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企业快节奏运转,团队活力却在弱化?

 快乐英平 2023-10-25 发布于江苏
作者:胡浩
来源:胡言非语(ID:hutalking)【整理摘编:时英平】

在这个多变且越来越复杂的世界里,企业组织普遍对效率有着狂热的追求,因此各项工作被不断提速,人们似乎只有通过加快行动的方式,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那些不断增加的指标。这样模式下,我看到了许多企业存在隐患,团队已经不堪重负,活力水平到了极低的程度,我经常形容他们“肢体动作比大脑还转得快”。
企业领导者必须意识到,许多工作(例如人力资源、营销、研发等)并不像生产制造那样,通过产线的升级就能立刻释放出更高的产能,如果不注意团队的活力状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虽然人们都没闲着,但在表面“快节奏”的背后却是实际效能的“迟滞”,例如拉通会开了不少,实际工作却没有进展,最终体现出来的是运营成本变高、市场响应迟钝。
这个时候,如果领导者还在追求表面的“快节奏”,就像不断挥舞着皮鞭抽动陀螺,可实际上陀螺是在原地转动,它并不能通过转得更快来跑得更远。
如果不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团队的活力将在快节奏的运转中消失殆尽,最终削弱的是企业的竞争力。
问题一:仅仅围绕短期目标快节奏运转
如果访问一些职场人,他们每天繁忙工作是为了完成什么,他们一定会回答:“为了完成各项指标”,而不是“为了和公司一起实现……”。
我发现,许多高速运转的企业里,领导者虽然提出了长远的目标,但团队成员却只觉得在年复一年地完成那些年度、季度、月度指标,他们感到很疲惫和乏味,虽然长远的目标必须分解为短期可实现的目标,但各层级管理者施加下来的压力都是围绕短期目标在安排工作,人们难以找到工作的意义,仅仅当作了能把自己这个资源换取生活报酬的一种方式,他们就不会有热情和希望。

追求短期目标而快速运转时,组织里就会出现三种典型现象:
为了数字而数字,只要完成指标就行。一切看数字,一切看结果,虽然是残酷的商业法则,但看不到团队成员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就会让他们丧失展现能力的兴趣,长此以往,没有人愿意付出卓绝的努力而安心等待结果,会更倾向于投机主义。
片面思维盛行。由于投机主义盛行,那些系统性、长久性的做法会被认为“犯傻”。例如业务要实现冲刺目标,那就赶紧搞渠道激励活动,其他积累已久的问题没人解决,完成眼前任务再说。
管理者依赖指标而非管理活动。现在的很多管理者变成了“数字监控人员”而不是管理人员,他们关心自己的年度评估,而不是组织的发展,通过听汇报、看报表来发出各种指示,而不是与团队成员一起来制定对策、分析问题、共同行动。

问题二:高压力下的快节奏运转
在效益至上的氛围下,似乎所有事情都很重要,所有问题都值得优先处理,不少团队成员都不堪重负。适当的压力是有益的,但在商业企业中,高压力的快节奏其实是以长期扭曲人们正常工作节奏为代价的,虽然人们可以挣得更高的收入,但长此以往,很多人都处在筋疲力尽的极限状态,周末和节假日成了他们“续命”的支撑,实际上这是低效且病态的模式。
持续高压力下的快节奏运转,会带来许多的副作用:
普遍在焦虑状态中;
负面情绪滋生,团队矛盾增加;
精力往往耗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一位担任人力总监的朋友,已经连续几周加班,甚至经常工作到凌晨两点,他已经累到了极致,还要在工作单位里保持良好的状态,悉心听取上级的要求,及时处理各种事务,但实际上他已经在崩溃的边缘,身体各种毛病不断,情绪也总是难以压制而频繁向家人发火。我跟他说,你其实是在用生命来完成工作,并且这些工作都没有达到你90分的水平,他思考后告诉我说,那些熬夜做完的方案,自己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因为那都代表了痛苦。

可想而知,如何产生工作热情,如何出现突破性的思考和行动呢?
他忙成这样并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董事长提出“五年战略两年完成”,看起来颇为激动人心,可是不适当的提速要求,隐藏的矛盾和问题会越来越多,团队压力太大,普遍感到疲惫和焦虑,就像透支生命一样的模式
这位董事长不知道的是,他以为的“快”,实际上是在减速。(这家企业一年内中层流失了15%,并且第一年业绩猛增后,第二年就陷入了大幅下跌,且士气一蹶不振)
还有的企业领导者,只关心指标的完成度,忽略成员的压力水平,还不断强调提高承压能力,其实每个人的压力承受能力是有边界的,它不能无限制地增加,表面上承受了,领导给的任务都毫无理由地接纳并执行,但负面情绪会悄然滋生,不会让人产生热爱这个组织的念头。
很多企业管理层里有一种隐性期望,要求员工必须能够适应自己的工作量,能够不断调整自己来适应变化,当员工做不到时,就被认为缺乏足够的恢复力和适应力。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意味着并没有真正将员工作为企业很重要的合作伙伴,而只是在付出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的资源。一个优秀的企业,并不是有多么亮眼的业绩,而是能持续性地实现业绩,并且成员具有活力和热情,他们在一个有着健康压力的环境下工作着。

问题三:没有协作的快节奏运转
前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企业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协作,人们只是像开碰碰车那样,快速寻找自己要“碰撞”的对象,将工作交付出去就扭头离开,人与人之间、团队之间不会产生“握手”。
总是在快节奏的工作中,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每个人脑袋里都想着赶紧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的场景恐怕还是不少领导者觉得理想的状态,实际上,这会让组织的绩效受到影响,如果人们只有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沟通,团队成员在一起就像没有润滑剂的颗粒,只会在摩擦中损耗。

经常在一些企业里看到这样的情况:
销售人员只想有好业绩,只要有任何的问题就会各种埋怨,例如产品、服务、成本等;
研发眼里只有今年开发多少款新产品的指标,却少有和市场人员一起面对客户;
职能人员加班加点完成上级要求的管理方案,追求快速完成而不是让方案更适合各部门实际。
这就像很久以前听到过的一个笑话,有人在某个国家旅游,见到有人在道路两旁认真挖坑,然后过一会就有其他人来把坑填好,觉得很奇怪,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对方很骄傲地说:“我们是种树的,分工很明确,一组挖坑,一组种树,一组填土,今天种树的人没来。”

我想,这应该是以前的管理培训者编出来的一个笑话,实际不可能出现这样啼笑皆非的状况,但道理确实对的,在没有协作的组织里,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在忙,却没有人为组织整体的目标负责
企业快速运转本身是没错的,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谁响应快,谁效率高,就有可能获得先机,但如果不注意以上三个问题,就只会增加压力、消耗团队的精力。合适的节奏,是非常重要的。
我非常认同祖德.詹尼森在著作《高绩效团队》中所写的这段话:
“巨大的工作压力迫使你拼命加快节奏,但节奏越快,完成工作的时间反而越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再牢固的工作关系也会产生裂痕,而意见分歧也得不到解决......压力会使人们对任何事情都不再关心,因此他们会变得内向,不愿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会觉得跟别人争论费神费力,索性不如保持沉默。他们还会觉得做什么事都要付出很多精力,而且自己已经没什么精力了,因此他们不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团队工作。在他们看来,与其维持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承受团队中的工作压力,不如干脆离开,于是他们就会选择离开这家企业。”
作为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该打造出良性的经营循环,关注团队工作节奏,关注成员压力状态,追求“快”,是富有活力的奔跑,而不是业绩在冲刺,团队活力却在弱化,而等到业绩冲不动的那一刻,没有了团队活力的支撑,就是难以逆转的危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