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59)突发事件:金莲来信【第12回(一)】

 肃苑扫痕 2023-10-23 发布于山东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听金瓶故事,品古今世情。我是扫痕,书接上回。这期开始讲第12回文本,先看一下回目:

崇祯本回目:潘金莲私仆受辱 刘理星魇胜求财

词话本回目:潘金莲私仆受辱 刘理星魇胜

(*魇胜同厌胜。以镇物,符咒制胜、压服。属旧时巫术中的一种。)

回前诗曰:

可怜独立树,枝轻根亦摇。
虽为露所浥,复为风所飘。
【张竹坡夹批:上解,比也。】
锦衾襞不开,端坐夜及朝。
是妾愁成瘦,非君重细腰。

【张竹坡夹批:下解,赋也。】

(本诗乃是南朝王僧儒的《为人宠姬有怨》。

*浥:湿润。浥浥:湿润的样子。

Eg: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四联八句五言诗,前四句在写一棵树,这棵树“枝轻根摇”“露侵风染”;后四句写一个人,这个人“孤枕独衾”,她“拥被坐到天明”,她“衣带渐宽”。

张竹坡评论此诗说“上解为比”“下解为赋”。赋、比、兴是传承自先秦时期《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有兴趣的话大家应该多读读《诗经》,但凡看古书,就跳不过去古代文人拿《诗经》里的字词作引用,读到最后,还是要去读《诗经》。《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这三个字,涵盖了中国从古至今所有诗歌创作的最基础表现手法,其他的表现手法都是从“赋比兴”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出来的手法。基础的,才是最牛的。按照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简单来讲就是:“赋”是陈铺直叙;“比”是比喻、比方、比如;“兴”是托物起兴、托物言志。“比”和“兴”经常会搞混,我自己的理解是:“比”侧重于比喻、说明,“兴”侧重于联想、升华。

为什么本诗上阙是“比”不是“兴”?因为描写这棵树的状态是用来比喻说明这个人的状态,而非由一棵树联想或升华到更广远的思想或情感。

那么,诗中女子是谁呢?不卖关子哈,她就是咱们的女主——金莲。从这首回前诗可知,本回金莲又要被冷落了,又要饱受相思之苦了。)

词话本回前诗曰:

堪笑西门暴富,有钱便有主顾,
家歪斯胡缠,那讨纲常礼数
狎客日日来往,红粉夜夜陪宿,

不是常久夫妻,也春风一度。

(这诗读完我想笑。

*筭:读作suàn,同“算”。

看这两首回前诗,画风陡转呀。崇祯本还是一味的风花雪月,闺情闺怨;词话本还是一味的嬉笑怒骂,讽言劝谏。词话本这首诗没啥可讲的,很好理解,唯一要说明的是:诗里所提“春风一度”的女子该是新宠李桂姐。由于李桂姐出身勾栏,因此,描写李桂姐一定要带上勾栏院的特性,也就是“狎客日日来往,红粉夜夜陪宿”。

本回回目是:潘金莲私仆受辱 刘理星魇胜求财故事内容涉及潘李二人斗法,两个女人的乐器都是琵琶,我前面说过,乐器相同,这俩人注定要有一番争斗,且看这争斗是如何兴起来的吧。)  

话说西门庆在院中贪恋桂姐姿色,【旁批:原不及情。】约半个月不曾来家。吴月娘派小厮一连拿马去接了数次,【张竹坡夹批:先写月娘,作引。】李家院儿把西门庆衣帽都藏过一边,不放他起身。丢的家中这些女人,都闲静了。  

既然闲静,别人尚且混得过去,惟有潘金莲这妇人,青春未及三十岁,欲火难禁一丈高。她每日和孟玉楼在一处,打扮得粉妆玉琢,皓齿朱唇,无一日不在大门首倚门而望,【张竹坡夹批:与桂姐何异。】左等右等,直等到黄昏时分。

(潘金莲此时又回到了没嫁入西门府之前的状态,又开始了漫长的孤独等待。)

到晚来,回到自个屋里,但见粲枕孤帏,凤台无伴,睡不着,走来花园中,款步花苔。看见那月漾水底,便疑心西门庆心性难拿;偶遇着玳瑁猫儿交欢,越发引逗的芳心迷乱。

网络配图:玳瑁猫

(这段句子写的很美。所谓“粲枕孤帏,凤台无伴”,“粲枕”一词典出《诗经》,有时也称为“角枕”,《诗经·唐风·葛生》里写: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绝大多数人认为《葛生》是首悼亡诗,朱熹则认为是思念诗作。两种观点都能说得通,因为“亡”这个字的本意是“逃”,最基础的释义是“逃亡”,其次才引申为“死亡”。不管是逃亡还是死亡,反正是“不在”。悼亡者或思念者的伴侣“不在”了,所以作者才说谁与?独旦!”

我个人的观点是这首诗是一首女子上坟诗作,属于悼亡诗,这位女子在丈夫死亡多年之后,在一个特定的日子(比如亡者忌日)去野外坟地扫墓,她看到了坟地野草杂生,无边无际,心中生出无限悲苦。她说“我的爱人葬在此地,谁和你作伴?这么多年,你只能独处、独眠。”角枕是用兽角装饰的枕头,锦衾是殓尸下葬时所用之物,女子想起了爱人当年下葬时的情景,感慨自己的爱人这么多年,尸骸于棺中在孤独寂寞中归于尘埃,因此,才有了最后两句的感慨:春夏秋冬,日日夜夜;唯有等我百岁之后,才能与你合葬,你才能结束这种孤独和寂寞。这首诗是极度悲伤之作。《诗经》真是常读常新,若有机会的话,我会用小故事的形式解读一下诗经,只有吃透了《诗经》,古籍中的各种“梗”大家才能充分领略。 

粲枕明白了,那么凤台是什么呢?凤台典出《列仙传》里的《萧史》,文曰:

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数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偕随凤凰飞去。故秦人留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大白话翻译一下:秦穆公时期有个叫萧史的男子,善吹箫,能引来孔雀和白鹤。秦穆公有位女儿,叫弄玉,非常欣赏萧史,于是秦穆公就把女儿嫁给了萧史做老婆,从此,小夫妻常常吹箫作凤鸣,几年之后,萧史的萧声越发接近凤鸣声,以至引来了凤凰,落在屋顶上。秦穆公为此修筑了一座凤台。小夫妻俩于是就搬去了凤台居住,几年都不下台。有一天,俩人跟随凤凰飞走了,从此不见踪迹。后人修建了凤女祠来纪念此事,听说在凤女祠周边常能听到萧声。

这故事其实讲的是男子女子因共同爱好结为连理,最终双双成仙的美好愿望。由此诞生了“凤台”“乘鸾”“弄玉”“凤箫”等词语意象。大家只要把握住这个故事大意,其他的便都能理解了。

潘金莲的感情非常浓烈,她比其他女人更需要西门庆的陪伴,此时西门庆移情别恋,待在李家院半月不回家,潘金莲要爆发了。她看到月光在水底荡漾,便觉得西门庆的一颗心难以琢磨;看到猫儿交欢,就芳心迷乱。玳瑁猫是毛发颜色杂乱交错有斑点的猫,这只是在说猫的颜色,和品种无关。为啥作者写的是“玳瑁猫”,而不是狸花猫或者狮子猫呢?前面说了,玳瑁猫的毛色是杂乱的,这算是为后文潘金莲“杂乱”的性圙交行为做铺垫。)    

当时玉楼带来一个小厮,名唤琴童,年约十六岁,才留起头发。生的眉目清秀,乖滑伶俐。【眉批:此何物,岂可置之闺人左右?西门庆原自疏略。】西门庆教他拿钥匙看管花园,负责洒扫,晚夕就在花园门前一间小耳房(正房两侧各有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内安歇。【张竹坡眉批:大书西门之罪,为后月娘纵敬济一影。】

 网络配图

金莲和玉楼白日里常在花园亭子上一处做针指或下棋。这小厮专一献小殷勤,【旁批:便非蠢人。】【张竹坡夹批:与金莲伎俩相同。】常观见西门庆来,就先跑来报告。【张竹坡夹批:为上文下注脚,非此重写也。】以此潘金莲颇喜爱他,常叫他入房,赏酒给他吃。两个朝朝暮暮,眉来眼去,都有意了。【张竹坡夹批:偏不就写如何,偏又将下文一顿,文字顿挫之妙。】

不想七月将尽,西门庆生日(农历7.28眼看着就要来到。吴月娘见西门庆在院中留恋烟花,不想回家,便派小厮玳安拿马往院中去接西门庆。这潘金莲见了,忙暗暗修了一封柬帖,交给玳安,对他说:“把这贴儿悄悄递给你爹,说五娘请爹早些家去罢。”

这玳安不敢怠慢,骑马一直到勾拦李家。一进李家院子,只见应伯爵、谢希大、祝实念、孙寡嘴、常峙节众人,正在那里伴着西门庆,搂着粉头,花攒锦簇,欢乐饮酒。

西门庆看见玳安来了,便问:“你怎么来了?家中没事?”

玳安回答:“家中没事。”

西门庆问:“前边各项银子,叫傅二叔讨讨,等我到家算帐。”【旁批:财主口角。

(西门庆终究不是只知吃喝玩乐的废物,这会儿还顾着生意呢。当老板真好,财富自有资本和员工创造,他则可以解放时间,在勾栏院中带着一伙兄弟吃喝玩乐逗小妞。)

玳安说:“这两日傅二叔讨了许多,等爹到家上帐。”【眉批:没要没紧,俱文人玩世心思所寄。】  

西门庆又问:“你桂姨那一套衣服,【旁批:大老官口角。】稍来了么?”

玳安忙回:“已稍在此。”说完,便向毡包内取出一套红衫蓝裙,递给桂姐。

桂姐、桂卿道了万福,收了衣服,连忙吩咐下边,管待玳安酒饭。

玳安吃了酒饭,再次走来上边伺候。但见他趁人不备,悄悄向西门庆耳边低言:“家中五娘,使我稍了个帖儿在此,请爹早些家去。” 

西门庆才待用手去接,早被李桂姐看见了,这桂姐只道是西门庆之前哪个表子寄来的情书,【张竹坡旁批:处处以此等骂之。】便一手挝过来,拆开观看,却是一幅回文锦笺,上写着几行墨迹。桂姐把信笺递给祝实念(词话本写作“祝日念”)【张竹坡夹批:所以有此名者,殆单谓此回也。然则此回文,已在第一回文内有矣。】教念给她听。

(这段需要解释一个词:回文锦笺。

回文指回文诗,是一种行文格式。回文诗也叫“爱情诗”“回环诗。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其特点是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

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比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
“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
“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
“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

“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

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回文体作品,比如大名鼎鼎的《璇玑图》。不过影视剧里多用叠字回文,如下所示: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扫痕记得《少年包青天》里有此类片段。它写出来是下面这种形式,如图所示:

 

这种诗句写在精美的桃花诗笺上,送友人或情人,格调满满。

潘金莲不愧是《金瓶梅》里的第一文艺女子,身边常备着精美诗笺,会玩诗词,会叠方胜,会打相思卦,会琵琶会下棋,且床上|功夫也好,唯一的缺点就是穷呀。

李桂姐让祝实念读,有人说这是因为桂姐不识字的缘故,我觉得李桂姐作为专业培养的妓女,不应该不识字吧,她让祝实念读,这是生气和赌气的表现。)

这祝实念见上面写了一首词,名《落梅风》,便摇头晃脑对众朗诵道: 

黄昏想,白日思
盼杀人多情不至。
因他为他憔悴死,可怜也绣衾独自!
灯将残,人睡也,
空留得半窗月。
孤眠衾硬浑似铁,这凄凉怎捱今夜?
【张本墨评:确是个千金难买的天生尤物儿,不愧美貌、妖娆、聪明、伶俐的大娘儿们。】

  下书爱妾潘六儿拜。

(注意,问题来了,由此诗可知这就是一首普普通通的小词,和“回文”格式没有一毛钱关系,既然没有关系,何以文本里写作“回文锦笺”?这又是崇祯本乱改乱删的错!词话本里写的是“回文边锦笺”。什么叫“回文边”?看图:

网络配图:这就是回纹呀

所谓“回文”也就是“回纹”,“文”和“纹”二字古代常通用。潘金莲的这首词本身没什么好说的,关键在于她的这张纸笺是非常精美有格调的回纹花笺。

网络配图:浪纹花笺

想想我们学生时代流行的精美同学录纸张,是一个道理。一首诗写在普通纸张上和写在精美华贵的纸张上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好吧。 

扫痕自己保留的同学录纸张

哎,崇祯本里的小错误太多了。)

那桂姐听毕,撇了酒席,走入房中,倒在床上,面朝里边睡了。【旁批:好做作。】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期讲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