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读金瓶108】富贵的姐姐vs穷官家的丫头(20-2)

 肃苑扫痕 2023-10-23 发布于山东

听金瓶故事,品古今世情。我是扫痕,书接上期。

不提西门庆拿着李瓶儿的东西去银匠家打首饰,且说吴月娘和孟玉楼、李娇儿在房中坐的,忽听见外边小厮一片声寻来旺儿,寻不着。只见平安来掀帘子,月娘便问:“寻他做甚么?”

平安回说:“爹紧等着哩。”

月娘听了,半日才说:“我使了他有勾当去了。”

(半日才说,为什么月娘会停顿一下再说话?)  

原来月娘早晨吩咐下他(来旺),往王姑子庵里送香油白米去了。【张竹坡评:月娘好佛,却从此映出。】

(出现一个新人物名字:王姑子。)

平安说:“小的回爹,只说娘使了他有勾当去了。”

月娘骂他:“怪奴才!随你怎么回去!”

平安吓的不敢言语一声儿,往外走了。【眉批:二人不说话合气情景,偏在没要没紧处画出。

(写这个情节干啥呢?是在提醒读者听众,此时西门庆和吴月娘的冷战仍旧在进行中。大宅院里,男女主人冷战,倒霉的是下人。这场景让我想到了《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剧中的一个片段,陈洪刚刚当上掌印大太监,急于抓典型,打一个拉一个,这叫杀鸡儆猴和千金马骨,为的是树威和培植势力。对底下的小太监们来说,他们面临着站队问题,可以因言获罪,当然也能因言获益。

就像陈洪的权力来自于嘉靖一样,吴月娘的权力很大程度来自于西门庆对她的认可,这注定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冷战难以持续,聪明的下人知道及时闭嘴的重要性,愚蠢的下人站错了队日后被清算。

此时的平安只不过挨了一顿骂,未来的来旺则要面临杀身之祸呀。我请大家好好欣赏一下这里平安说的这句话——“小的回爹,只说娘使了他有勾当去了。”——这句平凡到被人忽略的一句话。这句话从一名叫平安的小厮嘴里说出来,他被西门庆指定去寻找来旺,找来找去找到了吴月娘的屋里,最终得知了来旺的去向,他本可以什么都不说就离开,但他偏偏要加上一句“小的回爹,只说娘使了他有勾当去了。”他为什么一定要在月娘面前复述一遍事实呢?设身处地地想,大家就明白了。主要是因为月娘只说了来旺有勾当,却没说来旺到底有什么勾当。假如平安真的回复西门庆说“娘使来旺另有勾当”,一旦西门庆进一步问“有什么勾当”时,平安是回答不上来的。到那时,倒霉的还是平安。而西门庆的惩罚要远重于吴月娘,这点毋庸置疑。西门庆是暴君,吴月娘也就嘴巴骂骂,并不会真下手打下人,因此这时平安说这句话大概率是冒着月娘发火的可能想搏一搏月娘没说出口的下半句话,也就是来旺的具体去向。

为什么要讲这个呢,说个我阅读的感悟吧。经典的文学作品,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是独立的存在,而不是服务那几个主要角色的NPC。独立的角色人物是具有独立认知的,这包括他有他自己的屁股,有他自己的脑袋,有他自己的嘴巴,有他自己的腿脚。看第一遍第二遍时眼光很容易跟着主要人物走,看第三遍第四遍时方能从咿咿呀呀的高潮中停下来细细体味字里行间流淌着的烟火气,才见芸芸众生。当然,能促使读者看好几遍的作品少之又少,遇到了自然要珍惜。

《金瓶梅》绝对不会辜负大家对它的期待。)

月娘便向玉楼众人说:“我开口,又说我多管;不言语,我又憋的慌!一个人也拉剌(拖)将来了,【张竹坡评:映前寄放之物。】那房子卖掉了就是了。平白扯淡,摇铃打鼓的,看守甚么?左右有她家冯妈妈子在那里,再派一个没老婆的小厮,晚夕同在那里上宿睡就是了。怕走了那房子也怎的?作养娘抱,巴巴叫来旺两口子去!自他媳妇子七病八病,【旁批:伏宋蕙莲。一时病倒了在那里,谁扶持她?”

(找来旺干啥呢?由月娘这番话可知,原来是想让来旺两口子去看守李瓶儿那处宅子。对此,吴月娘心生不满。这里面的逻辑很微妙,这不代表吴月娘对来旺去看房子一事有多大的看法,而在于叫来旺的是西门庆,而看守的宅子是李瓶儿的宅子。吴月娘此时由于冷战一事,让她陷入了一种放弃具体追求抽象不能客观看待的错误境地。我们可以想想,难道让来旺两口子去看宅子是多么不可理喻的事情吗?未必。只因对此时的吴月娘来说,她讨厌西门庆和李瓶儿,所以才会对西门庆叫来旺两口子去看守李瓶儿宅子的行为秉持不同的看法。这道理和大家平时在网上对战一样。当你存了厌恶的心思,你在具体事件中找的那些驳斥理由,到底有几成站得住脚,你自己感受不到,旁观者是能感受到的。这里,吴月娘对着众妾室发表对西门庆的不满,吴月娘自己感受不到,但孟玉楼、李娇儿是能感受到的,书外的读者听众也能感受到。

注意来旺媳妇生病的信息。旁批说:伏宋蕙莲。我剧透来说一下,宋蕙莲是来旺的下一任老婆,只有现任老婆死了,宋蕙莲才能登场,是这样的一种铺垫。宋蕙莲的戏份很好看,让我们期待一下吧。)

玉楼便说:“姐姐在上,不该我说。你是个一家之主,不争你与他爹两个不说话,就是俺每不好张主的,下边孩子们也没投奔。他爹这两日隔二骗三(无精打采,提不起兴趣)的,也甚是没意思。看姐姐恁的,依俺每一句话儿,与他爹笑开了罢。”

(玉楼递台阶了。不管是大宅院还是公司,少不了玉楼这样的人物。玉楼说月娘和西门庆不说话,其他几房妾室也不好主张,下边的奴仆也没投奔,可见,这几个月由于第一层主子冷战,西门府各种鸡飞狗跳,平安被骂即是例证。)

月娘说:“孟三姐,你休要起这个意。我又不曾和他两个嚷闹,他平白的使性儿,哪怕他使的那脸(语音助词,无义。崇祯本删除),休想我正眼看他一眼儿!他背地对人骂我不贤良的淫妇,我怎的不贤良的来?如今(矗立着)六七个在屋里,才知道我不贤良?!自古道:'顺情说好话,干直(憨直)惹人嫌。’我当初大说拦你,也只为好来。你既收了她许多东西,又买了房子,【张竹坡评:止为收他东西,买他的房子,才不得不娶他。否则,东西算那一本帐?月娘可恶在此。】今日又图谋他老婆,就着官儿,也看乔了;何况她孝服不满,你不好娶她的。谁知道人在背地里,把圈套做的成成的,每日行茶过水(指定亲下聘礼之类的举动),只瞒我一个儿,把我(扣)在缸底下(指隐瞒;消息不通)。今日也推在院里歇,明日也推在院里歇,谁想他只当把个人儿歇了家里来,端的好在院里歇!他自吃人在他根前那等花丽狐哨(形容人作风浮华轻狂)乔龙(比喻装出来的模样)的,【旁批:明指金莲。两面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似俺每这等依老实,苦口良言,着他理你理儿!你倒如今,反被为仇。正是: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倒了亦如然,分明指与平川路,错把忠言当恶言!(这些句子被崇祯本删除,删的合理)你不理我,我想求你?一日不少我三顿饭。我只当没汉子,守寡【张竹坡评:岂妇人忍出诸口者?】在这屋里。【眉批:月娘与西门庆相好时何等贤惠,今稍冷落,便有许多牢骚不平之言。可见处败局冷局之难。随我去,你每不要管他。”

几句话,说的玉楼众人讪讪的。

(吴月娘一番话讲了对三个人的不满。1.西门庆;2.李瓶儿;3.潘金莲。积攒的怨气,越积越多,事情该如何收场呢?咱们且往下看。)

良久,只见李瓶儿梳妆打扮,上穿大红遍地金对襟罗衫儿,翠蓝拖泥妆花罗裙,迎春抱着银汤瓶,绣春拿着茶盒,走来上房,与月娘众人递茶。月娘叫小玉安放座儿与她坐。

*拖泥:明朝女裙下摆镶的拖边。拖边及地,故曰拖泥。)

落后孙雪娥也来到,都递了茶,一处坐的。潘金莲嘴快,便叫起来:“李大姐,你过来,与大姐姐下个礼儿。实和你说了罢,大姐姐和他爹好些时两个不说话,都为你来!俺们刚才替你劝了恁一日。你改日安排一席酒儿,央及央及大姐姐,教他两个老公婆(老夫妻)笑开了罢。”

李瓶儿说:“姐姐分付,奴知道。”于是向月娘面前,花枝招展,绣带飘飘,插烛也似磕了四个头。

月娘说:“李大姐,哄你哩!”又:“五姐,你每不要来撺掇。我已是赌下誓,就是一百年,也不和他在一答儿哩!”以此众人再不敢复言。

金莲在傍拿把抿子与李瓶儿抿头,见她头上戴着一副金玲珑草虫儿头面,并金累丝松竹梅岁寒三友梳背儿。因说起:“李大姐,你不该打这碎草虫头面,有些抓头发,不如大姐姐头上戴的这金观音满池娇,【旁批:尖甚。】【张竹坡评:味尖。】是揭实枝梗的好。”

*抿子蘸油或用水梳抹头发用的小刷子。

*累丝:一种金属加工工艺,也叫花丝工艺。用金银丝或金银片盘绕、编织成花样,用锡或银焊牢成型。

*梳背儿梳子的一种,较精致。这种梳子的梳齿可以插入头发里,梳背较高,装饰有图案或制成花样,可插在头发上做头饰。

潘金莲故意提起吴月娘的金观音满池娇,为的是引出李瓶儿后面的话,小潘挑拨离间,手段太高了。)

这李瓶儿老实,就说:“奴也照样儿要教银匠打恁一件哩!”

(你一个小妾,首饰竟然和正妻看齐,听在吴月娘耳朵里,总归是有些不舒服的,潘金莲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落后小玉、玉箫来根前递茶,都乱戏她(指李瓶儿)。先是玉箫问道:“六娘,你家老公公当初在皇城内哪衙门来?”

李瓶儿说:“先惜薪司掌厂,御前班直,后升广南镇守。”

*惜薪司:明内府四司之一,掌管宫内所用薪炭之事。大肥差呀。

掌厂,就是掌管厂的意思。厂是工部及内廷诸司的储料厂。花太监并不是一般的小太监,而属有权有势的大太监一类。)

玉箫笑说:“嗔道你老人家昨日挨的好柴!”

(挨的好柴,指受杖刑或鞭笞。玉萧的意思是:怪不得你老人家昨天晚上挨了那一顿鞭子抽。)

小玉又说:“去年城外落乡,许多里长老人好不寻你,教你往东京去。”

*落乡:落,此处读音是lào,意思是乡下闹水灾。比如天下大雨,落雨成灾,张三问李四:你那边怎么样?李四回:可别说了,下了十几天的雨,下落咧。)

李瓶儿不知道甚么(不理解),便问:“他寻我怎的?”

小玉笑说:“他说你老人家会告的好水灾。”

(告的好水灾,向上苍祈求免除水灾的意思。此处用来打趣李瓶儿昨晚挨了一顿马鞭子苦苦哀告求饶的状态。)

玉箫又说:“你老人家乡里妈妈拜千佛,昨日磕头磕。”(这句话大家应该都能听懂)

小玉又说:”朝廷昨日差了四个夜不收,请你老人家往口外和番,端的有这话么?”

(夜不收是一个专有名词,指军中哨探。为什么叫夜不收呢?因为他们专在夜间活动,故有此名。《明实录》里讲:沿边夜不收及受墩军士,无分寒暑,昼夜瞭望。可见夜不收在明朝确实是哨探。差了四个夜不收,让李瓶儿到口外和番。口外指长城以北的地区,所谓的口,特指长城的重要关口。和番就是和亲。)

李瓶儿说:“我不知道。”

小玉笑说:“说你老人家会叫的好达达!”

(小玉太坏了,李瓶儿此时像个被降了智的傻子一样,被吴月娘的两个丫头嘲弄嬉笑。

达达,此处有两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达达即鞑靼,这是汉人对蒙古族的俗称;第二重意思是达达是爹爹的别称,属于男女间的私密称谓。调情做爱的时候可以叫达达,平时要是叫达达就会显得不庄重。)

玉萧、小玉和李瓶儿的一番对话,把玉楼、金莲笑的不了。月娘便说:“怪臭肉,干你那营生去,只顾奚落怎的?”于是把个李瓶儿羞的脸上一块红,一块白,站又站不得,坐又坐不住,【旁批:亏瓶儿禁得起。半日回房去了。

(问:为何玉萧和小玉敢奚落李瓶儿呢?这会不会是吴月娘的授意?如果大家觉得这是吴月娘特意为之的,那就有点太小看主人和下人间的微妙关系了。做下人的,如果连这点眼力见也没有,还得等着月娘发话才奚落李瓶儿,那她们也就不用做贴身丫鬟了。吴月娘和西门庆因李瓶儿进府一事冷战全府尽知,玉萧和小玉是吴月娘房里的丫鬟,必然要替月娘发声,李瓶儿今天拜见吴月娘,两个丫鬟在言语上奚落她,还需要主人特意教授吗?这事和庞春梅与孙雪娥在厨房发生口角差不多的逻辑,难道庞春梅去厨房找茬,还需要潘金莲特意和庞春梅密谋吗?庞春梅难道看不出来潘金莲和孙雪娥不对付?如果连攻击对象都搞不准,那这下人也做不长远。像秋菊,专把攻击目标对准自己的主子,那日子过得多惨呀。

做下人的,其实没有那么多的对正义的选择权。坐上了这个船,由不得你不做此船的摇桨者。)

良久,西门庆进房来,回她顾银匠家打造生活(打首饰)。就与她计较,商量明日发柬,二十五日请官客会亲酒,少不的拿帖儿请请花大哥。

李瓶儿说:“他娘子三日来,再三说了。也罢,你请他请罢。”

*会亲酒:婚后择日邀请双方亲属宴席相见,这就叫吃会亲酒。一般在婚后第三天举行,也叫做三朝、过三日。

注意这里面的门道哈。李瓶儿是820嫁过来的,理论上会亲酒应该在823日举行,会亲分男客女客,男女不同席。书里把男客称为官客,女客称为堂客。823日这天女客会亲照常举行,在上一回文本写了:一般三日摆大酒席,请堂客会亲吃酒,只是不往瓶儿房里去......到了三日,打发堂客散了,西门庆又不进入瓶儿房中,往后边孟玉楼房里歇去了。可见,过三日这天,女客会亲如常举行,当天花大老婆来了,就是在这天晚上李瓶儿选择上吊的,这里面是有联系的,因为百日宴席上看到来的这些女客,李瓶儿要装作很幸福的样子,可实际情况却是西门庆一连三天没进她的屋,再或者席上亲戚之间调侃了什么话也未可知,总之,李瓶儿选择在第三天晚上上吊并非是没有缘由的事情,大概属于一时激愤吧,大白话讲叫受了刺激。至于她是不是故意上吊、做戏给西门庆看,这个我不敢下结论。

昨天,花大老婆过三日来坐席,再三跟李瓶儿说,等会男客的时候,花大也要来。女客会亲和男客会亲隔了两天举行,是这么一个意思。

不管怎么说,即便是小妾,该有的流程都得有。孟玉楼、潘金莲当时娶进门,也都吃过会亲酒。孙雪娥是个异类,她是丫鬟身,奴籍,天生矮一等,没有会亲酒。关于这个奴籍,潘金莲并不是奴籍哈,虽然潘金莲一开始也是丫鬟。潘金莲嫁给武大郎之后,理论上就变成了良妻,是正儿八经的拥有完整权益的社会人。她嫁给西门庆,虽然偷偷摸摸还害了人,但对外说出去,也是良妾,可不是奴籍。她和孟玉楼在社会地位上是同样的一种身份。)

李瓶儿又说:“那边房子左右有老冯看守,你这里再叫一个,和天福儿轮着晚夕上宿就是,不消教旺官去罢,上房姐姐说他媳妇儿有病,去不的。”【眉批:又急急挽回,是瓶儿之为人。若金莲则定要来旺去矣。】

(来旺就这样免去了看门的勾当,那么谁做了这个看门的倒霉蛋呢?咱们继续往下看。)

西门庆说:“我不知道。”即叫平安近前分付:“你和天福儿两个轮,一递一日,狮子街房子里上宿。”此事不再言表。

(原来倒霉蛋是平安,那么平安干的长久不长久呢,继续往下看。)

话休饶舌,不觉到二十五日,西门庆家中吃会亲酒,安排插花筵席,叫了四个唱的,一起杂耍步戏。

(插花筵席也叫流水席。红白宴席,多用流水席。这种宴席,不管客人来多少,随到随坐,坐满一桌就开一桌酒宴。前桌撤下,后桌插入,故曰插花。)  

头一席,花大舅、【张竹坡评:称谓奇极,强如割子由之头。】吴大舅;第二席是吴二舅、沈姨夫;第三席,应伯爵、谢希大;第四席,祝实念、孙天化;第五席,常峙节、吴典恩;第六席,云离守、白赉光。西门庆主位,【张竹坡评:以上十兄弟皆到,特为子虚一痛也。】其余傅自新、贲地传、女婿陈敬济,两边列坐。

(有没有发现,西门庆家的这个宴席两个人一桌呀,而非我们今人理解的五六七八人一桌。这种两人一席的宴客方式叫“开席”。流行于明成化、弘治年间。明人顾起元在《客座赘语》里说:“外舅少冶公尝言:南都正统中延客,止当日早令一童子至各家邀云“请吃饭”,至巳时则客已毕集矣。如六人八人,止用大八仙桌一张,肴止四大盘,四隅四小菜,不设果。酒用二大杯轮饮,桌中置一大碗注水,涤杯更斟送次客,曰汕碗。午后散席。其后十余年,乃先日邀知,次早再速,卓及肴如前,但用四杯,有八杯者。再后十余年,始先日用一帖,帖阔一寸三四分,长可五寸,不书某生,但具姓名拜耳,上书“某日午刻一饭”,卓、肴如前。再后十余年,始用双帖,亦不过三摺,长五六寸,阔二寸,方书眷生或侍生某拜,始设开席,两人一席,设果肴七八器,亦巳刻入席,申末即去。至正德、嘉靖间,乃有设乐及劳厨人之事矣。”

由此可知,明朝设宴的规则并非一成不变的。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流行,一个地区也有一个地区的流行。可能以前流行六人一桌八人一桌,过不了多少年,又流行两人一桌。桌子上摆几个盘子几个碗也在变化中,甚至邀请客人赴宴的规矩也在变。还是那句话呀,这世界唯有变才是不变的。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人文历史,大家平时研究历史,很容易被史书上的一两句总结性的话语打上思想钢印,对现在的我来说,相比板板正正的史书,其实我更愿意看看当时的古人写的琐碎记录性文字。从中能很容易感受到生活的气息,也知道他们原来也时刻处在变化中,在各种各样的变化中,也会有疑惑,有困顿,有迷茫。人无法和大趋势对抗,过好一生就是过好每一天呀。)

先是李桂姐、吴银儿、董玉仙、韩金钏儿从晌午时分,坐轿子就来了,在月娘上房里坐着。官客在新盖卷棚内坐的吃茶,然后到齐了。大厅上,坐席上都有桌面,某人居上,某人居下。先吃小割海青卷儿,八宝攒汤,头一道割烧鹅大下饭。乐人撮弄(原指杂技中的手技、变戏法,此处意为耍弄)杂耍回数,就是笑乐院本(行院演出的脚本,也指演出的戏剧本身),下去。李铭、吴惠两个小优,再上来弹唱,间着清吹(指纯用管乐器演奏),下去。最后四个唱的出来,筵外递酒。

(好热闹的宴席呀,恨不得我也在现场才好。我们看一下这场宴席的流程。首先说一下这场宴席的时间,它是下午宴,一直吃到黑天。再说四个唱的,分别是李桂姐、吴银儿、董玉仙、韩金钏儿,这都是老面孔了。属于清河县四大娱乐圈顶流人物吧。这四位顶流晌午就过来了,而且是坐着轿子过来的,来了之后先在月娘的上房里坐着,宴席还没开,且轮不到她们上场。

男客陆陆续续来到,先来的在卷棚里坐着喝茶、聊天,等人员都到齐了,正式开席。桌上都摆好打底的酒爻,等大家找好位置坐下,开始上菜。第一番先吃海青卷儿、八宝攒汤、烧鹅大下饭。其实烧鹅下饭属于大割,海青卷儿和八宝攒汤属于小割。大割小割是啥呢?割就是菜肴的意思。大割指的是主菜、正菜;小割指的是主菜前的次要菜肴,一般是冷荤。这三样属于第一番菜肴。不知大家平时坐不坐席,这个坐席上菜是有好几番的。简单可以理解成几个小高潮吧。吃完一番还有一番。只有这样,才能从天明吃到天黑。要的就是个讲究。说一下这三个菜吧。

海青卷儿,菜名。一说海青是海青菜,藻类植物,海青卷是用海青菜做馅料制作而成的一种炸卷。一说海青是海东青,一种鹰属猛禽,此处指的是制作成海东青形状的肉卷。我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解释,因为这个海青卷是小割,制作成海东青的样式,才能显出西门财主的实力。

八宝攒汤,这是用若干种原料烩成的。不要把它理解成八宝粥哈。八宝攒汤名字虽然叫汤,其实是菜。这个菜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肉丸子菜,汤里有肉丸、粉皮儿、鸡肉丝、猪肺、猪肚等等。所谓的八宝是这样的八宝,并不是八宝粥里的豆类果仁八宝。

烧鹅大下饭,这个是用整只鹅烧成的宴席主菜。大下饭就是主菜的意思。

看了吧,能被称为“割”的菜都是耗时耗力用料十足的大菜,那些随便炒一炒就能端上来的菜肴属于基础菜,没资格叫“割”。

吃着喝着,还要听着看着。先是演杂耍,然后小优上来弹唱,最后是妓女上场递酒,也就是陪酒。

热闹,真热闹呀。)

应伯爵在席上先开言说:“今日哥的喜酒,是兄弟不当斗胆,请新嫂子出来拜见拜见,足见亲厚之情。俺每不打紧,花太尊亲,【张竹坡评:奇绝。】并二位老舅、沈姨丈在上,今日为何来?”

(好尴尬呀,李瓶儿本是花子虚的老婆,大家都认得,这会儿当成新鲜娘子来对待,忍不住脚指头抓地。)

西门庆说:“小妾丑陋,不堪拜见,免了罢。”

谢希大说:“哥,你这话难说。当初有言在先,不为嫂子,俺每怎么(干什么来了)?何况这个嫂子,见有我尊亲花大哥在上,【张竹坡评:不伦不次。奇绝。】先做友,后做亲,【张竹坡评:此句更妙。】【张竹坡评:直刺“热结”一回。】又不同别人。请出来见见,怕怎的?”

(脚指头继续抓地,谢希大这话怎么好意思说出来,竟然说先做友,后做亲,颠倒黑白真有一手,事实是先偷情,后谋财,最后才娶了来。

当然,这些话都是说给席上那些不明所以的亲朋听的。信不信不重要,关键是要有拿得出手的说辞。)

那西门庆笑不动身。

应伯爵说:“哥,你不要笑,俺每都拿着拜见钱在这里,不白教出来见。”

西门庆说:“你这狗材,单管胡说!”

这西门庆吃他再三逼迫不过,叫过玳安来,教他后边说去。

半日,玳安出来回说:“六娘道,免了罢。”

应伯爵说:“就是你这小狗骨秃儿(意为狗崽子)(捣)的鬼!你几时往后边去,就来哄我?赌几个誓我听,真个我就后边去了(要不我就亲自去后边问问去)!”

玳安说:“小的莫不哄应二爹二爹进去问不是?”

伯爵说:“你量我不敢进去?左右花园中熟(一作“径”),好不好我走进去,连你那几位娘都拉了出来。”

(哈哈,我真的被应伯爵逗笑了。蛮喜欢身边有个应伯爵这样的人物。)

玳安说:“俺家那大厮狗(猱狮狗,即卷毛狮子狗),好不利害!倒没的把应二爹下半截撕下来。”【张竹坡评:可儿。】

伯爵听了,故意下席,赶着玳安踢了两脚,笑说:“好小狗骨秃儿!你伤的我好!趁早与我后边请去。请不将来,可二十栏杆(棍子)。”一番话,把众人以及四个唱的都逗笑了。

那玳安到下边,又走来立着,把眼看着他爹,【旁批:画。】不动身。【张竹坡评:可儿。】西门庆无法可处,只得叫过玳安,近前分付:“对你六娘说,收拾了出来见见罢!”

那玳安去了半日出来,复请了西门庆进去。然后才把脚下人赶出去,关上仪门。四个唱的,都往后边弹乐器,簇拥李瓶儿上拜。孟玉楼、潘金莲,百方撺掇,替她抿头,戴花翠,打发她出来。厅上又早铺下锦毡绣毯。麝兰叆叇ài dài,形容云彩厚而密的样子;飘拂貌;缭绕貌,云雾飘拂缭绕的样子。麝兰叆叇说的是熏香/焚香烟雾缭绕、香气飘飘的状态),丝竹和鸣,四个唱的,导引前行。李瓶儿身穿大红五彩通袖罗袍儿,下着金枝线叶沙绿百花裙,腰里束着碧玉女带,腕上笼着金压袖(类似条脱的腕部饰物,可束衣袖)。胸前项牌(一种项部饰物,牌状,上面錾着吉语之类)缨落(用金银或珠玉缀成的项部饰物。缨落,常写作“璎珞”),裙边环佩玎珰,头上珠翠堆盈,鬓畔宝钗半卸。紫瑛金环,耳边低挂;珠子挑凤(凤钗,钗头作凤形,凤口衔珠牌或珠串,所以叫珠子挑凤),髻上双插。粉面宜贴翠花钿,湘裙越显红鸳小。恰正是:

恍似嫦娥离月殿,犹如神女到筵前。

清朝画作并不写实

此图为《大明风华》剧照:头饰、耳饰还算可以,宝钗半卸的状态没有体现,头上两边垂下来的就叫“珠子挑凤”;项饰、腕饰没有体现;由于人物坐着,不知道腰饰如何。

林芳兵版杨贵妃剧照:这才叫“胸前项牌缨落,裙边环佩玎珰,头上珠翠堆盈,鬓畔宝钗半卸。紫瑛金环,耳边低挂;珠子挑凤,髻上双插”。古人为了多插戴首饰,是有发包助力的,也就是假发髻。不过即便这个剧照如此富贵了,还不足以展示今天李瓶儿的状态,因为李瓶儿脸上还贴着花翠,裙下小小金莲,另有一番装扮。总之,今人不要受影视剧的影响,莫要把古人想的穷气巴拉的。一套得体的装扮,势必会从头到脚,装饰得面面俱到,只要你能想到的地方,都是用心的地方。

《我在明朝穿什么》绘图:新娘的装束

当下四个唱的,琵琶筝弦,簇拥瓶儿,花枝招飐,绣带飘飘,望上朝拜。慌的众人都下席来,还礼不迭。

(哇塞,李瓶儿今天真是仙女下凡呀。这排场,不像是小妾,倒像是正妻。)

却说孟玉楼、潘金莲、李娇儿,簇拥着月娘,都在大厅软壁(屏风)后听觑,听见唱“喜得功名”,唱到“天之配合一对儿,如鸾似凤共夫妻”,直至“笑吟吟庆喜高擎着凤凰杯,象板银筝间玉笛列杯盘水陆排佳会”,再到“永团圆,世世夫妻”。

跟前金莲向月娘说:“大姐姐,你听唱的!小老婆今日不该唱这一套,【旁批:输身跌妙。她做了一对鱼水团圆,世世夫妻,把姐姐放到哪里?”【眉批:从曲中挑拨,又聪明,又微冷。那月娘虽故好性儿,听了这两句,未免有几分动意,恼在心中。又见应伯爵、谢希大这伙人,见李瓶儿出来上拜,恨不的生出几个口来夸奖奉承,只听他们说:“我这嫂子,端的寰中少有,盖世无双!休说德性温良,举止沉重,自这一表人物,普天之下,也寻不出来。哪里有哥这样大福?俺每今日得见嫂子一面,明日死也得好处!”【眉批:一班花面口角,妙甚。】【张竹坡评:奇绝。然天下确有此厚脸人。】因唤玳安儿:“快请你娘回房里,只怕劳动着,倒值了多的(好多着呢)。”  

吴月娘众人听了,骂“扯淡轻嘴的囚根子”不绝。【张竹坡评:描神。】

(要想理解这段情节就要知道宴席上唱的这套曲子是什么?要搞清楚歌词是什么?明代张禄根据《盛世新声》增删补订了一套散曲戏曲选集,一共十集,名叫《词林摘艳》。

其中,第十集也就是癸集里有这样一套曲子,该曲为无名氏所作的《彩楼记》,曲牌是“合笙”,是一组越调套曲,该套曲由《合笙》、《调笑令》、《道合》、《耍厮儿》、《鲍子令》、《圣药王》、《梅花酒》、《余音》共八首歌组成。我把这八首歌的歌词都给大家念一遍,大家感受感受。

第一首《合笙》,其歌词是:

喜得功名遂,重沐提携,荷天天配合一对儿,如鸾似凤共夫妻,腰金衣紫身荣贵。今日谢得亲帏,两情深感激。喜重相会,画堂罗列骈珠翠,欢声宴乐春风细。今日再成姻契,效学于飞,如鱼似水。

第二首《调笑令》,其歌词是:

笑吟吟的庆喜,高擎着凤凰杯。呀,象板银筝间玉笛,列杯水陆排宴会。状元郎虎榜名题。我则见兰堂画阁列鼎食,永团圆世世夫妻。

第三首《道合》,其歌词是:

日前应恐人谈耻,一时嗔怒是虚脾,不道相嫌弃,此时无计可留伊。到今日里,欢乐沉醉,沉醉,莫忘了昔日彩球来。

第四首《耍厮儿》,其歌词是:

喜孜孜筵排玳瑁,细氤氲香袅金猊,紅围翠绕锦绣堆,听一派乐声,端的堪宜。

第五首《鲍子令》,其歌词是:

春赏名园花似绮,景最奇;十里荷花棹轻移,两相宜。画堂日日排佳会,莫教辜负好良时,好良时,交旁人传说彩楼记。

第六首《圣药王》,其歌词是:

音吕齐,声韵美,乐醄醄庆贺做筵席。不暂离,步步随,好姻缘端的不相离,永远效于飞。

第七首《梅花酒》,其歌词是:

逢节遇时,称心乐意,香风院落歌声美。斟酉義(美酒,疑似绿蚁,音同形异),泛金杯,画堂中欢笑美。争如我和伊同乐绣帏,尽今生效连理。  

朱幌绣帏,洞天福地,一似慎入桃源里。这荣贵,世无比,画堂中欢笑美。争如我和伊同乐绣帏,尽今生效连理,尽今生效连理。

第八首《余音》,其歌词是:

前生料想曾结会,又喜得今生相遇,父母夫妻团圆齐贺喜。

把八首歌词念出来,大家很容易感受到这套乐曲在讲什么,而且也能感受到婚宴上演奏这套曲子好比现在结婚放《今天你要嫁给我》、《咱们结婚吧》、《出嫁》、《给你们》、《花好月圆夜》。氛围是没错的,但,但是来了,歌词里提到了“夫妻”的字眼,而李瓶儿是小妾,所以说,乐队在宴席上演奏这套曲子其实是十分不恰当的。

如此,矛盾也就来了。这矛盾让潘金莲给讲出来了,这既体现了小潘的性格,也体现了小潘有才情的一面。

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女人,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女人。

结果是,吴月娘生气了。吴月娘生气不只是因为歌曲选用不当,还因为应伯爵等人的奉承不当,本来吴月娘就不喜欢这些帮闲,这下好了,更不喜欢了。)

良久,李瓶儿下来。四个唱的见她手里有钱,都乱趋捧(趋附奉承)着她,娘长娘短,替她拾花翠,迭衣服,无所不至。

(哎,还是有钱好呀。有钱谁不奉承呢?)

月娘归房,甚是不乐。

只见玳安、平安接了许多拜钱,也有尺头、衣服并人情礼,(都用)盘子盛着,拿到月娘房里。月娘正眼也不看,骂他:“贼囚根子!拿送到前头就是了,平白拿进我屋里来做甚么?”

(潜台词:拿到前头“好夫妻”李瓶儿的屋里就行了,还往我这边拿干什么?)

玳安说:“爹分付拿到娘房里来。”【旁批:犹正景。

月娘教玉箫接了,掠在床上去。

不一时,吴大舅吃了第二道汤饭,走进后边来见月娘。月娘见她哥进房来,连忙与她哥哥行礼毕,坐下。

吴大舅说:“昨日你嫂子在这里打揽,又多谢姐夫(指西门庆)送了桌面(席面,回礼)去。到家对我说,你与姐夫两个不说话。我执着要来劝你,不想姐夫今日请。姐姐,你若这等,把你从前一场好都没了。自古:痴人畏妇,贤女畏夫三从四德,乃妇道之常。今后姐姐,他行的事,你休要拦他,料姐夫他也不肯差了。落得你不做(个)好好先生,才显出你贤德来。”【眉批:夫妻之间,伦所系,乃以好好先生为贤德,可胜叹息。

*痴人畏妇,贤女畏夫:男人怕老婆,女人敬畏丈夫。旧时道德要求女子三从四德,故有此等符合当时价值观的言论。大家要辩证分析这种言论,可别无差别全套吸收呀。吸星大法有害,会水土不服。

吴月娘和西门庆冷战,惊动了娘家人来劝说。由于吴月娘的娘家势力低微,就算是吴大舅在西门庆跟前也要低三个头,他来劝说月娘,又能说出什么好劝来吗?左不过是劝自己的妹子低声下气罢了。美其名曰做“好好先生”。

做好好先生,这确实是吴月娘在西门府的生存之道。历来多少好好先生出自本心呢?到底是真的洒脱无所谓还是因这样那样的现实问题不得不做好好先生呢?我反正是不建议女性在生活里太过“忍耐”的,这点我不担心男性,男性体内雄起的因素要远高于女性,之所以我不建议女性太过“忍耐”也不是出于什么性别上的崛起,而是单纯从健康着眼,像一些结节类疾病、乳腺类疾病,子宫妇科类疾病,经期问题,反正很多啦,女性得这些病的几率很大,大多都和“郁结成疾”脱不了干系。

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在中医上讲,要想健康,离不开“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这八个字。许多许多疾病的发生,几乎都和气血失和、阴阳失衡有关。对女性来说,由于其自身身体构造,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在古代那种环境下,女性生病的概率理论上都远大于男性。我们拿西门府里的女人来说,虽然说西门庆娶一堆女人有历史环境给的土壤,但几个女人拥有同一个丈夫,只靠主观上的“刻意大度”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是违背人性的制度,这个事情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解决不了这种婚姻结构带来的矛盾。吴月娘作为大老婆,她为了维护住她大老婆的地位,选择了忍气吞声做好好先生,那么显而易见,这需要她在许多具体而琐碎的事情上采取“忍耐”的选择,时间长了,你说月娘的身体会没有问题吗?我为什么讲这个呢?一是中医这块和我的工作有关,我接触比较多,想借此啰嗦点现实实际的东西,二是也想给大家展示这本小说的严谨之处。这种严谨并不在于作者笑笑生的落笔字词的严谨,而在于由于这小说高度取材现实,客观上造成了在逻辑上高度契合现实的结果。我们还是拿吴月娘来举例子,大家还记得西门庆对吴月娘的评价吗?

西门庆多次表达过吴月娘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的信息,说月娘不怎么管家,就连旁白也这样说过。比如第三回西门庆在王婆茶馆勾搭潘金莲,西门庆就曾说:“小人先妻陈氏,虽是微末出身,都倒百伶百俐,是件都替的小人。如今不幸他没了,已过三年来。也继娶这个贱累,又常有疾病,不管事。家里的勾当,都七颠八倒。为何小人只是走了出来,在家里时,便要呕气。”由于这话出自西门庆的口,又因为这话是在西门庆勾搭潘金莲时所说,因此给读者的观感是不可信。可是,这话真的不可信吗?我们现在已经看到第二十回的文本了,很明显,西门庆说的话是一种现实。吴月娘就是身体不太好,或者她借口身体不太好,落得做个好好先生,不想管的太多太宽。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吴月娘是真得身体有疾的,笑笑生既然在本书中写了不少疾病,我们就当他对疾病是有认知的,那么,吴月娘处在一个被动选择做“好好先生”的定位,她身体有恙,不管怎么说,这书呈现给大家的就是这种一本逻辑严谨的小说故事。

对此,本书也有例证。李瓶儿后来病发死亡,就和潘金莲天天阴阳怪气给她气受有关,郁结成疾这是常识,即便咱们今人没有中医知识,也知道这个道理。在《红楼梦》里,王熙凤生病也和她受了气、受了累有关,总结起来就是女性的疾病和生理特点、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这三者有强相关的联系,像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因素、劳逸失度、经期或生育相关调养不当等因素,这是女性致病的主因素。大家可以把金瓶和红楼里的女性都往这套理论里套一套,看看我这套说法有没有道理。

所以,该吃吃,该喝喝,有事别往心里搁,保持心情愉悦真的很重要,这不是一句空话,怎么做到保持心情愉悦那就要看你的生活智慧了。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取舍二字。)

月娘说:“早贤德好来,不教人这般憎嫌。他有了富贵的姐姐,把俺这穷官儿家丫头,只当亡故了的算帐。你也不要管他,左右是我,随他把我怎么的罢!贼强人,【张竹坡评:全无雅意。】从几时这等变心来?”说着,月娘就哭了。

(划重点:富贵的姐姐vs穷官家丫头。京城来的白富美李瓶儿和地方没落官吏家出身的吴月娘,虽然一个是妾,一个是妻,确实还是能掰一掰手腕的。吴月娘要想保住地位,唯有做好好先生这一条路。真是想不到她还有别的什么路可以走。

这些女人身上有许多话题可以挖掘,比如李瓶儿和武松,潘金莲和蒋竹山,大家可以发散思维想一想,李瓶儿会爱上武松吗?潘金莲能和蒋竹山过日子吗?

我虽然在节目里常把潘李二女称作一体两面的人物,那只是从创作的角度,或者说基于结果或历史的一种维度所说的论调,如果从现实生活和具体的人物形象来看,这两个女人是绝对迥然不同的。还是上面的问题,潘金莲会青睐武松,对文化人蒋竹山有好感,李瓶儿这种女人为何只能被西门庆这种男人征服呢?想通这个问题,也能解答为何同样嫁入西门府之后,潘金莲会继续战斗,而李瓶儿不再折腾了。

对吴月娘来说,假如西门庆不早死,她是不太可能健康活到70岁的。)

吴大舅说:“姐姐,你这个就差了。你我不是那等人家,快休如此。你两口儿好好的,俺每走来也有光辉些!”【眉批:此数语必不可少,不然则与路人何异?

(姐妹幸福算什么,还是得以家族利益为重呀。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三姐妹狠狠点了点头。)

劝了月娘一回。小玉拿了茶来,吃毕茶,月娘分付放桌儿,要留吴大舅房里吃酒。

吴大舅说:“姐姐没的说。我适才席上,酒饭都吃的饱饱的,来看姐姐。”坐了一回,只见前边使小厮来请,吴大舅便作辞月娘出来。

(崇祯本把月娘吩咐放桌要留大舅吃酒和吴大舅说自己在席上吃饱了,特意来看妹妹的这段删除了,少了些人情味。就现实来看,不管怎么样,吴大舅和吴月娘都是亲兄妹,月娘不管心情如何,让丫鬟放桌招待哥哥都是自然而然的言行,吴大舅前面一直在劝月娘忍气吞声,最后表达一下对妹妹的关心,说自己是特意来看月娘的,这样写,于平淡日常中生出无限感怀。

这无关乎真假,主要是真情在具体事件中到底能起到什么程度的作用,而家族利益或个人利益在具体事件中又能起到什么程度的作用,这都是没办法计量的事情。也无法判断。)

当下众人吃到掌灯以后,就起身散了。那日四个唱的,李瓶儿每人都是一方绡金汗巾儿,(并)五钱银子500元)。(四人)欢喜回家。

(李瓶儿大手笔呀,一出手就是500元红包,就算是西门庆,也不过拿200元赏人而已。也能看出今天李瓶儿很开心。)

自此西门庆一连在瓶儿房里歇了数夜。【张竹坡评:金莲恼处在此。】别人都罢了,只有潘金莲恼的要不的,替他唆调吴月娘与李瓶儿合气。对着李瓶儿,又说月娘许多不是,说月娘容不的人。李瓶儿尚不知堕她计中,每以姐姐呼(指潘金莲),与她亲厚尤密。【张竹坡评:轻轻一提。】这正是: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潘金莲就像一个奸佞小人一样,两头说坏话,她好从中渔利。可我们也要看到事件的本质,吴月娘和李瓶儿的矛盾并不由潘金莲产生和决定,潘金莲充其量是个加速器,她是个跳梁小丑。有没有她,吴月娘和李瓶儿的战争都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容易犯一种集体意识下的“平庸之恶”。在一种平庸甚至于腐烂的年代,规则、制度以及价值观更倾向于“平庸者”可能才叫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吧。圣父与圣母可以自我要求,却不应用来要求他人。文学作品也是一样。吴月娘和李瓶儿的矛盾更多的产生于古代妻妾同行的制度,怎么解决这种矛盾呢?也许有人会说“让吴月娘大度一些不就行了嘛”,或者说“让李瓶儿本分一些,时刻看月娘脸色行事不就行了嘛”,更或者“把中间的跳梁小丑潘金莲痛打一顿不就行了嘛”。这三种解决方式不但治标不治本,甚至还带有一种“只要求成圣却不给予相应保障”的无耻。扪心自问,如果我站在吴月娘的立场,我就是吴月娘本娘;如果我站在李瓶儿的立场,我恐怕做不到无时无刻以月娘为本吧,毕竟姐姐有钱是事实。如果我站在潘金莲的立场,此等好机会,我能保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会有意无意两头说坏话吗?

我不是圣母,我也不会做圣母,我只是一个平庸者。所以,一个平庸的我做不到。但愿大宅院里的女人都有成圣的一种价值信仰吧。)

这一天天的,几家欢喜几家烦忧,毕竟未知后来如何,且待下期讲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