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救命之恩重 军民情意深——记田怀渊一家营救子弟兵化险为夷的事迹

 竹溪浣月 2023-10-24 发布于山西
圣军文史

救命之恩重 军民情意深

记田怀渊一家营救子弟兵化险为夷的事迹

李传珍 陈宪亭

原载1994年6月肥城政协文史委编《汶阳春秋》(肥城文史资料第8辑)

汶阳镇田东史村,在抗日期间属泰西县四区管辖。1941年4月,该村田怀渊老人,面对宁阳县日伪汉奸的威胁,机智勇敢营救县工委组织部长兼抗日民主武装泰西六支队宁阳县独立营政委李克胜,后人传为佳活。

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宁阳沦陷。铁杆汉奸县长王绍武,依仗日寇势力,在全县实行“保甲”制度,推行“强化治安”运动,用“铁壁合围”的方式,疯狂镇压和大肆屠杀我抗日人员。全县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宁阳县成为日伪的“模范”县。

1940年后,宁阳县工委、宁阳县抗日政府,为免遭日寇袭击,保存有生力量,他们白天活动在汶河北岸城上、吴店、东史、新村、高淤、张楼等村。但是,宁阳县独立营却插入敌人心脏在本县境内经常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为此,王绍武把独立营视为心腹之患,特别对县工委书记许国、营长朱景璜、组织部长兼政委李克胜怕得要死,恨得要命。扬言要把宁阳县的抗日武装一网打尽。伪县长王绍武知道宁阳县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常转移汶河北岸,便派他的灭共队长邵珠玉带人不时的过汶河侦察探听。

1941年4月14日,许国和李克胜从宁阳境内返回汶河北岸,走到马东史村以北遇见了杨锦堂、朱景璜二同志,得知前面有敌人活动,许国和李克胜决定夜间不再过河,便来到王东史村。他们买了名叫小王孩的一斤花生充饥。在吃花生时听到附近村里一片狗咬声,知道情况有变。为预有不测,不能在这里久停。二人便来到田东史村,户家都已关了大门,即走进一户没大门的田怀荣家饭屋里探听动静。几个小时过去后,狗咬声越来越紧,他们没有久留,两人刚走出田东史村,就发现麦地里有一帮敌人猫着腰从东向西迎面扑来,李克胜说了声“不好,快跑”!两人便向北方跑去。

敌人发现后,穷追不放,两人虽开枪还击,但寡不敌众。见前面有条通向康盂庄村的路沟,便顺沟向前跑。敌人抄近路追赶,离他俩人越来越近,情况十分紧急。当跑到康孟庄北沙岗子时,许国的腿部中弹,不能行走。李克胜眼看到自己的同志就要落入虎口,心急如焚,便背着许国脱离险境。刚到一个小庙跟前,敌人又包围过来,形势非常严峻。许国再三肯求说:“你把我放下快跑。不然咱俩都得牺牲。”李克胜不忍心丢下自己的战友。许国便咬开他的双手。就在这时,又一颗子弹打来,年仅23岁的许国壮烈地倒在血泊中。

李克胜见到自己的同志倒下了,悲痛欲绝,含着眼泪,拿起许国的手枪向围剿的敌人边还击,边撤退。敌人追到康孟庄南一座破砖瓦窑时,李克胜已到了田东史庄北。为了阻止敌人追赶,他有意识的让敌人看见把两支匣枪皮套扔到井里,即转入村内隐蔽。追扑的敌人见向井里扔枪,如获至宝,便抓住在井上打轳辘的田西学、田西孟两位农民下井捞枪。把井底摸遍,没有找到枪,只捞上两支匣枪皮。气急败坏的敌人打了两农民一顿耳光,便进入田东史村搜索。

李克胜撤到庄里,进了姓张的一家大门。这家主人怕出事,说什么也不让隐蔽,只好跳墙到了姓武的一家。暗暗地把两支匣枪插到该户的麻杆子垛里。又翻过两道墙,来到田怀渊家。田怀渊和儿子西圣、儿妻宋绍英,忽然发现从墙上跳过来一个人,还没来得急询问,李克胜主动作了自我介绍。怀渊老人知道是自己的人,理应设法营救,立即拿出儿子的农服和鞋子,让李克胜换上;随手又拿来一个篓,说:“来!咱俩扒萝卜去。有人问,就说是给我家抗活的。”话音刚落,有十来个汉奸闯进门来,乱翻了一阵,在柴草垛里险些把李克胜的衣服找到。敌人又追进屋里搜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便以狰狞的面目审问起田家人来。

“你家有几口人?”

“俺有三口人,那是俺爹,那是俺丈夫。”儿妻宋绍英急忙答话。

“那一个是谁?”

“那一个是给俺抗活的伙计。”

“他家是那里?什么时候来的?谁介绍来的?”

“他是河南(汶河南)里的,正月十六上的工,是韩家店韩等义大哥介绍来的。”宋绍英对答如流。敌人没看出丝毫破绽,不再追问就走了。

田怀渊老人怕敌人再回来,让李克胜抗着铁铣,二人装着下地干活的样子,顺看河边,直奔张楼村,进了李克胜的老房东——村干部张高显家,才转危为安。第二天晚上李克胜回田东史起枪时,以感激之情拜访怀渊老人。

从此,李克胜与田家结下深厚的情众,尊称老人为“恩父”。解放后,李克胜调往外地工作,书信往来不断。后调来泰安工作,逢春节便前来给老人拜年。1976年老人病故,李克胜哀痛,出殡这天,率其家属子孙前来给老人守灵送行。

这正是教命恩情重如山,军民情意似海深。

注:恩父,文化说是义父。口语说是干爹,









梁圣军,文化学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