,斡其气机,使“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叶氏之言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以降则和,大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仲景急下存阴,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
华云岫归纳叶氏脾胃的解谓:“脾胃【之病,当祥辩其升降二字,盖脾气下陷固病,即不下陷而但不健运亦病,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而但不通降亦病矣”。脾胃生理功能的特点在于升清降浊,脾输精于上,清之升也,胃传糟粕于下,浊之降也,《内经》“青气在下则生飱泄”,为脾气下陷之证,“浊气在上则生膹胀”为胃气上逆之证,当升者降,当降者升,是为“阴阳反作”之病。
(二)肝肺是升降的轮转
  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肝之升也,遂其生发之令,肺 之降也,行其收敛之权。人身精气的生化虽以脾胃为泉源,而输布流行却以肝肺为枢转。肝气主升,把精气上输头身及上窍,肺气主降,把精气下达于脏腑及筋骨,这样才使气血流行,脏腑安和。肺肝两脏,相互制约,左升右降,合乎自然。惟肝性刚而易动易升,肺脏娇而易痺易郁,因而常造成“肝升太过肺降无权”以致升降失调,枢机窒塞的病理机制。
  肝喜条达,肺喜舒宣而主气机,最怕邪郁,郁则气滞,如六淫外侵则肺气郁痺而治节不伸,七情内扰则肝气拂逆而生机不畅。外感内伤足以影响肝肺之升降而使气机郁遏。王孟英以肝肺为外感内伤病审证求因的纲领。他说:“肺 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感,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肝气一逆,则诸气皆逆,治节不行则一身之气皆滞,尝谓“人身气贵流行,百病皆由衍滞,设知此义,则平易之药清淡之方每可以愈重症”
在肝升肺降之中,肝升是主要的。由于肝性刚急主动主升。在病理过程中先是“肝升太过”以致“肺降无权”。所谓“肝阳上浮则肺气不降”,“风阳浮则治节横斜”,由于“左强右弱”-“金不制木,木反侮金”导致有升无降或升降失调的病态。内伤杂病之繁而且苟者莫如肝病之为最。犯上则为喘,侮中则为呕为胀,乘下则为闭为淋。
此以魏玉璜之以“肝为万病之贼”,张鲁峰以“五脏之贼”诚以肝木犹龙,变化莫测,肝脏之病较他脏为多之故。在肝病中以“犯中克土”为多见,犯胃则恶心干呕,脘痞不食,吐酸水延末,克脾则腹胀便溏,或不爽,肢冷肌麻,若细分之又有肝“肝乘脾”与胆乘胃之别,“乙木乘阴土”证见两胁满痛,少腹墜胀,立则剧而卧则舒,为肝气上逆,脾气下陷之证,法当“疏木培土”如逍遥散。
“甲木乘阳土”证见脘痛呕吐,心中痛热,气上冲心,不饥便秘,为胆火上升,胃气不降之病机,法当泻木安胃,如乌梅丸。肝脾胆胃的升降失调而出现的病机是复杂的,然而不出“肝木不升则克脾土,胆木不降则克胃土”这一规律。这里可以看出,胆随肝逆,肝胆上升在内科的某些病起着主导作用。
有肝升肺降的两方面,不应忽视“肺主治节”“肺主清肃”即“肺降”这一方面在某一些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肝木之所以得横逆因“金不制木,木不所畏也”。设肺金清肃之令得行,肝木相安无扰。
季楚重指出肺在升降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时说:“清浊升降,皆出于肺,使太阴失治节之令,不性生气不升,即收气亦不降,上下不交而郁成矣,故经云:太阴不收,肺 气焦满,诸气墳郁,皆属于肺…在肺不主降的病理过程中情况亦是复杂的,诸如:肝胆逆生之火,胃腑逗留之浊,枢机壅遏之热,水饮凝滞之痰,均蜂起而作难,致病变百出。正如王氏指出:肺即不主清肃,一身之气皆失其顺降之机,针对这样的复杂情况,王氏指出了“清肃肺胃,平泻肝胆”的综合措施。
(三)心肾是升降的根本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水火是阴阳的征兆,“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降是阴阳的动作,因此说“造化之机,水火而已”“死生之机,升降而已”心主火而肾主水,脏腑升降以心肾为根本。祖国医学的脏腑学说从其生理作用与病理转归来看,以心肾二脏为重要脏器。心为君主之官,肾是先天之本,其在生理上的作用可知;心不受邪,受邪则死,肾不可伤,受伤则危,说明其在病理转归上的重要作用,其所以然,是因为心肾二脏分寓水火,判别阴阳之故。
水升火降关系人的生命寿夭,这不能说不是根本问题,如“水火相济则能生物”“水火不离,分离则死”张景丘曰:“火性本热,使火中无水,其热必极,热极亡阴而万物焦枯矣,水性本寒,使水中无火,其寒必盛,寒盛则亡阳而万物寂灭矣”这是水火关系人的生死问题。又如“水火交,永不老”“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奉其人夭”肾水足则阴精上奉,水足制火,此阴精所奉而令人寿延也,肾水亏则心火独炽,火来侮水,此阳精所降而令人寿夭也”这是水火关系人的寿夭问题。
  水火升降的机制是微妙的。心本火脏在而火中有水,所谓“离中偶画生阴”肾本水脏而水中有火,所谓“坎中奇画生阳”火为水之主,故心气日欲下交,水即火之源,故肾气日欲上升,是以“水不升为病,调肾之阳,阳气足,水气随之而升,火不降为病,滋肾之阴,阴气足,火气随之而降”这就是水得火而升,火得水而降的道理。一般情况下“火宜在下,水宜在上,交则既济,不交为未济”其病理现象即为“心肾不交”或“水或火偏胜”
例如:消渴征不交,火之胜也,水气病之不交,水偏胜也“推而广之,少阴病之心中烦,不得卧,火偏胜也,故用黄连阿胶汤泻心火而滋肾水,使心肾交而烦解寐至;少阴病之脉微细,但欲寐,水偏胜也,故用真武、四逆之奋心阳、降肾浊使心肾交而脉起疲振。其它如交泰丸(黄连、肉桂)用治失眠、磁朱丸之用治内障,均从心肾着眼为交通心肾,调济水火的著名方济,即《灵枢》的半夏秫米汤用治“胃不和则胃不安”其所谓通其阴阳者,亦无非水饮痰浊阻滞中焦而激浊扬清,为心肾交通开避道路。或问:半夏秫米汤,明为治胃,何关乎心肾,不知心肾交通以脾胃为枢纽,试观磁朱丸中用一味神曲之作为“黄婆媒介”(黄婆即脾胃)者其义可见。
  在恶寒发热的病象中有涉及其根本的即关乎心火与肾水,虞天明曰:“阳虚者,心经元阳虚也,其病多恶寒,责其无火也,阴虚者,肾之真阴虚也,其病多发热,责其无水也”其根本治疗应采取王太仆提出的:“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本方法。肾为水之主,心为火之源,故取心,者不必剂以热,但益其阳;取肾者,不必剂以寒,但强肾之阴。自张景丘等提出命门水火为真阴真阳之后,把王氏“壮水益火”之论不是分属心肾而是统归天命、肾的另一含义了。冯楚瞻曰:“要知平人而至于病,必由于水火二家先病,小病或由于气血之偏,大病必由于水火之害”
  心肾水火升降和其它脏器的关系,如娱东阳说:“坎水温升,则肝木舒其疏泄之性;离火清降,则肺 金行其收敛之政”肝木得肾水的滋荣,才得遂其升发疏泄之性;肺金无心火的克制,才得行其清洗收敛之令,这是可以理解的。又如何伯斋说:“人之脏腑以脾胃为主,盖人之饮食皆入于胃,而运行于脾,犹地之有土也,然脾胃能化物与否?实由水火之二气,非独脾胃之能也,火盛则脾胃燥,水盛则脾胃湿,皆不能化物,乃生诸病”脾胃得水火的调节才能腐熟水谷,变化精微,如果水火不调过燥过湿,不仅不能化物,还能变生诸病。水火的根源在心肾,水火的调济在相交。心肾交,水火既济,又不仅脾胃得以生化,五脏六腑亦无不赖以安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