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阳节:一首最经典的唐诗,全篇都是名句,流传千年人人皆知

 长风文史 2023-10-22 发布于广东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九这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含义,其中一个就是“阳数”之首,故而每年那二九相重的日子,也就是农历的九月初九,就是重阳日。

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经过历年人文和自然习俗的衍化,最终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经过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凝聚,最终形成了家庭聚会、登高祈福、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独特的节日习俗。

重阳节这些习俗文化、精神传承、价值理念,又为历代的诗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题材。

文人墨客在重阳这天或登高、或集会、或思亲,由此创作出无数出奇新颖、别开生面的佳作。

然而,只要提起与重阳节相关的诗词,我猜想你的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必然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中原有一个注释,其中说“时年十七”;也就是写这首诗时,王维特别年轻,仅仅17岁。当然,相信很多人背这首诗时,可能更年轻,因为它常年入选语文教科书中,成了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之一。

虽说早早地背下来了这首诗,但要真正读懂,体会到其中“佳节倍思亲”的情感,恐怕也要差不多到那17岁的年纪,甚至还要更大才行。

王维,字摩诘,出身河东蒲州(今永济)王氏。王家是当地望族,这让王维从小就有着优渥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王维童年的日子倒是过得轻快美好,对艺术也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逐渐成了当地有名的才子。

可他9岁那年,王家失去了顶梁柱,王维失去了父亲,生活境遇大为改变的同时,也让小小的王维明白了长子的责任和生活的艰辛。开元三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也为了心中的梦想,15岁的王维便辞别年迈的母亲,幼小的弟妹,孤身一人远行到洛阳和长安拜谒前辈名流,为科考做准备。

远离家人独自“京漂”的王维,虽然靠着才华征服了很多人,收获了很多掌声,但曲终人散、夜深人静,游子总归会想家的时候。

一年重阳,喝完菊花酒在异乡的王维,又想起了山西老家的亲人,情到深处就写下这首《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一诗。

“这个“忆”,解释为思念。“山东”不是如今的山东省,而是华山以东家乡蒲州。王维在华山西边的长安漂着,所以题目里才会说“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把少年离家的孤苦漂泊生活渲染得非常充分;

一个“倍”字,又表达出王维在漂泊的日子天天都在想家想亲人,只不过逢年过节,那种想家的情感会格外的浓烈,会更加泛滥了。

所以这诗句的情感,其实是呈现出递进的关系,更强烈更突出表达了人生感受。

王维在这开篇两句,便把那种游子对于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描写的活灵活现,表达的淋漓尽致,有着深深的共情能力,使人们读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强烈的共鸣,所以才能历经千年而传唱不衰。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家中的兄弟们在这一天身佩茱萸登高望远的时候,往旁边一看,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和相思之情。

这首诗开篇两句是从我的角度来描写,说我很思念你们,已经让情感到了高潮,成为了千古名句。一般的诗人可能后两句都不知道怎么写,因为写不好的话便有画蛇添足之嫌,但我们来看王维是怎么写的。

他后两句然后换一个角度,来写过节的时候家里人思念我。

明明是我想你,但这里要反过来说你们在想我。王维这种是由实转虚,由此及彼的“对写”手法。

诗中运用此法,极大地增强抒情力度,更加衬托自己在节日时内心无比孤独,和愁苦相思之情。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为巧妙的艺术构思,如此一来让整首诗有了反复品味的空间。

全诗通俗简单,语言朴素自然,却恰到好处地道出了中国人心中最普遍的情感,满满的都是烟火气息,所以自面世起便传唱不绝。

如今,王维这首诗,更是成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时候,最好的情感表达之一。

END


常在后台收到粉丝留言,
总找不到长风文史?
这里还请大家将长风文史【设为星标】

每天一起读诗不迷路哦!

设置方式见下图,赶紧加星标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