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西口》与小姐妹

 肃苑扫痕 2023-10-23 发布于山东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周记(一)
现在热播《走西口》,我知道这一定是个很有意义很艺术的片子,但我不怎么喜欢看。《走西口》和《闯关东》应是类型一样的好片子,我很喜欢看《闯关东》,并买了一本《闯关东》,奇怪,我却不太喜欢《走西口》这部片子。美美地看了几天DVD,直到今天,发现在心里没留下什么印象,不过其中的一部恐龙片,其中的一部分我认为很有意义。
片中的恐龙是由DNA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来的,说用DNA培养恐龙,这完全是可能的,但是前提是从哪里得到恐龙的DNA呢?片中提供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说恐龙时代有蚊子之类的吸血小虫,它们吸了恐龙的血,那么这些小虫体内就有恐龙的DNA,恰好这吸了恐龙血的文字落到树上被树上留下来的油脂包住了,成了琥珀,那,现在我们找到这个琥珀,不就行了吗,虽然我不知道这个想法成不成立,但我想这也可能是个改变,很大的改变。

周记(二)
我发现人还真是不能太清闲了,闲得心里发慌。我有时一整天都躺在床上,今天下了一点小雨,我在院里淋了半个小时,细雨打在脸上的感觉真是爽,脑子也清醒了不少。前几天,姐妹们来找我,我们四人出了湾(村边上有个大湾,出了湾意味着离开了村)
艳问我什么时候不念了,她等着我一起上技校什么的。我其实对学习没有太大兴趣,我只是想多学点知识,喜欢看书,但不只是课本。我对她说看看高二怎么样吧。我认为高考不是人生的转折,高二才是。我感觉高二是情绪最容易波动的时候,那也是拥有很多选择的时刻。
我不愿回答别人问我想干什么的问题,因为我至今也没发现自己对某一职业有着强烈的愿望。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我不愿想,又不得不想。(老师批:及早努力!)


啰嗦点往事:
从第二篇日记得知我当时在念高一,我高中三年一直都在犹豫迷茫中度过。说一下我的三个小伙伴吧,我们四个是一个村的,很要好,好似也拜过把子。小学时,我们四人坐在第一排,学习成绩都非常棒,我们经常在一起玩耍,一起骑车上学。到上初中时,那时候我们那地方流行去城市读书,比我们长两岁的小姑娘说城里第三中学在招生,可以去考试,要考三科,成绩优秀能被录取。比如三科每科100分,成绩必须要到285分以上才能入学。反正当时觉得很严苛。各乡镇学习好的学生多的是,三中是从全市挑学生,根本不怕没有生源。
这并非是第三中学多好,而是当时三中打出了“农村实验尖子班”的名号,从各乡镇挑选优秀生源,设置两个班级,配备本校最优秀的师资队伍。当然,后来扩充成了四个班级。
我记得当时我们四人都去考了。最后三人通过,其中就有艳。不过她最终并没在三中读书,表面原因是她想家,受不了寄宿生活,实际还有旁的缘故,我就不说了。我和另一个姐妹(是我表姐,同岁)如愿进入三中学习,后来因为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各占一半,就改成了“实验尖子班”。
艳继续在我们镇上读中学,后来她告诉我,原来我的成绩是镇第一名,开学当天念名字我没到场,由第二名登台演讲,大家还挺唏嘘。做鸡头还是做凤尾历来是个难题,后来我经常想如果我留在了镇上会怎样呢?我在三中那个班级并不出色,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区别还是很大的,没法比。估计现在也一样。
过完三年初中生活,到考高中时,我早已没了小升初的自信。当时高中有两所学校可供选择,一个是市一中,一个是市四中。相比来说,一中要比高中好。好与不好,在当时许多人心里,最大的判断标准是学校管理严不严格。一中严,四中松。听说四中有谈恋爱的现象,这点是不能容忍的,允许谈恋爱意味着混乱,混乱意味着管理不严,管理不严意味着教学水平低下。因此,四中名声不如一中好。我当时被分到了四中,觉得晴天霹雳,当时距离开学还有好多天,我拿着四中的录取通知书站在台子上跟家人商量对策,他们都建议我转学,我觉得很为难,我没办法告诉家人,告诉他们其实我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他们都认为我只是发挥失常了......讨论的结果是:我这种情况,还是由我自己去找学校胜算更大。于是,第二天一早我坐车去了市第一中学。
我必须直接找一中校长才行。
现在想想,我特么真胆大呀。找校长那天,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当时我问到一位年级主任的办公室,他问我找谁,我说校长办公室怎么走,他说你有什么事,我说有点私事。年级主任说校长今天不在学校,有事可以跟我说。我说奥,也没别的事,校长不在就算了。然后我走出他的办公室,这个年级主任还跟出来眼睁睁看着我走出办公大楼。我没离开,我当时想也许他怕我给校长添乱,或者告状什么的,我觉出他不想告诉我校长的办公室在哪儿,总之我猜到了他的心思。我等他进了办公室关上门,我又悄悄上了三楼,最终还是被我找到了校长办公室。(办公室挂着牌子,很好找)
校长果然在。
敲敲门,推门进去,里面有俩人在跟校长谈事情。一个妈妈和一个儿子。校长问我你有什么事,我说我等一会儿再说,现在不方便。校长就叫我坐在一旁等,他要先处理面前的这两个人。原来这两个人也是为了转学的事。校长说了转学政策和难处,最后无非就是要转学费,具体多少钱我忘了,大概是大几千吧。送走这对母子之后,校长才想起我还在一旁等着呢,他关上门问我来干啥,我说我也想转学。我当时听到那位妈妈和校长的谈话,心里已凉了半截。如果需要拿钱才能转学,对我来说,已无转学必要。他问我中考成绩,我说了,当时我中考成绩不高不低,被安排去四中也有点背的成分。校长说成绩还凑合,不过要交钱。我说我家穷,之所以中考成绩不突出,是因为我爸爸前一年去世影响了我的成绩。我巴拉巴拉说了好一顿,不知道校长最后听进去了哪句话,当然,那种境地我一定哭了。他说你刚才也听到了,这几天每天都有人找我说转学的事情,有送钱的也有托关系找来的,成绩不好我都不收,如果收也必须得拿转学费,你这情况按理说不能收,不过你找来了,我收了吧,也不要你交费了。当时我是真没想到事情能成,很开心,很激动。不过,校长说要看我入学模拟考的成绩。我猜他信了我说的“因为我爸爸前一年去世影响了我的成绩”这句话,其实,这话是假的。去世是真,倒没影响成绩。
我学习不是那种努力的。大家总以为我很努力,这真是天大的误解。初中时,周六周天放假,农村学生两周可以回家一次,我和我村两个女孩偶尔不上周五晚自习不打报告偷跑出去坐车回家,到下周一回来,班主任总是找那两个谈话,说她俩把我带坏了,哈,这也是天大的误会,其实我才是出主意的那个。
言归正传,后来开学,学校果然组织了一场全校模拟考。我有点害怕,真怕考不好校长再找我谈话。考完试,一直也没人找我,渐渐地我也忘了这茬事。忘了说,当时校长不但没要转学费,还免了我三年的学杂费。好像是这样的,我记不太清了。就这样,我和很多相识的初中同学开始了一中的高中生活。
直到现在,我的小伙伴也不知道我不是考进的一中,而是哭进了一中。
我读高一时,三个小伙伴已有两位不读书了,第三个去念了技校。当时不少同龄人辍学,不全是因为家庭观念或者家庭经济问题。那时流行进电子厂,从电子厂工作回来的小姑娘一个个爆炸头、喇叭裤、大耳环。在很多人的心里,上完学也是要打工赚钱的,事实也是如此,既然都是打工,上不上学不是必选项。
就算是现在,2022年,身边也有人说上学是“吃亏”的事,还不如早几年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更好一些。对于这种观念,不能一味批判或嗤鼻,教育有大问题,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我后来在村里成了上学念书的例子,提起我,都认为我学习好,一直念书呢。我很少回村,回村也不太爱说话,比较木讷,这导致我工作后,村里人遇到我,还在问:你现在在哪儿念书呐?好尴尬。
好惭愧。我从初中开始,成绩已经不优秀了。只不过,他们都不知道。
高中的我迷茫的很,在此期间,会陆续有人离开学校。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种迷茫只是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