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川村溯源探考

 新父母在线 2023-10-22 发布于湖北

放眼世界说流年,再见沧桑话家园。   

依历史文献推理,党家川村党氏家族起源于党项族这一说法比较符合历史史实。因为无论从时间看,还是从党家川村的党氏家一族的生活遗址及有关的党氏发展史看,都有相应的佐证。    

据史,党项羌世居川、甘、青三省交界地带。隋初,内附。《隋书·高祖纪》记:“开皇六年(586年),党项羌内附。”唐贞观,党项族逐步向陇东和陕北高原及河套平原迁居。从此这三片连贯区域成为党项人的新根据地。唐僖宗时,党项族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进一步获得夏、宥、绥(包括现在的清涧县)、银、静等五州之地的管辖权。此后,党项族还进行过一系列的区域内迁徙。1038年,党项族在其占领区建立与宋、辽、金和蒙等政权相抗衡的民族政权——西夏。此后,党项族部众进一步加快了从其占据的城镇向四周乡村扩散定居的步伐,包括位于其南部山区的清涧县域,尤其沿无定河流域定居者甚多。从隋朝到宋代,党项族经历了六百多年的内迁及发展。    

由于陕北黄土高坡山川相间的地貌特征,使得这一区域明显呈现出河谷农业和山地农业两种类型。文献中不乏夏人与宋人抢夺大理河和无定河谷等土地的记载,如乾顺年间,“常于夜间直至大理河东佳芦境上侵耕旷地,昼则却归本界” 。与此同时,党项部众在陕北黄土高坡还大力开发了山地农牧业。唐宋时期,陕北高原还呈现疏林草原的自然地貌。黄土地土质疏松,便于开垦;加之当时这一区域的降水相对充沛,吸引了蕃汉民众争相垦荒种植。元丰伐夏时期,宋军在沿边地区发现许多西夏的窖藏粮食,大部分就是山地所产。    

随着陕北山地农业的发展,内迁的部分党项人出现了定居的趋向,这可以从其生活方式体现出来。内附前,党项部落主要以族帐为活动单位,这不仅是其社会组织的一种实际反映,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不稳定的游牧生活状态;内附后,一部分党项人开始定居窑洞,从事农业生产,这部分党项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游牧生活到定居的农耕生产,从帐篷到窑洞,从草原牧歌到信天游……党项人来啦!就定居在我们陕北高原的大地上。    

北宋时,窑洞在陕北高原南部山区已较为普遍。因此,党项族一部以窑洞为居进行农耕生产就不足为奇了。诚如北宋边臣庞籍曾上书进言:“……且西羌之俗,岁时以耕稼为事,略与汉同。”自此,陕北高原就成为了党项族的第二故乡和最后的政治舞台了。    从党项人在陕北高原活动的历史轨迹看,西夏灭亡后,四散逃亡的党项民众不敢继续居留在原来富裕的河套平原及长城一线,而是快速向南部陕北高原山区等地迁徙转移,尔后逐渐融入汉民族之中。    

陕西省合阳县的一党氏家族的《族谱》记载:中华党氏源出四支:一是夏禹之后,二是周公之后,三是北魏皇族拓跋氏后裔,四是羌族党。    

据史推论:    

1. 中华党氏主要源于党项族,其他来源较少。中国近一半的党氏居住在陕西省。陕西关中一带的党氏主要是西羌融合于汉族之后裔。陕西全省的党氏主体是党项族的后裔。    

2. 陕北党氏源于党项族,即党项内迁一部汉化后的姓氏。陕北是党项族的第二故乡,陕北党氏的主体是党项后裔,源于该族一部。    

3. 西夏灭亡后,很多党项人逃亡回陕西定居,他们因怀念本民族而取用党姓。    

4. 从陕西省清涧县解家沟镇党家川村党氏先祖自北宋末年迁居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的实际情况看,陕西省清涧县党家川村的党氏最迟在北宋初就居住于此地,距今约一千多年。    

5. 从党项族向陕北内迁发展史和党家川村的地理环境看,结合党家川村的实际情况,党家川村的党氏一族应起源于党项族的普通一部。因为这里向来民风自然淳朴,农业生产简单原始,世代村民生活平淡无奇,没有任何皇家贵族所具备的“高大上”痕迹。    

据河南省偃师县志记载:有北魏拓跋氏改姓党和元的凭证,且北魏皇族拓跋氏主要聚集地就在当今的陕西和山西两省。然而北魏拓跋氏是鲜卑族,不是党项族。    

如若陕西省清涧县党家川村的党氏一族源自北魏鲜卑族拓跋部,那就另当别论。因为现在党家川村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史实资料佐证。    

史记:公元477年—499年,北魏孝文帝将鲜卑族改汉姓,其中将鲜卑拓跋氏改为元姓和党姓。但有一部分反对汉化的鲜卑族拓跋氏仍坚持原姓氏。后来这部分人融入了党项族之中,且成为党项八部之首——拓跋部。党项族拓跋氏先被唐賜姓李,后被宋賜姓赵,长期为党项族的统治者而建立西夏。在西夏被蒙古人灭国之后,有一部分党项人以党项族名首字党改姓为党氏,成为今天党姓源流之一。    

党姓是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西夏皇族拓跋部是党项八部之一。据历史推论,党项族拓跋部极有可能是鲜卑族拓跋氏西迁之后裔,即鲜卑族拓跋氏党项化后之后裔,也就是说党项拓跋部与鲜卑拓跋部一脉相承。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党项族拓跋部)明确承认自己的祖先源自鲜卑皇族拓跋部。如若这样,那么党家川村党氏家族的起源就更早更复杂了。    

综上所述,暂作以下推断    

第一,党家川村的党氏一族最早极有可能源自鲜卑族拓跋部,但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史实资料。    

第二,党家川村的党氏先祖来源于党项羌,是隋唐时内迁党项族汉化后的一部。唐末宋初,这支党项部众自发沿无定河沿岸迁徙至党家川村一带拓荒并定居,距今约一千多年。    

第三,唐末宋初,古绥州(包括清涧县)逐被西夏占领。党家川村位于无定河下游河畔,距绥德城较近,且同在无定河沿岸。在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特殊历史时期,党家川村一带因交通不便、与世隔绝的环境较安全,且土地肥沃适宜垦荒,是颠簸流离的底层劳苦大众定居的理想之地。当西夏王朝占据绥德县以后,党项族向同在无定河流域且紧挨绥德城的党家川村一带扩展合理而可行。尽管没有文字记载,但有不少文献和历史遗迹可以旁证,且时间点比较一致。    

第四,党家川村民口耳相传的党氏先族源于明洪武山西洪洞大槐树之移民与事实有误。一是除了传说,再找不到历史文献依据,也没有相关的佐证资料可以证实。二是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之移民是全国性大规模的政府行为,不仅民间影响巨大,而且当时的朝廷也非常重视。若有党氏移居现在的党家川村一带,那么《清涧县志》和有关的《地方志》一定会有历史记载。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相关的文字。    

第五,根据历史文献明确记载和有关专家学者的论证,党项族是党氏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在陕北高原。

上述判断仅为本人探究。若有所失误,还请各位党氏家亲勘正。

(文/党虎虎)

党氏家族报——汇天下党氏,报家族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