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质疑“亚里士多德”不行,国外质疑中国“夏朝”却可以?

 天宇春涛 2023-10-22 发布于北京

前言:今时不同往日,公知们的隐含逻辑若被戳穿,欣欣向荣的理性辩论世界是否还能维持?是否应该以更开明和客观的态度接纳多元观点,而不是用行业权威去压制?

本文将主要针对那些激进的公知们在对待中西文化历史观上的双重标准。这些人在面对西方对中国夏朝质疑时,不但不尽力为祖国摇旗呐喊,反而乐见其成,甚至深陷其中,动用一切手段助长对我华夏文明的异议之声。然而,当我国金教授以同样的深度批判态度去疑问亚里士多德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些人变成了保守的拥护者,企图用过于廉价的攻击来打压金教授的独立思考。

为什么质疑“亚里士多德”不行,国外质疑中国“夏朝”却可以?

这种逻辑上的矛盾恰恰反映了他们固守的思想偏见。这些公知带着西方优越心态,让他们无法客观地看待自身的文化和历史。他们强调学术自由,却忘记学术自由应该包括公平公正,不应该基于任何特权和情绪。这种想法与真正的学术自由原则是天壤之别。

为什么质疑“亚里士多德”不行,国外质疑中国“夏朝”却可以?

再者,这种双重标准暴露出他们对西方的迷信和过度尊重。如果学术研究只限于对自身文化的质疑和否定,却不能去质疑其他文化,那么这样的“学术自由”又有何意义?以西方为中心的这种学术视野早已过时,我们需要一个更多元,更包容的学术环境。

为什么质疑“亚里士多德”不行,国外质疑中国“夏朝”却可以?

暗潮涌动中,金教授的举动成为一种挑衅,对偏见的清洗。他正是在告诉我们:“在尊重其他文化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崇尚和保护自身的文化,毫不犹豫地质疑那些被包装得过于神秘的权威们。”

今日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多元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无条件地接受所有外来观念,而是应有选择地、批判地接受,保持对自我文化与历史的怀疑和探求。国内的公知需要扫除错误的西方优越心态,带着理性去面对所有问题,为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自由环境担当更大的责任。对于金教授的态度,也许正是他们思考自我定位和反思其行为的最好时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