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江河

 新用户99584979 2023-10-22 发布于江苏

别名

醍醐水、青竹江、下寺河、黄沙河、清水河、清水江、清江、清溪河。

干流概况

青竹江,又名清江河,发源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西北部海拔3837.1m的大草坪和摩天岭南麓,分布在境内西部和中南部,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溪镇桥楼乡曲河乡前进乡关庄镇凉水镇七佛乡马鹿乡竹园镇汇入黄沙河(又名青竹江、下寺河),在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注入白龙江。河流全长204km,流域面积28732km。青竹江自古以来具有流量大、水质好、沿江污染小、生态保护相对较好等特点,但20世纪后半期,由于流域人民盲目、无计划的取沙、修筑拦河坝、捕鱼、侵占湿地等使青竹江河床缩小,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水生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威胁。
清江河,上游青竹江,古称醍醐水、啼孤水、清水、清溪,又称清江河、清水河、清水江、清江、清溪河、下寺河、黄沙河、上寺河,是嘉陵江上游重要支流。河流呈东西走向,发源于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青溪镇西北的摩天岭大草坪,河源海拔高程(高度)3839m,全长204km公里,流域面积28732km,河口流量61.33m∕s,总落差3098m,水能理论蕴藏量16.6万kw,流域河段平均坡降为4.59‰。上源称唐家河,转南过关虎、棉纱坝,至青溪镇右纳青溪河(南河),以下乃称青竹江(又称下寺河)。转东过大水,又东北过桥楼乡,左纳三锅石沟(又称兔子河、东阳沟);急折东南至曲河乡,右纳大石河;再转东北过康坝,至古城沟左纳乐安河(古城沟);又转东南过大坪、康乐,右纳石坝沟(陶龙河);过关庄镇,右纳樟河沟、苏河沟;又折东北,左纳毛坝沟(白石河);东至凉水镇,左纳大院河;又转东南至芙坪,左纳楼子河;转南偏东过大佛滩、马鹿乡,右纳雁门河(六河沟);曲折转东北流,过竹园镇,入剑阁县境,过上寺镇,右纳三江河(凉水沟);折北转东又北入广元市利州区赤化镇,转东北至宝轮镇,转东偏南,在宝轮镇安全坝(安全坝村)处注入白龙江后在昭化区(古称昭化县,原元坝区昭化镇两河口(现昭化镇土基坝村境内)处流入嘉陵江。

水文特征

青竹江地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带。上游一线森林茂盛、植被良好,水系发育好,支流较多,且成树状较均匀地分布于沿江两岸。中上游属高山峡谷,河面狭窄,河流坡陡流急,河水清澈,含沙量小,泥沙侵蚀轻微,河中沙石主要来源于崩塌体,只有少量来自地表冲刷,大暴雨时常有泥石发生。下游为浅丘地区,植被相对较差一些,河面逐渐开阔,坡降减缓,水流相对平缓,主河道平均宽度200m左右(广元市水文局供)。青竹江属龙门山脉麓头山暴雨区,主要特点为雨量大,强度大,笼罩面积较大,集雨面积约在1000—100002km,但是暴雨历时较短,一次暴雨历时约一天左右,主雨峰历时一般在12小时以内。且青竹江中上游段以高山峡谷为主,降雨产生的地面径流滞流时间短,暴雨往往在流域内形成大洪水,且一般多产生在每年的6至9月之间。大洪水和特大洪水发生时间一般在7-8月,个别年份也可能出现在9月和10月,其中7-8月发生大洪水占历年的80.0%以上,近年来9月和10月发生大洪水的机率有较大的增长。青竹江流域的径流主要来自于降水,其次为地下水和融雪水补给。由于降水量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降水量占全年径流的90.0%左右。汛期时有暴雨洪水发生,非汛期又因降水偏少径流较少。时空分布差异较大,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泥沙特征

青竹江流域森林茂密,植被良好,由于青竹江流域位于龙门山脉麓头山暴雨区,河道中上游属高山峡谷地带,河面狭窄,河流坡陡流急,河水清澈,含沙量小,泥沙侵蚀轻微。河中沙石主要来源于崩塌体,少量来自地表冲刷。由于2008年“5.12”地震对上游山体的破坏影响较大,如今遇大暴雨时常有泥石流发生。据冯家坝河段观测资料,青竹江年平均流量5.13sm3,洪峰最大流量曾达1000sm3,年平均径流总量1.35亿3m,年均输沙145.4万t(广元市水文局供)。

流域概况

气象特征

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地区,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半年受偏北气流控制,气候干冷少雨;夏半年受偏南气流控制,气候温热、多雨、潮湿。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热量充足,无霜期长,冬春常有旱象,夏秋易发生洪涝灾害。青竹江流域地形较复杂,地势高差悬殊,海拔高度在450-3000m之间,气候差异明显,流域中、下游逐渐过渡到浅丘平坝湿润季风气候地区,终年气候较温和,降水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200mm左右。青竹江流域由于受大气环流、季风气候和地势高差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在时间、地域分布上极不均匀。

社会发展概况

青竹江横跨广元市青川、剑阁利州三个区县,全长204km公里,对其流域人畜饮用水、工农业生产、旅游及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青竹江流域上分布多处自然和人文遗产。其中有著名的蜀道(古代称金牛道)、阴平道[即今甘肃文县的鸪衣坝(今文县老城所在地),途径文县县城,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平武县江油关(今南坝乡),全长265km]等,如今很多地方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如阴平村(清溪镇北部,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km,因三国时邓艾偷渡阴平,因阴平古道从境而过得名。)正打造为“川北旅游第一村”。青溪古镇已于2013年成功申报为国家4A级风景区。唐家河已于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生态综合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万公顷。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目前已经升格为国家4A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该公园呈“Y”型布局,集中连片近50平方公里,含五乡一镇,辐射人口近10万。顺江而下,剑门关风景区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属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确定的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之一,2010年9月被列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翠云廊,又称“皇柏”、“张飞柏”,是近万株苍翠的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位于剑阁县境内,分布在300余里的古驿道上。虽历经千古沧桑,仍然生机盎然。是世界罕见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树群体,被誉为世界奇观,蜀道灵魂,现为国家4A级风景区。如今,青川生态文化园(县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全面启动;剑阁县的鹤鸣山3A级旅游景区已经通过验收、剑门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正全面建设、上寺乡“仙女”溶洞景区全面招商以及剑门关、翠云廊创5A步伐紧促。
在城镇发展和经济建设上,彰显出青竹江流域如今的热闹与繁华。青川县竹园镇,是青川南大门,素有九寨黄龙旅游北环线的要冲之称,是青川县的经济强镇,广元市的工业重镇,全镇幅员面积602km,人口约3万。剑阁县下寺镇,县城于2003年9月由普安镇迁至这里。2004年,该镇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城镇”。经过几年的大力开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初步完善,城市发展已从“搬迁期”转变为“发展期”,城市建设和剑门工业园区等一大批项目大力推进,各项功能逐渐配套和完善。目前,城区面积已达4.5平方公里,人口近5万人,不久将发展成为青竹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利州区宝轮镇地处青竹江河与白龙江汇合处,自秦汉以来,即为蜀道重镇,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集镇史。该镇幅员面积155.512km,人口近7万,年均工业总产值5.7亿元,是广元市的卫星城市和新兴的工业区。该镇经济活跃,实力较强,是川陕甘的重要物资交流集散地,镇域税收排列广元市乡镇综合经济实力第一名。目前,该镇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发展迅速。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态势强劲,水电与矿山能源、冶炼轧钢、机械制造、建筑建材、商贸餐饮五大产业已形成。广元市经济开发区的三江工业园区落户该镇的青竹江边,目前正紧张建设之中。
青竹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青竹江流域虽然水能、矿产、鱼类等资源十分丰富,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鱼类养殖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目前,国家、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生态保护的意识不断加强。青竹江流域各级政府加大了保护青竹江生态环境执法力度,部分不利因子如砂石开采、挖沙、取水、电鱼、侵占湿地、修筑石堰等因当地环保、渔政、水务等管理部门加强执法和管理而改善。但是,在青竹江上,现已规划15座水电站(广元市水文局供),这些水电站的逐步修建将对青竹江生物多样性、水生生态系统及物种变化将受到影响。另外,在青竹江部分河段,当地政府、开发企业在防洪河堤、景观打造修建上缺乏考虑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比较传统,有的甚至简单粗暴。如广元市利州区赤化镇宝轮镇之间的青竹江段,目前正建设工业园区(广元市三江新区工业园),施工企业对该段河堤采取直接水泥硬化,这严重破坏了青竹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以及青竹江河流自净能力。

主要支流

唐家河:源于海拔3231,2米的大草堂。初由北西南东流,经摩天岭南麓汇松坪子沟(汇点海拔1723米),折向南流,至黄沟里汇石板岩沟(汇点海拔1369米),流长15.57公里,河床比降7.2%,流域面积为68.7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1.1立方米/秒。住有关虎乡前哨村的145户,609人,有耕地1284亩。
寺沟:发源于海拔2393米的大山里,由东向西流,至关虎乡河口入清水河(汇点海拔1113米),流长7.4公里,河床比降12.5%,流域面积28.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45立方米/秒。住有关虎乡三龙村的66户、309人,有耕地1317亩。
落衣沟:源于海拔2977米的乱石山,由西向东流,在贾家坝汇清水河,流长7.95公里,河床比降20%,流域面积22.2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3立方米/秒。住有关虎乡联盟村57户279人,有耕地面积668亩。
石玉沟:源于海拔2202米的松光岩,由西向东流,经大屋基、任家院、乱石窖、白马庙、石牛寺至虎家坝汇入清水河,流长6.3公里,河床比降11.2%,流域面积12.7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22立方米/秒,住有青溪乡的阴平、石玉两个村362户、1456人,有耕地2781亩,其中水田656亩。
南河:古名南溪水,源于海拔2977米的乱石山,初由北向南,流经三道坪、二道坪、头道坪,望乡台、打箭坪、杨堂庙、南音寺、在马桑湾汇秦家沟,至井田转向东南流,至大田坝汇布提沟后突转向东流,经徐坝至张家坝折向北流,至高桥寺汇金坝子沟,至宋家湾汇蔡家沟,经南山寺在倒角里注入清水河,流长38公里,河床比降5.2%,流域面积98.12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1.4立方米/秒,住有青溪乡的和平、徐坝、金桥、西坪四个村,612户,2711人,有耕地6698亩,其中田1296亩。
卜家沟:源于海拔2152米的自草湾,由北向东流,至双字坝汇入清水河,流长12.5公里,河床比降3.4%,流域面积11.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18立方米/秒。
梧桐沟:源于海拔2120米的李家山,由北向南流,至赵家坝汇入清水河,流长12公里,河床比降3.4%,流域面积9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16立方米/秒。两沟住有青溪乡的东桥村139户、594人,有耕地1179亩,其中田190亩。
关山沟:源于海拔1793米的大草包,由南向北,经鱼龙贯在茶坝河汇入清水河,流长5.3公里,河床比降14.3%,流域面积9.7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18立方米/秒,住有桥楼乡鱼龙村的一个村民组。
倪家沟:源于海拔2353.2米的八卦梁,初由北向南流,至三洞水汇后头沟而转向东流,至桥楼坝汇入清水河,流长7.5公里,河床比降10%,流域面积22.7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38立方米/秒,住有桥楼乡的苏阳、新倪二村328户,1504人,有耕地3128亩,其中田423亩。
韩家沟:发源于海拔2393米的大山里东麓经黑沟里,大松树至下囤汇入清水河,流长4.5公里,河床比降20%,流域面积11.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2立方米/秒,住有桥楼乡内河西村230户,1044人,有耕地1742亩,其中田367亩
西阳沟:古名杲阳河,源于海拔2884米的双石人,由北西向南东流,至齐头岩汇棕山子沟,经磨河湾、小河坝、酒家院、邱家湾至桐木坪折向西流至阴山里汇东阳沟,至西果坪汇刘家沟,至三江子注入清水河,流长22公里,河床比降7.9%,流域面积64.48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1.0立方米/秒,住有三锅乡的民利、民兴二村831户,3429人,有耕地4090亩,其中田1518亩。
东阳沟:源于海拔2736米的十二台,由北西向南东流,至两河口汇构阳沟(汇点海拔998米)折向南流,至三锅石汇杨柳沟后转向西流至阴山里与西阳沟汇,流长18公里,河床比降7.1%,流域面积79.18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1.2立方米/秒,住有三锅乡的东阳、杨柳、畜牧三个村575户,2438人,有耕地面积4159亩,其中田494亩
黄水沟:源于海拔1773米的出水包(古名石镜山),初由东向西流,经大松树、陈家河、杨家河、至小湾里折向南流,经张家院、堆子上,至蚂蝗寺注入清水河,流长8公里,河床比降2.5%,流域面积21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35立方米/秒。住有三锅乡的黄水村,179户,870人,有耕地1818亩。
大石河:源于海拔2948米的六角顶,初由北西向南东流至田家地转北东,至板桥坝汇发源于锣鼓顶(海拔2813米)的坝子沟,经房石在棒子坝与盐水坝沟汇(汇点海拔825米),至鱼洞坝与新顺沟(古称老溪沟)汇,至张家院与茨沟河汇,至马家院与公子沟汇,至程家坪与大岩沟汇(汇点海拔759米),至曲河乡注入清水河,流长17.2公里,河床比降10.6%,流域面积84.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河口流量1.2立方米/秒,住有房石、新顺、曲河三乡的19个村2639户,13586人,有耕地28475亩。
银洞沟:源于海拔1642米的邱家山,由南向北流,至吊索岩注入清水河。流长4.5公里,河床比降8.8%,流域面积7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1立方米/秒,住有曲河乡的银洞村,182户,890人,有耕地2153亩。
黄家沟:源于海拔1900.8米的鸡公咀,由南向北流,至康坝村对岸的大木林汇入清水河,流长4.2公里,河床比降6.6%,流域面积9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12立方米/秒,住有前进乡的沟坪村,97户、516人,有耕地1128亩。
古城沟:源于海拔2784米的团包,由北向南流,经地坪坝至乐安汇后坝沟(后坝沟发源于2669.3米的鸭包咀西麓,经薅溪乡,后坝至乐安)至前进注入清水河,流长20公里,河床比降8%,流域面积149.7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2.59立方米/秒,住有薅溪、乐安、前进三个乡23个村,3016户,13718人,有耕地31912亩,其中田1339亩。
水磨河:源于海拔1801米的石人梁,由东向西流,经金坝子、赵家梁、白家塘,至麻地湾注入清水河。流长4.6公里,河床比降16%,流域面积10.7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21立方米/秒。住有前进乡的白家村91户、407人,有耕地1196亩。
石板沟:源于海拔1900米的禅塘寺,由南向北东流,经刘家湾、吴家沟、毛草坪至马家梁汇入清水河。流长3.6公里,河床比降19.2%,流域面积6.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12立方米/秒,住有红光乡的石板沟村,126户、566人,有耕地1380亩。
尹家沟:源于海拔1601米的青林垭,初由北东向南西流,至白杨岭折向南流,至红花地注入清水河。流长4.7公里,河床比降14.3%,流域面积10.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23立方米/秒,住有关庄乡的新华村232户,1214人,有耕地3199亩。
齐足沟:又名陶龙,源于海拔1750米的溪渠垭,初由西向东流,经过街楼、董家、至公子坝汇石公坪沟。至高家汇坟坝溪,至大房子汇小沟后折向北东流,至两河口汇花竹园沟、白玉沟、经陶龙观、双土地、小荆坝、唐家坡至东河口注入清水河,流长16.8公里,流域面积65.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1.45立方米/秒,住有石坝、红光二乡、13个村,2082户、10530人,有耕地22311亩,其中田421亩。
樟河:源于海拔2117米的大龙池,初由南向北流,经孙家坝、何家山、至三风寺汇白岩沟折向东北流,再经杨家河、火沟坝、银洞咀、天井坝、至河口上注入清水河。流长13.5公里,河床比降7%,流域面积31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7立方米/秒。住有苏河的三凤、樟河二村327户,1645人,有耕地3856亩。
苏河:源于海拔1883米的棕包山,初由南向北流,经蒋神院,何耳坝、至金厂坝注入清水河。流长8.9公里,河床比降10.5%,流域面积25.7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65立方米/秒。有苏河乡的樱桃,梨子、新民、毛坪四个村,590户、3045人,有耕地4947亩。
茅坝河:源于海拔1509米的孙家窝,由北向南流,经卜村院至两河口汇牛心山(海拔1549)来之溪沟,又经李家坡汇何家沟,经石担坡、龙潭子在铧尖口注入清水河。流长8.2公里,河床比降8%,流域面积29.7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7立方米/秒,住茅坝乡的7个村1018户、5156人,有耕地9897亩。
大院河:源于海拔1609米的菩台山南麓,由北向南流,经锁家沟、花盖河、喂石河至罐子坝后汇发源于酒家垭(海拔1300米)经大院之溪沟,再经大佛岭至桐子坝又汇发源于板凳垭(海拔1255米)之溪沟,至凉水乡注入清水河(汇点海拔614米)。流长10公里,河床比降6%,流域面积50.85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为1。29立方米/秒,住有大院、凉水两乡的14个村,2508户、12789人,有耕地25363亩,其中:田862亩。
大沟:源于海拔1578米的刘家山,由南西向北东流,经刘家梁、大沟里、至毛家岭汇清水河(汇点海拔608米),流长3.4公里,河床比降21%,流域面积4.9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0.12立方米/秒,住有凉水乡红旗村内3个村民组。
楼子河:源于海拔1436米的雍家山,初由北向南流,经下竹坝、花溪河、至柿子坝转向东流,经井坝子、黄金坝、香树坝至两河口汇发源于笋林山(海拔1728米)之野火溪后转向西流,至猫儿岭汇井坝沟,经麻子坝、楼子坝(楼子乡住地)至双鱼石转向南流,经三重岩至两河口汇发源于马鞍山(海拔2034.6米)之明水河后出境入广元市境再转向西流,经苦竹园、芙蓉坝、至七岔口注入清水河。境内流长16.3公里,河床比降1.4%,境内流域面积69.58平方公里,多年河口平均流量1.56立方米/秒,住有楼子乡、大院乡的胜利、竹坝、新建及茶坝乡的青新等8个村,791户、4007人,有耕地14803亩,其中田597亩。
马公河:源于海拔1924米的梅家包,由西向东流,经窝前、红马岩、红庙子(马公乡住址)、中坝子、马公塘至毛坝里汇发源哪吒垭(海拔1300米)经麻地沟、锅坛子、刘家店子之溪沟后转向南流,至窄峡子入江油县境,经枫顺、雁门在黄沙坝与清水河汇。县境内流长13.75公里,河床比降16.7%.境内流域面积26.25平方公里,多年出境河口平均流量0.66立方米/秒,住有马公乡的4个村,461户,2506人,有耕地9444亩。
大剑溪、小剑溪:大剑溪源出剑门镇南黑山观,北流出剑门关隘口至大石树与小剑溪汇入青水江。小剑溪源出汉阳乡北蒲家沟,东北流切过大吊岩、凉水沟,在大石树合于大剑溪。
青江,又名西游河,属嘉陵江支流白龙江的支流下寺河(又名黄沙江)的支流。上源有两支,南支系正源,发源于六合乡西南龙池村纱帽岩北坡秦家院子,北支发源于枫顺乡西南小坝村轿子顶东坡,西源流至六合场西汇合后东北流,至河石坝与发源于青川县朝阳乡流经枫顺乡的五道河汇合,东北流至敬元乡海拔690米的熊家沟口,汇合龙池河形成青江主河道,河面宽70~100米,流至千(缸)口转向东南,流经雁门乡与会龙河、柳坝河汇合,至石元乡里园坝又转向东北,经阴泉坝海拔583米处东流入广元市市中区境,东流至竹园乡黄沙村菜麻渠附近注入下寺河。河流全长46.7公里,流域面积625平方公里。
另外,清江河在下游广元市境内河段有响水沟、雁门河、剑溪河、明水洞、吕家沟、邓家沟、四合子等河流溪沟汇入。

治理开发

引水工程
城北埝:在青溪乡北,原名青川田埝、大坝粮埝,青溪埝。《龙安府志》记:“青川田埝灌田二百亩”。民国24年(1935)二十九军田颂尧部寇树藩营,住防青溪时兴修埝渠,使城北600亩旱地变田,且引水入城,解决了城内用水。后失修,多数农田复为早地。1954年青溪乡人民政府组织受益户出劳力,国家补助材料费20余万元,新建渡槽两处,扩大灌溉面积600余亩。1958年加固加宽渠道,并在尾水处修建20KW的小型水电站一座。1964年又将滥泥弯垮塌处的600米渠身用条石浆砌。1977年对全埝4000米长进行加宽,处理渗漏,引水量达到2立方米/秒。保灌面积1000亩,新建175KW电站一处,水轮泵加工站2处。
丰光埝:位于青溪城东,原名湃阎埝、城东粮埝,清光绪八年(1882)始建,灌田200亩。1955年以民办公助方式增高埝头,更名马鞍埝。1977年延伸渠道9700米,加宽渠底1.2米,建渡槽5座,引水流量0.5立方米/秒,控灌面积1895亩。1978年再次扩建,延挖土渠7500米,衬砌1200米,修渡槽3座,扩大灌溉面积700亩,农民投工20万个,国家补助材料费30万元。后因资金不足,渠道未能全部完成。
民兴埝。又名西阳埝,位于三锅乡西阳坝。《龙安府志》云:“老粮埝”,“瞒天过海埝”,灌面400亩,口碑传始建于三国汉廖化屯田时期。1956年由三锅乡人民政府组织劳力,国家补助材料费续修,增高埝头20米,新挖土渠6790米,增灌400亩。1963年在西阳河埝头进水处增修“滚水坝”、“进水闸”。经逐年扩建加固,处理渗漏,投资20万元,投工2万多个,保灌面积1225亩。
东阳埝:位于三锅乡东阳坝,1954年由三锅乡人民政府组织劳力修建,因工程艰巨,不久停工。1958年续修,又因资金不足再停。1970年由国家补助材料费50万元,完成渠道3630米,新修滚水坝、进水闸各1处,渡槽2座,涵洞4处,投工10万余个,控灌面积1100多亩,并在尾水处修建2×125KW水电站一座。
2011年12月22日,剑阁县清江河壅水闸坝工程正式建成投入运行。位于剑阁县下寺镇拐枣坝河段,总投资近8000多万元,是集防洪、供水、城市景观、生态保护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利枢纽工程。坝长189.5米,挡水高度7.5米,库容399.5万立方米。由冲沙闸、泄洪闸以及左右岸连接坝等几部分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左岸连接段、8孔泄洪闸、3孔冲沙泄洪闸、右岸接头坝及连接段,泄洪冲沙闸闸孔数11孔,每孔净宽12米。设计洪水重现期为30年一遇,校核洪水重现期为100年一遇。下闸蓄水后,正常水位回至上游水碾碥电站尾水出口处,与电站正常尾水位衔接,回水长度6公里,与剑阁县主城区形成1.72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
水电工程
1978-1985年,青溪、关虎、薅溪、三锅、瓦砾、大坝、观音、新顺、马公、关庄、茅坝等11乡,先后创办小水电站,除照明外主要加工米面等,但受冬季河水枯竭的影响,能正常发电的只有青溪、新顺、三锅和杨村子4个小水电站。
生态保护
2011年10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四川省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四批),批复同意建立清江河特有鱼类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青川县境内。
蓄水工程
1955年10月,开始修建龙王沟水库,至1956年5月建成,位于宝轮乡(今宝轮镇)境内,属小(二)型水库。
剑雄水库,位于小剑乡顺风村一组,属清江河流域小剑溪支流,集水面积18.9平方公里。1966年7月,由汉阳区组织全区劳力修建,1967年完成大坝主体工程,坝高30米,总库容45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300万立方米。溢流堰净宽30米。主要为大吊岩小水电站提供水源。1979年库区内建三级提灌站,提水扬程184米,提灌面积2500亩。
陡岩口水库,位于小剑乡锁溪村,属清江河流域小剑河支流,集水面积1.35平方公里。1969年9月由小剑公社组织劳力修建,1972年2月完成坝高21米,总库容105万立方米,正常库容81万立方米。溢流堰净宽8米。矩形卧管,圆弧拱隧洞取水。左、右干渠全长6公里,灌溉面积250亩,实际灌溉面积130亩。

航道航运

清水河全长235公里,青川县境内流长124公里,属上游河段,河身弯曲,比降为0.5%。据关庄乡小石门河岸一摩岩石刻,记有“……沿正水枯,……泊通……导河流下……上至……正统七年壬戍(1442)二月十九日立。”虽字多剥蚀,确为明代整治航道的记载。
清初南部盐船曾上航至曲河。后,立人岩大崩,航道被乱石堆塞,盐船上航至前进,黑家河坝曾一度为停泊码头。民国5年(1916),凉水浪平山岩崩,航道又被乱石阻塞。后经沿河群众及船民多次炸修,因受资金技术的限制,清水河上的险滩仍难根除。
1953年以后,县木材供应处,凉水航运组,关庄区交管站等曾整治航道多次,但因水位逐年下降,河底岩石又构成新的险礁,航行困难。1959年10月,调铁厂下马员工480人,突击整修曲河至前进航道,1961年3月竣工。但因水流湍急,整修成果不易巩固。
清水河岸之关庄有规模较大之王爷庙一座。康熙19年(1680),凉水街建造一座长五间四水到堂的川主庙,这些足以证明当时这条河道的航运业是相当繁荣的。据口碑称:早年两岸盛产竹木,多由外籍客商制成竹木排筏,运往南充、南部、重庆一带出售。后有南部等地盐商试造小木船,载重3吨左右,上航运载食盐、布匹、百货,下航运载黄豆及山货药材,船运便逐步发展。本籍人不习水性,操此业者较少。民国时期,来往船筏,多停靠关庄、凉水码头,日停泊5支左右。
1954年宝成铁路通车广元后,青川物资单位在竹园坝火车站先后设转运组,竹园至关庄的航运,又兴旺起来。1959年5月成立凉水航运组,发动沿江公社发展航运副业。初有木船4支,后发展为25支,并培训驾长46人。1960年完成货运量0.42万吨,货运周转量18.14万吨公里。1965年木船发展到30支,90个吨位。
古关路通车后,货源流向改变,航运中断。1966年,青川伐木厂投产,调拨嘉陵江沿岸各县的支农木材,大部份由唐家河、西阳沟用汽车运至前进,再扎成排筏下运,月发运约7-10张,每筏可运载木材20立方米。后青川伐木厂水运队改为流放散漂,每年重阳节后便把沿江两岸数千立方米木材,全部投入河中,顺水漂流,绵延二三十里,常需3-4月方运抵竹园坝启岸,故此河道又有青(溪)竹(园)江之称。1978年伐木厂停办,长距离的散漂流放停止。
清江,又名下寺河。在七佛入广元境。由青川关庄至广元鸭浮岩入白龙江,航程101公里,通航3至5吨木船。1959年前后,有船200余只,主要运输矿石、煤炭、粮食和土特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