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一起国学 2023-10-23 发布于重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语 译

子夏说:“像好色一样追求贤德,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效忠君主能鞠躬尽瘁,与朋友相交言而有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上过学,我也认为他已经学有所成了。

解 析

子夏:卜商的字。子夏是卫国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孔门十哲之一,比孔子小44岁,以文学著称。子夏老年在魏国西河学宫讲学,擅传《诗》、《春秋》,学生有魏文侯、田子方、段干木、李克、吴起等,对三晋法术之学有很大的影响。

贤贤:第一个“贤”是动词,即以贤为贤,尊崇贤德、推崇贤人。

易色:前人对“易”有三种理解:代替、改易、轻视。我认为第一种理解最合理。孔子也两次提到“好德如好色”(子罕9.18、卫灵公15.13),意思就是像好色一样好德,色是正面的喜好。

第三张理解最坏。只好道德不好色,有违人之本性。

子夏以好色之心类比好德之心,完全符合孔子的师承。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识和道德修养是两码事,互不为必要条件。学识高的人,道德未必好。道德好的人,未必有学识。子夏的表述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德好的人,可以不必有学识”。

引 申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会因为没有学历而自卑,常常说自己“没有文化”,按子夏的说法,只要你尊崇贤德,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忠人之事、言而有信,这样已经算是“有文化”了。很多学历高的人,未必能做到。

相关句: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先进》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罕》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卫灵公》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