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勋》李延年篇,为啥比“大片”好看得多?

 昵称m5Gu5 2023-10-22 发布于陕西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而今天是新中国成立74周年的国庆节。这两天便找了一部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来看,它不是这个所谓的大片,也不是那个号称的巨作,而只是一部电视剧,甚至准确点说,只是一部电视剧中的一个章节,总共只有6集。
没错,它就是《功勋》李延年篇!
这部剧要说投资有多大?真谈不上;要说演员阵容有多强?也不至于;再说各类宣传又有多猛?更没必要。
但是要说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尤其是最近几年的相关作品中,《功勋》李延年篇可以说是最经典的存在。
图片
两年前刚看到这部作品时,那是真高兴啊!因为终于有人把真实的志愿军给拍了出来,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它拍出了志愿军为何能打赢的战术还原内容,以及我军基层政治工作的本来面貌。
这些内容做到位之后,不仅仅是让整部作品观感更好,关键是做到了有血有肉,让抗美援朝题材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
因此,这样的片子刚出来的时候它是经典;过了一年再看,它还是经典;甚至于往后十年、二十年,还是如此。
这也是为何《功勋》李延年篇在首播两年之后,我还要看,而且还要写,还要讲,还要夸的原因所在。
能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基本都是军事、军史爱好者,包括笔者自己关注军事、战史也已多年。国内的军事大片,经典的基本都是翻来覆去看,同时也不断期盼着能看到新的经典之作。
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方面,更是如此。
图片
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方面的影视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空白。我们当时除了看一些经典老片之外,只能在纪录片上去了解抗美援朝。
因此,最初对于抗美援朝影视作品的出现,是非常期待的。
近些年来,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作品不断涌现,但说实话自己的心态反倒有了变化。它是一种既期盼,又担心的复杂心态。
期盼的当然是经典之作;而担心的当然是怕相关团队拍不好了。
图片
因为涉及到志愿军、涉及到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我们审视相关作品不仅仅考虑的是影视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能不能把志愿军的形象立好,说得严肃些,这些相关作品是肩负有历史责任的。
我们担心啥呢?
一则担心制作团队塞私货,在影片内外搞一些阴阳怪气的东西进去,让人还没看就一肚子气;
二则担心制作团队没能考证好,在战斗史实、情节、人物、武器道具等方面出的问题太多;
三则担心制作团队不能很好地理解志愿军,不能拍出我军的精神内核和人民军队的本质。
其实担心来担心去,都能归咎到一点:怕你拍摄出来的作品,不能很好地反映抗美援朝,展示出志愿军的真实形象。
这种担心是否多余呢?
应当说,在一些不错的影视作品中,它确实是多余的;但在某些影视作品里,它多多少少确实存在,甚至于有些内容是我们根本不能接受的。
有网友可能要说了,这些东西我怎么看不出来,就你们这些较真的屁事儿多?人家XX大V都说好,怎么就你们这不行,那不好的?
其实现在的网络,“水军”横行可不止是无名小卒,大V们众口一致的“佳作”被证明是烂片的例子还少吗?
咱这些较真的,事儿是挺多的,但我们看问题不应当实事求是吗?
如果说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确实存在,那么就可以“掩耳盗铃”,当听不见吗?
就以战争片为例,咱们这里不止是谈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把之前的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阶段也涵盖进来。
以笔者个人而言,非常不满意的是,有不少作品把我军的形象塑造为“江湖义气”“兄弟情”之类;而给国民党军却加上了人民军队的若干特征。
这合理吗?应该吗?能接受吗?
图片
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会钻到书堆中查资料、找文献的,大部分网友其实就是从网上这些影视剧,亦或是小视频中去汲取知识,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如果影视作品呈现出的是颠倒性的东西,它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于反噬影响到了真实历史,那请问,这个真儿应不应该较?
作为观众,我们应当有审视影视作品好坏的权利;当然,咱们不是说“无中生有”去黑人家,而是无论褒贬,都应有理有据。而作为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对涉及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我们更应严格标准去看待。
这套严格标准,不仅仅是情绪渲染到位了,基本框架上大差不差,能应付了事交差就算了,而是要从大到小,由粗到细,做到细节上也要润物细无声。
回到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作品上来,其实作品的成败不在于场面有多大,飞机大炮坦克群众演员有多少。关键在于,它能否真实反映出当时的作战情况以及志愿军的真实形象。
要知道,乱冲乱打可不行,现在的大片基本解决了为什么打这一仗的问题,但大部分没有解决好如何来打仗的问题。尤其就其影视逻辑和画面所释放的信号,着实令人连连摇头,甚至于连小朋友都提出这样的问题:电影里美军火力太猛,那么密集的队形,岂不是会被炸到很多人?
在真实历史上,志愿军明明拿出了顶级的战略战术筹划及实践;影视作品上却展现得不好,这如何不让人感觉遗憾呢?
当然这些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了,时至今日真正能在荧屏上展示作战计划如何制定、战术如何选择、战前如何动员、战中如何组织、战后如何部署,以及作战队形展示、作战武器使用、作战工事如何构筑的作品,可谓少之又少。
甚至于当咱们这些“较真儿”的提出相关问题时,总会有一大波网友来堵嘴巴:
你们说的那种根本没法拍,影视化不了一点;你们说的观众看不懂,没必要那么麻烦;你们讲的都没意思,观众也不爱看。
图片
可是有两个基本事实,总归是绕不过去的:
第一:中外经典的战争大片,明明在这些方面都很注重,不能说全做到位,但至少也是追求精益求精,你们说做不到的东西,人家怎么就做到了?
第二:你们说这也拍不了,那也不能拍,那按你们的意思拍出来的作品,观众就爱看?它就成经典了?这不也没有嘛!
图片
而说回《功勋》李延年篇,人家就做到了细节上的考证,并且通过各方面努力将其展现在了影视作品中。
所以,人家各方面就做到位了,人家的作品就成了经典。
有网友说战斗方案没法拍,人家就拍了;有网友说战术队形不好展示,人家就展示了;有网友说政治工作没意思,但人家拍的大家都爱看。
所以,第一:不是说精益求精没法拍摄,关键看你用不用心;第二:不是说精益求精,观众看不懂,你看不懂是你的问题,不代表其他人也看不明白嘛!
因此,我们为啥说《功勋》李延年篇拍得好,好就好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本。简单说,人家用实践证明很多东西是可以拍好,而且群众也爱看,又看得懂!
至于为啥人家能拍好呢?
图片
之前关注过导演团队的制作历程,人家在接到任务后立即去拜访了李延年前辈,李延年给后辈们整整讲述了4个小时的宝贵内容;此后团队还一直查阅资料,拜访相关部队,拿到了很多一手资料。
在认真研究、认真分析、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先搞清楚当年志愿军到底是如何打仗的,这才好拍摄嘛!
该剧导演毛卫宁曾说过:
剧本中有十几次战斗过程的真实还原,每一场都细致到战术方法、进攻方式、回合交替、反击策略等。因此在拍摄时,他也真实按照346.6高地反击战的战斗过程拍摄,排练每一个进攻方位,敌人的进攻方向,我军的反击方向,并深刻了解每一个回合是如何交替、发展的。
“拍摄30天,28天我们都在打仗,就像是我们也复原打完了346.6高地这一场战斗”!
而剧中主演王雷则说过这样的话:
塑造李延年,既要演得像他又要不像他,这是我给自己提的要求。李延年那个年代的军人特质是朴实,接地气儿。为了让角色更有真实感,我在表演时使用了他家乡的方言。为什么又要不像他?
图片
李老也经常说,这个勋章不是给他一个人的,荣誉属于千千万万的战士,他只是一个代表。希望我演的李延年,同时也能代表抗美援朝军人群体。
所以最终我们看到的《功勋》李延年篇,它既是一部好作品,同时也很好地完成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在此我们感谢这部作品的制作人员,同时在今年、今天的特殊日子里,也向李延年前辈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志愿军将士们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