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研歌曲半丹青——记程派坤伶四杰之一的绿染香

 lsjxs 2023-10-23 发布于四川

程砚秋先生创立的程派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一大批追摹者,从三十年代初开始,学习程派者层出不穷,特别是学习程派的坤伶,更多如过江之鲫。然而,据王老师讲,真正学程有造诣且以此享盛名的,只有寥寥几位,这其中新艳秋、章遏云、绿染香、侯玉兰被称为程派坤伶四杰,可见她们学程之造诣。一般程迷对新、章和侯比较了解,而对于退出舞台很早的绿染香则了解不多。几年前蔡玉林老师曾对绿染香的身世做过介绍,这里,我在把我从王老师、刘老师和李老师那里了解的关于绿染香的情况聊一聊,毕竟,绿染香是程派艺术史上曾经占有一席之地的名演员,不应该湮没无闻。同时,这篇小文也算是给正在与疫情苦苦斗争的朋友们助助力,以解病中岑寂。

蔡老师文章中介绍过,绿染香原名严莉娲,也用过严凤友、严修梅等名字,原是浙江苕溪人,祖上也是名门望族。后来家道中落,随母迁居天津,在天津教会女中读书,因为喜欢绘画,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在学校时因喜欢京剧,参与票房活动,颇获赞誉,于是向老艺人问艺,静心研究,唱念做舞都有进步,特别是对程派艺术尤为喜爱,下功夫最多,不但观摩程先生演出,也向程先生的琴师胡铁芬求教。三十年代末,在好友近云馆主等人的建议下,决定下海。彼时,新艳秋和章遏云凭程派艺术红的发紫,后起之秀侯玉兰也凭程派声名鹊起。

read-normal-img

绿染香之【风流棒】李珠英

我听刘迎秋老师谈过绿染香的一次组班下海经历,此事还有一段波折。他记得大约是1938年10月26日,也就是孟小冬拜师余叔岩那天,他遇到唱花旦的张某芬(名字我忘了),闲聊时说起绿染香已经组班,有李景梅,李洪福、裘盛戎、何盛清、钟鸣岐等人,人马很硬整,准备后天在吉祥戏院演出,打炮戏是程派名剧【青霜剑】。可是第二天却又临时回戏,取消演出,据说是因为原定参演的何盛清、裘盛戎等人因陪奚啸伯等在外埠演出因故不能及时返回,故而取消了这次下海后的初次演出。

绿染香第一次去上海演出是在组班后不久,约民国二十八年春二月后,在哈尔飞剧场,前三天戏码剧目为:御碑亭,法门寺,四郎探母,玉堂春,龙凤呈祥——都是传统骨子老戏,以标准程派风格呈现给上海戏迷,而且颇受欢迎,可见绿染香的程派造诣之扎实。

因为程先生拒收女徒弟,绿染香也和新艳秋、章遏云一样采用迂回战略,拜师王瑶卿先生,而这一过程得到了王玉蓉的大力支持。1940年的6月3日,绿染香拜师王瑶卿先生,地点在丰泽园酒店,王家亲朋、弟子及梨园名宿几乎悉数到场祝贺。刘老师讲,王老夫子曾用“聪明”二字形容绿染香。对这位爱徒,王先生给赐名严月秋,不准再用绿染香之名,然后开始精心传授她程派演法,先后给她传授并修正了【鸳鸯冢】【红拂传】【风流棒】【赚文娟】【花舫缘】等程派本戏,王老夫子按她嗓音好,气力足的特色,对一些唱段进行再创作、再加工,比如程先生早年因为嗓音不稳,多用西皮腔,而王先生则给绿染香改为二黄唱腔,既发挥了她的长处,还保留浓郁程派风格,使她受益良多。(绿染香是四十年代唯一排演过【风流棒】的坤伶),一一露演于舞台,深受程迷赞誉。

刘老师王老师都讲过,绿染香的程腔,和新艳秋、章遏云、侯玉兰、郑冰如等坤伶的发声方法一样,不是刻意憋嗓唱,而是以王派梅派为基础,故而她的唱清刚浏亮,沉郁而不滞涩。——学程最好有王派梅派基础,也就是最好能从梅和王的腔入手。套用一个中医理论来说,程腔性寒,唱多了容易寒凉入脾,导致气机不畅,真气滞涩。而梅和王的腔则好比温热补药,善于温补,温而不燥。女性学程前学学王派梅派,好比先吃了一些温补的补中益气、扶正固本的药,整个人正气充盈,这样在学程,自然可以中和程腔中的寒凉,让气韵达到阴阳互补,气机调和的最佳状态。

绿染香活跃在舞台大概有三四年时间,确实红的发紫。后来因为婚姻等原因脱离舞台,行头等都转卖给童芷苓。据说抗战后因其夫曾在日伪任职,受到牵连,曾一度复出组班,演出了【碧玉簪】等戏。童芷苓想排【春闺梦】求程先生被拒,后曾求教此剧于绿染香,可见绿染香会戏之多。抗战后程先生一位弟子回北平首次露演,绿染香曾莅临剧场观摩,事后语人说,“都挺好的,就是这脚底下呀(指台步),还得让程老板多给归置归置”。

绿染香本身是一位女画家,书画很有造诣,擅长北宗山水,很多人都知道三十年代有名的女画家严凤友,而不知道严凤友就是大名鼎鼎的程派坤伶绿染香严月秋。所以,诗人张醉丐说她是“半研歌曲半丹青”,是很贴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