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解阿德勒“目的论”的五个层次

 秦声何来 2023-10-24 发布于重庆

那日重读《我就是不想变成你喜欢的那种人》,我领悟到阿德勒的目的论、因果律和事实思维之间的关系及具体的应用。

这事儿得从下列五个层次说明:

01

一般表现

第一个层次是目的论的一般表现。

我们常会说我不能,其实是我不想。

典型的思维方式是以过去作为现在不能行动的理由。而不是基于现状去思考达成目的的途径。

正确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我要达到什么目的,需要什么条件。

如果现在条件不具备,那需要做什么才能让条件具备。若是这个条件是由于过去某些原因导致不可能再拥有了,那么,是否还有可以替代的。若依然没有,就得评估目标的合理性,重新调整达成目的的路径。

“乾坤未定,你我皆为黑马”说的就是目的论。只要尚存一丝机会,都有可能达成。

而确定目的的过程有两个要点:一是对现状事实的掌握程度;第二是对行动与事实变化之间规律的掌握程度。这两个要点都需要理性分析和正确思考。

若轻易随口说出不行,那么一定会出现因果倒置的情况。即因为不想,所以才随便找个理由。

02

对目的的认识

第二个层次是对目的的认识。

目的必然存在。任何行为都有目的。只是这个目的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默认的目的是隐性主观的下意识。这个目的相当于动物本性,可以通过行为来判断。比如孩子不会隐藏他的目的。随着人的成长,真实目的会经过包装和隐藏。这就不易察觉。

而有意识的客观目的才是我们对目的论的应用。即我们要用理性确认符合现实的客观目的。而这个目的是否需要隐藏视情况而定。

另一个应用场景是:回顾反思是在发现被自己隐藏的目的。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才能发现自己真实的动机。而这是我们所说的求真。

03

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人性在不同场景下不同行为的目的与动机的一般表现和特殊表现。

我们咨询关系的价值之一,就是发现学员真实目的,帮助他完成“目的显性化,目的客观化,目的合理化,目的可行化”的认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就涉及现状以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只有现状与目的清晰了,问题才能界定清楚。问题清楚了行动才能有效。

04

第四个层次是目的论与因果律的关系

目的论与因果律并不矛盾。目的论包含了因果律。若没有因果,目的是无法达成的。所以,阿德勒并不是否定因果律,而是揭露那些拿因果作为借口不愿改变的人的心理动机。

第五个层次是事实思维

我所理解的阿德勒的思想精髓是面向未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谁掌握事实以及事实变化的客观规律,谁就能超越现状达成目的。

正如他的名言“重要的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看你如何利用你拥有的”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其实是不断在给咨询者确认他所掌握的事实及事实变化背后的客观规律。

“现状、目的、问题”这是咨询过程中,对事实思维的具体应用。

机器人没有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