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这四种方式,80%的人难以做到

 辣农报告 2023-10-23 发布于湖北

全文精华,耐心阅读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取悦别人,而是养活自己。

致富不是衣食住行,而是精神上的富足。

01/

天道酬勤

胡适先生曾在《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中说过:“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能够永远有这样的信心,自然也是好的。”

这就告诉我们只要不停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成绩。“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这努力的结果,是有目共睹的。一个人的勤奋中隐藏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对生活的信心,是自己的归依,是自己选择未来生活的权利。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在为女儿准备嫁妆时,从京城送回了一个灯箱。

新婚那天,女儿春梅和丈夫打开盒子,里面什么也没有。盒子的底部写着大大的“勤”字,新婚夫妇读后深思,感悟父亲的深远用心。

从此,“勤劳”这个嫁妆字眼成了这对夫妻经营家庭、兴旺发达的方式。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世上所有的幸福和富足都是踏实努力的结果。

俗话说:人懒事事懒,人勤事事勤。

当我努力工作时,我的身体也许会疲倦,但我的心是开放和放松的。

02/

读书以养气,大气者方有福气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其实,读书就是一条养气之路,像孟子就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而儒家追求的君子这一境界,就有着大气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何谓大气度,简单来说,就是遇事有静气,处事可容人,善于自省。

当我们在书卷中徜徉时,也是同过往的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数千年的对话和旅行。

读书养才,摒弃迂腐,养风雅气,除俗增元气,除昏暗,增沉静,除冲动,增正气,除恶增元气,除懒惰。

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

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在无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思考和判断。

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你学得越多,你获得的知识就越多。

肚里有诗书的人,不纠缠于生活的琐碎,不陷于人生转瞬即逝的低谷。

多读书,自然会开阔眼界,头脑自然会更清晰。

03/

动以养身

古贤称:动以养身,静以养心。

自来水不停地流,所以没有异味,门铰链不停地转动,所以不被虫蛀。人也一样,只有经常锻炼,才能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健的体魄。

白岩松先生给我讲了一次他生病的经历。

有一段时间,他时常头晕目眩,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血压已经到了临界点。医生让他开始吃药。

白岩松想了想,道:“再等几个月吧,我先调整一下自己,不行的话再去开药。”

白岩松所说的调整,其实就是锻炼。他每晚快走一个小时,然后逐渐开始跑步。一段时间后,他的身体参数逐渐恢复正常。

运动,是一剂最好的良方,不仅能驱走疾病,更是使一个人保持元气的最佳途径。

当你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身体自会给予你最好的反馈。

或许运动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只有动起来,才能练就强健的身体,成就人生中更多的可能性。

04/

静以养心

静不要外界,而存内心。

那些大学者们总是那一副沉思的样子,一副静默的神态。

他们的一生也是在“静寂”中度过的。

然而正是在这种静寂中,智慧迸发出了非同寻常的火花,人的一生也因此而精彩。

薛定谔谈到做学问时说:做学问要善于把自己“藏起来”。

他把自己一藏就是数年,终于建立了量子力学的基础。

闻其言,睹其行,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人生境界啊。

唯有心静气凉,才能拨云见月。

并不是所有的人天生就懂得遇事冷静,当经得起世事的磨炼,他们才会有更稳固的根基,遇事更冷静的心态。没有事的时候,心才能平静。

俗话说:“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一个将军率领三军出战。

当一只小兔子出现在路边并扰乱了军队的士气时,即使再喜欢狩猎的将军,也会为了大局保持沉静,继续赶路。

生活可以很有趣,但也有曲折。

当你遇到失望时,你可以耐心地对待它,当你遇到快乐时,你可以淡定地对待它,如果你学会保持头脑不动,你就会平静如水。

能屏住呼吸,静下心来,就是扎根做后续的努力,也是一种积累。

如果你深深扎根,即使是看似逆境的日子也会在未来繁荣昌盛。

人生有起有落,心态稳定的人才能度过余生。

没有人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选择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

你流下的汗水,你读过的书,你走过的路,最终都会以更好的状态回到你身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