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庞余亮《小先生》:愿每个孩子,都能遇到好老师

 一柠有个小院子 2023-10-25 发布于河北

这本书是今年帮我快递报纸的颜老师在小红书里推荐的。

可能是颜老师本身也是教师,又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对这一类书籍会很感兴趣。

而我则是冲着颜老师说的,这书对写作小白有帮助才去看的。

但是读完整本书,我的关注点被带偏了,已经完全想不起自己是因为想好好学写作才去看的书了。

01

《小先生》的内容,是作者庞余亮,记录十五年做乡村教师生活的散文。

这些散文包括了他对学校、同事、学生与他自己的一些经历以及感想。

文章命名非常有意思,例如《布鞋长了一双眼》猛一看不会想到是脚指头把鞋戳露了,《乡村战马》不会想到是自行车,《编外学生记》不会想到原来说的说鸡鸭鹅等。

书读起来会觉得很有时代感,会不自觉的把自己代入到那个环境,代入到自己的上学时代。

几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室、坑洼泥土的操场、可供小孩子攀爬的树木、操场上拔不完的野草、编外学生……

02

我的故乡可能较其他乡镇要落后一点,我入学时候是九几年,对于上述的乡村学校标配是见过并体验过的。

在之前写过的一篇《小学旧事三五件》里,说到过我从一年级留级到半年级的事儿,那段时间,我就在那所和《小先生》描述的几乎差不多的学校里学习。

那所学校,由几间土房构成,屋顶瓦片间长了许多杂草,屋里的墙壁,不时会被调皮的学生掏个洞,用来窥探隔壁教室的动向。

窗户是黑漆漆的,还记得有篇课文里读到一句叫“宽宽的门,大大的窗,哪座房子最漂亮,要属我们的小学堂”时,我就在心里质疑,这教室哪里是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不过教室外倒还好,教室前是操场,教室后是一片杨树,下课了,我们总要去爬爬那些还不太大的杨树,有时候会因为玩的听不见上课铃响,被老师抓过去一通体罚。

03

对于体罚,作者的《小先生》里,他讲到村民见他,总会叮嘱他,自己的孩子不听话,让他随便打,在八九十年代的家长来说,这并不是一句客套话。

但作为教师的作者,会说不能打,他体谅村民,也爱护学生,在那个时代,有这样的老师,实属难得。

或许是校风良好,从校长到老师,几乎对学生都爱护有加,哪怕那群“猴子”把学校搅得天翻地覆。

在那所学校里,校长与老师是学生的保护伞,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呵护着那群孩子,学生辍学了,他们要去找,学生打架了他们要去劝,学生遇到危险了,他们比家长还要心急……

在《光膀子的老师们》里,有孩子一只鞋遗落在河堤上,校长便急吼吼敲了集合钟,带着老师去找人。

这群平日里斯斯文文的老师,在紧要关头光着膀子下了河,有的老师甚至因为水太冰而把嘴唇冻乌……

04

曾看过一部印度的电影叫《地球上的星星》。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有读写障碍但却拥有着极高绘画天赋的八岁男孩。

在遇到美术老师前,这孩子在所有老师及同学的眼里,是个十足的问题学生。家长不得不将他送往寄宿学校。

后来,小男孩在这里遇到一个有着相同问题的美术老师,也许是因为遭遇过和小男孩一样的童年,美术老师对孩子的处境能够感同身受,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这个八岁男孩又回到过去开朗的样子。

现在的老师对学生什么样子,我不清楚,也不清楚现在有些抑郁轻生的学生,和老师的教育方法有没有关系。

但读了这本《小先生》,我倒会回想起我遇到的某位老师。

那个因教完前排而耐心被耗完,没指导明白就将手掌拍在我后背的女老师;那个因十块钱学杂费没交,训斥我说:“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的男老师;那个在我孤单异想天开想换班时,她一句:“离开她们你还不活了?”的班主任……

他们教我知识,我明明该感恩,可每次想起,都让我恨不得回到过去,去对着他们狡辩上几句……

05

又一千五百多字了,虽然想说话还有很多,但还是就此打住了。

最后,就用网友对《地球上的星星》的评论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躲藏在地球上的小星星,只要找到他们,帮他们擦去身上的灰尘,便能同其他星星一样,发出耀眼的光。”

愿每个孩子,都能遇到好老师!

点个在看让我知道你在看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