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ature|科学家首次“故意感染”人体寨卡病毒,探索疫苗测试新策略

 PaperRSS 2023-10-23 发布于北京

科学家最近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他们故意让人体感染寨卡病毒,目的是检验这种方法是否能帮助测试对抗这一病原体的疫苗。

科学家给健康志愿者注射了寨卡病毒(红色;人工着色),希望能够使用类似的方案来试验疫苗。

寨卡病毒曾导致孕期感染的父母所生婴儿出现严重的先天畸形。虽然也与成年人的神经问题有关,但这种情况相对罕见。但在这项研究中,受感染的参与者只出现轻微症状,没有人在试验期间或之后怀孕。这意味着“人体挑战”项目,即在受控环境中让志愿者接触病原体,有望在寨卡感染率较低时,用来测试疫苗的可行性。

研究结果表明,寨卡病毒的两种菌株可以在疫苗试验中安全有效地用于感染参与者。这种“人体感染模型”可能能够在只有50到100名参与者的疫苗有效性临床试验中得出结果,远远少于传统试验所需的人数。

然而,有些专家担心更大规模的挑战研究可能会增加罕见的神经系统副作用风险,比如吉兰-巴雷综合症,这种疾病导致肌肉无力和瘫痪。尽管这项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要确保疫苗的安全性,仍然需要进行涉及数千名参与者的临床试验。

这项研究代表了对人体挑战试验思维的一次逆转。早在2017年,有关寨卡病毒的研究报告曾认为,当时进行人体感染研究的风险超过了潜在好处。但现在,我们已经积累了更多经验,也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可,这种方法可能在疫苗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寨卡病例数量已减少,但专家表示,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开发疫苗,因为这种病毒可能会卷土重来。感染病例虽然较少,但仍在发生,所以研究和开发疫苗的工作仍然至关重要。

doi: https:///10.1038/d41586-023-03289-8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或非授权发布之嫌,请联系我们,我们及时更正、删除。转载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欢迎关注PaperRSS公众号,每天都在更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