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原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输入标题

 阿里山图书馆 2023-10-22 发布于北京

教育最本质的东西,

不是寻找正确的答案,

而是应该培养思维方式或者思考能力。

音乐教育的意义更在于提高国民素质,

改变教育现状应该从普及音乐教育做起。

能够获得音乐带给人的

快乐、安慰或者激励,

这就是无与伦比的礼物。

图片

钢琴演奏家盛原,现教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图片

我20岁的时候在美国唐人街打工,教小孩弹钢琴,当时的每个周末对我而言都是折磨。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慢慢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兴趣,渐渐把教学当成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好奇如何通过我的教学带领着他们进入音乐的领域,我好奇我能够将他们教到怎样的程度,我好奇应如何去发现或者挖掘每个孩子的过人之处与个性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当老师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我目前在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授课,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们讲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不同时代的音乐家的演奏风格与特点,尽可能让他们了解到更多。在我看来,如何演奏音乐是每个学生的自由,我不要求他们和老师弹奏得一样,身为老师,我的作用是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户,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我将不同钢琴演奏家的风格告诉学生,一方面是让他们知道音乐风格有多种多样,另一方面是希望以此启发他们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方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最终探索出自己的音乐风格。我在教学中会布置学生每节课准备15分钟以内的小讲演,谈谈某位作曲家或者某个作品。他们需要自己找资料,做研究。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他们在准备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讲演的结果或者结论不重要,也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们独立。实现了这个目标,我的教学就成功了。在学生时代,出于比赛的需要或者考试的需要,他们或许不敢冒犯权威,但毕业之后走出学校,我希望他们能够自由地演奏与发挥,不要受到太多约束。当然,他们未来的选择不在老师责任范围之内,但在未来到来之前,他们应该知道更多可能性,不要在做选择时被束缚。

当下的教育,我认为有一个问题是总在追求标准答案。例如写论文,首先要立论准确,接下来再讨论逻辑性和条理性的问题。但一篇论文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写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论证方式,如何有条理、有说服力地把一个问题讨论清楚才是最重要的。而以标准答案作为要求,往往导致很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我想努力改变这一点,在微博上我会传递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也希望我的教学能够影响到学生,等到他们为人师的时候,再将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传递下去。教育最本质的东西,不是寻找正确的答案,而是应该培养思维方式或者思考能力。

图片

教育中培养的各种技能,归根结底是出于生存的需要。比如早先的戏曲教学,孩子跟着师傅学戏,师傅都是非常严厉和苛刻的,容不得失败,因为学好戏是为了以后的生存需要。我想中国人长期以来秉持严厉严格的教育理念或许源于此。但现在有些改变了,家长愿意花钱去培养孩子学习钢琴、小提琴,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兴趣。这样的转变也是近些年才发生的。传统教育观念有了转变,能够把音乐教育当成一种陶冶情操的方式,但是有了这样的需求和想法,教育的方式却没有及时转变,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仍旧认为钢琴教育要一对一专业学习。但我认为目的不一样,教学方式可以不一样,从我的角度而言,音乐教育的意义更在于提高国民素质,所以我更提倡普及音乐的教育模式,而且改变教育现状也应该从普及音乐教育做起。

从小开始学琴的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可以先听听音乐,跟着音乐跳跳舞,唱唱歌。等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可以去亲子班学习,让他们在一种游戏的氛围中感受音乐。钢琴学习不需要从一开始就是一对一模式上课,当然特别有天赋的孩子可以更早地进入专业学习模式。我提倡的方式更符合孩子的学习心理,是一种游戏型学习,在多人学习的环境里面去感受音乐或者先发现自己对音乐的兴趣,有了兴趣,再进入更深层更专业的学习。100个学琴的孩子最后真正走上专业道路的也只有一两个,更多的孩子学到一定年纪后会因为学业或者其他原因暂停学习。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学琴的那段时间里,他能够获得基本的钢琴技能,能够演奏一些曲子。学琴的孩子不一定非要去比赛,去拿奖,如果喜欢音乐,可以自己演奏,或者去音乐厅感受,能够获得音乐带给人的快乐、安慰或者激励,这就是无与伦比的礼物。

口述:盛原

整理:芝瑞

编辑:文珊

美编:张琳琳

排版:张姝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