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史」57年周恩来在斯里兰卡讲话,天降大雨他拒绝撑伞,第二天两国建交

 白衣钱子 2023-10-23 发布于辽宁

在我个人对他的逝世感到若有所失的同时,确实可以说,斯里兰卡失去了一位一贯的、真诚的朋友。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享有最高声望的世界人物。特别是对发展中世界来说,周先生是一向鼓励它们努力摆脱外国控制的巨大鼓舞源泉。

这段话是斯里兰卡前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在周总理去世后所发表的声明。这段声明不仅是夫人对于总理的怀念,同时也见证着中国与斯里兰卡两国之间的情谊。

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

新中国在建立初期,世界大部分的国家仍和台湾保持建交,而大陆的发展也必须要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也是新中国建立时的当务之急。而在外交场合下,周恩来总理持续散发着他的人格魅力,无论与任何国家的领导人会晤,他都会让对方由衷的生起敬意。他的每一件外交事件,都像是一件超越时空的艺术品一样,得到任何国家的青睐。

今天笔者要给大家讲的,是周恩来总理和斯里兰卡这个国家建交时的一段故事。

斯里兰卡古称锡兰,位于印度洋的南端,是在印度东南方的一个小岛,在当地的语言中,“斯里兰卡”意为吉祥富庶的乐土。盛产宝石和茶叶,被马可波罗誉为全世界最美的岛屿、印度洋上的一颗明珠。

就这样一个国家与中国也有着一千六百年的友好往来,一千六百年前,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就来到了锡兰寻求佛法,经过两年的学习后回到中国。之后的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时,将中国的茶叶和瓷器的制作工艺带到了锡兰,之后由于温度气候的原因,形成了锡兰特有的红茶和瓷器工艺。但在各国列强的疯狂殖民之后,中国和斯里兰卡的交流便已中断,而周总理为了能够恢复这段中断已久的友谊,也付出了不少的精力。


周总理与班达拉奈克夫人

《米胶协定》初破冰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和斯里兰卡在国家治理上都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由于很多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封锁,包括橡胶等很多物资都在禁运的清单里,当时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多阻碍。而此时,斯里兰卡也遇到了自己的困境——橡胶价格暴跌,大米价格上涨。这使得依赖橡胶出口和大米进口的斯里兰卡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当时的周总理知道斯里兰卡的国家状况后,主动提出与斯里兰卡进行磋商贸易,但这样的行为在当时看来,却显得困难重重。

因为斯里兰卡刚刚从殖民统治中独立,国家很多发展仍受到美国的控制,如果与中国进行橡胶贸易,必然在政治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而中国与斯里兰卡是不同的社会制度,也尚未建交,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并且尚未建交的国家进行商业贸易,这是没有先例的,在这种没有先例和经验的情况下,最终由于双方自身的强烈意愿,经过多次的磋商,最终在1952年签订了《米胶协定》,中国每年用27万吨的大米换取锡兰的5万吨橡胶。这不仅支援抗美援朝和中国发展,同时也为打破禁运发挥了积极作用。而《米胶协定》也成了中国和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笔贸易协定。此事也成为中斯两国的破冰行动。

1952年10月4日,中锡两国在北京签订《米胶协定》。森那纳亚克和中国外贸部长叶季壮代表两国签字

“万隆会议”避锋芒

万隆会议似乎是专门为周总理的外交舞台,周总理当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尽情挥洒着他的外交艺术,当伊拉克代表开始明确谴责共产主义时,周总理把握好时机进行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一句话顿时令全场所有国家的代表人被周总理的气魄所折服,之前很多对中国有敌意和不友好的国家,也逐渐的向中国代表团开始示意友好。为中国和更多国家日后建交提供了基础。

1954年4月21日晚,在万隆会议进行秘密会议的阶段,斯里兰卡的代表团长科特拉瓦拉又充当了第二次的号手,科特拉瓦拉坐在自己发言的座位上,拿起了手中的演讲稿,在演讲中对于中国和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并呼吁其他国家也对其进行批判。对于如此剑拔弩张的讲话,全场的气氛也显得格外紧张。此时,隐藏在各国代表外交语言之后的基本意见冲突,至此突然公开爆发了。

科特拉瓦拉

此时,最先做出反应的是周恩来,他要求把科特拉瓦拉的发言印发给所有代表团,以便认真研究。并要求第二天进行发言答复的权利。会议结束后,各国的代表纷纷走出会场,此时周恩来通过译员找到了科特拉瓦拉,问他这样发言是有什么意图?是否准备在第二天继续提出什么提议或动议?

科特拉瓦拉回答说:“我的发言并没有什么打算,我只是要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我不准备提什么提议或动议!”

周恩来听后便宽慰了许多,也放了心,周恩来向科特拉瓦拉表示了感谢,科特拉瓦拉也主动说了句:“现在我们是朋友了,可不是吗?”

两人开心地握握手,似乎自己是周相识已久的朋友。周恩来和科特拉瓦拉才从会议室里并肩走了出来,两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友善的笑容。

第二天,科特拉瓦拉在做声明时,也重复他前一天向周恩来所说的话,“我的发言并没有什么打算,我只是要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我不准备提什么提议或动议!”并表示:“作为会议发起者之一,他肯定不想增添困难,更不愿看到会议失败。”并委婉地表示自己昨天的发言把会议引向了分裂。笼罩在会议室的紧张气氛开始逐渐变得缓和。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

周恩来的发言是所有与会人员都期待的,在他发言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能听到的只是周恩来和他译员的声音:

锡兰总理昨天提到新殖民主义,这一新的解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所不能同意的……东欧各国的人民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人们可以喜欢或不喜欢某一种社会制度,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提出新的解释并就此进行争论是无助于此次会议的。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互相尊重对方的意见而不要就此问题在会上进行争论,因为这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不可能求得共同的理解,也不可能达成一致意见。

周恩来将自己的发言稿娓娓道来,语气中透露着坚定,这番话不仅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同时也因其特有的人格魅力,使各国代表也发自内心由衷的折服。

雨中讲话折服人心

新中国建立之后,虽然在《米胶协定》和“万隆会议”中,中斯两国有两次接触,但中国领导人却从未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去过斯里兰卡,《米胶协定》是在北京签的,“万隆会议”的会晤则是在印度尼西亚。

周总理与班达拉奈克

而在1957年1月31日,刚刚出任斯里兰卡总理的 所罗门·班达拉奈克 邀请周恩来参加斯里兰卡独立九周年的纪念活动,周总理与贺龙副总理也终于踏上了这片土地。这是总理建国后第一次来到科伦坡,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二次来。周总理早在五四运动之后,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时,就曾途径美丽的科伦坡,就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研读马克思著作和十月革命的经验后,坚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念,他将科伦坡视做革命的幸运地。

在2月1日那天,周总理参观了康提的热带植物园,当时亲手种下了象征好运和友谊的紫薇树。之后徐向前元帅在1973年、邓颖超副委员长在1977年访问斯里兰卡来到这里,看到周总理栽下的树后。也各在旁边栽下了一颗,这三棵树也成为了中斯友谊的见证。

周总理在康提佩拉德尼亚皇家植物园栽的树

2月4日下午,在斯里兰卡独立九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受邀在市政厅进行赞扬斯里兰卡人民独立奋斗的讲话,在讲话中,天公不作美,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而且雨下的越来越大,参加大会的群众们有很多都纷纷离开广场避雨,在场的人中大部分人也都打起了雨伞,此时,有人拿着伞站在了总理身后,为总理打伞,而总理却摆手谢绝了,说“数万群众听我讲话,遇大雨而不散,群众没有用伞,我怎能忍心独享特殊待遇呢?”他冒着雨把话讲完。贺龙元帅坐在主席台上也不打伞,两个人衣服被雨水逐渐打湿了,周总理的灰色中山装被打湿后,远远望去就像一颗坚挺的白桦树挺立在雨中。雨水顺着头发和面颊流淌,人们看到周总理的鼻尖上不断滴着雨水,仍然风度翩翩地向大家招手,而贺龙也端坐在座位上,彰显着军人的威武。

周总理向斯里兰卡人民招手

雨水从周总理的鼻尖滴落

周恩来总理在市政厅演讲时说道:“当我36年前第一次路过科伦坡的时候,为这个城市的美丽所打动,现在,它仍然是那样的美丽,不同的是,它已经不再处于殖民主义之下了……

周总理讲话结束之后,主席台下的斯里兰卡人们欢呼起来,争先恐后地涌向主席台,与这位中国客人挥手,不断高呼“Pepsi goes well(万事如意)!Pepsi goes well!Pepsi goes well!”此时周总理也走下主席台,抱起了身旁的一个婴儿,并向孩子的家长表示了问候,在不断地握手和问候中,逐渐走出了人群。

周总理讲话后,全场沸腾的斯里兰卡人民

周总理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对斯里兰卡人民的尊重,同时也彰显了他足够的人格魅力,同时也赢得了斯里兰卡人民的敬意。2月7日中斯两国正式建交,并互派大使。成为了与新中国较早的建交国家,从此中斯的友谊开启了新的篇章!

与宋庆龄陈毅再次访问

在中斯两国在建交之后,两国的关系发展一直很好,如今65年过去了,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重大争议,而两国领导人不定期的互相访问,使两国的友好关系越发稳定。

1963年,当时的斯里兰卡总理,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性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当时班达拉奈克夫人提出了一项小小的要求,就是在1963年1月8日,为他已故的丈夫班达拉奈克举办一场诞辰64周年的纪念法会。这个要求对于主要信仰佛教的国家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却让周总理有一点犯了难。

周总理同班达拉奈克夫人在上海玉佛寺

因为周总理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信仰者,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担任领导人的身份,所以如果参加了宗教法会,国人则难免会有议论,对于个人的威信和国家发展来说不免造成一些困扰。但如果拒绝,又未免有失外交礼仪,况且班达拉奈克总理在中斯两国的建交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佛教国家来看,这样的要求也并不过分。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下,周总理思虑了一夜,考虑一个两全的方法,既不参加法会,也照顾到外交礼仪。

第二天,周总理借故让班达拉奈克夫人先来到了上海的玉佛寺,之后寺院在相关人员的安排下,按照法会的流程举办了这次纪念活动,整个法会时间并不是很长,在法会将要结束时,周总理出现在了现场,他走进寺院的殿堂,向班达拉奈克总理的肖像前身鞠一躬,鞠躬起身之后,法会结束。

班达拉奈克夫人在上海见到了宋庆龄,邀请访问斯里兰卡

周总理就这样,既没有参加宗教法会,又在外交上注重了礼节,这样的行为让当时所有在场的人员对周总理都大加赞赏。巧妙地化解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化解的难题。

法会结束后,班达拉奈克夫人还去了宋庆龄先生在上海的居所,并赠送给先生一个银錾花首饰盒,并且邀请宋庆龄先生访问斯里兰卡,先生也答应了这一请求。

宋庆龄、周恩来、陈毅来到斯里兰卡,受到班达拉奈克夫人的热情接待

1964年2月26日,宋庆龄应邀与周恩来、陈毅一起乘专机,由昆明飞往斯里兰卡访问,在这次的访问中,三个人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周总理也看到了之前在康提种植的紫薇花也已经有一人多高。之后,周总理同班达拉奈克夫人签订了《中锡联合公报》

在访问中,总理主动询问班达拉奈克夫人,是否需要什么帮助,班达拉奈克夫人提出希望中国能够援建一座国际会议的大厦。周总理同意了并亲自批示,于是工程于1970年10月开工。为了纪念已故的班达拉奈克总理,大厦的名字被命名为“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在1973年5月,大厦正式竣工。72岁的徐向前元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特使身份,出访斯里兰卡。现如今,这座大厦已成为中斯友谊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建筑就像是斯里兰卡的“人民大会堂”一样,虽然现在已经过了半个世纪,可即便是现在看来,这座大厦的建造风格也一点都不落后。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

在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竣工的前一年,1972年的6月18日,班达拉奈克夫人再次访华,代表斯里兰卡儿童,将一头一岁的雄性斯里兰卡象“米杜拉”赠送给了中国儿童,并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了赠象仪式,“米杜拉”在斯里兰卡的语言中是“朋友”的意思,而“米杜拉”当时也因此名满华夏,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几乎是无人不知。这也成为了中斯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在之后的1979年和2007年,斯里兰卡也相继赠送给中国两头斯里兰卡象,成为了中斯两国友谊往来的见证。

1972年6月18日,首都体育馆,周恩来总理和斯里兰卡总理西里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共同出席赠象仪式。

结语:

中国的发展不能缺少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外交事业是国家与国家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1949年之前的所有外交资源基本都掌握在国民政府的手里,而新中国的政府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和各个国家相继建交,周总理在这件事业上可谓是功不可没的。

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之后,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飞速的进展,或许很多国家对于中国的国情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但他们都会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周总理所处理的每一件事务,都像是一件超越时空的艺术品,不禁让当时的各国领导人折服,即便放在日后也会被人津津乐道。

周总理去世之后,各国领导人纷纷发来吊唁,这些领导人无一例外地表示沉痛,就像失去了一位多年的挚友,又像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位璀璨的星辰。而班达拉奈克夫人也说出了在文章开头所说道的那句话。对他的去世,不仅是新中国的损失,更是全世界人类的损失。

今后,当我们作为一名游客,去往斯里兰卡或是其他的哪个国家时,所有的当地人会因为你是中国人而对你格外友好时,也不要忘记当初那位站在雨中讲话的挺立身姿,是他让你、让所有的中国人在各个国家获得了一份尊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