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值得收藏 | 19种膝关节X线的基本测量方法

 天道酬勤更努力 2023-10-23 发布于云南

1

胫骨角

投照位置:单腿站立膝关节正位,球管距胶片120cm。

测量方法:如图,测最股骨长轴与胫骨长轴所成的角。

临床意义:用于评价下肢的弯曲度,此角的变化反映股骨、骨与膝关节的变形及其程度。

图片

2

胫骨内翻角

投照位置:站立膝关节正位。

测量方法:如图,测量胫骨近端及远端骨骺线延长线的垂线所成的角。

临床意义:用于评价下肢的弯曲度,此角的变化反映胫骨自身的弯曲,常影响到膝外翻角。

图片

3

胫骨上角

投照位置:膝关节伸直正位,以髌骨下方1.5cm处为投照中心。

测量方法:如图,测量胫骨长轴与胫骨上端关节面所成的外侧夹角。

正常范围:男85°~100°,女87°~98°,平均93°。

临床意义:用于评价膝内翻与外翻。

图片

4

股骨下角

投照位置:膝关节伸直正位。以髌骨下方1.5cm处为投照中心。

测量方法:如图,测量股骨长轴与股骨内外髁顶点连线所成的外侧夹角。

正常范围:75°~85°(平均81°)。

临床意义:用于评价膝内翻与外翻。

图片

5

髁角

投照位置:膝关节侧位。

测量方法:如图,测量股骨干纵轴与股骨髁长轴之间夹角。

正常范围:90°~110°。

临床意义:膝关节反屈时此角增大。测量该角有助于评价膝反屈的程度及手术治疗效果。

图片

6

股骨髁间角Ⅰ(Merchant法)

投照位置:如图,仰卧屈45°球管从头侧向尾侧与床而呈60°角投照。

测量方法:如图,测量股骨内髁与外髁关节所成的角。

正常范围:138°。

临床意义:股骨外髁发育不全时此角增大,用于判断习惯性髌骨脱位及半脱位的病情。

图片
图片

7

髌股适合角

投照位置:仰卧屈膝45°球管从头侧向尾侧与床面呈60°角投照。

测量方法:如图,引股骨髁间角的平分线AO,再引A至髌骨最低点D的连线AD,测量AO与AD所成的角。

正常范围:-6°(SD=11°)。

临床意义:用于评价髌股关节的适合程度,此角大于16°多见于习惯性髌骨脱位及半脱位,并有助于髌股关节病的诊断。

图片

8

股骨髁间沟角

投照位置:膝关节侧位。

测量方法:如图,测量股骨髁间沟底与股骨纵轴所成的角。

正常范围:34.0°±0.5°(26°~44°)。

临床意义:用于评价股骨髁上骨折时的移位程度,复位欠佳时此角增大或减小。

图片

9

髌骨位置的测量

投照位置:膝关节侧位。

测量方法:如图,分别找出髌骨关节面中点A、股骨髁间窝上方骨疏松区中点B及胫骨上端后缘与腓骨相交点C,连接AB、BC,并过B作BC的垂线BD,测量ABD角。

正常范围:10°~20°。

临床意义:此角大于20°为髌骨高位,小于10°为髌骨低位。根据髌骨位置的高低,可以判定韧带断裂后髌骨上移的程度。亦可用于反映髌骨软化症与髌骨位置的关系。

图片

10

髌骨高度(Insall-salvati法)

投照位置:仰卧屈膝30°,膝关节侧位。

测量方法:如图,测量并计算胫骨粗隆至髌骨下缘距离及其与髌骨长轴之比。

正常范围:男1.0±0.09;女1.06±0.12。

临床意义:此值大于1.2时说明髌骨上移,小于0.8时为髌骨下移,髌骨软骨软化症及习惯性髌骨半脱位者多有髌骨上移。

图片

11

髌股指数

投照位置:坐位屈膝20°,膝关节侧位。球管从尾侧向头侧与小腿平行投照。

测量方法:如图,计算内侧髌股关节间隙宽度A与外髌股关节间隙宽度B的比值。

正常范围:小于1.6。

临床意义:用于评价髌骨半脱位的程度,大于1.6时除髌骨半脱位外,还多见于髌骨软骨软化症。

图片

12

髌骨指数

投照位置:俯卧屈膝55°球管从尾侧向头侧与床面45°角投照。

测量方法:如图,通过髌骨髁间嵴作髌骨横径AB的垂线交于X,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

图片

正常范围:男15;女17。

临床意义:髌骨的内侧面与外侧面大小不同,髌股关节不稳时多有内侧面变小,此值亦随之变小。

图片

13

外侧髌股角

投照位置:坐位屈膝20°,球管从尾侧向头侧与小腿平行投照。

测量方法:如图,测量股骨内外髁顶点连线与髌骨外侧关节面所成的角。

正常范围:夹角开口向外。

临床意义:两线平行或夹角开口向内时为异常。用于评价髌骨半脱位的程度。

图片

14

胫骨后倾角

投照位置:膝关节胫骨侧位。

测量方法:如图,测量胫骨长轴之垂线与胫骨关节面所成的角。

正常范围:-10°。

临床意义:用于评价胫骨变形所致的膝关节反屈。

图片

15

胫骨平台角

投照位置:胫骨上段侧位。

测量方法:如图,测量胫骨前缘延长线之垂线与胫骨平台关节面所成的角。

正常范围:14°±3.6°(7°~22°)。

临床意义:用于评价胫骨变形所致的膝关节反屈。

图片

16

胫骨骺线角

投照位置:立位双膝及小腿正位。

测量方法:如图,测量胫骨近端骺线与胫骨长轴垂线所成的角。

正常范围:11~20个月5.1°±2.8°;20~30个月3.7°±3.1°。

临床意义:此角大于11°时可考虑为膝内翻。胫骨骺线角/(胫股角-180)大于60%时说明有严重膝内翻。

图片

17

膝关节侧方不稳的测量

投照位置:膝关节加压内翻及外翻正位。

测量方法:如图,测量膝关节内侧间隙或外侧间隙的宽度。

正常范围:小于8mm。

临床意义:在外翻加压片上,当内侧间隙大于10mm时说明有内侧副韧带断裂,大于15mm时应考虑合并前十字韧带断裂。在内翻加压片上,外侧间隙大于10mm时可诊断外侧副韧带断裂。

图片

18

膝关节直向不稳的测量

投照位置:坐位屈膝90°,分别在A、B、C三个状态下摄膝关节侧位片。A:前抽屉试验,B:后抽屉试验,C:自然状态。

测量方法:分别将A片与C片、B片与C片的股骨重叠,然后观察并测量两X线片间胫骨的位置关系。

正常范围:与C片相比A(或B)的胫骨前缘向前(或后)移位不超过10mm。

临床意义:A、C片对照时,A片中胫骨前方移位超过10mm时说明前十字韧带断裂,B、C片对照时,B片中胫骨后方移位超过10mm时说明后十字韧带断裂。

图片

19

胫腓骨扭转角

投照位置:如图,摄小腿轴位片。胶片叠足底,小腿向后方倾斜15°~30°,以小腿中部为中心垂直于台面投照。

测量方法:如图,测量胫腓骨上端两侧最突出点连线与内外踝最前方突出部连线所成的角。

临床意义:用于评价小腿扭转的程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