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0多个“中国第一”在这里诞生!

 自然田野 2023-10-23 发布于云南

2023-10-19 08:03·知孝云谱

在广东深圳莲花山顶观景台北侧,有一面花岗岩石墙,镌刻着邓小平同志1984年视察深圳时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1979年7月8日,深圳蛇口轰然响起填海建港的开山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

在广东深圳莲花山顶观景台北侧,有一面花岗岩石墙,镌刻着邓小平同志1984年视察深圳时的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登上山顶俯瞰深圳中心城区,缕缕阳光洒落在栋栋高楼间,描绘出一幅美丽壮阔的现代化城市画卷。

40多年间,深圳创造了1000多项改革的“中国第一”。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科技创新,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20年的2.77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第五位,财政收入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9789亿元,实现了由一座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的奇迹,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打响改革开放“第一炮”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

1979年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和重要侨乡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大力支持。同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1979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11月26日,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当年,中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蛇口工业区先行获批,于1979年7月8日正式破土动工,打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炮”。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获批。

1979年7月8日, 深圳蛇口轰然响起填海建港的开山炮, 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 (资料图片)

深圳经济特区筹建的同时,蛇口工业区也在同步推进。1979年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开工。随后,蛇口工业区率先进行了多项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为创建经济特区探路,被誉为改革开放的“试管”。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提出的背景,是当时国内还没有市场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招商局历史博物馆、招商局档案馆馆长樊勇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首先思想上要变革。蛇口的观念创新在改革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并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此后,深圳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1980年至1992年,深圳GDP年均增长高达37.4%。1985年上半年,深圳市罗湖区已建起60栋18层以上的高层楼宇,同年底竣工的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刷新了中国建筑史上的纪录,成为“深圳速度”的象征。

催生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

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把特区办起来?1980年9月24日,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书记处汇报广东特别是深圳、珠海特区的工作,再次向中央提出给广东更大自主权,允许参照外国和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9月28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央书记处会议纪要》指出:“中央授权给广东省,对中央各部门的指令和要求采取灵活办法,适合的就执行,不适合的可以不执行或变通办理。”

从此,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在深圳诞生,深圳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名副其实的试验田:1981年7月,深圳与港商合作建设的国际商业大厦在全国率先试行工程招标承包制;

1982年1月9日,新中国引进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

1984年8月,深圳率先打破“大锅饭”,在企业实行结构工资制,给予企业分配自主权,让劳动者多劳多得;

1987年12月1日,深圳举行中国首次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

1988年5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设立深圳市外汇调剂中心,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禁止外汇市场交易的禁区……

而作为经济特区,深圳在经济领域要实现突破与发展,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活市场发展动能尤为关键。1983年7月8日,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1985年,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试运行;1991年4月11日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深交所正式成立,于7月3日正式开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圳经济特区之所以能够试办成功,在于它首先通过证券市场引进了市场经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党委书记、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德林说,“引入市场经济,改革传统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深圳中心区俯瞰图。(资料图片)

开启先行示范新征程

进入新世纪,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大城市前列。与此同时,深圳原特区内外发展不均衡问题日益凸显,特区不“特”的言论甚嚣尘上。如何让深圳保持长久的发展动能,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2008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2010年5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批复》指出,为进一步提高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能力,扎实推进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尽快解决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特区发展空间局限和“一市两法”等问题,同意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同年初,深圳发布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成为国内最早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城市。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引领下,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深圳制造”也成为继“深圳速度”后的新城市名片。直到今天,深圳GDP中制造业的比重仍超过35%。2020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272.72亿元,增长3.1%。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深圳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7.1%。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商事登记、科技管理体制、国资国企、财政预算管理等重大改革举措。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深圳被赋予“核心引擎”的重大使命;8月18日,《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实施,标志着深圳继兴办经济特区后,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重大使命。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站在新起点上,深圳正瞄准世界先进城市,衔接国际通行规则,实施全球标杆城市建设示范工程,集聚更多高端要素、高端资源、高端企业、高端人才,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断壮大新动能、提升新势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强大核心引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数据显示,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96亿元起步,到2011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用了32年时间,到2017年迈上2万亿元台阶,仅用了6年。2020年,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27670.24亿元,同比增长3.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8.57亿元,同比增长10.6%。

渔民村的变迁

在我国4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与香港仅一河之隔的小渔村总被提及。这便是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渔民村。这个面积仅0.25平方公里的小村庄,是全国首批“万元户”村、全国首批社区股份公司、农村城市化改造样板……是深圳经济特区实现从边陲小镇跃升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历史性变革的精彩缩影。

1980年的渔民村。何煌友摄(中经视觉)

2008年的渔民村。(资料图片)

走在渔民村村口,“敢为人先、勤劳务实、团结奋斗”的渔村精神被镌刻在村文化长廊上。在村文化长廊,记者看到,解放前一些渔民从东莞顺东江漂泊到此,以船为家、捕鱼为生、生活凄苦。新中国成立后,渔民村人告别了海上漂泊的日子,上岸定居。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而来,村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投身到特区开发建设的大潮中,跑运输、建酒楼、发展养殖业、兴办加工厂……1979年到1980年短短一年间,33户村民家家都成了“万元户”,渔民村成为全国第一批“万元户村”。

与特区同龄的邓国华是土生土长的渔民村人。他告诉记者,“渔民村能够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特区的好政策,离不开父辈们的勤劳奋斗。改革开放初期,村里开始发展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产业,大家积极性非常高。那时,我爸在村运输队工作,我妈在加工厂上班,每天都十分辛苦。但换来的是家里日子越来越好。村里建起了整齐规划的小别墅,家家户户用上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这在当时是非常好的条件”。

1992年,为适应特区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需要,渔民村率先成立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2001年,渔民村在深圳率先启动城中村改造,村民自筹1亿多元,建起了崭新的现代化花园社区,同时成立了渔民村物业管理公司,创新推出了“统一招租、集中管理”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新机制。2016年以来,渔民村通过有效调动股民和社会资源合作,集体经济发展再次驶上快车道。目前,村民每户家庭年收入约7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约1000万元,走上了“共建共治共享共富”的发展道路。

“旧村改造时,我家贷款了300多万元。楼房建好后,不论是家里的居住条件还是社区环境都有了质的提升,小区里建起了村史馆、图书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康医院,配套了幼儿园等。现在,村里人家家有车有房有工作,每年有分红,我家的贷款也提前还清了。如今父母退休在家,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每年还外出旅游,两个孩子都上小学了,生活非常幸福。”邓国华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渔民村就不可能会有今天的样子。”

讲述更加精彩的“春天故事”

来过深圳的人,总会对“拓荒牛”铜雕念念不忘:一头粗犷雄伟的拓荒牛正在奋力腾跃。它代表了第一代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者的拼搏进取精神,象征着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开放精神,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锐意进取、矢志前行的真实写照。

诞生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深圳经济特区,40多年来奋力改革前行,在一片荆棘中拓出一条康庄大道。一路走来,深圳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靠着一股革命者的勇气劈波斩浪,闯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新天地,其首创的1000多项“全国第一”的改革举措已汇入我国经济发展大潮,成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如今,深圳已实现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由经济开发到“五位一体”建设、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圳也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建设的历史新机遇。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与“拓荒牛”,深圳以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勇立潮头,开创新局面,肩负起新时代党中央赋予的历史使命。如今,深圳正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更多的创新举措,破解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难题,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持续提升自主创新动能与效能,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长期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明前路,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关注我了解更多

精彩有趣的知识

——— END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