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较晚期的建筑陶瓷与民窑:公元1500年之后(四)石湾窑和宜兴窑

 自华居 2023-10-23 发布于广东

- 将菁话古董“设为星标” 🌟

设为星标,推送时才能第一时间与您见面哦

石湾窑和宜兴窑

石湾窑也生产民用陶瓷,石湾窑位于南海岸广州附近的佛山西南部。附近出土的瓷片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但石湾窑胎体厚重、釉层厚实的瓷器最早是在明末甚至可能是清初生产的。早期的器物是为出口生产的,并作为东南亚各地贸易品的容器。石湾窑以三种陶瓷类型而闻名:屋顶瓦片和装饰品、仿钧器以及宗教和民间雕塑。

据了解,这些屋顶瓦片被出口到韩国和东南亚以及中国各地,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它们与其他地方生产的建筑陶瓷的区别所在。蓝紫色的钧釉类型是石湾窑模仿宋瓷和其他媒介(如玉器和铜器)生产的众多产品中的一种,古朴而精致。石湾窑最早在明末或清初开始生产钧釉产品。乳浊的色釉不仅广泛用于石湾窑的香炉和祭器,而且也用于雕塑。

图片
图片

清 石湾窑仿钧釉梅瓶

大英博物馆藏

与德化窑一样,石湾窑也生产民间宗教神像,如布袋和尚、寿星和观音,但石湾窑在生产民族英雄人物的塑像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传统至少早在19世纪中期就开始了,当时在鸦片战争期间制作了嘲笑英国官员的瓷塑,并持续繁荣了整个20世纪。

图片

19世纪 石湾窑后羿像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石湾窑瓷塑包括动物和鸟类以及人物,它们比其他泥塑更写实这完全是由于当地陶泥的可塑性,其与江西的南方瓷石有很大的不同,后者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才能被塑造成精致的造型。石湾窑瓷器是中国晚期陶瓷生产中最粗糙的产品之一。它们与福建的德化窑和江苏的紫砂一样,使用陶工的姓名标记。20世纪的传承谱系已经建立,但是明朝的“祖唐居”是石湾窑最有名的陶工,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

图片

明末 石湾窑“祖唐居”款酱黄釉鼓形三足炉连座

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藏

江苏省宜兴的窑场以生产棕红色的炻器而闻名,这些炻器在中国被称为紫砂器。江苏省曾是中国文人汇聚之处,因此,比起民间宗教的强势影响,宜兴陶瓷理所当然地与文人士大夫的雅趣更有关联

德化瓷器和宜兴紫砂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使用陶工名款,而后者的名款更具有启发性。这是因为宜兴紫砂的购买者在许多关于陶瓷和收藏的文献中都提到了这些紫砂器。关于这些紫砂器最完整的记录是17世纪初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和清代吴骞的《阳羡名陶录》。

在宜兴地区发现了宋代的窑炉,一位宋代诗人也提到了宜兴窑的产品,但直到明朝晚期才出现对紫砂器的大量需求。已知最早的紫砂作品是在南京宦官吴经的墓中发现的茶壶,吴经是在1533年下葬的。

图片

明嘉靖  宜兴窑紫砂提梁壶   

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已知历史上首位宜兴陶工供春的活动时间稍早,是在正德年间,但有其名款的作品中能够确认是出自他手的数量极少。据说,供春是由宜兴东南处的一座寺庙中的僧人教他如何制作茶壶的。该地区的山丘无疑是紫泥的来源,紫砂壶得以命名,同时也是红棕泥的来源。不同的泥料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这就解释了紫砂器物为何会出现各种颜色。

图片

明 宜兴窑供春紫砂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紫砂这种材料是提高茶叶口感和香气的理想材料,而且这些茶壶从未被清洗过,并形成了漂亮的包浆,是宜兴窑最重要的产品。时大彬是明代最著名的紫砂壶制作者,他的作品甚至在他活着的时候就被伪造了。然而,从墓葬中发现了三件有时大彬名款的作品,提供了关于这位陶艺大师作品的零星信息。其中一件来自扬州,年代为1616年;第二件来自福建的一座墓葬,年代为1612年;第三件来自江苏无锡,是在一座崇祯时期的墓葬中发现的。这些出土的茶壶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包括弯曲的壶嘴,素面无装饰以及质地均匀的砂砾感表面,没有后来紫砂壶上所见的添加些许其他烧结泥料的情况。

图片
图片

晚明 宜兴窑紫砂“大彬”款六方壶

江苏省江都县丁沟公社洪飞村曹氏墓(1616年)出土

扬州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明 宜兴窑紫砂“时大彬” 款鼎足盖式圆壶

福建省漳浦县卢维祯墓(1612年)出土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明 宜兴窑紫砂“大彬”款如意纹盖三足壶

无锡市甘露乡彩桥村崇祯二年(1629年)华师伊夫妇墓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文管会藏

清代最著名的宜兴陶工是陈鸣远,他活跃在康熙年间。陈鸣远受过良好的教育,是第一个将印章和铭文应用于茶壶的人。宜兴紫砂上经常出现诗句,而陈鸣远作品上的诗句则以更高的写作标准而闻名。陈鸣远还与宜兴紫砂特有的写实风格小品有关,因为除了茶壶和笔山等文房用具外,宜兴紫砂还会模仿瓜果、坚果和其他自然之物的造型。整个清代一直流行质朴、素面器物的品味,但同时也崇尚不在釉上,而是直接在棕色器物上绘制厚重、鲜艳的彩料装饰。

图片
图片

清 宜兴窑“陈鸣远”款紫砂壶

大英博物馆藏

(Vainker 1991,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 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p.175; fig.130,131)

图片

清 宜兴窑紫砂加彩百果纹壶

故宫博物院藏

江苏、福建和广东等著名地方窑口的陶瓷上出现的宗教、民俗、文人和出口贸易的传统全都保存到了今天。(本章完)

往期链接:

较晚期的建筑陶瓷与民窑:公元1500年之后(三)德化白瓷

较晚期的建筑陶瓷和民窑:公元1500年之后(二)

较晚期的建筑陶瓷和民窑:公元1500年之后(一)

出口全球的中国瓷器:元明清(八)中国风

出口全球的中国瓷器:元明清(七)纹章瓷

出口全球的中国瓷器:元明清(六)欧洲市场

出口全球的中国瓷器:元明清(五)日本市场

出口全球的中国瓷器:元明清(四)出口商品

出口全球的中国瓷器:元明清(三)西方市场

出口全球的中国瓷器:元明清(二)中东市场

出口全球的中国瓷器:元明清(一)

宋代外销瓷

青白瓷

吉州窑

黑釉瓷

磁州窑系

耀州窑青瓷

宋代龙泉窑

五大名窑丨哥窑

五大名窑丨官窑

五大名窑丨钧窑

五大名窑丨汝窑

五大名窑丨定窑

古典时期:宋代陶瓷(一)

外来影响和中国传统:  唐代(九)

外来影响和中国传统:唐代(八)

外来影响和中国传统:唐代(七)&彩蛋

外来影响和中国传统:唐代(六)

外来影响和中国传统:唐代(五)

外来影响和中国传统:唐代(四)

外来影响和中国传统:唐代(三)

外来影响和中国传统:唐代(二)

外来影响和中国传统:唐代(一)

墓葬美术和实用器皿:汉代和六朝(五)

墓葬美术和实用器皿:汉代和六朝(四)

墓葬美术和实用器皿:汉代和六朝(三)

墓葬美术和实用器皿:汉代和六朝(二)

墓葬美术和实用器皿:汉代和六朝(一)

新石器和青铜时代的陶瓷(七)两周

新石器和青铜时代的陶瓷(六)商代

《中国陶瓷:从史前到当代》第一章(5)

《中国陶瓷:从史前到当代》第一章(4)

《中国陶瓷:从史前到当代》第一章(3)

《中国陶瓷:从史前到当代》第一章(2)

《中国陶瓷:从史前到当代》第一章(1)

《中国陶瓷:从史前到当代》引言

推荐书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