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绛:人生最“顶级”的活法,就在这4中习惯当中

 辣农报告 2023-10-23 发布于湖北

全文精华,耐心阅读

有这样一个老人。

出身书香世家,自幼饱览诗书,精通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年轻时被无数英俊追逐,在家族中有名的才女。

家庭幸福,丈夫是全国知名的科研人员,女儿也是知名教授。

在她人生剧本的前半段,命运给了她很大的恩惠。

但是人生无常,多是造化弄人。

55岁那年,她因为时代的某种因素,被安排去打扫厕所,忍受恶臭和污泥。

86岁高龄,丈夫和女儿相继病重,她虽然拖着年迈的身躯照顾,却无法阻止挚爱的亲人死去。

她的人生有起有落,虽然一生贫富交叠,但她从未因任何大起大落而灰心丧气。

相反,她以最温柔优雅的姿态活到生命的尽头,将生命延续到极限,活到105岁。

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她就是——杨绛。

2005年,作家罗银胜在搜集杨绛口述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后,写下了《杨绛传》。

书中凝聚了杨绛先生人生智慧的精华,为现代人迷失的心灵提供了无尽的启迪。

还以丰富详尽的细节记录了杨绛先生日常的养生保健。

而人到中年反复阅读此书,我才明白杨绛先生长寿的秘诀。


01/

运动健身

《杨绛传》记述了杨绛和钱钟书婚后的日常生活。

每天起床后,两人会一起下楼,打打太极拳,还有大雁功。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的运动习惯依然延续下去。

这时,杨绛已经老了,最喜欢的运动变成了八段锦。

八段锦俗称“千年长寿操”,杨绛先生天天如此练习,身体越来越好。

如果下雨或天气不适合出门,她坚持在家走7000步。

长期的锻炼,不仅增强了杨绛的体力,也让她比常人更加活泼、精力充沛。

90多岁的杨绛,走路仍旧轻盈,不弯腰驼背,白发中还掺裹着些许黑发,牙齿也基本完好。

作家周岭说:“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汪清泉。”

坚持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充实精神,让容貌焕发光彩。

人到中年越来越明白运动健身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只有一个身体,身体才是一切的根本。

所以以一种合适的方式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02/

保持良好的情绪

《黄帝内经》中讲:“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状态不好,主要是跟情绪有关。

身体不舒服,有多少保健品都没用。心情好了,身体自然也就好多了。

杨绛曾今翻译过《堂吉诃德》,2005年的时候正是这部作品问世400周年。

有一个翻译者当中挑衅杨绛先生,并且直接指出杨绛先生的问题。

于情于理都是不合适的。

当时也有很多人愤慨万分,都想为杨绛出头。

杨绛听了这话,倒是很平静。

但是杨绛并没有生气。

随后,他在《文汇读书周报》发表声明,感谢那个人的指正。

世间许多争端,往往出于误会。

她说:敢于指出错误,正是翻译行业的正义之举。

相比于那些人火药味十足的话,杨绛始终不悲不喜,而是非常平静祥和。

《积极情绪的力量》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并不是因为生活圆满、身体健康才感受到积极情绪的,而是由衷的积极情绪创造了圆满与健康的生活。”

所谓的养生,离不开平和的心态。

因为身体就像一本笔记本,记录着过去所有的喜怒哀乐。

生气了,只会扰乱五脏六腑,伤气伤身;

反之,心平气和,则可调整身心。

管理好情绪,营造好心情,胜过良医妙方。

03/
阅读动脑

耶鲁大学曾对 50 岁以上的人进行过一项研究。

我们用了 12 年的时间跟踪研究了 3500 多人,得出以下结论:

爱读书的人往往比一般人长寿。

在书海中遨游,不仅可以帮助你调节情绪,释放愤怒和抑郁,还可以训练你的大脑,让你的思维更加灵活。

作家李冰和铁凝曾去给杨绛先生过百岁寿辰。

回想当时的情况,李冰说:“杨绛先生年纪虽大了,但视力却极好,看书不用戴眼镜,特别是思维很清楚。”

杨绛自己说:“读书可以帮我思索。”

她每天6点起床。上午运动后,她继续读书写字,下午继续练字。

丈夫和女儿相继去世后,书籍成了她唯一的寄托。

长期读书,让已过晚年的杨绛越发年轻,依然朝气蓬勃。

读书的过程是一个滋养大脑、滋养身心的过程。

经常阅读可以使头脑充满活力,自然地使身体恢复活力。

季羡林活了98岁。当被问及他的长寿时,他分享了他的秘诀:“要经常让脑筋活动着,用脑伤神的旧说法已不能成立,应改为用脑长寿。”

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生活贫困。他以读书为乐,85岁高龄仍手不释卷。

他说:“读书有味忘身老”、“病需书卷作良医。”

随着年龄的增长,书籍是治愈疾病、保持青春活力的独特良药。

长期阅读,会使头脑逐渐清醒,心灵得到净化。

字里行间的哲理化作养分,源源不断的供给。

读书是充实自己最好的方式。

04/

独处养神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真正优秀的人都是懂得独处的好处的,人没有必要为了社交而社交。

人也不用为了满足别人的愿望,而让自己陷入喧闹当中。

独处使人明治,独处让人深思,独处才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杨绛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时期。

钱钟书死后,杨绛独自住在故居,一晃就是18年。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他感到安定和从容。

当时,想去的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

有人想记录亲人去世的悲痛,也有人想写她的文学成就。

然而,她总是能够避开喧嚣,完全不受外界的影响。

即使在她百岁生日那天,她也拒绝亲友为她庆祝。

杨绛说:“我今年100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只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平静地生活。”

比起喧嚣,她更喜欢一个人在家,整理钱钟书的手稿,整理几十年的笔记,回想家里的每一个故事。

孤独是一种精神的狂欢。

作家马尔克斯也喜欢在独处中寻找灵感。

他一连几天独自坐在办公桌前,在家写文章。

日夜独处帮助我理清了脑海中的杂念。

独处终究是一种对生活的回归,让生活豁达、淡漠、历久弥新。

在属于自己的宁静空间中养育身心。

生活的简单与生活的厚重和谐统一,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一滴清水,百年清秋。

纵观杨绛的一生,他经历过枪林弹雨,看过百般风光,经历过沧桑。

100年后,她身上只剩下一片浓郁优雅的书香大家气息。

生命之流,如花开花落,谁也逃不掉。

生老病死无法避免,但可以延缓。

常运动,常养心,多读书,多独处。

以健康的身体面对真正的问题。

以轻松的心灵面对世界的难题。

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本质上是一种尊重生命的生活方式。

点个【在看】,与君共勉!


作者简介:爆大叔,80后自由撰稿者,人生不过是一场修行,在修行中完善自我,在修行中守住本心,用正念感染他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