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家甲和他的《地理原本说》

 一门耕读 2023-10-24 发布于山东

曹家甲鲁江曹氏第一位进士。他“学而优则仕”,为官一任。同时,他潜心于行家言(风水学),遍游天下,揣合山水性情,遂成一名风水大家,闻名于康熙年间。

《曹氏宗谱》记载,曹家甲小时候师从外舅祖(外公)钱奉兰学习行家言,得其理解,便有神会”。一生览山观风,乐此不疲。史料记载他“足迹半天下,登眺名胜,见解益超。”

他去官返乡后,屏弃外事,著书立说,“以所心得,证诸见闻,撰《地理原本说》四卷,付之梓以行世(书稿刊印流行于世),有识者咸崇信之。”

《江西通志》记载,康熙戊戌年(1718)圣祖仁皇帝(康熙)特召相视蒙古地形,时钦天监监副员缺,理藩院奏请官之。”

晚年,他请假回籍闭门谢客,又撰写了地理书四卷,准备与前四卷合成一集,名曰《地理原本》。非常遗憾,这一夙愿未完成他就谢世了。临终前嘱咐家人,将未完成的书稿焚毁,以免遗误后人。

现流传于世的《地理原本说》,四卷六万五千余字,内有插图注释,图文并茂,是一部难得的风水学专著。

《地理原本说》· 自序

古之立言者,道德积于躬,文采溢于外。以其著作寿之,枣梨布天下,而传后世宜也。予无能。 

[译]古时著书立说的学人,道德聚积于自身,文采扬溢于外表。因为他们的著述影响长远,书版印刷遍布天下,传承于后世理所当然。我没有这种能力。
壬午令闽漳之龙溪,俗久不葬,暴露成衢至不堪问。尝于公事暇清,官山买高壤,劝民便葬,民率乐从。其贫甚者给灰土,其朽坏无主者另换具棺外方之,游宦久不归葬者另加厚立石表名。

[译]壬午年(1702)任福建漳州龙溪知县,此地旧俗先人故去久不埋葬,暴露地表成通路,以至不能问其原委。曾经在公事清闲之时,在官辖山丘买下高处土地,劝导民众简便安葬遗骸,民众乐于听从。其中非常贫困的乡民就发给灰土,腐朽损坏无主的尸骨另换棺木入葬,在外任职久未归葬的仕宦遗骨,另加厚土立石碑刻上名字。
予夙躭风水若有所契。故虽承乏岩邑,暇则必以此为惓惓耳。然拙性疎僻,又值大吏抵任听谗,旋即归田。

[译]我早年沉迷于地理风水,与这门学问像是很契合。故而虽是暂时接任险要城邑的职务,休闲时必念念不忘钻研这门学问。然而本性笨拙疏忽,又碰上上司到任听信谗言,旋即解任返回故乡。
予家安峰麓面水背山。幸藉无拘岁月缓步眺登,乃觅荒山四处安妥先灵,聊慰数十年水木之想。令非脱然放归,安能有此第念。盛时草木被沾雨露欣欣向荣。
[译]我家座落于安峰岭山脚,面水背山。有幸借此无拘无束的岁月缓步登高眺望,于是寻到荒山四处妥善安顿了先祖之灵,使自己数十年水木相生的想望暂且得到慰籍。我若不脱离县令任职放归家乡,哪能萌发如此重要的念想。茂盛的草木沾满雨露,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予独不才,虚生太平之世,不能仰答圣朝拔擢。待老牖下,亦用自愧。所由六七年来杜门杜口,足不一履城市,面不一望贤达也。
[译]我本人少才能,虚度太平之世,不能报答圣朝提拔之恩。等待终老于窗下,也因此自感愧疚。随后这六七年,我封门闭口,不踏城市一步,无一会面贤达人士。
忆住昔游于燕、晋、齐、楚、闽、粤间,其名胜所在,今虽及老尤能一一数之。窃又念寂处而志其所好,揣合山水性情,发明作用法则似亦无所害。笔出管见,以醒倦眸。并以志予之无能,有宁此而不易彼者耶。
[译]回忆昔日游览河北、山西、山东、湖北、福建、广东之间,那些名胜之所在,现虽垂老仍能历历数之。又思考于寂静深处,记录其中美好,揣合山水性情,阐述作用法则,似乎也无贻害之处。叙述一己之见,以此唤醒倦怠之人。一并记录下的还有我学识的浅薄,宁可如此也不虚假粉饰啊。
草帙甫就,友人胡瑞菴谓宜受梓。予应之曰犹有待。予甚惧,夫无盐之笑者之多也!
新建曹家甲序于东圃澹轩
旹康熙五十年辛卯之腊八日
[译]书籍草稿刚整理完毕,友人胡瑞菴说应该付印。我应答说还需等侍。我很是害怕,貌丑的无盐女有多少人等着看笑话呢。
新建曹家甲作序于东圃澹轩
时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年腊月八日
★乾隆栘晴堂《地理原本说》
《地理原本说》· 目录

自序(曹家甲)

卷一
地理原委  龙穴说       砂说
罗经说  水说              向说
分金说  高穴葬说     合葬说
裁成说  穿圹说  垒堆竖碑说
筑灰隔说  砌圹总说  慎葬说

卷二
山谷阳基  平地阳基  
平地龙穴  三大干龙说

卷三
理气说  天星说  地理总要

卷四
补义辨惑  

(曹绳柱)
(曹六兴)
★天一阁馆藏《地理原本说》
《地理原本说》· 版本

▲乾隆二十五年『栘晴堂』
▲嘉庆辛未年『春晖堂』
▲清刻本『天一阁』
★乾隆、嘉庆藏板封面
《地理原本说》· 跋

01.跋(曹绳柱)

先大夫至孝性成。痛先祖赠君早卒,窀穸未安。从外舅祖钱奉兰公研究形家言,乃卜吉于灯窝之麓而改葬之。
[译]先父极尽孝道是天性。因先祖父早逝,墓穴未得安顿伤心悲痛。师从外舅祖钱奉兰公研究风水学说,乃卜得吉地灯窝山脚之林才重新安葬。
成进士令龙溪,举葬义冢数千。解组归,著《地理原本说》四卷,授梓行世,有识者崇信之。
[译]考取进士授任龙溪知县,推行安葬,收埋无主尸骸数千。辞官归家,著《地理原本说》四卷,交付印刷后流行于世,受有见识者尊崇信奉。
岁戊戍,奉圣祖仁皇帝召,看视蒙古部落形势,授之官,以老疾辞,给假回籍。续著地理书四卷,欲竢删定合前刻为一集名曰原本。成书删削未竟而先大夫谢世,今遗本藏于家,不即授梓,盖慎之也。
[译]戊戌年(1718),奉旨圣祖仁皇帝(康熙)召命,察看蒙古部落地形地势,授予官职,以年老病疾婉辞,准予休假回乡。又续写地理书四卷,打算等删定后与以前刻本内容合成一集,名为《原本》。整部书稿删改还没完成而先父谢世,如今遗稿藏于家,没再接受刻印,都是因为慎重。
前刻流布既广,板遂漫漶。爰校订而重刻之,以公诸海内之仁孝者。
乾隆二年九月下浣
男绳柱谨识
[译]以前的刻本已流传广泛,刻板遂之模糊难辨。于是校订后重新刻板,以公诸于天下仁孝之人。
乾隆二年(1736)九月下旬
儿子绳柱郑重记叙
(曹绳柱时任浙江分廵杭嘉湖道)
★天一阁馆藏《地理原本说》

02.跋(曹六兴

地理原本说四卷,六世祖安峰公撰。公少孤,力学旁究堪舆家言有心得,改葬七世祖赠君定远公于安峰之灯窝。而家其麓因自号曰安峰。
[译]地理原本说四卷,六世祖安峰公撰。公小时候父母双亡,努力学习、广为探究风水学说并有所心得,改葬七世祖定远公(曹家甲本生父曹建节,字定远)于安峰山之灯窝。由于家在山脚下的原因,自称安峰。
康熙丁丑以甲科释褐,宰龙溪有惠政,遇事伉直忤上官,拂衣去,邑人思之。公抱康济略,既不获施于政事,居闲徜徉山水间,躬为先世卜吉负土,每叹庸俗葬师徒以荣利,动人变乱是非以营己之利。
[译]康熙丁丑年以进士入仕,任龙溪知县有惠政,遇事刚直得罪了上司,拂衣而去,当地人都思念他。公怀抱安民济世谋略,既然不能施于政事,去官后就徜徉于山水之间,躬身为先世祖先卜吉负土,每每感叹庸俗葬师只图名利,鼓动人颠倒是非谋取钱财。
而古书之传于世者,真伪杂出或欲秘其术,故为荧惑其词参差同异,以炫人神智,学士大夫鲜究其义辄为所误。
[译]而传世的古书,真伪杂乱或也想保密其术。因此为了迷惑,其词参差不一、各不相同,以炫人神智,读书人或大夫们鲜少探究其中含义就被误导。
公以其所目验、心知者,手疏成帙,综群言之粹精,刋邪说之纷舛。其要以峦头为宗,以晕土为的,而理气辅焉。以证龙穴之真伪,定方位之正偏。
[译]公以他亲眼验证、用心理解,亲笔书写成书,综合了各家著述之精粹,修正了邪说之错乱。其纲要是:以峦头(风水术语)为根本,以晕土(风水术语)为标的,辅以理气。论证龙穴之真伪,确定方位之正偏。
使为人子者,由其说有所依据而不惑,皆可以得其测望候验之,方而为安固久远之计。凡其怠缓不即葬,与不知择师慎葬,及将藉葬以邀福,而坐此迁延失时,致不可忍言者,尤慨乎言之,一书之中三致意焉。吁观乎此者,仁孝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译]使为人子者,经过其说找到依据不迷惑,都能通过其测望加以验证,这才是平安久远之计。对于那些不急于下葬、不知道选择葬师慎葬,以及先临时埋葬以祈求赐福,由此拖延错过时机导致不忍言状,尤其非常感触地谈论,在书中再三表达真实的心意。感慨于此,仁孝之心,油然而生。
书成于归田后之七年,又七年奉圣祖仁皇帝命召视蒙古部落形势,将授之官,以老疾辞归。
[译]此书完成于辞官返乡后七年,又过了七年,奉圣祖仁皇帝(康熙)命召,察视蒙古部落地形地势,准备授以官职,以年老病疾推辞返乡。
公尝欲合后先所著述,删削成书未竟而卒。今此四卷犹其前刻也,先开雕于康熙辛卯。至乾隆丁已,高叔祖介岩公更为校锓。迄今又七十五年矣。
[译]公曾打算合并前后著述,删减编辑成书,未完成就过世了。如今这四卷还是以前的刻板,最先刊刻于康熙辛卯年。到了乾隆丁已年,高叔祖介岩公(曹绳柱,字介岩)更是校正刻板。迄今又过去了七十五年。
六兴无似,不能缵述祖德,幸承先世之荫,手泽所存其敢弃坠。爰谨加雠勘,是正伪脱,重镂板于益州官舍。
嘉庆十六年十月中旬
六世孙六兴谨识
[译]六兴不肖,不能继承传述祖宗功德,有幸承蒙先世庇护,先辈手迹尚存岂敢弃坠。于是谨慎加以校勘,订正不实与缺漏,重新雕版印刷于益州官舍。
嘉庆十六年十月中旬
六世孙六兴郑重记叙
(曹六兴时任四川成都府知府)
★嘉庆春晖堂《地理原本说》
结语

《地理原本说》从第一次刻印,迄今已传世312年。作为曹家甲倾尽毕生之力作,历经多次印刷发行,推动了中国风水学说的发展,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为便于现代人阅读,我们几位热衷家族文化的后人,精心编辑成『简体字读本』,感兴趣的🉑联系我们获取电子文档阅读。

这部文化瑰宝,必将永放光芒!

(感谢曹孝清指正)

更多阅读:

我的祖源(一)
我的祖源(二)
我的祖源(三)
鲁江曹氏的十位进士
鲁江曹氏·进士之首曹家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