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腰椎病的“左病右治、下病上治”的深层逻辑

 开平颈腰椎修复 2023-10-25 发布于广东
bijiao


2018年1月23日,我们在本公众号发表了题为《腰椎间盘突出疼痛为什么会转移?》的文章,首次提出了颈腰椎病的“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概念。

以前没有多少人会重视这个方法。但随着近年越来越多的实践验证,把这个理念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很多人运用这个方法,减轻或消除了症状。
但由于近代和古代的书籍对这个理念的深层逻辑均很少有深入的阐述,因此,一般人都只停留在狭隘的理解层面。
所谓的治左治右,或治上治下,并不单纯的是方向性的左右上下,而是说要找到根本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经脉血液贯通而成,循环往复,周流不殆,就跟河流是一样的,之所以左病右治,是想说明,左边病了,很有可能根源在右边,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左手病了治右手那样。
“左病右治,上病下治” 等理念,最早是来自《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原文曰:“ 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
为什么采取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理念去治疗颈腰椎病更为有效?关于治疗腰腿痛的王道之法,早在几千年前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治筋骨病的基本理论——经筋疗法。黄帝内经明确了经筋具有具有“约束骨骼、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联络四肢、主司运动”的功能作用,这就明确告诉了我们治理颈腰椎的关键,就是要修复受损的经筋恢复其功能。
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筋理论,于是我大胆提出了疼痛的原理,叫“钓鱼原理”。就是钓鱼者用力收紧的时候,处于远方的鱼就会被钓起,疼痛的当然是鱼,但是造成疼痛的根源却是钓鱼线的收紧!
这个钓鱼线收紧的力,其实就是经筋的筋膜发生病变、挛缩、或粘连产生筋结的收缩力。这个处于远方的筋结点其实就是需要治疗的病灶点,而疼痛点则是被动的,并不需要治疗。
这个理论出自文章《颈腰椎病的疼痛是转移过来的!所以“哪痛治哪”注定失败》
所以,从疼痛点出发,顺着经筋的轨迹由近往远端摸搜,寻找到相应的筋结点予以治疗,就是最快速消除酸、胀、痛、麻、僵的办法。
由于人身上的12条经筋的轨迹几乎是涉及全身的上下和左右,因此,所谓的“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理念,其实是摸搜整条经筋的“筋结点”予以治疗的意思。
【案例一】:我曾治疗过一个背骨疼痛的患者,往上摸搜在手臂的前侧寻找到筋结点(图中的治疗点1);往左摸搜在肩胛骨处找到筋结点(图中的治疗点2);往下摸搜居然来到臀部的臀大肌处找到筋结点(图中的筋结点3)。

在这个案例中,我同时运用了上病下治,右病左治,下病上治”的理念。但是运用这个理念治疗的原则是:
1、无论是图中的疼痛处、治疗点1、治疗点2、治疗点3,都在同一条经筋上。
2、你要摸搜到这条筋上的病变的地方去治疗,也就是治疗点1、治疗点2、治疗点3。

【案例二】:有一个颈椎病的患者,治疗了很多年,最后找到良医为其在肩胛、胸椎和背部上予以治疗,才获得了症状的大幅减轻,但仍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后来找到我时,我顺着其病筋一直往远端摸搜,最后在腰骶位置找到埋藏得很深的筋结点,在这个部位治疗后,患者的颈椎马上轻松舒服不再反复。后来追问患者,患者称其数年前腰部曾经摔伤过,疼了几天后就没有理会。没想到数年后往上延伸影响到颈椎了。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上病下治”的案例,而且往下治的部位延长得很深,一直到腰骶。由于时间比较久,腰骶部位的筋结埋藏的很深,一直不容易发觉。正因为找漏了这个病灶点,导致患者多年久治不愈。
同样的,下病上治,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案例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
总体来说,治疗颈腰椎病的原理,其一就是要熟悉祖国医学的“经筋”的分布和轨迹;其二就是能往上或往下,往左或往右摸搜到这条经筋的病患处予以修复,也就是俗称的“筋结点”或“气阻点”。
如何摸搜到筋结点?详情点击《颈腰椎病康复核心是“筋变软,筋归槽”(论“摸筋理筋归槽”绝技)
在家就可以自己调理腰椎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